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以超微绿茶粉为辅料,研究绿茶粉饼干的最佳配方和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绿茶饼干的最佳配方为超微绿茶粉1.8%,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比例为2∶1,烘烤温度为上温180℃、下温160℃.此配方工艺切实可行,所得产品具有良好感官品质和一定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
米糠茶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米糠与绿茶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现代饮料加工技术开发出一种复合型保健茶饮料。[方法]以米糠为主要原料,经高温挤压稳定化处理、干燥、超微粉碎后与绿茶粉溶解液混合,同时添加乳化剂和稳定剂等其他配料,制成米糠茶饮料,并对米糠茶饮料的配方、工艺路线、工艺参数以及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试验最终确定了米糠茶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米糠挤压稳定化最佳工艺为温度130℃,含水量25%;米糠粉与绿茶粉的配比为4∶1,添加量为6%;乳化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3%,最佳配比为:CMC-Na 0.10%、黄原胶0.03%、结冷胶0.04%、蔗糖酯0.07%、单甘脂0.11%。[结论]该米糠茶饮料香味自然浓郁,口感鲜美,带有绿茶的自然清香,兼具茶叶的保健功能与稻谷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绿茶面条微观结构、面汤色差及茶多酚保留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绿茶粉目数、添加量及水添加量等因素进行面条制备工艺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绿茶面条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水添加量42 mL、绿茶粉目数80目、绿茶粉添加量2%,在此条件下,面筋结构未出现流体化现象,面条网络结构致密有序、连续性好,煮制后的面汤色差值最小(ΔE=5.89),茶多酚的保留率最高(72.73%)。不同制备条件对色差影响大小依次为绿茶粉目数水添加量绿茶粉添加量,对茶多酚的保留率影响大小依次为绿茶粉目数绿茶粉添加量水添加量。通过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绿茶面条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绿茶面条的制备及茶中有效成分保留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智伟  郑二丽  许彩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75-12676,12678
[目的]结合绿茶和牛奶的双重有益作用,研制集营养与保健功能为一体的绿茶酸奶.[方法]试验以全脂奶粉和超微绿茶粉为原料,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菌种,经发酵研制出一款绿茶酸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试验表明,绿茶粉的最佳的添加量为0.3%,蔗糖添加量9%,接种量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h,在4℃下可以贮藏5d.[结论]试验研制出的绿茶酸奶色泽均匀,呈淡绿色,组织细腻,略带绿茶的清香,酸甜适中,兼有营养与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合理的制备及食用绿茶面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绿茶粉、面汤的色相值为指标,对绿茶粉及绿茶面条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理化分析方法分别检测熟化前、后绿茶面条微观形貌表征及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绿茶粉最佳制备条件为夏秋茶六七叶,蒸青时间20s、茶粉目数为80目,该条件下的色相值最小,为3.06,茶粉绿度好。绿茶面条的最优配方为茶粉添加量2%、绿茶粉目数80目、食用盐添加量2%,该条件下绿茶面条的色差为 5.80,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面条色泽翠绿光滑,结构紧密,具有茶香味。800倍电镜扫描下,熟化前的绿茶粉面条中淀粉颗粒及碎片状茶粉借助蛋白质基质粘附在面筋网络结构上,有序地被面筋结构包埋起来。蒸煮后,淀粉颗粒及茶叶片状结构消失,形成不连续的面筋网络结构。2%绿茶面条熟制前后茶多酚含量分别为0.48%和0.27%,茶多酚的保留率为56.2%。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蒸汽、滚筒、微波3种不同的杀青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比较生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杀青工艺春茶和秋茶超微绿茶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春茶)得分均高于蒸汽和滚筒杀青工艺,外形翠绿鲜润,汤色翠绿鲜艳或绿艳,香气清香带蒙香,滋味清鲜回甘(春茶);秋茶超微绿茶粉采用蒸汽杀青可明显减少苦涩味;采用滚筒杀青工艺超微绿茶粉的香气、滋味突现中国绿茶滚炒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营养及保健功能更优秀的特色食品,将荞麦芽与富硒相结合,采用亚硒酸钠溶液作为富硒原料,以甜、苦2种荞麦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富硒法对荞麦进行富硒处理,对富硒后荞麦苗中可溶性多糖含量及其抗氧化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富硒后对甜、苦荞麦苗中可溶性多糖含量影响较小。在生长16d时,甜荞麦苗的可溶性多糖达到最大,提取率为3.3%;苦荞麦苗可溶性多糖提取率为2.69%,在40mg/L亚硒酸钠溶液中进行富硒处理后,甜、苦荞麦苗中可溶性多糖含量增长至3.32%和2.95%。富硒处理对甜、苦荞麦苗中可溶性多糖的·OH抑制率、DPPH·清除率影响较大。其中,甜荞麦苗对亚硒酸钠溶液浓度的耐受性优于苦荞麦苗;其最佳的富硒方案为生长天数18d、亚硒酸钠溶液浓度为40mg/L、荞麦品种为苦荞、20mg/L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处理。经试验验证,在此最佳组合条件下,可溶性多糖含量为3.92%,·OH抑制率为44.87%,DPPH·清除率65.47%。  相似文献   

8.
马凤  方伟  尹欢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2):345-348
以新资源食品甜茶为主要甜味成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对低糖甜茶月饼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研制出一种新型低糖甜茶月饼。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混合糖浆中甜茶浸提液的添加量为40%;饼皮中混合糖浆添加量55%,花生油添加量20%,碱水添加量2%;豆沙馅中甜茶粉添加量2.5%。根据此配方可烘焙出外形饱满、花纹清晰、皮馅无脱离、馅甜而不腻、饼皮软且酥的低糖甜茶月饼。  相似文献   

9.
在白银市白银区大田条件下,以苦荞麦为指示作物,以凹凸棒石粉和纳米超微功能材料为试材,研究了凹凸棒石粉复配纳米超微功能材料对土壤重金属钝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农田空白土壤中,Pb和Cd含量分别为300.7 mg/kg、24.36 mg/kg;施加凹凸棒石粉3 000 kg/hm~2复配纳米超微功能材料3 000 kg/hm~2时,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降低幅度最大,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明显,Pb的降低率达到了50.0%。施加凹凸棒石粉复配纳米超微功能材料或单独施加凹凸棒石粉后,荞麦中重金属的吸收量均明显少于对照不添加任何材料,且凹凸棒石粉复配纳米超微功能材料对重金属的钝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施加凹凸棒石粉。  相似文献   

10.
芹菜叶、绿茶、梨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芹菜叶、绿茶和梨为原料,研究芹菜叶、绿茶、梨复合饮料的配方及加工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结果得出了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芹菜叶汁与梨汁比例为2∶3(V/V,总体积添加量为30%),绿茶茶汤添加量为35%,白砂糖添加量为11%。按此配方研制的饮料酸甜适口,具有芹菜、绿茶、梨的独特滋味和香气,该研究可为复合饮料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红茶粉挤压粉碎工艺参数,以及红茶粉方块酥产品的制作工艺参数。[方法]采用福建省福安市出产的坦洋功夫红茶茶叶,将其粉碎添加到方块酥中研制红茶粉方块酥。红茶粉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结合超微粉碎集成技术能获得较细的粒度,试验对红茶粉双螺杆挤压工艺参数和红茶粉超微粉碎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探讨红茶粉的粒度对红茶粉方块酥咖啡碱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红茶粉方块酥最佳配方组合:以面粉为基数添加超微红茶粉4%、油脂50%、糖14%、鸡蛋15%。在此条件下研制的红茶粉方块酥感官品质最好,感官评分为90.50分,方块酥咖啡碱含量为0.062%,有效成分(主要是指咖啡碱)含量最高。[结论]该试验与传统工艺采用超微粉碎制备的红茶粉方块酥比较,各项性能指标都有提高,可显著改善方块酥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求金荞麦叶发酵茶咀嚼片最佳配方,以金荞麦叶发酵茶为原料,添加一定的辅料制备金荞麦叶发酵茶咀嚼片。考察甜荞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柠檬酸作为咀嚼片辅料对咀嚼片综合品质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咀嚼片配方进行优化。确定咀嚼片最佳配方为:金荞麦叶发酵茶茶粉添加量为26.1%(W/W),甜荞粉添加量为17.4%(W/W),微晶纤维素添加量为20.0%(W/W),甘露醇添加量为35.0%(W/W),柠檬酸添加量为1.0%(W/W),硬脂酸镁添加量为0.5%(W/W)。  相似文献   

13.
对决明子陈皮红枣复合固体茶饮料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和多种感官评定方法得出最佳配方,混合浸提液最佳配方为陈皮:红枣:绿茶=3:8:3;决明子吸收浸提液最佳配比为1:1.7。该工艺生产的饮料为固体茶饮料,便于保存,冲泡后颜色为亮红棕色,口感清爽,有复合风味,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决明子、陈皮、红枣及绿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并比较由8个品种(茂绿、翠峰、龙井43、迎霜、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白叶1号、薮北种)茶树春季和秋季鲜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的粒径参数、色差数值和内含成分,联合感官审评结果,以期筛选出适制超微绿茶粉的茶树品种和采制季节.结果表明,由龙井43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粒径最小,由翠峰春茶制成的超微绿茶粉颗粒最均匀;由翠峰春茶...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藜蒿绿茶饮料新工艺、配方、关键技术等进行研究,以新鲜藜蒿、绿茶为主要原料,加以白砂糖、柠檬酸为辅料,经科学加工制成有保健功能的复合型饮料。试验结果表明:该饮品的最佳工艺为藜蒿汁10 ml,绿茶茶汁200 ml,白砂糖6 g,柠檬酸0.06 g。最佳稳定剂CMC-Na添加量为0.03%,在该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呈浅黄绿色,具有藜蒿特有的香气,酸甜可口,呈均匀液体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柠檬汁用量对绿茶茶汤感官品质及速溶柠檬茶粉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绿茶和柠檬为主要原料,分别经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制得速溶柠檬茶粉,考察柠檬汁添加量对绿茶茶汤及速溶绿茶粉品质的影响。[结果]柠檬汁与茶汤比为1∶19时的口感最佳;柠檬汁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茶汤色泽加深和茶多酚含量降低;经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70℃,出口温度为80℃,流速为3 m L/min)和真空冷冻干燥(升华干燥参数:冷阱温度-45℃、真空度60 Pa)制得的速溶柠檬果茶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结论]柠檬汁用于速溶绿茶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产品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7.
用蜂蜜代替部分传统糖浆,用蔗糖聚酯代替部分花生油,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低糖低脂广式月饼饼皮配方,结合质地剖面分析数值和感官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低糖低脂广式月饼饼皮的最佳配方为:面粉100 g、转化糖浆50 g、花生油20 g为基准,蜂蜜替代率15%,枧水添加量3 g,蔗糖聚酯替代率15%,在这种条件下获得的月饼饼皮,外形完整,口感松软,不油腻,无黏牙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制茶多糖口服液的最佳配方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常熟"沙家浜"粗老茶叶为原料,提取并纯化得到茶多糖。以茶多糖为主要成分,白砂糖、蜂蜜、柠檬酸为配料,优化茶多糖口服液的配方,并通过研究茶多糖口服液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茶多糖口服液的最佳配方为茶多糖的添加量0.3%,白砂糖4.0%,蜂蜜3.0%,柠檬酸0.1%。茶多糖口服液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对羟自由基。[结论]制得的茶多糖口服液酸甜适中,有浓郁的绿茶香气,口感清爽,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制绿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丰富优质绿茶品种种质资源,以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材料8号、14号、15号、17号、18号和20号为参试对象,对其所制绿茶进行品质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审。结果表明:8号的品质表现最好,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48.0%。15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为7.2%;茶多酚含量最低,为22.4%;感官评审总分较低,为86.2分。17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73%。感官评审总分为8号20号14号18号15号17号。6个材料都具备绿茶适制的明显特征,其中,新材料8号汤色最好,新材料18号香气最佳,新材料20号滋味最优,制成的绿茶品质较好,新材料15号和新材料18号品质尚可,而新材料17号制成的绿茶品质稍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