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市玉米生产几乎全面积应用化学除草,且每年除草剂应用次数平均达1.5次之多,致使玉米除草剂药害发生非常普遍,严重影响着玉米苗全、苗齐和苗壮,已成为玉米苗期僵苗滞长的主要因素,对玉米生产危害严重,轻则影响玉米正常生长,重则造成严重减产。因此选用适宜的除草剂、保证玉米生产用药安全、玉米药害的预防与及时救治已成为我市玉米生产中的主要技术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一、玉米受药害症状除草剂残留要害:①前茬过量使用氟磺胺草醚的地块,玉米出苗后生长缓慢,茎叶扭曲、卷缩,叶片失绿,变为黄褐色,严重的可造成死苗,白浆土和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更为严重。②前茬过量使用异噁草松的地块,玉米苗白化。药害轻的可恢复,要害严重不及时救治会造成死苗。当年除草剂药害:①乙草胺药害:乙草胺用量过大或是  相似文献   

2.
乙草胺对小麦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目前,乙草胺(acetochlor)被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马铃薯等作物.麦类、谷子等作物对乙草胺敏感,不宜施用.在乙草胺对小麦安全性研究中发现:80 g/hm2(a.i.)的剂量在播后苗前施用对小麦地上鲜重的抑制率可达40.8%~93.2%,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药害,但并不能说明乙草胺在小麦的播后苗前施用是安全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乙草胺在小麦播后苗前施用的安全性,进行了小麦播后苗前喷施乙草胺盆栽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玉米秸秆还田后茬小麦苗期发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中出现的后茬小麦发黄及死苗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4.
王发明 《新农村》2013,(9):23-24
陕西省岐山县冬小麦2012年10月10日播种至2013年3月近4个月未见有效降水,农作物尤其是小麦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严重的旱情不仅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苗、弱苗、黄苗比例明显增加,而且造成岐山县部分小麦地块出现了大面积的枯苗死苗。岐山县农业局根据当前严峻的农业生产形势,组成了以农机推广站、农技中心、种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专家组,实  相似文献   

5.
<正>受2009年秋冬季早降雪、强降雪和长期低温的影响,2010年春季行唐县麦田出现了大量的死苗现象,部分地块死苗严重,只得毁种其它春播作物。经县农技中心调查,造成2010年小麦死苗严  相似文献   

6.
正一、原因分析小麦在生长期间,由于施肥、整地、播种、病虫害、冻害、药害的影响,会出现黄苗、死苗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调研,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麦田脱肥小麦、玉米连作区整地时多实行秸秆还田,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熟需要吸收氮肥,因此,小麦底肥一般每667 m2施含氮量25%~28%的三元素复合肥50 kg。如果施用氮:磷:钾为15:15:15的平衡肥,每667 m2用量仍是50 kg,那么就会出现苗期脱肥的现象,小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下旬至11月陆续有农民来我站咨询小麦死苗问题,起初认为是小麦根腐病。但在田间调查时发现不是小麦根腐病,疑似玉米除草剂药害。2013年我们对发生此类死苗现象的农户进行了玉米除草剂使用情况调查,90%以上的农户使用烟嘧磺隆与莠去津的复配剂,用药时都超过正常剂量的1倍以上,有两户为玉米小喇叭口期以后第二次施药。因此确定其为玉米除草剂使用过量引起的小麦大面积死苗。现将此情况总结一下,以引起人们的警惕,并希望各位同行能一起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8.
受2009年秋冬季早降雪、强降雪和长期低温的影响,2010年春季行唐县麦田出现了大量的死苗现象,部分地块死苗严重,只得毁种其它春播作物。经县农技中心调查,造成2010年小麦死苗严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品种间的死苗程度差异较大。一些未在当地种植或种植年限少的品种死苗相对较重,一般死苗在30%~50%,甚至有个别品种死苗率达到了70%以上。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秧黄苗、死苗原因是苗床浇水不足、苗床施用未腐熟有机肥、速效化肥施用过量、种植密度过大、营养不良、盐碱烧苗、药害损苗、虫害伤苗、病害死苗以及高温灼苗所致。针对上述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省冬前小麦黄苗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苗黄苗弱,植株矮小,分蘖少、次生根少,有的地块全田发黄,有的地块呈条带或点片状分布,只是黄苗死苗的轻重不同。简要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区,生产上小麦早播晚收、玉米晚播早收和缺乏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不利于黄淮海区实现玉米机收籽粒的问题。全国农技中心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于2016年开始在河南开展了小麦玉米双机收模式试验,以筛选适宜的小麦玉米品种、确定合理的小麦玉米茬口、优化集成配套技术,为黄淮海区实现大面积玉米机收籽粒和小麦玉米轮作全程机械化提供依据。试验表明,通过培育选用早熟、籽粒脱水快、站秆能力强、抗逆、高产的玉米品种和早熟、耐晚播、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配套小麦晚播早收、玉米早播晚收的"双早双晚技术",能够在黄淮海区实现大面积玉米机收籽粒和小麦玉米轮作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09,(1):F0004-F0004
小麦叶片发黄、受冻害、旱灾、涝灾、渍害以及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死苗烂根怎么办?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安徽省小麦生产。为此,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于2008年安排了天长、临泉、凤台、蒙城四县市的美洲星拌种试验示范,目前表现出明显的抗冻和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苗期,常常会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黄苗严重阻碍小麦的生长发育,对小麦产量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引起麦苗发黄原因很多,经过对近几年我市发生的麦田叶片发黄情况的整理、分析、总结出了下列引起我市小麦叶片发黄原因与补救措施,供大家参考。一、除草剂药害小麦除草剂药害症状:心叶和叶尖失绿发黄,叶片扭曲畸形,生长发育缓慢,受害严重的植株甚至停止生长。我市近几年发生的几起小麦除草剂药害事件,其原因都是由于施用技术上的错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小麦纹枯病已成为小麦的主要病害,造成小麦后期倒伏、枯白穗,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一般使小麦减产1~3成,严重地块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一、症状小麦纹枯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造成烂芽、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白穗等症状。(一)烂芽死苗主要由种子带苗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苗变黄,重者死苗,主要在小麦3~4叶期发生。(二)花秆烂茎小麦返青拔节后,根茎基部的  相似文献   

15.
乙草胺不同时期施用对大豆安全性和杂草防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草胺苗前和苗后不同时期施用对大豆安全性和杂草防效影响,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乙草胺苗前单独施用和苗前苗后连续施用及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精喹禾灵、异噁草酮分别混施,每间隔7 d调查杂草防效,同步测定大豆生长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乙草胺连续施用较单独施用显著提高杂草防效,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异噁草酮混施后期杂草防效更显著,其中乙草胺连续施用并与氟磺胺草醚混施杂草防效最佳,第35天杂草株防效仍可达90.16%,大豆株高及干重与人工除草相比无显著差异。叶片SOD、POD活性先升后降,MDA含量增加,至施药后28 d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乙草胺苗前苗后连续施用并混施氟磺胺草醚或异噁草酮显著提高大豆安全性及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渍害发黄 有的麦田地势低洼,开沟排水不畅,土壤长期处于渍水状态,因而麦苗会发生叶色发黄、生长停滞和"僵苗"症状,严重的还会造成烂根死苗.对这类麦田,应立即做好清沟排水工作,加深和疏通田间排水沟渠,降低地下水位,然后补施适量的速效氮肥及磷钾肥,促其恢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锌肥对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锌肥能提高小麦成穗数及增加穗粒数、千粒重,能增加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了小麦、夏玉米的产量,达到增产的目的。施用量以30 kg/hm2为宜,施用方法以在小麦耕地前一次性作底肥施用为佳。  相似文献   

18.
控释氮肥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的养分高效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连续7年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施用控释肥田间定位试验玉米收获后土壤样品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条件对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硝铵态氮累积和分布、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夏玉米与冬小麦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籽粒减产,小麦和玉米产量的最高增产幅度分别为6.0%~287%、5.5%~71.9%。等氮条件下,施用控释氮肥可以增加土壤中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减少肥料养分的淋溶与挥发损失,从而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控释氮肥在小麦玉米轮作上一次性基施取得高产的小麦最佳施氮量范围为120~240 kg/hm~2,玉米最佳施氮量范围为150~3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玉米苗枯病调查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辽宁玉米产区大面积发生了玉米黄枯苗、死苗现象。笔者对沈阳、铁岭、抚顺、锦州、鞍山等地的玉米苗枯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病田地势、土壤状况、苗枯发生情况以及苗枯发生症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病虫危害、气候高温干旱、土壤条件不适是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三大原因,其中以病害为主要原因。在各种玉米苗期病害中又以玉米顶腐病发生最为严重,玉米顶腐病已成为造成辽宁省玉米苗枯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20.
《农家参谋》2011,(3):30-30
农业部小麦专家于振文院士指导农民,对于没浇越冬水、受旱严重、出现点片黄苗或死苗的麦田,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白天浇水后能较快渗下时,抓紧浇水保苗,时间越早越好。对于因旱受冻黄苗、死苗或脱肥的麦田,他建议农民结合浇水每亩施用10千克左右尿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