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旱胁迫下不同苎麻品种的形态解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旱性强的苎麻品种,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叶面茸毛多、叶着生角度小、比叶重大,而在干旱胁迫下叶片衰老慢,根冠比大、根活跃吸收面积大、萝卜根数量多且直径大,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降低幅度小。抗旱性强的苎麻品种正常水分及干旱条件下叶片气孔密度以及茎导管和根系维管束均较大。  相似文献   

2.
干旱协迫下不同苎麻品种的形态解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旱性强的苎麻品种,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叶面茸毛多、叶着生角度小、比叶重大,而在干旱胁迫下叶片衰老慢,根冠比大、根活跃吸收面积大、萝卜根数量多且直径大,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降低幅度小。抗旱性强的苎麻品种正常水分及干旱条件下叶片气孔密谋以及茎这和根系维管束均较大。  相似文献   

3.
茶树嫩梢上的叶片下表面和芽上披着茸毛,茸毛随着叶子成熟而脱落。茸毛是长形的,为单细胞,具有丰富的富含化合物的原生质,这些化合物可能有利于茶叶的品质。芽上茸毛密度最高,采摘的茶叶嫩梢第一叶和第二叶单位面积上茸毛数量大约要减少一半。无性系品种间茸毛密度有显着差异,而且随着季节而变化的。在适当气候条件下引起的生长活跃季节发现茸毛密度减小,萌芽期叶上茸毛接近达到十足长度。生长活跃季节茸毛长度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大豆茎、叶、荚普遍着生茸毛,表现有末端形态、密度、长度和角度(着生状态)的差异.本文利用地方品种群体研究了大豆叶片和叶柄茸毛性状的变异、区域差异、相互关系及其与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关系.大豆叶片茸毛密度、长度、角度和叶柄茸毛角度在全国393份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间存在大幅度变异,变幅分别为4.8~105.9根·10 mm-2(无茸毛品种除外),0.22~0.94 mm,0°~88°和5°~90°.叶片茸毛密度、长度和角度大的品种较少,而叶柄茸毛角度小的品种较少.393份大豆地方品种中尖型茸毛末端品种127份.叶片茸毛长度、角度、末端形态及叶柄茸毛角度与地理生态区有关,生态区Ⅰ的叶片茸毛较长,生态区Ⅰ和Ⅱ的叶片茸毛角度较大,生态区Ⅰ、Ⅱ和Ⅲ的钝型茸毛末端比率较高,生态区Ⅰ、Ⅱ和Ⅴ的叶柄茸毛角度较大,而叶片茸毛密度与生态区无关.叶柄、叶片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茸毛密度与长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茸毛密度和长度在茸毛末端形态间也有显著差异,尖型茸毛末端的品种茸毛密度较大,长度较短.豆卷叶螟引起的虫包数和卷叶率与叶片、叶柄茸毛角度及叶片茸毛长度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茸毛密度显著负相关,与茸毛末端形态无关.叶片茸毛角度与抗虫性指标相关性最强,角度越小越抗虫,是大豆抗豆卷叶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选用耐密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垦丰16和合丰25为试材,研究了22.5万,30.0万和37.5万株·hm2三个种植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品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冠层上部叶柄长度显著低于普通品种,在高密度条件下,从第9节开始叶柄长度短于合丰25;叶形指数高于普通品种,尤其是高密度条件下从第12节位开始垦丰16的叶形指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合丰25,有利于通风透光。耐密植品种垦丰16的叶色值高于普通品种,随着密度增加叶色值峰值出现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密植条件下生育后期叶片持绿性更强。随着密度增加,耐密植品种垦丰16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下降速度慢,当密度为30.0万株·hm2时垦丰16与合丰25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P=0.033 3,P=0.023 5),密度为37.5万株·hm2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为P=0.001 8,P=0.004 7);随着密度增加,耐密品种垦丰16产量逐渐增加,不耐密品种合丰25产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两个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9)。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植株形态和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表明,耐密大豆品种垦丰16冠层结构更有利于在高密度条件下通风透光,密植条件下后期持绿性强,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受密度影响小,因此在高密度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选用来自黄淮海地区不同抗旱类型(强抗,中抗,弱抗或不抗)大豆种质资源32个,在田间自然干旱条件下,对大豆种质资源的气孔特性及气孔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作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质资源品种间气孔密度,气孔长度、单位叶面积气孔总长度存在着显的基因型差异;叶片气孔特性与抗旱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相关程度不显。作物抗旱性是受基因、基因表达与生理生化性状综合调控的,是过程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7.
试验在盆栽人工控制水分的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对不同抗旱性玉米杂交种叶片水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明显降低,随胁迫程度增强,降低幅度增大。其中叶片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品种抗旱性密切相关,蒸腾速率和气孔阻力与品种抗旱性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根系木质部导管与其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深入了解植物根系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及春小麦根系木质部导管与其抗旱性之间的关系,以自然条件下和室内生长的6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考察了其苗期根系木质部导管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中央大导管及周围小导管直径都趋于减小,且并非线性减小,而是趋集于某一较小值的区域。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中央大导管消失或缩小为中央旁导管,周围均匀、细小的小导管以中央旁导管为中心形成了密集的导管群,马蹄形细胞异常明显,排列整齐而均一;抗旱性较差的品种中央大导管大而少,异常突出,同等直径的根中周围小导管相对较少。研究结果说明,在不同水分胁迫下,不同春小麦品种在导管结构上对水分亏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花生抗旱性与生理生态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干旱棚分别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抗旱性不同的4个花生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失水率、萎蔫指数、株高、根干重,座果的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并用隶属函数进行抗旱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个花生品种各项抗旱性生理及形态指标的变化与抗旱指数的相关性大小次序是:根干重、叶片萎蔫指数、叶片失水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座果率、株高。品种综合抗旱性强弱为:远杂9307、远杂9102、豫花6号、白沙1016。  相似文献   

10.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玉米杂交种—丹玉13 号和掖单13 号,研究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诱导蛋白的产生及其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通过叶片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干旱能够引起诱导蛋白产生,并且抗旱性较弱的品种诱导蛋白产生早于抗旱较强的品种。在重度水分胁迫下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似乎能诱导基因更强地表达以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冬小麦幼苗期水分胁迫D-应答蛋白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以30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正常供水和-1.0 MPa PEG-6000胁迫两种处理及SDS-PAGE电泳技术,在抗旱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水分胁迫与非胁迫条件下D-应答蛋白在不同品种间表达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抗旱和中等抗旱品种经胁迫诱导后产生D-应答蛋白条带,而干旱敏感品种中没有出现此条带.该应答蛋白的分子量与已报道的抽穗期的分子量相当,约为66.2 kD.说明冬小麦幼苗期经水分胁迫后产生的D-应答蛋白与抽穗期水分胁迫后产生的应答蛋白完全一样,可以作为鉴定抗旱性的应答蛋白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密植品种垦丰16和普通品种绥农14为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小区试验,研究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垦丰16产量高于普通品种绥农14,特别是在高密度条件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垦丰16随着密度增加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速度较绥农14慢;在栽培密度变化时叶柄长度变化没有绥农14明显,在高密度条件下冠层更加疏朗,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绥农14随着密度增大,叶色值的峰值提前,而垦丰16的叶色值出现时期没有明显变化,且生育后期耐密品种的叶色值高于普通品种,可见叶色值峰值变化小,后期叶片持绿性强是耐密植品种的一个重要特性;垦丰16的叶形指数在3种密度条件下都高于绥农14,更有利于通风透光。从3种密度条件下产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色值、叶形指数和叶柄长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垦丰16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在防雨棚控水条件下,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强抗旱性品种晋麦47、弱抗旱性品种偃展4110和中等抗旱性品种矮抗58旗叶荧光参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先量子密度(PFD)的增加,冬小麦旗叶实际荧光(F)、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值逐渐升高,PFD超过189 μmol·m-2·s-2后,F值基本稳定,而光下最大荧光(Fm)值持续降低,导致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改变,PFD在189~1 360μtmol·m-2·s-2时Fm变化幅度较大.干旱胁迫降低了小麦旗叶F、Fm、实际量子产量(Yie1d)、ETR、NPQ值.不同品种荧光参数值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不同,偃展4110受影响最大,晋麦47较为稳定.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偃展4110.灌浆中期旗叶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与产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高产品种筛选的生理指标;而干旱处理与适水处理的F比值、Fm比值则与两种水分条件下的产量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品种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下甘薯的生理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明生  谈锋 《杂粮作物》1999,19(2):35-39
用不同浓度的PEG对甘薯进行了根际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甘薯叶片RWC逐渐降低,MDA含量SOD活性及Pro含量逐渐升高。水分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与品种抗旱性间有较好的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盆栽人工控制水分的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对不同抗旱性玉米杂交种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增强,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成倍升高,二者与品种抗旱性没有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甘薯品种膜脂过氧化和非酶促保护物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潮薯1号(耐旱)、胜利百号(不耐旱)2个供试品种的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电导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类胡萝卜素(CAR)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先下降后上升;2个品种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却因品种而异。还探讨了甘薯膜脂过氧化及非酶促保护物质与甘薯品种耐旱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PEG6000渗透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EG胁迫对5个马铃薯品种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胁迫加剧呈现一直升高的变化趋势,且与品种抗旱性呈负相关关系;过氧化物酶(POD)随胁迫加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抗旱性强的品种表现出更强的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轻度胁迫下活性下降,在中、重度胁迫下除04-6品系之外全部表现有活性上升的趋势,但与品种的抗旱性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规律;丙二醛(MDA)在轻中度胁迫下含量上升,与品种抗旱性呈显著负相关(r=-0.9363),重度胁迫下,品种间表现虽有不同,但其含量的高低与品种抗旱性关系仍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的综合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西南麦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强的品种,用20% 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41个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胚根长、胚根数等性状,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相比,20% PEG-6000胁迫下小麦种子胚根数均降低(西科麦5号和川麦104例外),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根长均受到抑制,且不同品种降幅不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综合评价值(D值)较大的前五位品种分别是蜀万8号、绵麦228、绵麦37、川麦104和内麦316.利用聚类分析对41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蜀万8号、绵麦37等5个品种为高度抗旱品种;川麦60、昌麦30等13个品种为抗旱品种;内麦9号、川麦43等10个品种为中等抗旱品种;绵阳26、蜀麦482等8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敏感品种;川麦55、川麦42等5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高度敏感品种.除根长外,其他鉴定指标与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D值的相关系数最大(0.87).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快速鉴定的参考指标.强抗旱性品种蜀万8号、绵麦37、绵麦228等可作为西南麦区小麦抗旱育种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环境下,以辽粳294、开粳1号为材料,在灌浆期设置5个水分梯度处理,研究了水稻冠层温度日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状况、产量生理特性、稻米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冠层温度低于气温,但与其显著正相关。梯度水分处理导致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度差逐级升高,即土壤水势降低,冠层温度升高,冠气温度差绝对值增大;2)相同环境条件下,抗旱性弱的品种辽粳294的冠层温度低于抗旱性强的品种开粳1号;3)水分胁迫下水稻冠气温度差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脂肪酸和食味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秕粒数、垩白度、垩白粒、碎米率呈显著正相关;4)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势降低而下降,且抗旱性强的品种开粳1号的光合性能较强。相关性分析表明,两个品种冠气温度差与其光合性能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5)开粳1号的气孔密度显著大于辽粳294,而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极显著小于辽粳294。综合分析表明,在灌浆期辽粳294和开粳1号在土壤水势为-0.02~-0.03 MP时,平均冠气温度差分别维持在0.9℃和0.8℃时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达到水分临界水平),可作为水稻灌浆期的节水灌溉指标。  相似文献   

20.
选用抗旱性用不同的玉米杂交种--丹玉13号和掖单13号,研究在不同水分胁迫条件十植物诱导蛋白质的产生及其与植物抗旱性的。通过叶片蛋白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干旱能够引起诱导蛋白产生,并且抗旱性较弱的品种诱导蛋产生早于抗旱较镪的品种。在重度水分胁迫下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似乎能诱导基因更强地表达以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