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家点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中国西南的喀斯特峰林景观自古至今披满了文人骚客的溢美之词。然而在生态学家眼中,这些峰林却如同饱遭虐待早已失去青春的老人,裸露岩隙挣扎生长的刺岩椒、竹叶椒、蔷薇、小檗等有刺灌木遮挡不住其青筋崩露的粗糙肌肤。  相似文献   

2.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的美就在于峰林和峰丛喀斯特。在全球,峰林和峰丛喀斯特地形只成片分布在中国南方,而中国峰林地形的98%、峰丛地形的80%均分布在广西境内。广西是地球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充分、最典型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喀斯特风光之都"。这些几乎遍布广西、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形缔造了奇幻的仙境般的美景。  相似文献   

3.
<正>4月23日,由自治区林业厅组织召开的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南宁通过评审。白头叶猴被确定为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生息在热带北缘的广西西南部左江河畔的喀斯特峰林地区。崇左境内的左江以南、明江以北的喀斯特峰林  相似文献   

4.
在临夏刺椒主要栽培区的东乡县河滩、临夏县莲花、南塬、积石山县银川、安集、林胡家等乡(镇)开展选优.经过初选,选出刺椒优树候选树178株,调查测定了其树木类、立地类、人为类、环境类等4大类因子的20个子因子,划分了各因子级别标准,按照各因子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出了各因子不同级别的分值,采用百分制记分统计出各优树候选树的总得分.通过复选、终选,选出刺椒优树10株,对选出的刺椒优树开展了定位等建档工作,为开展临夏刺椒种子园建设、优树子代测定及实现刺椒栽培良种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砧木对无刺花椒生长结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豆椒、大红袍、秦安一号作砧木对无刺花椒嫁接亲合力、萌芽期、生长结果及抗逆性等研究,结果表明:无刺花椒因砧木的不同,其生长情况不同,以豆椒作为砧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贵州的茂兰保护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实际上,茂兰南部相连着另一个世界级的自然遗产地—广西的木论保护区,却是鲜为人知。广西的木论保护区和贵州的茂兰保护区连成一片,共同构成当今世界上已知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原生性强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会仙湿地境内河塘纵横。秀水潆洄。上百座青辈石峰耸立在湖荡四周,石山与碧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是广西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峰林地貌中最大的原生态湿地。  相似文献   

8.
无刺朝仓椒嫁接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无刺朝仓椒嫁接技术,以嫁接时间、嫁接方法、砧木类型为因素,开展了日本无刺花椒止止吕美系无刺朝仓椒的嫁接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朝仓椒春季嫁接的最佳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最佳嫁接方法是单芽切接法,平均成活率为85.7%,最高94.1%;(2)朝仓椒夏季最佳嫁接时间为6月底至7月上旬,最佳嫁接方法是方块芽接法,平均51.6%,最高77.6%。(3)竹叶花椒和朝仓椒具有很强的嫁接亲和性,其中以狗屎椒为砧木的朝仓椒嫁接苗平均成活率、平均高生长量、平均地径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花椒各品种树体形态基本相似,不易辩别,但果实的品质差异较大,经济效益悬殊。为了便于花椒园的建立,实现品种良种化,现将花椒树几个品种简介如下:1.大红袍:又名麦椒、伏椒、六月椒。幼苗特点是:树皮皮刺为红棕色,皮刺肥大,着生在腋芽下位两侧各一个,刺形多为不等边三角形,节间少有刺,刺扁平,微下勾。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每一复叶有小叶5  相似文献   

10.
花椒为太行山区造林的重要生态经济树种之一,但生产上花椒品种混杂,通过对涉县花椒品种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得知,涉县主要有大红袍(含1个少刺变种)、白沙椒、小椒、枸椒、二红袍5个栽培品种,一个少刺品种女儿椒,一个野生种竹叶椒,该文主要对各品种的分布、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现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广西西北部的凤山县,有数个天窗如串珠般由地下河连通的世界奇观—三门海天窗群,洞道高度世界第一、连续长度最大的特大型喀斯特洞穴—马王洞,中国二叠系发育最长洞穴—江洲地下长廊……凤山完好地典藏着洞穴、地下河、天窗、天坑、竖井、天生桥、峰丛、峰林、边缘波立谷、洼地、岩溶泉等系统完整、全球罕见的喀斯特美景。  相似文献   

12.
《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F0002-F0002
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站由国家林业局于2001年批准建设。贵州省林科院为其技术依托和建设单位。贵州喀斯特森林生态站由开阳站和茂兰站两部分组成。开阳站位于贵州中部的开阳县境内,包括香火岩、南江和小南江3个试验小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以喀斯特峡谷森林和喀斯特复合地貌上的亚热带原生性较强的次生林为主要森林植被。该试验区属乌江流域喀斯特中山地貌,拥有风光旖旎、景象万千,发育典型、气势宏大的喀斯特峡谷风光和类型多样、姿态万千的动植物类群,是一座天然的喀斯特生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是甲天下桂林山水的摇蓝,奇特的喀斯特经大自然风,雨、热等因素的长期“雕刻”,奇峰耸立、形态万千、景色秀丽、尉为壮观。尤其是蜿蜒穿梭于喀斯特地区的漓江,山峰浴水、山水相依,似一江流水千幅图,天然百里长卷画廊,系桂林山水的精华。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丰  相似文献   

14.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是我国最典型的岩溶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地区。针对会仙湿地公园的建设,从湿地类型、分布、保护、利用和管理现状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地调查,通过访问、历史资料查阅,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南江峡谷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江峡谷不同部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南江峡谷喀斯特森林不同部位土壤密度呈底部中部顶部的趋势,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趋势与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有机质量、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量、全钾量以及水解氮量、有效磷量和速效钾量呈底部中部顶部的,全磷量在峡谷中部的森林土壤最低。峡谷底部至顶部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递增趋势;(2)峡谷顶部喀斯特森林土壤密度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呈喀斯特森林土壤高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水解氮量和速效钾量高于非喀斯特森林,有机质量、阳离子量和有效磷量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喀斯特森林高于非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花椒生产中,常常遇到良种苗木与一般种苗不易区分的问题,在此,本人谈谈清花椒和竹叶花椒的区别,(以下简称清椒和竹叶椒),仅供林业战线上的朋友们参考。 1.从叶形上看,竹叶椒叶披针形,叶形如竹叶,叶上的皮刺粗大,从叶正面看,叶脉不明显;而清椒的叶椭圆状披针形,叶上的皮刺细小,正面看叶脉明显;先端渐尖,基部楔形。 2.从枝条和基(?)看,竹叶椒的嫩枝深绿色,老枝灰白色,气孔密集粗糙而灰白色,托叶痕呈三角形,皮刺向上而弯曲;清椒的嫩枝紫绿色,老枝茶褐色或罢褐色,气孔稀疏而灰白色,  相似文献   

17.
几种常见喀斯特森林树种种子发芽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PEG对16个不同喀斯特森林树种种子萌发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水势的下降,除少数树种发芽率在轻度胁迫下有所上升外,总体呈下降趋势,发芽速度、胚轴、胚根长下降,不同喀斯特森林树种种间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差异显著。樟树、香椿、女贞、刺槐和火棘等在-0.6Mpa下仍有较高的发芽率,且胚根长、胚轴长下降幅度较小,综合评价初步认为耐早性较强;而细叶榕、鹅掌柴、盐肤木、朴树等发芽率、胚根长、胚轴长下降幅度显著,综合评价初步认为耐早性较弱;荆节花、械树、粗叶木、小果蔷薇、云南鼠刺等耐早性居中。  相似文献   

18.
在临夏刺椒主要栽培区的东乡县河滩、临夏县莲花、南塬、积石山县银川、安集、林胡家等乡(镇)开展选优.经过初选,选出刺椒优树候选树178株,调查测定了其树木类、立地类、人为类、环境类等4大类因子的20个子因子,划分了各因子级别标准,按照各因子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出了各因子不同级别的分值,采用百分制记分统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花椒多皮刺、易扎手、采摘费时费力,且存在生长速度慢、结果晚、抗病、抗旱及抗寒性差等问题,通过花椒多重嫁接方法对花椒皮刺及生长结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花椒多重嫁接栽培,皮刺比一次嫁接减少,可解决花椒皮刺多、采摘成本高问题。多重嫁接树与同龄树相比,树高、树冠投影、主干周长及复芽数量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嫁接能使花椒早结果,早丰产,早高产。选择花椒嫁接砧木以豆椒为好,在减少嫁接品种皮刺同时,可减少花椒病害的发生。日本朝仓山椒即不耐寒也不耐旱,不能作为基砧使用。以豆椒作基砧,可延迟萌芽开花610d,对避免或减轻冻害,特别是晚霜冻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对比其他森林生态系统,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具有较高的C含量和较低的N、P含量,植物生长一般会受到N、P的限制;凋落物和土壤N、P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土壤P含量有很大差异;随着植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N含量和凋落物N、P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植物个体差异、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概况、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因素及研究方向,并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