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移盘的适宜时间鸡胚发育到19胚龄(鸭胚25胚龄,鹅胚28胚龄)时把孵化器里的胚蛋移到出雏器里继续孵化的过程叫移盘,也称落盘,俗名称“转箱”。在过去大多是孵化至18胚龄移盘。后经试验,19胚龄移盘更为合适,具体掌握应在19胚龄末期约有10%左右的胚雏啄壳时最适宜。因为孵化到18胚龄左右的胚胎,正是鸡胚由尿囊绒毛膜呼吸转为肺呼吸的生理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此时鸡胚的气体代谢旺盛,正处于第二个死亡高峰时间,因此不宜移盘。2提前移盘和抓盘如果因孵化机故障或其它特殊原因必须在16胚龄前移盘,要根据胚龄的大小进行人工翻蛋,俗语叫抓盘或穿盘(将胚蛋上下内外左右调换)。抓盘的目的和翻蛋一样:使温度均匀,发散余热,加强通风,改变胚胎方位,促进羊膜运动。胚胎胚龄越小抓盘次数也应越多。如9~10胚龄移盘,每天应抓盘6次,每隔4小时抓盘一次。抓盘时要提高室温。抓盘方法是:先从出雏器一角上抽下一盘放于地上,二人用手同时把盘边缘的种蛋放在盘的中央上部,空出盘边上的位置,然后二人同时伸出双手,把中央下部的蛋搂回边缘,散匀;再抽最低层的盘放置在已抓过的盘上,和上盘一样调节胚蛋位置后,将原来在上面的盘插入底部,原来在底部的盘插入上部。如此循环,...  相似文献   

2.
18~19胚龄,是胚胎从尿囊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的紧张代谢时期,对外界异常条件的刺激非常敏感。为此,要认真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鸡胚孵化后期死亡及弱雏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胚孵化到约19日龄时开始移盘并进入出雏期,在此期中如果出雏正常则雏鸡破壳时间集中,鸡胚死亡率在5%~7%以下,健雏率在98%以上。但生产中常出现孵化后期死亡率偏高或弱雏较多的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凡使用巷道式电孵机的孵化场,大多数是每周隔3天和4天各入孵一批。也有个别孵化场每3天入孵一批,此法虽然可以增加入孵量,但稍差于每周入孵二批的孵化效果。每隔3天入孵一批的生产流程,显然到在17胚龄时就必须落盘,无疑这就必须增加一组出雏机才可以满足正常运转。由表1可见,17胚龄时,上批出雏机内正值20胚龄,尚未出壳。如果不增加出雏机,则需延至18天落盘。此时正值上批出雏,就要上午捡鸡,接着进行出雏机冲洗、消毒,下午又紧接着落盘。不但工作量集中,也不符合一般的卫生防疫制度。可能还会影响到孵化效果。由表2可见,安排逢…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爱拔益加(AA)肉种鸡产蛋中期饲粮不同能量水平对胚胎期蛋黄及血清脂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20周龄体重相近AA肉种母鸡30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当产蛋率达到5%时开始正式试验,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20%、80%的试验饲粮,各组均限饲且饲喂量相同。于产蛋中期(37~39周龄)进行人工授精并按肉种鸡分组收集种蛋(每组150枚)进行孵化,分别于12、13、15、17、19、21胚龄采集蛋黄、血清样品。试验结果表明:1)高能组蛋黄中,12、13、17、19胚龄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2、17、21胚龄高能组及13、17胚龄低能组的蛋黄胆固醇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2)高能组胚胎血清中,17、19胚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17胚龄的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13、19胚龄的甲状腺素含量,15、17胚龄的生长激素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15、21胚龄的胆固醇含量,12、19胚龄的葡萄糖含量,21胚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13、17、19胚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低能组胚胎血清中,12、13、15、19胚龄的葡萄糖含量,17胚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12、17、19、21胚龄的生长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除13胚龄外各胚龄的胆固醇含量,15、17胚龄的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15胚龄的甲状腺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各胚龄血清瘦素含量及12、13、17胚龄的胰岛素含量整体随肉种鸡饲粮能量水平的降低而降低,除15、21胚龄外的各胚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整体随肉种鸡饲粮能量水平的降低而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综上所述,肉种鸡采食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将会对12胚龄后的胚蛋蛋黄、胚胎血脂代谢产生母体效应,并显著提高了蛋黄粗脂肪、胆固醇含量及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研究鸡胚发育过程中尿囊液和羊水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亮氨酸浓度的动态变化。选用72枚6胚龄的三黄鸡鸡胚,按重量相近原则分为6组,每组12个重复,分别在孵化第7、8、11、13、14、18天采集尿囊液和羊水,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氨基酸浓度。结果表明:尿囊液中,除8胚龄外,其他各胚龄精氨酸浓度均高于另外3种氨基酸(P<0.05),13胚龄精氨酸浓度显著低于其他胚龄(P<0.05),而18胚龄显则著高于其他胚龄(P<0.05)。羊水中,各胚龄精氨酸浓度均高于其他3种氨基酸;除11胚龄外,13胚龄精氨酸浓度显著高于其他胚龄(P<0.05);7胚龄天门冬氨酸浓度显著高于13、14、18胚龄(P<0.05);但18胚龄谷氨酸及亮氨酸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尿囊液及羊水中,所测4种氨基酸浓度变化不尽相同,但总体精氨酸含量最丰富,这可能与鸡胚发育的营养与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孵化期间,胚日龄在7天以前停电,不要开孵化器的门,可以往孵化器的地下多加开水,停电时间短则不用加水,作到尽量保持室内温度就可以了.胚日龄在7~13天时停电,注意蛋架中间种蛋的温度,可用手把蛋拿到眼皮上测试,如果比眼皮温度高,就把前后门打开一半,用手翻两次,然后关好门.如果种蛋一直很热,可把前后门开一点,每隔30分钟翻蛋两次,如果停电超过2小时以上,可把中间的蛋盘拉出一半,把门关上就可以了,如果在14~18天时停电,可把孵化器内的蛋盘隔一盘拉出一盘的一半,然后把前后的门各打开一半.如果有空孵化器,最好是把这个胚日龄的种蛋隔一盘拿一盘放到另外一台孵化器内,也是隔一盘放一盘,这种处理就不用开孵化器的门了,等来电以后,再把它放回原来的孵化器内.   ……  相似文献   

8.
不同发育阶段死亡鸡胚淀粉酶Amy-1表型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成年家鸡中,血清淀粉酶Amy-1表型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氏平衡的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根据对石歧杂18—21日龄死亡鸡胚Amy-1表型分布调查的结果,肖朝武等(1989)认为这一不平衡现象可能由鸡胚死亡率的不同引起。但鸡胚的死亡不仅发生在18—21日龄这一发育阶段,是否在其他发育阶段死亡的鸡胚也有18—21日龄死鸡胚那样的Amy-1表型分布?仍不清楚。这一问题弄清,对阐明Amy-1AA型纯合子鸡胚死亡具有一定意义,在孵化实践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试验对粤黄鸡和清远麻鸡5—13日龄、14—18日龄、19—19.5日龄未啄壳、啄壳后死亡的鸡胚的Amy-1表型分布作了初步调查。材料与方法 1.死鸡胚样的采集:用干滤纸片吸取较早期鸡胚组织液、中晚期鸡胚血液,肝素抗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究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表达对不同胚龄快慢羽太行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生长影响。采集18和19胚龄太行鸡肝脏DNA、左翅皮肤组织RNA、右翅主翼羽和覆主翼羽,测量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通过PCR鉴定鸡胚羽型和性别、检测PRLR基因不同剪切体在鸡翅皮肤组织的表达变化,分析羽型、胚龄和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影响和PRLR剪切体表达变化,明确PRLR基因剪切体类型表达量与快慢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间关系。结果显示性别对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长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胚龄和羽型对两种羽毛长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18胚龄时快羽鸡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长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19胚龄时快慢羽鸡间主翼羽长度仍然保持显著差异(P0.05),而覆主翼羽的长度显著差异消失(P0.05);18胚龄两种羽型鸡的主翼羽均长于覆主翼羽(P0.05),而19胚龄慢羽鸡的主翼羽和覆主翼羽间长度差异消失(P0.05)。鸡胚皮肤组织共发现PRLRS1和PRLR_(S2)两种剪切体,胚龄和性别对二者的表达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羽型影响PRLR_(S2)的表达(P0.05),19胚龄时慢羽PRLR_(S2)表达显著高于快羽(P0.05)。本试验推断快慢羽太行鸡18胚龄时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长度差异,以及两种羽毛长度在快慢羽鸡间的差异已经凸现,但19胚龄慢羽鸡覆主翼羽生长速度增加,两种羽型鸡的覆主翼羽长度差异以及慢羽鸡两种羽毛间长度差异消失;慢羽鸡19胚龄PRLR_(S2)高表达,可能促进了其覆主翼羽生长。该研究结果为揭示快慢羽鸡主、覆主翼羽长度差异的形成以及PRLR_(S2)在调控羽型形成作用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贵州喀斯特地区胚胎移植所产的17头公犊,25头母犊共42头安格斯牛为材料,对其初生至12月龄的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原产地同龄段安格斯牛和本地黎平黄牛的相应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胚胎移植安格斯牛在本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胚移犊牛基本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生长性能较本地黎平黄牛明显高;胚移公犊各年龄段体重明显低于原产地同龄段公犊,甚至低于胚移母犊;胚移牛不同年龄阶段日增重,公、母犊均以3月龄以前最快,3~6月龄最差.  相似文献   

11.
1胚胎的呼吸和产热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最初几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量很小。随着胚胎生长,需氧量逐渐增多,尤其是孵化后期,需氧量大约是孵化前两天的110倍左右。孵化到19胚龄尿囊绒毛膜动静脉开始萎缩,胚开始用肺呼吸,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此时其耗氧量猛增。据试验,一个胚蛋的耗氧量,初期为0.5mL/小时,第17胚龄时17.34mL/小时,20~21胚龄时0.1~0.15L/小时。整个孵化期耗氧量4~4.5L,排出二氧化碳3~5L。胚胎发育至7胚龄时自身才有体温,此时胚胎所产的热量比损失的热少得多。在室温正常、胚胎发育良好的情况下,10~11胚龄时,胚胎的产热量才能超过损失热(因为气温、孵化箱的保温性能、室内空气的流速等各方面因素不同,上述情况也有所差别),此时应注意通风。特别是随胚龄增长,胚胎代谢不断加强,产热量日益增多,此时更要加强通风。2通风换气对胚胎的重要作用在孵化过程中,胚胎不断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热能交换,其交换的量随胚龄增长而增加。胚胎的气体交换是通过蛋壳上的气孔和孵化器的进排气孔、孵化室与外界的通风系统来完成的。胚胎在气体交换的同时也散发热量。良好的通风,能为胚胎的正常发育提供足够的氧气,并使孵化...  相似文献   

12.
孵化期不同阶段对黄鬃鹅229枚种蛋进行称重,探讨孵化期种蛋失重规律及其与蛋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鬃鹅种蛋孵化期平均失重率为11.95%;0-7胚龄的相对失重率为2.51%;8~18胚龄失重速度增加,相对失重率达4.20%;孵化后期失重速度最快,19~28胚龄的相对失重率达5.74%;而孵化期各阶段蛋重与19—28胚龄相对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性随胚龄增加而增强,说明入孵蛋重对孵化后期失重率有影响;死胚蛋失重率较正常蛋显著偏高,但蛋重不是造成死胚蛋失重率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孵化期不同阶段对黄鬃鹅229枚种蛋进行称重.探讨孵化期种蛋失重规律及其与蛋重间关系。结果表明:黄鬃鹅种蛋孵化期平均失重率为11.95%;0~7胚龄的相对失重率为2.51%;8~18胚龄失重速度增加,相对失重率达4.20%;孵化后期失重速度最快,19-28胚龄的相对失重率达5.74%;而孵化期各阶段蛋重与19-28胚龄相对失重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性随胚龄增加而增强,说明入孵蛋重对孵化后期失重率有影响;死胚蛋失重率较正常蛋显著偏高,但蛋重不是造成死胚蛋失重率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14、18日胚龄鸡胚以及2日龄雏鸡肝脏中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瘦素受体在14、18日胚龄鸡胚以及2日龄雏鸡肝脏中均有表达;随着胚胎及个体的发育,瘦素受体的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Northern杂交分析法研究了14胚龄、18胚龄、1日龄、5日龄及10日龄肉鸡和蛋鸡垂体生长激素的基因表达,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垂体内生长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4胚龄时在肉鸡和蛋鸡垂体总RNA中均未出生长激素mRNA(GH mRNA)。从18胚龄开始可检测出一条0.8kb的GHmRNA,并且垂体GHmRNA水平的发育性变化在品种间呈现不同的规律:蛋鸡从18胚龄到10日龄垂体GHmRNA水平不断升高,日龄间差异显著(P<0.05)。肉鸡从18胚龄到出壳1日龄,GHmRNA水平有较大幅度的升高,但从1日龄至10日龄维持在1日龄时的水平。18胚龄肉鸡垂体GH mRNA水平显著高于蛋鸡(P<0.05),并在1日龄和5日龄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与生长速度呈正相关;而10日龄时垂体HGmRNA水平的品种差异发生逆转,蛋鸡GHmRNA水平反而高于肉鸡。垂体HG含量的发育性变化趋势与垂体HGmRNA水平相一致,10日龄时蛋鸡垂体GH含量显著高于肉鸡(P<0.05),与生长速度呈相反的趋。  相似文献   

16.
观察成都白羽鸡不同胚龄的鸡胚胸腺,结果,鸡胚胸腺在受精卵孵化到第9天时才开始形成.14胚龄时,胸腺长度为20胚龄的50%.18胚龄时,胸腺重量为20胚龄的50%.鸡胚胸腺长度与胚龄关系呈逻辑斯蒂S曲线生长,胸腺的重量呈指数增长模型.两者与胚体的关系分别呈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增长.建议采用逻辑斯蒂S曲线生长和指数增长模型分别拟合胸腺的长度、重量与胚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肉鸡饲养前期的肌胃溃疡问题对肉鸡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查清病因,对孵化场18~22日龄鸡胚和雏鸡进行了剖检及分析,具体情况如下。1剖检变化1.118日龄和19日龄鸡胚肌胃角质膜正常。1.220日龄末出壳鸡胚肌胃角质膜正常,但出壳的雏鸡剖检10只有9只肌胃有溃疡,但角质膜变黄、皱襞增厚比较轻微。1.31日龄雏(21日龄胚)剖三批各10只都有肌胃溃疡,肌胃  相似文献   

18.
牛胚胎性别鉴定与取样胚胎移植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研究应用PCR技术扩增牛SRY序列进行奶牛胚胎性别鉴定。经109枚鲜、冻胚的移植,获鲜胚移值妊娠率58.6%(34/58),常规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44.4%(12/27),一步细管冷冻解冻胚胎移值妊娠率16.7%(4/24)。犊牛性别验证与SRY鉴定结果均相符合。实验中对胚胎发育时期的划分,胚胎质量评定和胚龄的确定,胚龄与受体发情时间在移植中的关系,胚胎的切割取样,取样胚胎的冷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种蛋的贮存时间对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禽市场疲软、孵化器具周转不便,或者避开春节期间不出雏时,我们会把种蛋长时间贮存起来。由于贮存时间和种鸡龄期的差异对孵化率的影响程度不同,笔者在孵化生产中,对贮存时间不等的种蛋,进行过多批次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用种蛋是慈溪市益大实业公司龙山养鸡场提供的艾维茵商品代肉用种蛋,种鸡龄45周。2.孵化机是依爱FJ-FB19200。3.整个孵化过程采用变温孵化,7天胚龄照蛋,19天胚龄落盘,试验种蛋全部同机孵化,同进同出。孵化期间施温给湿方案见表1。4.本次试验日期为2002年9月3~24日,与此前试验相比较最具代表性。表1试验用施温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胚移牛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性能的测定,探讨了营养水平对胚移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测定表明,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胚移牛12月龄公牛的体重达到295.51kg,母牛的体重达到255.00kg,其生长发育速度显著高于本地牛和其它杂交牛;在较低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胚移牛12月龄公牛的体重达到211.91kg,母牛的体重达到193.29kg,其生长发育速度高于本地牛和利本F1,但不及利本F2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