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壳虫是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虫害之一,除了直接为害,还会引起煤污病,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为了解广州市园林常见介壳虫的种类、发生特点,为制定绿色防控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分析2016—2022年广州市主干道和主要公园绿地为害园林植物的介壳虫的调查与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广州市园林植物常见介壳虫主要种类有5科18种,分别为绵蚧科、粉蚧科、蜡蚧科、盾蚧科和绒蚧科,其中埃及吹绵蚧、扶桑绵粉蚧、木瓜秀粉蚧和苏铁白轮盾蚧4种为害程度为重度;主要为害园林植物的叶片、树干、枝条。针对广州市城市园林常见介壳虫的发生情况,目前常用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预警、精准化学防治、绿色生物防治和加强日常养护管理。  相似文献   

2.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玉龙县对危害油橄榄(Olea europaea)的介壳虫种类、发生规律、天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玉龙县油橄榄介壳虫种类主要有蚧科的橄榄黑盔蚧(Saissetia oleae)、盾蚧科的红圆蚧(Aonidiella aurantii )和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每年4月、10月为介壳虫的发生高峰期;3种介壳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 rubidus)和红点唇瓢虫(C. kuwanae).  相似文献   

3.
柴油乳剂防治介壳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世民  刘玉娥 《广东园林》2001,(2):38-39,43
通过柴油机乳剂防治介壳虫试验,证明含油3%浓度的柴油乳剂,不驻对园林常见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绝大多数园林植物安全。对该药较为敏感的介壳为褐炊蚧,卫矛尖蚧,拟蔷薇白轮盾蚧,其次为常规藤回蚧、桃白蚧、糖片蚧、考片白盾蚧、康氏粉蚧、褐圆蚧、防治紫薇绒蚧、吹绵蚧、杏球坚蚧、日本龟蜡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果树介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危害果树的介壳虫主要有桑白蚧、朝鲜球坚介、龟蜡蚧、柿绵蚧、梨圆蚧、康氏粉蚧、草履蚧等。其危害果树,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果品质量,并传播病菌。如:梨圆蚧危害果实时,蚧虫周围的果面呈紫红色斑点,严重时果面发生龟裂;龟蜡蚧以若虫及雌成虫于枝条和叶片上刺吸汁液,并排泄蜜露引起煤污病发生。因介壳虫营固定生活,体外被有蜡粉、蜡质及介壳作保护,化学防治困难,同时,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现将几种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枣龟甲蜡介壳虫属同翅目,蜡蚧科,又名日本龟甲蚧、日本蜡蚧、枣龟甲蚧、龟蜡介壳虫。俗称树虱子、枣虱子。分布很普遍,寄主较广泛,为害植物达100多种,主要危害枣、柿、梨、苹果等,是近年来我国枣产区发生的主要虫害。严重发生时树枝枯死,落叶落果,严重减产,以至绝产。  相似文献   

6.
草履蚧虫的危害及防治赵庚钧草履蚧虫是介壳虫类中的一种,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危害珊瑚树、杨树、悬铃木等树木,严重时可造成树木生长不良,早期落叶,甚至死亡。对草履蚧虫的防治不可忽视。一、草履蚧虫的形态识别草履蚧虫成虫有雌雄之分,雌虫无翅,扁平,椭圆形,...  相似文献   

7.
枣大球蚧又称瘤坚大球蚧、大球蚧、梨大球蚧、大玉坚介壳虫、枣球蜡蚧,是一种难以根除的重要枝梢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繁殖力强及适应严酷的生态环境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温室盆栽牡丹常受到吹绵蚧、柑桔臀纹粉蚧等危害,日本长白蚧对地栽的牡丹以及芍药、丁香、木兰等花木均有危害。大多数介壳虫具有固定不动吸取植株汁液的生活方式,同时体表常有介壳或披上各种粉状、绵状蜡质分泌物。主要是成虫、若虫群集于植株的枝、叶、果实上,刺吸汁液,使植株生长势减退,开花不良,严重时导致技叶枯萎而死亡。同时多数介壳虫能排泄密露,诱发煤污病。  相似文献   

9.
松突圆蚧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松突圆蚧各虫期介壳和各虫期形态作了较系统描述,并附插图。  相似文献   

10.
枣大球蚧又称瘤坚大球蚧、大球蚧、梨大球蚧、大玉坚介壳虫、枣球蜡蚧,是一种难以根除的重要枝梢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繁殖力强及适应严酷的生态环境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桑白蚧虫害在江苏大丰市的园林苗圃中普遍发生,给全市的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对桑白蚧在大丰市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一、生活习性桑白蚧又名桑盾蚧、桑介壳虫、桃介壳虫等,属同翅目、盾蚧科,在大丰市主要危害女贞树、樱花树、柿  相似文献   

12.
盾蚧科是蚧虫中最大的一科,由于其虫体微小、雌雄异型、若虫多型、外有介壳,加之生活史复杂,有时几种不同种类的蚧虫混杂发生,非专业工作者往往不易从外观上识别其虫态及龄期,以致在生产防治中因此而坐失良机,不仅给防治带来了盲目性,而且大量杀伤天敌,越治越重的情  相似文献   

13.
孙宝山 《中国林业》2009,(15):55-55
介壳虫属同翅目,蚧科,体外包着蜡壳、蜡粉、蜡丝等。一般药剂较难透过蜡层,是在林木上发生较普遍且为害严重的害虫。其种类繁多,叶片、枝干、果实均可受害。被害叶片失去叶绿素;枝干受害后,表皮粗糙,甚至枯死;果实被害后果面斑斑,品质降低。因此,防治介壳虫比较困难,现把三种防治介壳虫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橡胶介壳虫种类鉴定及其防治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近年来,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大面积暴发流行橡胶介壳虫为害,根据其雌成虫的形态特征,确定为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属同翅目,蚧科,副珠蜡蚧属(Parasaissetia Takahashi)。  相似文献   

15.
介壳虫是植物的一类重要害虫。它们刺吸寄主体内汁液 ,致使植物逐渐衰弱和死亡。蚧虫常年危害城镇园林绿化和观赏植物 ,影响植株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及观赏价值。应在掌握蚧虫与环境条件、蚧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采取以严格检疫为预防 ,以科学养护为基础 ,以生物防治为主导 ,以物理防治为作用 ,以合理施药为急救 ,以综合治理为纽带的防治策略 ,协调各种措施 ,达到将园林蚧虫控制在经济、社会、环境允许的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16.
核桃介壳虫在川北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主要危害核桃树主干、枝条,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叶脉。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虫为桑白盾蚧。桑白盾蚧在川北地区1年发生2代,4月上旬至5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若虫期,为该虫的最适防治时间。  相似文献   

17.
在丽江市玉龙县,采用6种化学药剂(40%乐果乳油、80%敌敌畏、2.5%溴氰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45%晶体石硫合剂、40%速扑杀乳油)对危害油橄榄(Olea europaea)的3种介壳虫:橄榄黑盔蚧(Saissetia oleae Olivier)、红圆蚧(Aonidiella aurantii Maskell)、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化学药剂对3种油橄榄介壳虫均有防治效果;40%的速扑杀乳油对3种油橄榄介壳虫的防治效果最理想,施药后第6天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在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蚧虫,又称介壳虫,属同翅目昆虫。中国已知有650多种(成灾的约30~40种)。蚧虫多为害虫,可直接刺吸为害多种植物,还可传播病毒。由于蚧虫体型小、生活习性隐蔽、繁殖力大,故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暴发成灾。加之近年来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防治措施不当,造成其发生有愈来愈严重之势。因此,根据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及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合理经营,抑制蚧虫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刺槐介壳虫(Parthnolecanium orientalisB.)又名扁平球坚蚧、水木坚蚧。寄主有刺槐、紫穗槐、枫杨、杨树和多种果树,在棉花上也有发现,以刺槐受害较重。当嫩枝被害后,轻者小枝条干枯,树势生长不旺,重者大枝或整树枯死。此虫在我省苏北地区均有发生,以徐州地区危害为重。1965—1980年我们在铜山县张集林场等地对此虫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于后:一、形态成虫.雌成虫体呈长椭圆形,背面隆起成半球形,具坚硬介壳,介壳表面有数十条横的皱纹。体红褐色有光泽,一般体长5毫米,宽3.5毫米,高2毫米。雄成虫尚未发现,行孤僻生殖。  相似文献   

20.
1979年8月29日,笔者首次在青岛市中山公园的栓皮栎上采得了一种头蚧雌虫群落标本,后来,在崂山(1981)、泰山(1983)、招虎山(1984)都见有此虫分布。寄主为栓皮栎及麻栎。当时根据标本的外形,参照桑名伊之吉《日本介壳虫图说》后编,学名鉴定为珠蚧科(Margarodidae),木蚧亚科(Xylococcinae),木蚧属(Xylococcus)的Xylococcusna Pitormis Kuw,中名称栓皮栎木蚧,确认为中国的新记录。 在1984年给研究生讲课时,根据玻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