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是通过水的颜色、水色的变化来判断的,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形成的,其中浮游植物是主要因素。池塘中浮游生物受温度、光照、营养盐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有的水色适合鱼类生长,有的不适合鱼类生长,如何根据水色的变化来判断养殖水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健康养殖即生态养殖,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与减少病原体的侵入与环境污染,提倡科学合理的综合养殖,走病害综合防治之路。一、水质调控1.池塘水色的调控水色主要是浮游植物单细胞藻类色泽在虾池中的反映,浮游植物是稳定虾池生态环境的核心。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黄褐色,这些绿藻或硅藻是池塘微生态环境中一种良性生物群落,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目前最常规的方法是在池水中按比例施放氮肥和磷肥,如瘦水池塘早期施放有机肥,追肥量视池塘水质透明度、pH值、水色等灵活…  相似文献   

3.
<正>巡塘时,在水质检测设备配套不到位或使用不及时的情况下,观察池塘水色就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当地的操作经验并查阅相关资料,简单介绍池塘中常见池塘水色、常见水色变化、透明度等的观察与水质管理的相关内容,供同行们在进行水质分析和池塘理化因子测量时参考。1池塘中水的颜色由于池塘中含有大量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各种悬浮物等,在阳光的折射下,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因为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基本生存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从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安全、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水色是由池塘中浮游生物、悬浮颗粒的数量和种类的不同而引起的综合反映,其中浮游藻类是主要因素,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相邻的池塘浮游生物的种类、优势种类往往不同,所以水色也不同。其实,池塘的水色就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晴雨表”。笔者根据十几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特殊水色的变化规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池塘的几种水色1.茶褐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废物少。2.黄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6.
<正>在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往往可从水色上看出来,而水色的好坏又可通过浮游生物的种类、有机溶解物、悬浮颗粒的多少等因素体现出来。在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广大养殖者可通过分析水色变化的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阻止水体环境恶化,控制养殖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快速生长。笔者现将淡水养殖池中的六种水色调控措施分享如下。  相似文献   

7.
养鱼先养水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池塘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藻相与水色的调控成为养水的一个突破点。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将讨论如何进行藻相与水色的调控。一、藻相与水色的概念及其形成在养鱼的水体中,藻相与水色的形成和变化主要是由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的变化引起的。水质的好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这里所说养水是指维持池塘良好的水色。池塘水色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池塘水色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同一池塘在不同时期的水色也不同。在水色组成中,既有天然的金属离子,也有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还有泥沙、有机质、悬浮的残饵和施加各种有机肥料、腐殖质等。但池塘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繁生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各类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色素不同,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9.
养殖池塘的水色是由于池塘水体中的有机物颗粒、无机物颗粒和浮游生物群落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来的颜色.是衡量养殖池塘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好的养殖池塘水色有以下特性:增加溶氧,稳定水质.具降毒作用;提高并稳定水温;抑制丝状藻、底层藻类和病菌的繁殖等。因此,保持好的养殖池塘水色对保持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池塘鱼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对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中常见的几种水色和特点及调控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水质的优劣与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息息相关,一旦水质管理不善,就会造成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水质变坏和酸化,轻则抑制养殖动物的生长,造成饲料系数上升,养殖成本加大,养殖收益减少;重则暴发病害,甚至导致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通过调控措施,培育并保持良好的水质,可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降低发病率、增加产量和效益。在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往往可从水色上看出来,而水色的好坏又可通过浮游生物的种类、有机溶解物、悬浮颗粒的多少等因素体现出来。在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广大养殖者可通过分析水色变化的原因,及时采取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