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杠柳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柱层析分离、高效液相色谱切分和生物活性追踪法,从杠柳 Periploca sepium 根皮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2个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G1和G2),经鉴定其分别为已知物杠柳新苷D和F。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G1和G2 对3龄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48 h的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39和0.34 mg/mL, 对小菜蛾 Plutella xyllostella 48 h的胃毒LC50值分别为1.21和1.39 mg/mL。  相似文献   

2.
细辛醚对家蝇和淡色库蚊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确定细辛醚的作用谱和作用方式,测定了其对家蝇和淡色库蚊的触杀、熏蒸和忌避活性。结果表明:细辛醚对家蝇4 h的触杀LD50值为3.45 μg/头;对家蝇、淡色库蚊4 h的熏蒸LC50值分别为5.77和4.24 μL/L;对两者在LC80剂量下熏蒸处理的击倒中时(KT50)值分别为11.64和4.80 min;在1 mg/mL的浓度下,对家蝇的忌避率为81.82%。中毒家蝇依次表现出兴奋、痉挛、麻痹和死亡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评价新型吡唑类杀虫剂HNPC-A8008对鳞翅目害虫的生物活性、作用方式及环境因素对其应用效能的影响,通过叶片夹毒法、点滴法和根部内吸法测定了其胃毒活性、触杀活性和内吸活性,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温度、龄期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对3龄粘虫幼虫的持效性,并应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粘虫卵的活性。结果表明,HNPC-A8008对粘虫表现出很好的胃毒毒力,且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但内吸活性较弱,药后24 h和72 h对粘虫触杀LD50和胃毒毒力LC50值分别为221.38μg/头和0.73 mg/L;2 000 mg/L浓度下,粘虫的内吸死亡率为56.67%;对1~4龄粘虫幼虫的的毒力分别为5.33、12.21、32.05和39.60 mg/L,对4龄的毒力最低;400 mg/L药液对粘虫卵的孵化抑制率为88.00%,初孵幼虫的死亡率为61.93%。温度对HNPC-A8008毒力发挥有显著影响,从15℃升至35℃,毒力增强了3.47倍,属正温度系数类杀虫剂。HNPC-A8008具有较长的持效期,药后0~14 d对3龄粘虫的LC50值在30.55~48.35 mg/L之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微生物中筛选天然杀虫活性化合物,从牛筋草中分离到1株具有杀虫活性的内生放线菌砖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lateritius CSF09。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技术,从CSF09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1个杀虫活性成分,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并初步测定了该化合物对3龄粘虫幼虫和家蝇成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为4-甲氧基水杨醛,发酵单位约为13 mg/L;4-甲氧基水杨醛对家蝇和粘虫均表现出一定的触杀活性,其中对家蝇的LD50值为1.51 μg/头,对粘虫毒力较弱,以10 μg/头剂量处理时校正死亡率仅为36.6%;4-甲氧基水杨醛杀虫活性的突出特性是作用迅速,其击倒中时(KT50)大多在5 min以内。研究表明,4-甲氧基水杨醛具有一定的卫生杀虫剂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瑞香狼毒素对菜粉蝶幼虫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发现生长于青藏高原的有毒植物瑞香狼毒对菜青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采用微量点滴法研究瑞香狼毒素对菜青虫的触杀活性,以叶片夹毒法和灌喂法研究胃毒活性.在触杀活性试验中,72h的致死中量(LD50)为0.96μg/头,以6.25×103mg·L-1浓度的样品液2μL点滴试虫,即1.25×10μg/头处理组的72h校正死亡率为92.2%.在胃毒活性试验中,72h叶片夹毒法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3.82×103mg·L-1,5.00×104 mg·L-1浓度处理组校正死亡率为91.2%;72h灌喂法的LD50为3.80μg/头,以5.00×104mg·L-1浓度的样品液2μL灌喂试虫,即1.00×102μg/头的处理组的72h校正死亡率为96.8%.结果表明,瑞香狼毒素对菜青虫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和一定的胃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虫法、夹毒叶片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13个含酰腙结构的新型吡唑酰胺衍生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触杀、胃毒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胃毒和拒食活性,其中苯环上含有氯原子、且酰腙一端的取代基含有杂原子且体积较小的化合物 H7的胃毒和拒食活性最好,明显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H7 72 h胃毒作用LC50值为0.6 mg/L(毒死蜱的LC50值为7.4 mg/L);有10个化合物的拒食活性高于毒死蜱,其中 H7 48 h的拒食中浓度(AFC50) 最低,为0.6 mg/L,明显低于毒死蜱(AFC50=6.5 mg/L)。供试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均无触杀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杀虫植物昆明山海棠根皮中分离出的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的杀虫作用机理,采用微量点滴法处理3龄粘虫前胸背板,观察发现试虫均在2 h左右表现出中毒麻醉,8 h后完全恢复,24 h后重新表现为中毒麻醉,48 h后部分死亡。进一步的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对3龄粘虫幼虫的24 h麻醉中量分别为8.82 μg/头和 4.58 μg/头,对3龄小菜蛾幼虫的麻醉中量分别为4.71 μg/头和3.46 μg/头。离体和活体条件下测定了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对5龄粘虫幼虫头部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粘虫幼虫神经系统Na+-K+-ATP酶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推测Na+-K+-ATP酶可能是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次碱的一个重要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阿维菌素、印楝素、吡虫啉、噻虫嗪4种药剂对红火蚁进行室内触杀和胃毒试验,测定出4种药剂对红火蚁的室内触杀LC50分别为:198.25μg/mL、305.44μg/mL、0.66μg/mL、0.06μg/mL,胃毒Lc50分别为:0.03%、1.70%、0.036%、0.0055%。这4种药剂对红火蚁触杀活性依次为:噻虫嗪〉吡虫啉〉阿维菌素〉印楝素。胃毒作用噻虫嗪最强,吡虫啉与阿维菌素较强,印楝素稍弱。噻虫嗪最适宜用作触杀剂。  相似文献   

9.
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氟虫腈是我国稻桑混栽地区水稻上普遍使用的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口器注入法与药 膜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氟虫腈对2龄、3龄、4龄、5龄家蚕的摄入LC50值 (48 h,下同)分别为4.89、6.46、9.47、11.59 mg/L;对5龄家蚕的LD50值为1.38 μg/蚕;在25、30、35 ℃ 3个温度下,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4.81、4.59、2.05 mg/L;桑叶浸药时间为1 s、10 s、1 min、10 min、1 h时,氟虫腈对3龄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9.12、6.46、4.39、3.68、2.80 mg/L;家蚕在氟虫腈药膜上爬行1、10、30、60 min后, 对4龄家蚕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2.82、2.35、2.05、1.57 μg/cm2。研究表明,胃毒是氟虫腈对家蚕的主要作用方式,氟虫腈在桑园附近水稻上使用对家蚕有较大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以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的根为材料进行甲醇超声波提取,粗提物以水/氯仿(1:1,v/v)萃取获得杠柳根氯仿萃取物。测定了萃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lostellaL.3龄幼虫的胃毒和触杀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在50μg/头剂量处理下24h和48h后,氯仿萃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胃毒死亡率分别为82.22%和92.59%,显著高于触杀死亡率58.89%和68.15%。这一结果表明,杠柳根中含有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强胃毒作用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几种昆虫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确定雷公藤总生物碱的杀虫作用谱和作用方式,评价其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测法研究了对小菜蛾、菜青虫、棉铃虫、黏虫、玉米象、桃蚜、山楂叶螨、家蝇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小菜蛾3龄幼虫、黏虫3龄幼虫、菜青虫5龄幼虫、桃蚜无翅成蚜、山楂叶螨雌成螨和棉铃虫3龄幼虫48 h的毒杀活性LC50分别为228.28、306.39、307.61、0、435.90、622.17、653.00 mg/L,72 h后LC50分别为136.67、216.12、238.18、309.67、485.36、463.00 mg/L;对家蝇成虫也有较好的毒杀作用;对棉铃虫幼虫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玉米象有较强的种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在3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85.3%和80.4%;在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24 h,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4.9%和80.2%。处理后72 h,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0μg/mL和3.3μg/mL。印楝素A和印楝素B在3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小菜蛾3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0.42%和84.11%;在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9.1%和100.0%;在0.5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斜纹夜蛾4龄幼虫体重降低率分别为57.5%和72.73%;在0.8μg/mL的剂量下处理后72 h,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降低率分别为84.1%和80.9%。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环保型植物源灭蚊剂,从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叶中提取精油,采用浸液法测试了该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IV龄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采用密闭圆筒法研究了该精油对2种蚊虫成蚊的熏蒸活性,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福建柏精油对白纹伊蚊IV龄幼虫和蛹的LC50值分别为53.21和144.34μg/mL,对致倦库蚊分别为55.85和147.68μg/mL;在4.36μg/cm3熏蒸剂量下,该精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成蚊的KT50值分别为14.63和14.90 min,24 h校正死亡率均为90.00%。从福建柏精油中共检测出16种主要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为α-蒎烯(α-pinene),为29.25%;其次是马鞭烯醇(bicyclo[2.2.1]hept-3-en-2-ol)10.88%和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9.64%等。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精油对2种供试蚊虫具有显著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4.
对黏虫具有杀虫活性的Bt蛋白筛选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具有毒杀作用的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蛋白,本研究提取Cry1类、Cry2类、Cry9类及Vip3A类等11种蛋白,通过人工饲料喂毒方法对黏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Cry1Ac、Cry1Ab、Cry2Ab、Cry1Be及Cry1Bb蛋白对黏虫具有杀虫活性,其致死中浓度依次为5.09、17.71、26.75、27.42及43.93μg/g;Cry9Aa、Cry9Eb、Cry9Ee蛋白对黏虫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浓度为10μg/g时的体重抑制率分别为78.4%、79.0%、86.9%,浓度为100μg/g时的体重抑制率分别为92.8%、95.7%、96.7%;Cry1Ba、Cry1Ca和Vip3Aa蛋白对黏虫无显著活性。本研究为黏虫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并为抗虫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提供优良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洱源丛枝瑚杀虫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洱源丛枝瑚(Ramaria eryuanensis)石油醚萃取物经过柱层析得到单体化合物B8,该化合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72 h的LC50为3.375 7 mg/mL。经FAB-MS、1HNMR、13CNMR及DEPT等波谱鉴定,并与文献值对照,确定其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