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虾是一种生长快、生长周期短、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养殖效益高的理想海水养殖对象。目前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斑节对虾 (P .monodom )、长毛对虾(P .penicillatus)、日本对虾 (P .japonicus)、墨吉对虾 (P .merguiensis)、刀额新对虾 (Metape naeusensis)、独角新对虾 (M .monoceros)、周氏新对虾 (M .joyneri)、脊尾白虾 (Palaemoncarini cauda)以及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吉桥 《水产科学》2002,21(4):44-46
南美白对虾 (Penaeus (Litopenaeus)vannameiBoone,1 93 1 )属对虾科 (FamilyPenaeidae)对虾属(GenusPenaeus)、白对虾亚属 (SugbgenusLitopenaeus) ,国内曾译名为凡纳对虾或万氏对虾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英语用名为White legshrimp (白脚虾 ) ,美国叫Pa cificWhiteShrimp (太平洋白虾 ) ,有的地方则与其它虾种混淆 ,泛称白虾 (Whiteshrimp)。该虾自然分布于秘鲁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 (Sono ra)沿海一带 ,以…  相似文献   

3.
刘荭 《水产学报》2002,26(2):185-188
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IHHNV) ,是一种细小病毒 ,它能感染所有起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对虾组织细胞[1] 。在许多养殖对虾的国家都有IHHNV ,特别是中美洲国家和地区[2 ] 的对虾养殖业深受其害。随着各国间对虾贸易的急剧增长 ,IHHNV地理分布范围日益广泛 ,迄今为止 ,已扩散到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厄瓜多尔、秘鲁等国家和地区[2 -4] 。红额角对虾 (Penaeusstylirostris)、斑节对虾 (P .monodon)、短沟对虾 (P .semisulcatu…  相似文献   

4.
对虾暴发性白斑病毒病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国内虾病工作者 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即造成对虾暴 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无包 涵体病毒。但由于不同学者研究方 法及侧重点不同,对此病毒的叫法 不一、分别为:“白斑杆状病毒 (White spot baculovitus,WSBV)” “皮下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tetic Necrosis Baculovirus, HHNBV)” “对虾白斑综合病(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对虾 杆状DNA病毒(PRD…  相似文献   

5.
对虾WSSV病是亚洲对虾养殖业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本研究采用Kimura引物,用PCR技术对不同生长期的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进行了WSSV的检测,同时也检测了对虾发病时养殖池中多见的野生厚蟹(Helicp sp.)和柔尾棘虾虎鱼(Acanthogobius hasta)。检测结果表明:分别在检测的5尾亲虾中的1尾,6尾仔虾中的1尾,5尾稚虾中的3尾及所检测的5尾病虾和2只厚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与罗非鱼施肥混养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5m×5m),进行了封闭式施肥混养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台湾红罗非鱼(Oreochromismosambicus×O.niloticus)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虾成活率45.0%~86.7%(平均664.2%),产量为75.7~111.8kg/hm2(57d),生产力为0.19/m2·d。池塘对中国对虾的负荷力为170.0kg/hm2。其中某些围隔对虾死亡较多的原因是负荷量超过了负荷力,发生饵料缺乏和自残。在限定罗非鱼放养量(8×103尾/hm2)的条件下,鱼虾最适放养尾数配比为1∶3,中国对虾(体长5.55cm)的最适放养量为24×103尾/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刀额新对虾淡水驯化存活率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刀额新对虾淡水驯化存活率的观察顾德平方卫星叶维明(奉贤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01400)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deMan属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亚目(Natantia)、对虾科(Penaeidae)、新对虾属(Metape...  相似文献   

8.
对虾池封闭式三元综合养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海水陆基围隔实验法探讨以对虾为主的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 、罗非鱼( O.mossabicus×O.niloticus) 和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投饵混养的最佳结构及N、P 的利用率等,并比较其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对虾的成活率、规格和净产量分别为70 .74 ~81 .95 % 、9 .16 ~10 .21 g/ind 和485 .4 ~567 .6kg/hm2 ;罗非鱼的出塘规格和净产量为202 .4 ~242 .5 g/ind 和66 .9 ~191 .9 kg/hm2 ;缢蛏的出塘规格和净产量分别为5 .23 ~6 .12 g/ind 和140 .4 ~456 .5 kg/hm2 。最佳结构与放养个体数的配比为对虾7 .21 ind/m2( 体长2 cm 左右) 、罗非鱼( 体重150 g 左右)0 .08 ind/m 2 和缢蛏( 壳长3 cm 左右)14 ind/m2 组,其N、P的总利用率为23 .39 % 和14 .66 % 。  相似文献   

9.
在长毛对虾育苗过程中 ,常常会发生对虾幼体在夜间发光的现象。研究发现 ,这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不是发光原生动物 -夜光虫造成的。本文综合多年生产实践及有关资料将该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病原体病原体为假单胞菌科 (Pseudomonadaceae)的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nscens ) 〔1〕和弧菌科 (Vibrionaceae )的哈维氏弧菌 (Vibroharveyi ) 〔2〕。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两端圆形 ,大小为 0 .3~ 1 .0 μm× 1 .0~ 4.4μm ,在极端有 1~ 6根鞭毛 …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天津厚蟹Helice tridens tiensinensis Rathbun感染对虾杆状病毒的研究结果,并根据天津厚蟹的分布与发病虾池关系的调查资料,提出为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就从防止天津厚及其它底栖、穴居虾蟹类进入虾池入手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刀额新对虾养技术1优良养殖品种一砂虾刀额新对虾(Metup-clluonsellsis),俗称砂虾,或叫独角新对虾,适宜于海、淡水养殖的优良对虾新品种。身体肥壮而结实,肉质脆嫩而鲜美,对水中低溶氧的忍受程度和离水后的耐干能力及存活时间均比其他虾类强。...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虾Penaeusjapanicus受弧菌感染的发病情况与感染剂量、温度条件的关系邓欢王年斌安育新(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日本对虾弧菌感染温度细菌,尤其是弧菌属的若干种是养殖对虾病原体中的主要类群之一。近年来对虾暴发性流...  相似文献   

13.
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条件致病菌的弧菌,前人对其致病性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果很不一致,有的甚至相互矛盾[1-4],其差异主要在于浸泡感染能否使健康对虾致病。因此,本实验以不同的感染方式以及不同的实验条件,对斑节对虾体内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力进行研究,以便了解对虾弧菌病的发病条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对虾:体长7~9 cm的健康斑节对虾(Penaeus monondon)和日本对虾(P.japonicus),直接购于养殖场。 菌株:对虾病原菌一副溶血弧菌(Vibrio pora-haemolyti…  相似文献   

14.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的养殖,因1988年中国台湾省虾病暴发产量骤减,主要生产国除了泰国、印尼之外,双加进了菲律宾、印度成为四只领头羊。其中,发展最显著的是印度。印度斑节对虾养殖现状及增长的可能性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弧菌疫苗对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免疫预防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陶保华 《水产学报》2000,24(6):564-569
尝试使用免疫学的方法来防治对虾弧菌病。将病原副溶血弧菌制成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在实验条件下分别以浸泡、口服和注射等方式接种于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结果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虾的免疫保护率随疫苗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注射接种的方式中,斑节对虾在19^9、10^8、10^7cells.mL^-1的疫苗剂量下的保护力分别为40%、50%和40%,浸泡组(疫苗浓度分别为10^8cells.mL^-1、10^7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对Pb、Cr、Zn及其混合物的回避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Y”形回避槽,进行了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 对Pb 、Cr、Zn 及其混 合物的回避反应实验。计算得出中国对虾对Pb 、Cr、Zn 的50 % 回避率浓度分别为11 .4、33.2 、和238.1mg/L。对虾对Pb - Cr 及Pb - Zn 混合液的回避反应呈相加作用,但当混合液浓度为0.5 毒性单位Pb加0 .5 毒性单位Zn 时,回避反应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放流增殖对虾病毒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俊  董婧  燕惠卿 《水产科学》2002,21(4):40-41
为了解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回捕率下降原因 ,1 995~ 1 998年我们对在黄海北部中国对虾 (Pe naeuschinese)放流的仔、幼虾进行了病毒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检测方法样品分别取自育苗室放流用的 1cm仔虾、暂养期内及放流入海时的 2~ 3cm仔、幼虾和第一、第二航次调查的幼虾 ,体长 5~ 7cm。用两种方法测定病毒感染。用切片镜检方法检出的是发病个体。用核酸探针方法检出的称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 (HHNBV)分四级 ,“十”指HHN BV阳性 ,阳性弱 ,达到检测灵敏度 ;“ ”指阳性 ,较弱 ,易于…  相似文献   

18.
成熟雌虾的产卵过程是对虾生活史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生理阶段,对这一过程的了解可以增强人们对于对虾繁殖过程的认识水平和调控能力。国外学者对十足目虾类各主要生理阶段的行为和习性已有许多报道[1],其中,对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2]和...  相似文献   

19.
免疫多糖对日本对虾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病害防治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从免疫学的角度对虾病进行防治研究,已有成功的报道[1,2]。利用天然活性物质———海藻多糖和北虫草多糖作为免疫激活剂对日本对虾(Penaensjaponicus)进行腹腔注射,分别在24、48、72、...  相似文献   

20.
渤海对虾补充量变动原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长期以来对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种群渔业生物学、补充量动态、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为生产单位提供了及时、有效和准确的秋汛渔获量预报,也为渔政部门制定渔业资源管理办法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1]。但80年代后期,随着对虾池塘养殖业的兴起和发展,渤海对虾补充量逐年下降并在低水平上波动;90年代以来,补充量锐减,渤海秋汛对虾渔业迅速衰落。为了恢复和增加渤海对虾补充量,重建渤海对虾秋汛渔业,本文根据现有的调查和渔业统计资料,阐述和分析了渤海对虾补充量的动态特点、锐减原因1 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