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试验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黑平380为供试菌株,苎麻(Boehmeria nivea L.)麻骨与棉子壳按比例混合,以常规配方为对照,进行秋季栽培平菇,层架出菇管理,探索麻骨代料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分析了各配方平菇产量、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等。结果表明,含苎麻麻骨各配方平菇的产量、子实体大小和产出投入比均优于对照,且以T2配方(苎麻麻骨、棉子壳、麸皮、石膏的含量分别为59%、19%、21%、1%)产量最高;含麻骨配方生产的平菇营养品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含苎麻麻骨的配方基质含碳量和含氮量皆低于对照;基质含氮量与平菇生长周期指标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平菇生产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和技术支持,满足了高产、经济、实用和安全的栽培要求,也为麻骨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以中苎1号为材料,分别采用稻草、麻地膜和塑膜对其进行田间覆盖处理,以不覆盖为对照,观察记录4种不同覆盖处理下土壤温度变化,并测定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记录苎麻的出苗时间以及株高变化,苎麻收获后比较各处理的株高、茎粗、皮厚、纤维产量等产量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苎麻过冬期间对其地表分别进行稻草覆盖、麻地膜覆盖和塑膜覆盖处理均能提早苎麻出苗时间,加快生长速度,收获的纤维产量和各经济性状也相对无覆盖处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2个钾营养高效基因型苎麻和2个低效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钾胁迫对不同基因型苎麻根系生长、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苎麻生物量减少,植株显著矮化,根系生长受抑,根系吸收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减小。但高效基因型苎麻低钾胁迫下仍具有较强的生长势(相对根系干重、相对细根干重、相对根系总吸收面积、相对根系活跃吸收面积较大),其纤维产量所受影响程度小于低效基因型(相对产量较高),有效降低了低钾胁迫对纤维品质所引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苎麻品种对土壤中镉、铅富集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种植于临湘镉、铅复合污染农田中的7个苎麻栽培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苎麻品种在污染农田中的生长情况和重金属富集差异。结果表明,7个苎麻品种均生长良好,其中中苎一号单季生物产量和原麻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6 903.45 kg/hm2和820.43 kg/hm2。镉在苎麻不同器官的分布表现为麻壳、麻骨和根中的镉含量较高,原麻中的镉含量较低,铅在苎麻各个器官的分配表现为麻壳、根和叶中的铅含量较高,麻骨和原麻中的铅含量较低。各品种地上部镉、铅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中苎一号地上部镉含量为19.89 mg/kg,石阡竹根麻地上部铅含量为9.41 mg/kg,均高于其他品种。中苎一号地上部对镉的提取效率为2.95%,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对铅的提取效率差异不显著。因此采用苎麻修复临湘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种植中苎一号可获得最佳的土壤修复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a.不同品种的苎麻纤维支数有显著差异,高支数品种与低支数品种间相差可达1500支以上;b.苎麻不同生长期与纤维支数关系很大,最早一期收获与最迟一期收获二者纤维支数相差达1~1.5倍;c.苎麻解剖结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密切,单纤维细度和强力受纤维细胞直径和壁厚的共同作用表现为纤维细胞壁截面积大小的制约,优质高产苎麻品种的茎截面解剖特点是单个纤维细胞壁截面积较小,而茎内纤维细胞数目较多,类型I的苎麻品种C区酶带活性强,纤维支数高;d.不同海拔高度与苎麻单纤维支数成正相关,单纤维支数随着栽植密度而增加;e.土壤缓效钾与纤维支数,土壤速效钾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纤维支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硼肥和螯合稀土能提高纤维支数;f.种子繁殖显著降低产量和纤维支数;g.提高苎麻纤维支数的措施是,采用无性繁殖、严禁种子繁殖,实行良种区域化,一地一种,以及经济施肥和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以中苎一号苎麻为材料,于2010、2011年研究不同连作年限(连作8~10年,A处理;连作4~5年,B处理;未种植过苎麻,对照)土壤栽植苎麻的生理生态及细胞学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不同处理苎麻的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差异不明显;2011年A处理二麻、三麻株高显著低于对照,茎粗、地上部干重极显著低于对照,连作障碍明显,障碍始于二麻,三麻收获期连作障碍加重,苎麻地下根系基本腐烂,麻株长到40 cm左右生长基本停滞;不同处理SOD活性和MDA含量在头麻、二麻差异不明显,A处理三麻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MDA含量高于对照,植株细胞膜质过氧化作用明显,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从而表现出障碍效应。连作4~5年土壤种植苎麻未表现出明显连作障碍。显微观察发现,连作引起麻根横切面内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排列疏松,并有细胞缺失,影响根系发育,苎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降低,植株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7.
JBM-100苎麻直喂式动力剥麻机是将麻类纤维(俗称麻皮)从鲜麻杆上剥离,并去除麻骨壳的机械。该机型适用于苎麻、红麻、黄麻等鲜麻剥制,是我国惟一采用直喂式剥麻作业的先进机型。它避免了其他剥麻机对麻纤维的损伤和因高摩擦造成的麻壳胶脂渗入麻纤维导致成品发硬、麻品质下降的  相似文献   

8.
3个圆果黄麻品种的纤维发育解剖观察和统计分析表明:(1)纤维组织的数量与株高、茎粗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问次生纤维开始分化时间均在出苗后21d,而停止发育时间各不同.(2)品种间次生纤维结构的数量差异主要是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以纤维细胞数和纤维束数最突出,两者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3)成熟纤维细胞的横径和壁厚达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纤维细胞大小顺序为179,梅峰4号和竹篙麻.纤维细胞从生长分化至成熟约需30d,生长成熟的速度与品种、植株发育阶段和温度有关.细胞壁的增厚率随横径扩大速度而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9.
麻菇属高温型草菇类食用菌,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深受人们喜爱.用苎麻副产物栽培麻菇产量高,每100kg可产鲜菇30~40kg.每667m2苎麻,可产麻壳、麻骨、麻叶600kg以上,用其栽培麻菇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0.
麻菇属高温型草菇类食用菌,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深受人们喜爱.用苎麻副产物栽培麻菇产量高,每100kg可产鲜菇30~40kg.每667m2苎麻,可产麻壳、麻骨、麻叶600kg以上,用其栽培麻菇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1.
以裂叶荆芥为试验材料,设氮肥全部底施、底施+分枝期追施、底施+分枝期追施+蕾期追施和不施肥(CK)4个处理,研究了等氮量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荆芥产量以及挥发油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促进荆芥生长,明显提高小区产量,其中底施+分枝期追施效果最好;显著增加分枝总数和穗数,但受不同施肥方法影响不大;显著提高芥穗的总黄酮含量积累,其中底施+分枝期追施+蕾期追施效果最好。在氮肥等量条件下,不同施氮方法对荆芥产量以及挥发油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均不相同,其中,氮肥全部底施可显著增加株高,促进芥穗和全株的干物质积累,但不利于茎叶的干物质积累,可以明显提高茎叶的挥发油含量和产量,但显著抑制茎叶的总黄酮积累;底施+分枝期追施可显著增加株高,促进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挥发油产量以及茎叶的总黄酮含量和产量,但使挥发油含量降低;底施+分枝期追施+蕾期追施可使株高略有降低,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挥发油含量和产量,但显著抑制茎叶的总黄酮积累。  相似文献   

12.
供水水平对烤烟镁积累量和烟叶含镁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南方烟区烤烟缺镁症发生较为普遍的问题,1996年在云南昆明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供水水平下,烤烟不同生育时期镁积累量,各器官干物重与烟叶含镁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干物重远远大于镁积累量对烟叶含镁率的影响,干旱对团棵期,旺长期的根,茎,叶干物质积累极为不利;供水过多对旺长期茎的生长不利;成熟期各供水水平对根,茎生长影响不显著,而对叶重和叶面积的影响极为显著;烟叶含镁率与根重,茎重,叶重,叶面积之间,各个生育时期均呈负相关,但成熟期叶重,叶面积与烟叶含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强光和高蒸发量增加株高,却减少有效株数,不利高产优质;生长中后期总日照时数较多则利于茎粗、皮厚、鲜皮出麻率和产量提高并降低原麻含胶率;雨日和雨量较多能增加有效株,提高支数;较高相对湿度使茎粗、皮厚、有效株、鲜皮出麻率及产量和支数提高、原麻含胶率下降。总辐射量大抑制除株高之外其它经济性状发育,造成低产劣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田间小区下研究不同钾水平对棉花前期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棉田钾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土壤速效钾浓度,k1(99.77 mg/kg)、k2(110.90 mg/kg)、k3(123.48 mg/kg)、k4(140.13 mg/kg)、k5(154.43 mg/kg)、k6(165.77 mg/kg)。于棉花子叶期选择10株测定干物重和全钾含量,苗期和蕾期分别选择10株和5株棉花测定干物重、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SPAD值、全钾含量。结果 棉花株高和茎粗在苗期的范围分别为5.10~6.37 cm和2.43~3.01 mm,均随土壤速效钾水平增加而增加,而苗期至蕾期的单日增长量差异不显著,分别在0.63和0.12 mm/d。k6处理的棉株干物重、果枝数、现蕾数、棉花叶面积及叶面积单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k1。在苗期和蕾期,不同土壤钾水平处理间棉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SPAD值均无显著差异,但各处理的棉株全钾含量和主茎叶钾含量均随土壤速效钾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 土壤速效钾水平在100~160 mg/kg时,对棉株前期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但高钾(>150 mg/kg)水平处理能够增加棉株叶面积和果枝数以保障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5.
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其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74份不同来源的红麻种质资源,对10个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株高、皮厚、单株生皮重3个性状对单株干皮重和纤维支数有重要影响;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分别为韧皮纤维产量构成因子(52.68%)、茎秆皮骨构成因子(12.96%)、纤维品质构成因子(10.77%)及晒干率构成因子(9.18%),其累计贡献率达85.61%.因此,在品种选育时,应注意选择植株较高、中等茎粗、韧皮较厚、晒干率较高和品质优良的材料,以确保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6.
苎麻养分吸收动态及施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表明,除二麻中期受干旱影响外,头、三麻均以封行至黑脚期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强度最大。总积累量均为头麻 > 三麻 > 二麻 ,丰产麻 > 一般麻。吸收的氮、钾多于磷。经济系数为丰产麻 < 一般麻。在二麻中期干旱和三麻后期短日照诱导生殖生长的情况下,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发生不同的转移现象。各季麻生长前期养分浓度均高于后期,最终为叶中氮、磷浓度最高,皮中钾浓度最高。施用氮、磷、钾化肥均可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本身养分的吸收。氮、钾配合还有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不同肥料用量对植株养分浓度和吸收的氮、磷、钾比例有一定影响。各种肥料均有增产作用,以氮、钾更明显,钾肥还有利于纤维细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秋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规律.[方法]以西成薯007和泉薯9号为试验材料,对秋甘薯干物质积累过程及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生长的推进秋甘薯植株鲜重和干重均增加,干物率缓慢上升,T/R比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徒长较严重;主要的干物质接收器官大中薯在植后42 ~56 d形成,之后随着薯块的生长大中薯率直线上升;泉薯9号的LAI在整个生长内变化较为平稳,栽插42d后西成薯007的有效光合叶面积呈直线上升,到98 d收获时仍大于9.叶干物质分配率在生长期内呈直线下降,到收获时只占总干物质重的10%;柄干物质分配在生长期内保持在10%左右;茎所分配的干物质从28 d的40%逐渐下降到收获时的20%以下,而块根在28 d出现后其干物质分配呈直线上升,到收获时达到总干重的60%.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生长期内缓慢下降;甘薯正常生长时,叶片的SOD、POD、CAT等酶的协同变化将MDA含量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同化作用的持续进行.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甘薯植株受到低温胁迫时急剧上升,在后期持续低温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维持细胞渗透压,最大限度地保证植株不受冷害;块根淀粉含量在栽后28 d形成后即直线上升.在秋甘薯生长的中后期,决根的GA、ABA和IAA含量均较叶片低,植株体内的GA含量栽插56 d后随着植株的衰老逐渐降低.在秋甘薯生长后期ABA含量迅速增加,进一步加快了植株衰老,而LAA含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应是延缓植株衰老.[结论]该研究对一季薯干倍增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磷钾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完熟期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及根、茎、叶、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都以P2K3(P2O517kg爛hm-2,K2O 112畅5kg爛hm-2)处理最高;茎秆、叶片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施钾、施磷量增加的变化与干物质积累总量表现一致(苗期除外);完熟期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向茎秆和叶片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增施磷、钾肥能够提高营养器官干物质向荚果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其对荚果的贡献率和产量,以P2K3产量最高,为2832畅04kg爛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免耕移栽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的影响。[方法]以超级杂交水稻黔南优2058为试材,设5种施氮量处理进行免耕移栽的稻作试验。[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在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茎干物质减少,叶干物质逐渐增加;在齐穗期茎、叶干物质逐渐减少,穗干物质比例和穗/茎叶逐渐增加;成熟期的情况与齐穗期相反。在75~225kg/hm^2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抽穗后茎叶干物质表观输出量和输出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逐渐下降,而有效穗数逐渐升高。[结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以抛物线形式增加,施氮量为284.0kg/hm^2,可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生长、产量及糖类物质的变化情况,为促进马铃薯与玉米合理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马铃薯单作(对照)和间作(2行马铃薯间作2行玉米)2种栽培模式,结合田间观测与室内测定,分析马铃薯间作玉米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糖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下马铃薯的茎粗、单株主茎数、单株匍匐茎和单株根干物质重量及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间作可提高马铃薯单株分枝数、单株匍匐茎数、单株小叶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单株茎叶和单株块茎的干物质重量,并显著提高马铃薯的株高、单薯重、单株产量及复合产量(P<0.05,下同)。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间作马铃薯叶片、匍匐茎和块茎中糖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叶片的影响较大,间作马铃薯叶片的蔗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在块茎增长期和淀粉积累期均显著低于单作。【结论】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马铃薯与玉米2∶2行比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复合产量显著提高,该间作模式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