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章精制的目的与要求精制的目的毛茶从复火筛分到匀堆装箱这一段过程,叫“精制”。精制后的成品叫“成茶”,又叫“精茶”。精制的目的:划分品质各级毛茶均含有比该级较细嫩和较粗老的茶叶,品质不一,通过精制,可以把好次分开,在拼配时将好的升到上一级,次的降入下一级,以充分发挥毛茶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做法茶叶精制涉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做法。眉茶精制的做法有“生做”、“熟做”和“生熟混做”。这三种做法的区别,在于毛茶付制时的第一个工序。因付制时第一个上序的不同,便形成二套不同的精制加工技术。决定毛茶付制第一个工序的重要因素,是毛茶水份含量的高低。毛茶水份含量低  相似文献   

3.
普洱晒红茶是近年从滇红茶叶演变出来的一个茶叶加工产品,是介于普洱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普洱晒红茶是以普洱茶区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通过萎凋、揉捻、发酵、日光晒干工艺而成晒红毛茶,经过加工包装成的普洱晒红产品。普洱晒红茶具有地域性(普洱茶区)和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属性,是普洱茶区加工的一款创新型红茶茶品。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所指的普洱茶,实际上是以云南大叶种菜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加工整理而成的各种云南茶叶的统称。现代的普洱茶是将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处理精制而成的,畅销港、澳和东南亚,以及法国、日本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一、普洱茶的品质特点普洱茶分为散条和蒸压成型两大类。在制造上属于后发酵茶,生产过程中产生一些白霉(谷称风霉),是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试验表明,白霉对人体无害,且对普洱茶品质形成起了一定作用。普洱散茶外形条索肥硕壮实,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或带灰白色。压制的普洱茶是用普洱散茶经蒸压塑…  相似文献   

5.
茶叶精制的目的,在于整理形态,去除异物,多取好料,减少制耗,提高精制率。因此,要看茶做茶。茶类不同,加工要求不同,采取的技术措施亦不同;甚至同一种茶类,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譬如,烘青和炒青绿茶的精制加工。烘青绿茶外形弯曲,表面祖糙,相互勾挂,宜先抖后园,把包裹勾挂的茶条分离,使其钻过筛孔,避免混杂在装头内被切茶机叫断。炒青绿茶外形紧结、  相似文献   

6.
茶叶品质级差系数(简弥品质系数)是标志成品茶各花色等级之间质量差导的指数。各级成品茶品质系数的大小由付制毛茶的好坏、加工技术的高低所决定。各类成品茶有各自的一(?)品质系数。茶叶加工管理部门组织有关茶叶加工单位运用标准毛茶原  相似文献   

7.
前言随着茶叶生产的不断发展,茶叶精制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成为加工部门经常讨论的问题。有关眉茶的精制,各地眉茶精制厂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鉴别毛茶品质的优劣,通常称为毛茶审评,又称评茶,是茶叶生产、购销诸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目的通过审评可以发现并指出毛茶采制过程中存在的毛病,以便指导生产,不断改进初制技术,提高毛茶产品质量。同时便于商业和外贸部门根  相似文献   

9.
上高县新界埠茶场是一个年产值超过百万元的乡办茶场,现有茶园面积800亩,职工94人,设毛茶和精茶2个分场,已形成种茶、初制、精制生产加工一条龙。  相似文献   

10.
在以桑叶黑毛茶进行接种"金花"培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选用纯茶叶黑毛茶、纯桑叶黑毛茶,按制作茯砖茶的要求,分别将纯桑叶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以4.5∶5.5的比例复配(A)、纯桑叶黑毛茶(B)、纯茶叶黑毛茶(C)拼配制成茶堆。在室温25℃、黑毛茶含水率30%的条件下,分别渥堆发酵4、8、12、16、20、24、28 h,渥堆发酵后分别将其制成茶砖,经干燥发花后开砖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渥堆发酵时间的长短决定"金花"的多少与所制得茯砖茶感官品质的好坏。在一定时间(4~16 h)范围内,随渥堆发酵时间的延长,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数量增多,茯砖茶品质趋好。渥堆发酵16 h,纯桑叶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以4.5∶5.5的比例复配(A)、纯桑叶黑毛茶(B)、纯茶叶黑毛茶(C)3种拼配所制得的茯砖茶茶砖的冠突散囊菌孢子数量均达到峰值,其每克干茶含冠突散囊菌孢子的平均数量分别为6.69×10~5个、4.78×10~5个、5.82×10~5个,发花效果整体优异。根据试验结果认为,渥堆发酵12~20 h为加工复配桑叶茯砖茶的适宜渥堆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1.
素负盛名的“婺绿”除品种优良,栽培精细外,与在茶叶初制中掌握高温杀青,小桶快揉、分段干燥和低温长炒的工艺是分不开的。目前,“婺绿”约占全省茶叶产量的三分之一,认识其初制要点,对改进制茶工艺,提高毛茶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蒸青绿碎茶试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碎茶是呈颗粒状的绿茶 ,亦称颗粒绿茶 ,品质特征为 :颗粒紧细重实 ,色泽绿润 ,汤色嫩绿明亮 ,滋味鲜爽甘醇。由于制作过程中叶细胞破损率高 ,故溶解性好 ,茶汁在冲泡时易快速浸出 ,极适合加工目前国际茶叶市场上俏销的袋泡茶 ,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1 试验目的我省商品绿茶自明、清以来均为条型茶 ,不仅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更主要是已越来越呈现出不适应国际茶叶消费市场需求的一类产品。为扩大外销茶的花色品种 ,提高品质 ,增强我省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缓解多年来存在的内、外销中、低档茶严重滞销问题 ,以求改变茶叶生产企业正处…  相似文献   

13.
对金萱茶的引种栽培、加工工艺、生化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金萱茶是由台湾茶叶改良场选育的品种,目前引种较多的省份是广西、广东、福建。引种省份对金萱茶的品种性状做了试验,并进行了栽培技术研究。金萱茶的加工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萱乌龙茶、绿茶、红茶。对金萱茶的生化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萱乌龙茶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以桑叶黑毛茶进行接种"金花"培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选用纯茶叶黑毛茶、纯桑叶黑毛茶,分别在夏季和秋季,按制作纯桑叶黑毛茶与纯茶叶黑毛茶复配(纯桑叶黑毛茶∶纯茶叶黑毛茶=4.5∶5.5)(A)、纯桑叶黑毛茶(B)、纯茶叶黑毛茶(C)茯砖的要求拼配制成茶堆。在室温23~32℃、相对湿度65%~70%的条件下,在茶堆含水率为30%进行汽蒸、渥堆发酵16 h,用蒸馏水调整茶砖进烘含水率为14%、18%、22%、26%、28%、30%后分别进行压砖、发花,发花后开砖检验。结果表明:茶砖进烘含水率直接影响"金花"的多少与制得的茯砖茶泡制的茶汤的感官品质。根据试验结果,各季别制作的茯砖茶的茶砖进烘含水率适度区间分别如下:纯桑叶黑毛茶茯砖以茶砖进烘含水率22%为中心,在21%~23%之间;纯桑叶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复配茯砖以茶砖进烘含水率24%为中心,在22%~26%之间;纯茶叶黑毛茶茯砖以茶砖进烘含水率26%为中心,在25%~27%之间。在适宜茶砖进烘含水率的条件下,各拼配制成的茶砖的冠突散囊菌达到峰值时,泡制的茶汤均汤色明亮,菌香浓郁,滋味醇和回甘,感官评价全面优良。  相似文献   

15.
国营秀谷华侨农场位于金溪县城郊,前身是金溪县“五七”综合垦殖场(是1968年冬季扩社并队时,由抚州地区1966年在金溪县办的三个垦殖场和县办的林场合并而成的),1980年接收了由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归国华侨以后,更名为华侨农场。现有职工1100人,水用881亩。过去以粮油生产为主,每年可生产稻谷100多万斤,油菜籽近万斤,粮由可以基本自给。1970年开始种茶:建立了金溪县第一个茶园。当年种茶200亩,以后逐年扩种,到1982年,茶园面积稳定在4500亩。现有采摘茶园4200亩,茉莉花81亩,初制茶厂10座,精制茶厂1座。1988年采制毛茶64.42万斤,精制茶叶82万斤(包括对外收购加工的),盈利38万元。1989年计划初制毛茶70万斤,精制茶叶100万斤,盈利40万元。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飘筛是茶叶精制工艺技术之一,历史悠久,我国老一辈茶师早有发现和研究,它对分离劣异,提高茶叶净度,节省拣工,具有一定的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制茶机械化大生产,工艺流程不统一。有关眉茶精制工艺中的飘筛过程,有的茶厂采用风选多清,用阶梯拣梗或静电拣梗机取代。有的人认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在春茶加工前,进贤县农业局举办了一期制茶工艺讲座。学员来自全县12个茶场(厂),共30多人。省直永桥茶场、江西省红壤研究所茶厂等单位,也派人参加了学习。讲座聘请江西省蚕茶研究所茶叶专家讲授茶叶加工技术和制茶理论。在讲座期间,南昌县农牧渔业局经济作物站派员到会指导,并作了今年茶叶市场信  相似文献   

18.
茶树良种经济效益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良种的经济效益是由茶叶产量、品质以及市场导向等因素构成的。为了充分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特性,多生产名特优茶,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我们利用良种优势在加工工艺和多茶类配合上进行研究,使茶树良种的身价增值。如同是绿毛茶,高档名特茶售价高达60~120元/公斤,普通绿茶则只有4~12元/公斤。采摘较嫩的高档原料比采摘中低档原料对产量有所减少,但影响幅度如何?对单位面积茶园的产值、利润是增还是减?我们试图通过研究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从而闯出一条高效益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地采制毛茶的技术不同,毛茶精制加工的程序也各有所异。同时,各精制厂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也是采用相应的不同措施进行精加工。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就毛茶精制加工过程中的先圆后抖与先抖后圆的两种筛分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简要叙述一点个人的看法。如有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和行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20.
茶叶工作者有一个有趣的比喻,“经营茶叶,实际上是与水打交道。”这句话说明了水分在茶叶加工中的重要意义。水分占茶鲜叶重量的70—80%,通过加工成红茶或绿茶,剩余水分含量只有5一6%。在整个制茶过程中,往往以控制茶叶含水量来制约品质的形成,各工序都要求有一定的含水量。绿茶初制过程水分含量(%)变化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