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树子代测定是良种选育的中心环节,是提高选种效果的重要基础工作。当前对桉树的选优都按表现型选择,优树的表现型是其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良好的表现型是环境条件的作用,还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能否传递给后代?究竟有多大遗传强度均不得而知。林木育种的实践表明:光靠表现型选择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必须按照一定的验试设计,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价值作出评定,才能获得较好的选择效果,这就必须通过子代测定的方法,子代测定因交配方式的不同,有自由授粉测定、白交系测定和多系杂交  相似文献   

2.
目前,杉木优树是按其表现型选择的。林木的表现型是遗传素质与生长环境及栽培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表现型好的林木其遗传素质不一定都是好的。要想比较确切地了解优株的遗传素质,对它作出正确的评价,就需要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过程对中选优树的表现型进行遗传上的鉴定,在表型测定的基础上,进行再选择,就可以显著提高选育种效果。为此,我们于一九七八年春在淳安县潭头公社红旗林场进行了杉木优树自由授粉种子的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3.
当前种子园中栽培、繁殖的优树,都是以它的表现型为标准进行选择的,叫做表型选择。林木之间表现型上的差别是其遗传品质与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好的林木,其遗传品质不一定总是好的;不过,在表现型好的林木中,选到遗传品质好的可能性大些,机会多些。但要想比较确切的了解优树的遗传品质,对它作出正确的评价,通过无性系进行遗传上的鉴定,可以予测它们的遗传增益和选择效率,为提高种子园的质量提供依据。为此目的,我们于1979年对兴城县南关林场的油松种子园中25个无性系,进行径、高性状调查及评价方法的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今年七月,我县林木良种科研会议后,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组织了选优调查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华山松为主的优树普选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已选出华山松优树34株。此项选优工作现仍在进行中。在选优过程中,为了能较为精确地评选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华山松优树,尽量避免漏选遗传性能优良的优树,我们选优中采用以优树预选木为中心,10公尺为半径的标准地内的三  相似文献   

5.
优树(又称正号树)的选择,配合种子园的建立,是当前国内外实现林木良种化最主要的途径。优树选择,是根据选种目的,按表现型一株一株地选出,一株一株地评比。所以,它比混合选择更加精确、可靠。优树选择,始于本世纪30年代。当时只有丹麦、瑞典的少数人做这项工作。目前世界上已有30来个国家作了选优和建园工作。我国广大林业职工,遵循毛主席“自力更生”的教导,于60年代初期试行这项工作。近年来,全国各省区普遍加快了选优工作进程,有的省区  相似文献   

6.
实现树木良种化的程序 (一)、树木的人工选择树木改进的基础是遗传的差异,有遗传的差异,才能选择和利用。优树选择是在于选择真正具有良好的遗传型,表现十分突出的优良个体(或群体)的树木。所以选优是一个长期的连续过程。一般分作三步:表现型选择、后代测定和遗传型选择。目前,我国的优树选择处于表现型选择向后代测定过度阶段。选择的种类,有种间差异的选择、本地种源的选择、最适宜生态型的选择、群体选择、单株选择等。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单从表现型进行选择,难免产生盲目性。为了提高选优的  相似文献   

7.
柏木(垂条柏、缨珞柏)个体之间在生长速度、干形、材质、抗性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探讨柏木选优标准和方法,在仙居、淳安、开化等地调查了20多个标准地,作了20株树干解析,初选优树10株,现将柏木选优的意见介绍于下。一、选优的标准优树是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经营措施、林龄相同的林分中具有生长快、材质好、抗性强的优良性状的个体。我们是依其表现型来观察选择的。(一) 生长量指标根据标准地的调查,柏木生长符合林分结构规律。在未受破坏的林分中,林木生长量的频数趋向正态分布,最大木比平均值树高要大  相似文献   

8.
林木后代鉴定是一神实验性的栽培措施,是林木改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鉴别某种林木的性状能否遗传,仅从其表现型个体直接进行判断和选择,效果不稳定,盲目性大。因此,在选优、建园之后,对第一代种子园(初级种子园)或经过当代鉴定的优树,采用种子(有时也用无性系)进行育苗造林所培育的后代,不仅对其表现型,特别是对其遗传性状进行有效的比较鉴定,从而为优中选优和建立高级种子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楸树历来用营养繁殖,在漫长的繁育过程中产生了个体遗传的变异,为充分利用这种优良变异,我省从1973年起开展了群众性的楸树选优工作。本试验所用材料就是从四旁散生树中,按表现型选择出来的优树。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因素互作的结果,而只有基因表现的优良性状,才能传递给后代,并在无性繁殖过程中表现出来。因此,对楸树进行无性系测定,剔除环境因素作用造成的误选,筛选出生长快、  相似文献   

10.
选择优树是建立种子园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尽快地完成优树选择任务,根据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和兄弟省的选优经验,以及我们去年开展选优工作的初步体会,特将杉木优树标准和选择方法以及选优工作中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优树是实现林木良种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获得优树的手段一般是通过表型选择。表型的性状是遗传和环境条件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的根据不同,但外表上可属于同一表型,要弄清某一选择性状(表型)是否受遗传的控制,或这种控制的强度,便需要进行表型测定。自由授粉后代测定是利用初选优树的自由授粉的种子,进行测定。这种方法取得结果快,并能满意地了解所选优树的一般配合力,在母本性状占显性的情况下,可以提供  相似文献   

12.
杉木优树是按表现型进行选择的。表现型是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进行后代测定,籍以鉴定其遗传品质,以选出一般配合力高的优良个体。后代测定我们用优树自由授粉种子和人工控制授粉的种子。现将几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油茶优树选择工作巳普遍开展,几年来共初选优树7500多株,中选约500株。目前正按“边选择、边鉴定、边繁育”的做法,将中选优树应用到良种基地的建设中去,各地已营建了一批采穗圃和种子园。从7500株初选优树中,只能选中500株,即只占1/15,而绝大部分即14/15被淘汰了。是优树太少或是我们的评选标准不够完善?通过多年的实践体会:后者值得进一步研讨。评选优树,主要依据优树的选择标准。全国油茶优树选择的标准并列了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呼和诺尔针叶树固沙幼树选择优树中,按表现型在幼龄林单株选择,按性状表现进行选优,充分利用易于无性繁殖的特点,在优树上采集种子和接穗,利用他们来营造固沙林。  相似文献   

15.
选择优树是建立杉木嫁接种子园与实生种子园的首要环节和物质基础。优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种子园林木生长及所产生的种子质量。因此,必须选择那些真正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单株。 现在国内外采用的优树选择方法很不一致,我国杉木选优工作,普遍采用原南京林学院和福建洋口林场1964年提出的五株优势木比较法。这种方法工作量小,速度快,质量又能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速实现林木良种化,促进林业生产建设,我们于1976年5月下旬派出了林业技干2人,会同五·七林业大学53名工农兵学员和教师,分赴广坪等12个公社进行杉木选优。在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踏查了广坪等12个公社从1951—1962年所造的26500多亩杉林,从300多万株杉木中,选出优树166株和广坪么哨大队1975年选优19株,共选杉木优树185株,入选率约6(?)。我们选择杉木优树的方法和标准是:  相似文献   

17.
《桉树科技》1993,(1):40-45
在现代林木遗传改良和良种选育进程中,选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是有性世代或是无性世代,选优始终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个事业成败的关键。所谓优树,就是指某些性状上远远超过同等立地条件下周围同种、同龄树木的单株。优树选择得好坏,决定和影响着今后整个事业的进程,因此,必须重视优树的选择工作。我们在赤桉选优方面,几年来做了一些工作,对全省桉树的发展和赤桉树种的改良起了一定作用,现将赤桉选优工作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聊城市园林观赏树种国槐的优树选择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生长量指标、形质指标、抗性及适应性要求等优树选择标准对国槐进行了优树选择,结果表明:侯选优树按小样地法选择,生长量指标都超过了60%以上,按5株大树法选择,也都超过了30%以上。所有侯选优树在干形、冠浓密度、冠形、抗性方面有很多差异,根据分数标准进行综合评定结果,选出2株国槐综合性状优良的优树。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利用选出的杉木优树或优良林分中的优势木,建立杉木种子园,在生产上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目前,在选优工作中,大都是根据宏观的表型来选择,因而要将初选出的杉木优树经过较长时间的子代鉴定,或几年时间的当代无性系鉴定后,再行建园。这与尽快地实现林木良种化的要求很不适应。同时,杉木的数量指标和表型受外界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不稳定,反映在遗传性上的不可靠性,特别是由于优树的误选,若不鉴定,在人力、物力、财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利用各种方法筛选优良无性系培育森林,以提高林分的产量。我区一九七三年开始进行杉木选优,其方法是根据表型进行选择的。优树表型是其遗传因素与环境条件相互影响的结果,但这种良好的表现型是哪个因素所决定的,能不能遗传给后代,其强度如何?目前全区只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