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棉铃虫大发生地区种植抗虫棉能省工省时、增产增收,降低棉花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近几年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受到棉农的欢迎.但有些棉农反映抗虫棉整个生育期生长良好,可在田间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发生,而且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2.
在棉铃虫大发生地区种植抗虫棉能省工省时、增产增收,降低棉花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近几年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受到棉农的欢迎。但有些棉农反映抗虫棉整个生育期生长良好,可在田问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发生,而且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3.
刘军  杨玉强 《种子世界》2004,(12):36-36
在棉铃虫大发生地区种植抗虫棉能省工省时、增产增收,降低棉花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因此,近几年抗虫棉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受到棉农的欢迎。但有些棉农反映抗虫棉整个生育期生长良好,可在田问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发生,而且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不知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4.
当前,转Bt基因抗虫棉已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抗虫棉依靠自身对棉铃虫的有效抗杀作用,使棉区棉铃虫的发生显著减轻,因此,部分棉农误认为抗虫棉就是无虫棉,放松了防治。但是,某些年份各地却普遍反映二代棉铃虫发生危害严重,有些棉农和种子经营户还因此得出了“抗虫棉不抗虫”的结论。究竟如何正确认识抗虫棉的抗虫性,笔者就此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1月 11日 ,朱基总理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考察时 ,当了解我国抗虫棉科学研究进展和产业化的现状后 ,明确要求尽快推进抗虫棉产业化进程。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 ,也是原棉消费和棉制品出口大国 ,棉花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90年代以来 ,由于棉铃虫产生抗药性而对棉花生产的危害严重威胁着棉花生产。同时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也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我国化学杀虫剂约占农药总产量 70 %以上 ,年产量 2 2万吨左右 ,其中 30 %以上用于防治棉铃虫。长期大剂量施用农药造成棉农和牲畜中毒事件经常发生 ,也是棉农…  相似文献   

6.
孙友庆  张忠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6):101-101,124
棉花害虫是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几年来,棉铃虫危害呈上升趋势,而且日趋严重,危害范围越来越广,部分棉区因棉铃虫危害造成严重减产,有的棉田甚至绝收.在棉铃虫大发生地区种植抗虫棉能省工省时,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农民增产增收.种植抗虫棉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应用,受到棉农欢迎,已成为广大棉农的共识.但是抗虫棉整个生长季节生长良好,在田间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仍有棉铃虫危害,而且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现就大田抗虫棉不抗虫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引进抗虫棉初报河北省种子总站(石家庄050031)仲维珍刘素娟1995年河北省种子总站引进美国抗虫棉试种。据试验观察,美国抗虫棉——新棉33B表现出综合性状好,抗棉铃虫能力强,高产优质抗病,深受棉农欢迎。美国抗虫棉是孟山都公司与岱字棉公司利用现代高科...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Bt 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和 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基因抗虫棉 Bt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美棉 3 3 B和 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 3 3 B、GK-12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 .1% ,对照 TM-1、泗棉 3号、苏棉 12三个常规棉品种 (系 )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 .9%、13 .9%、9.2 %。美棉 3 3 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 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 83 6.68ng、682 .5 6ng。饲喂美棉 3 3 B、GK-12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84.1%、77.2 % ,两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 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 82 0 .5 8ng、683 .77ng。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 Bt毒蛋白表达量与转基因抗虫棉亲本非常接近 ,杂种二代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3∶ 1,回交世代 BC1 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 1,与抗虫性鉴定结果高度一致。转 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 ,Bt基因与 NPT II基因是紧密连锁或完全连锁的。Bt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  相似文献   

9.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威 《作物杂志》2007,23(3):24-26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人工合成了GFMcrglAcryBt基因,1995年研制成功了CrylA+CPTI双价抗虫基因,并相继育出了单价、双价和杂交抗虫棉新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不同。对3龄以上的棉铃虫毒死率明显下降。转Bt+CPTI抗虫棉与转Bt基因抗虫棉有相似的抗虫性,但抗虫具有广谱性,且对大龄棉铃虫的杀伤效果显著高于Bt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已推广应用847万hm2,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22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抗虫棉是我国唯一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对抗虫基因的分离与转基因棉株的获得及抗虫棉的抗性原理进行了探讨。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抗虫棉的研制成功与大规模产业化保障我国棉花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区已成为中国三大棉区之一,近年来棉铃虫有逐渐蔓延和加重的趋势。为使转基因抗虫棉在新疆有效利用与发展,该文对早熟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前期生长缓慢,中后期生长较快,铃期较长;棉铃发育过程中鲜重达到最大值时间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晚7d左右,后期棉铃脱水较慢,体积、干重与当地早熟棉品系发育相似,衣分转基因棉稍低;光合速率早熟转基因抗虫棉比当地早熟品种(系)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偏晚,且表现光合速率偏小的现象。基因抗虫棉种植前期以促为主,以增进棉花发育,后期肥水调控必须适当,以免贪青晚熟。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很强控制作用,2,3代棉铃虫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66.0%~70.7%和76.0%~81.2%,均显著高于化防田的自然寄生率(2代:7.0%~12.3%,3代:5.2%~7.4%);蕾铃被害率分别为2.2%和3.1%,均显著低于化防田(2代:8.5%,3代:20.9%);2代棉铃虫时期,放蜂田和化防田的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但3代棉铃虫以后,放蜂田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化防田,且放蜂田的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高于化防田。可见,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花生长中后期通过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棉铃虫,降低其为害,并有利于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对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31个棉花品种(系)的棉大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还研究了叶片茸毛密度性状与棉大卷螟发生为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系)间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有极显著的差异,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与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转基因抗虫棉相比,不抗虫的常规棉百株卷叶螟数、百株卷叶数、卷叶株率分别是转基因抗虫棉的11.1,7.2和4.6倍;品种(系)间叶片茸毛密度差异明显,对棉大卷叶螟来说,光叶与叶片密生茸毛都是一种形态抗性。  相似文献   

14.
施中英 《种子世界》2014,(8):I0004-I0005
<正>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抗虫棉的国家。截至2012年,国产抗虫棉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抗虫棉种植总面积的95%以上。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大暴发,导致整个国家出现"棉荒",纺织业几乎崩溃。国家的忧虑、棉农的渴望、国外种业的步步紧逼,激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郭三堆的民族感情——"中国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解决",他一头扎进了抗虫棉研究。经过数个寒冬酷暑的探索,"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  相似文献   

15.
了解转基因抗虫棉的稀土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对于稀土肥料的高效利用意义重大。应用ICP-MS测定了转基因棉花及其亲本苗期各个器官中稀土元素La、Ce和Pr的含量。结果显示稀土元素在转基因双价抗虫棉和常规棉对照中的分配规律一致:根系>叶片>茎部;每个器官中都是Ce>La>Pr。但是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相比,在稀土元素的吸收分配比例上却表现出较大差别:转基因抗虫棉根系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棉亲本;地上部(叶片和茎部)表现相反,常规棉含量大于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稀土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应当根据其特点制定稀土肥料使用办法。但是发生上述变化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良种的选育成功,棉农的植棉积极性逐年提高,抗虫棉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抗虫棉抗虫性减退和种子混杂退化现象日趋严重.如何避免和杜绝这些现象已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曾是棉花生产上的头号杀手,但随着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与抗虫棉的广泛种植,棉铃虫的危害受到一定的控制。而棉花其他害虫却有上升趋势、尤其是棉盲蝽发生上升迅速,广大棉农一定要提高警惕。江苏棉田盲蝽象发生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良种的选育成功 ,棉农的植棉积极性逐年提高 ,抗虫棉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导致抗虫棉抗虫性减退和种子混杂退化现象日趋严重。如何避免和杜绝这些现象已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主要有 :天然杂交 棉花是常异交作物 ,其天然杂交率在 5 %~ 10 %左右 ,如果抗虫棉良繁田与其它常规棉种植田相邻过近 ,极易造成天然混杂。机械混杂 原种纯度的高低、播种机械的混用、籽棉收贮和加工等诸多环节中的任一方面出现疏漏 ,都会人为造成品种的混杂。自然…  相似文献   

19.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棉花及其纺织品是重要的出口原料和加工产品。我国有记载的棉花害虫有300多种,其中常发性害虫有30多种,为害重的主要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进入21世纪,转基因抗虫棉的问世和大面积种植,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有所缓解,但棉盲蝽等次要害虫却逐年上升并成为主要害虫,特别是受栽培制度的变革、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和棉农滥用化学农药等因素的影响,主要虫害持续严重。因此,了解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加强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是夺取棉花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1棉铃虫棉铃虫是为害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是幼虫咬食嫩叶、幼蕾、花和棉铃,成虫不为害,幼虫  相似文献   

20.
种植抗虫棉是综合防治棉铃虫的新途径山西省运城地区种子站郭秦生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棉业王国”,棉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棉铃虫连年暴发,猖獗危害,棉农治虫苦不堪言,导致棉田面积减少,棉花总产下降。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