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今年部分地区出现的小麦空穗现象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造成小麦空穗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2013年遂平县遭受历史罕见的严重倒春寒、晚霜冻天气,小麦出现空颖白穗或瘪穗等小穗不孕现象.基于小麦所处生育期及当时生育期的天气条件,明确了2013年度小麦低温冷害的类型为障碍型冷害,并提出了冷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麦产量与小麦生产的技术措施有着直接的关系,稻茬小麦因水稻腾茬相对较迟,因而小麦播种相对较晚。通过对稻茬小麦植株穗粒情况调查研究,确定以足墒保齐苗可减少弱苗,早施促蘖肥可减少弱蘖,春季看苗追肥可减少弱穗,重施拔节肥可壮穗壮粒,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可以减少空秕粒。稻茬麦要取得高产优质,除了品种质量和天气等环境因素,播种与管理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宽窄幅小麦/玉米-青贮边际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宽幅小麦/玉米—青贮与传统的窄幅小麦/玉米—青贮两种模式在小麦、玉米边行产量性状株高、千粒重、有效穗数、空秕率、理论产量、复种的青贮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宽幅小麦边行千粒重、有效穗数、理论产量上均高于窄幅小麦,t检验差异显著,说明宽幅小麦较窄幅小麦有较强的边行优势;子粒玉米各行产量性状相比较差异不明显,复种青贮宽幅比窄幅产量高667%,按当年固定价格计算,宽幅小麦/玉米—青贮比传统的窄幅小麦/玉米—青贮纯经济效益高10351元/公顷。  相似文献   

5.
以石新828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在小麦齐穗期喷施不同浓度寡聚酸钾泡腾片溶液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齐穗期喷施寡聚酸钾泡腾片溶液,能够提高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防治小麦早衰,小麦成熟后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最终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其中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大于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说明喷施寡聚酸钾泡腾片主要是通过增加小麦穗粒数和穗粒重而使小麦产量提高的。总体来看,在小麦齐穗期喷施寡聚酸钾泡腾片10 000倍液,对防治小麦早衰和提高产量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省沿淮、淮北小麦在孕穗后期,由于受晚霜冻的影响,而使幼穗和旗叶遭到伤害,气象上称之为冷害.此时穗分化处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抽穗后表现为空颖或部分白穗,旗叶叶尖干枯,叶片发黄.时间多发生在4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7.
小麦枯白穗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凌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15-115,134
小麦抽穗后是灌浆籽粒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若水肥不能及时供应到上部的叶片、茎秆、穗部,光合作用难以形成,则会出现麦穗空粒、瘪粒、枯白现象,形成枯白穗,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分析了小麦枯白穗的成因,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病害、地下害虫等,并根据不同发病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实现小麦生产的优质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发展现状(一)品种抗性差,种植风险大"强筋不高产,高产不强筋"这一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发展的关键。优质小麦品种的抗寒性没有普通小麦强,无法应对突发性恶劣天气条件,难以满足种植需求。2018年,中原地区的小麦打苞期突遇倒春寒来袭,优质小麦普遍出现空穗或白穗现象造成大减产,而普通小麦受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卵穗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为母本,以普通小麦为父本杂交,将获得的杂种再进行回交和自交,对其育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或品种做母本其可交配性表现不同,卵穗山羊草的结实率(14.10%和11.96%),比柱穗山羊草高(2.13%和8.47%).杂种胚产生愈伤组织率和幼胚直接成苗率不同.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杂种胚.卵穗山羊草/小麦的直接成苗率高于柱穗山羊草/小麦.卵穗山羊草/小麦用小麦回交的结实率为3.71%;柱穗山羊草/小麦用小麦回交未结实.卵穗山羊草/小麦自交也能结实,自交的结实率为0.044%,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自交没有结实.卵穗山羊草/小麦杂种的育性较柱穗山羊草/小麦杂种强,卵穗山羊草基因通过杂交向小麦转移比柱穗山羊草更容易.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不同穗型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和探讨及其有关性状的研究,找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证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穗粒数。并提出今后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并对今后黄淮北片麦区小麦高产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加强田间土肥水管理是小麦丰产的重要环节,抓好冬小麦后期管理对夺取小麦丰产非常关键。小麦生长后期管理主要包括防虫、防病、壮秆、防倒伏、增粒重。1土壤水分管理挑旗至灌浆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此期称水分需求临界期)。这一时期若水分供应不足,小麦穗粒数减少,灌浆速度减慢,籽粒空秕,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因此,这个时期保持  相似文献   

12.
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普通小麦和穗分枝小麦杂交种的田间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明确穗分枝小麦在小麦杂种优势中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2年度(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单株粒质量的杂种优势在-3.83%~65.43%之间,平均为20.66%,且比对照京411高5.11%,说明利用穗分枝小麦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麦幅(20 cm)相间宽空幅(40 cm)种植模式下冬季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拔节孕穗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经济效益和化肥N偏生产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108.0 kg/hm2)化肥氮条件下,冬季施用12.0、18.0和24.0 t/hm2有机肥处理较不培肥对照分别增产小麦13.83%、17.81%和19.03%;小麦单位面积穗数随着冬季培肥量的增多而增加,小麦单位面位穗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拔节孕穗期化肥氮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根据新增纯收益率≥22%和边际成本报酬率≥1.5的经济效益显著标准,冬季培肥18.0~24.0 t/hm2配合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化肥能获得小麦生产的高产量和高效益;各冬季培肥处理的化肥N偏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麦幅(20 cm)相间宽空幅(40 cm)种植模式下冬季增施有机肥配合施用拔节孕穗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经济效益和化肥N偏生产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108.0 kg/hm2)化肥氮条件下,冬季施用12.0、18.0和24.0 t/hm2有机肥处理较不培肥对照分别增产小麦13.83%、17.81%和19.03%;小麦单位面积穗数随着冬季培肥量的增多而增加,小麦单位面位穗数和每穗实粒数随着拔节孕穗期化肥氮施用量的减少而降低;根据新增纯收益率≥22%和边际成本报酬率≥1.5的经济效益显著标准,冬季培肥18.024.0 t/hm2配合拔节孕穗期施用常规数量化肥能获得小麦生产的高产量和高效益;各冬季培肥处理的化肥N偏生产力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吸浆虫是一种影响小麦产量的毁灭性害虫,幼虫从颖壳缝隙钻入麦粒内吸食浆液,小麦生长势和穗形大小不受影响,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抗倒伏,具有"假旺盛"的长势,贪青晚熟,形成秕粒、空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发生田块减产1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吸浆虫个体小、隐蔽性强,  相似文献   

16.
小麦幼穗分化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6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幼穗品种幼穗分化特点及幼穗分化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间幼穗分化存在明显差异;各主要分化期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最终产量影响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主要是通过协调幼穗各分化时期的长短来协调好穗,粒、重及其它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和新近培育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增产途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大穗小麦品种的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相对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的穗粒数和穗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产量构成因素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和产量相关项均呈现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粒、千粒重、穗粒数。由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同,要想实现超高小麦增产,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品种选育,完善相应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我国引进和选育的穗重型小麦品种(系)的冷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重型小麦除冠层温度高于对照(冷型小麦陕299和小偃6号)外,叶片输出功能期、净光合速率、旗叶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均低于对照;另外,穗重型小麦潜在库容量比冷型小麦大,但其饱满指数小,这是穗重型小麦实现高产潜力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农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提高有利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穗粒数与千粒重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氮肥基追比例增加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千粒重间均呈正相关.而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的穗粒数间呈负相关,适当氮肥基追比例增加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未达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俗称小红虫、麦蛆等,是小麦生产上具有毁灭性的害虫。其以幼虫危害小麦花器,吸食麦粒浆液,造成瘪粒,从而使小麦减产,一般可造成10%-30%的减产,严重的达70%以上,甚至绝收。被吸浆虫为害的小麦,其生长势和穗型大小不受影响,且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直立不倒,具有“假旺势”的长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