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近20年对60多个树种开展的快繁技术试验和研究,形成一整套难生根树种扦插快繁技术体系。主要采用埋杆催芽、插穗处理、“牛粪+锯末+生黄土”扦插基质、嫩枝扦插、大棚管理、棚外炼苗、大田栽植等技术措施,关键技术是黄化处理和激素处理。该技术体系优势明显,生根率达85%~95%,移植成活率达95%以上,培育的苗木整齐、生产成本较低、繁殖系数高,适宜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扦插又称插条、插枝,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切取根、茎、叶的一部分插入基质中,使其生根或发芽,培育成为独立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扦插繁殖可在短时间内育成多数较大的幼苗,并能保持原有品种特性,培养的植株比播种苗生长快、开花时间早,但扦插苗无主根,根系常较播种苗弱,常为浅根。不易产生种子的花卉多采用此种繁殖方法。1扦插种类及方法1.1枝插利用植物的枝条作为繁殖材料。1.1.1硬枝扦插。多用于园林树木育苗,选用1~2年生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的矮化苹果栽培中,被广泛应用的矮化砧木以M系列矮化砧木为主,但由于 M系列矮化砧木难以扦插生根,所以多利用圆叶海棠作基砧进行二重嫁接,培育矮化中间砧苗木,育苗过程复杂,费时费工。青森县苹果试验场为了培育易生根的矮化砧木,1975 年开始了新型矮化砧木繁育试验研究,以圆叶海棠和 M9 为亲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的努力,从实生后代中选出了易于扦插繁育的矮化砧木———“青台 3”,并于 2001 年获得种苗登录,登录号为第8741号。1 青台3的繁殖性能1.1 枝条扦插 4 月中旬,从青台 3 母树上采取 1 年生枝条,按枝条的基部、中部和…  相似文献   

4.
四季石榴盆景的栽培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榴为石榴科(或安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四季石榴又名小石榴,植株矮小,枝虬叶细,花期长,结果多,是优良的盆景素材.石榴的繁殖方法为播种、分株、压条、嫁接、扦插等,以扦插应用最广.扦插苗一般栽培2~3 a就能开花结果,可截干蓄枝培育中、小型盆景.  相似文献   

5.
农友 《花卉》2009,(9):5-5
目前杜鹃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籽播、嫁接、扦插及组培等。杜鹃种子小,出苗率不高,从播籽到开花一般要3-5年的时间,一般不适合大规模繁殖。利用地栽的大型毛鹃或夏鹃通过截干造型后嫁接优秀园艺品种,可以大人地缩短培育大型杜鹃盆景的时间,组培方法在生产上少用。  相似文献   

6.
万寿菊具有花色艳丽、花期长、扦插容易生根、可多茬栽培、管理粗放等特点,是重要节日常用之花,也是花圃中常见的优良花卉。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打破了“先扦插、后定植”的传统模式,探索出了“直插上盆”快速繁育技术。夏秋时节,从“直插上盆”,到开花,只需30-35天。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生产工序,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下面简述其培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梅(Prunus mume)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植物。依经济应用梅可分为花梅和果梅。果梅通常栽植2~3年生的嫁接苗,4~5年后可产果,盛产期约20~30年:盆栽花梅观花可用2~3年生嫁接苗或扦插苗上盆培育:而地栽或盆景栽植则通常要4~5年,以至10年以上的大苗。目前城市建设中一些重点工程,如新建的公园、小游园、宾馆、重点大工厂和道路绿化中,为更快达到园林景观效果,常进行梅的大树移植。既能充分挖掘山野苗源。又可使淘汰果梅嫁接花梅重新利用。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19日,湖北当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洪、市桂花专业研究会理事长徐时成及40多名理事,对当阳市市花月月桂的培育情况进行了考察。1988年,经当阳市政协提议,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确定月月桂为当阳市花。1992年,在九子山建成月月桂繁育及科研基地桂花园。1995年,成立了市桂花专业研究会。近几年,桂花园实施了不同季节、不同方式的月月桂扦插实验,成活率达到90%以上。桂花园累计繁育月月桂达20万株,部分苗木已出售和赠送到北京、  相似文献   

9.
番茄扦插育苗技术番茄生产上主要有春番茄、夏番茄、秋延后番茄三大茬。实践证明,利用春番茄侧枝扦插培育夏番茄苗,利用夏番茄侧枝扦插培育秋延番茄苗,具有苗壮、早熟、节省种子和用工、育苗期短的优点,现将扦插育苗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扦播时间于当地夏番茄和秋延...  相似文献   

10.
嫩枝扦插又叫绿枝扦插,是金银花生长期,利用尚未木质化的枝梢,在苗床进行扦插育苗。好处是材料多,夏季修剪下来的枝梢都可选用,并且一年可以进行多次扦插,5—10月均可,以5—7月份扦插成活率最高。秀山区可在7下旬、8月、9月、10月上旬,以15天为周期扦插1次、每年绿枝扦插可开展6次,扦插缺点是管理费工、管理技术水平要求高。  相似文献   

11.
硅肥是我国新近发展的新型肥料,在大田作物、园艺作物中增产效果明显,对此已有很多报道。硅肥在盐碱地的应用报道很少。山东省黑提葡萄发展中心鲁西南基地主要任务是培育葡萄幼苗,但鲁西南基地多为碱性黑油沙土,对葡萄扦插育苗极为不利,1999年扦插30万株,成苗仅10万株,成苗率仅有33.3%。为提高在改良盐碱地上葡萄扦插苗成苗率,我们特做了硅肥在盐碱地葡萄扦插育苗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野含笑为试材,采用4种不同扦插基质和3种不同浓度K-IBA激素对野含笑进行了嫩枝扦插繁殖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及激素浓度对野含笑扦插生根的影响,以筛选出提高野含笑扦插育苗的方法。结果表明:扦插前采用8 000mg/L的K-IBA激素处理嫩枝,并在泥炭土∶珍珠岩=1∶3混合的基质中进行培育,生根率最高(71.88%),且基质对野含笑扦插生根率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激素浓度对生根数和主根总长度影响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内容摘要:本课题以多种北方常见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成功地探索出几种技术方法.使得常规方法中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培育成型的中小型树桩盆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2-3年内快速成型。试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①硬枝扦插法;②药物处理法;③嫁接方法;④因势利导,多种技法结合。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浓度青霉素、农用链霉素、头孢霉素混合使用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抗生素均以50mg/L浓度混合使用为扦插处理的最佳组合,在此浓度下,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最高,为96.7%,而且植株高大,生长健壮,叶片多,生根最好,根的条数多,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15.
沙棘硬枝扦插育苗试验邵则夏1985-1987年,我们对沙棘硬枝扦插育苗进行了试验,使扦插成活率由1985年的56%提高到80%以上,三年来共培育1-2年生的沙棘苗8万余株。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新疆温泉县八十八团团部南侧,海拔高程1100米,土壤为...  相似文献   

16.
冬枣嫩枝扦插育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扦插法培育苗木,具有繁育速度快.育苗量大,节省土地和繁育材料等特点,便于实现集约化工厂化育苗。冬枣是属于比较难生根树种,尤其是硬枝扦插生根率比较低。为此,我们于2000~2006年于黄骅市孔店村进行了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 Koch),亦称天女花、山牡丹,是木兰科木兰属中的一种落叶小乔木,高10米,树形美观、花朵洁白、白花红芯、花柄颇长,盛开时随风飘荡,香气浓郁,若天女散花,不仅是优良的观赏树种,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常见的繁殖方法有播种、扦插、嫁接等,但其繁殖速度较慢且繁殖系数较低。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天女木兰,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可以节省种子,提高移栽成活率,缩短育苗周期,加快培育进程。通过3年多的育苗生产实践,现将其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绿化工程所用色块苗的快繁生产实践中,以扦插繁殖的方式最为广泛,扦插繁殖可以经济地利用繁殖材料,可进行大量育苗和多季育苗,既经济又简单;可以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而且成苗迅速,根系比实生苗理想。本研究通过:1、色块苗枝条的选择;2、色块苗插穗的修剪;3、改变用于扦插的基质成分;4、改变生根剂的类型及配比浓度;5、改变扦插穗的深度;6、炼苗期间光照的控制等6个方面大幅提高了红叶石楠、金森女贞、花叶络石3个品种色块苗的扦插繁殖成活率。红叶石楠的成活率从56%提高到78%,金森女贞的成活率从82%提高到96%,花叶络石的成活率从86%提高到98%。  相似文献   

19.
在甘肃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系统研究不同容器(基质)和插穗对川西云杉的扦插生根能力。结果表明:川西云杉插穗愈伤始期为扦插后10 d,插后40 d开始生根,100 d时扦插生根率达到80%。侧枝类型对生根影响差异极显著,一级侧枝生根率达到85%,插穗年龄对生根率影响差异显著。补光对川西云杉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年生扦插苗通过补光培育,苗高达到16.7 cm,净生长量平均达到11.2 cm,是大田移栽自然生长条件下的196.4%。通过补光处理,可以阻止川西云杉的早期封顶,进行二次生长,从而达到出圃要求。  相似文献   

20.
茶花扦插育苗简单,成活率高,又能保持茶花的优良特性,茶花在扦插过程中主要注意扦插时间、母树选择、穗条选择、穗条处理与保湿、扦插方法等。要保证扦插的成活率还必须注意扦插质量、保温、保湿、控制光照等。大苗培育主要是多次移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