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丰富生态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新疆林业》2011,(4):21-22
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生态文明的主战场,是强化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的重要阵地。通过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深化和扩大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区走资  相似文献   

2.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道德教育是针对环境恶化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培养生态公民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善恶观、生态平等观、生态正义观、生态义务观的建立。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生态道德认知、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和生态道德行为的培养与养成4个基本环节。在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中,家庭是生态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是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场所。为了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政府还需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保障措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法律制度,加大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经济支持,强化国家主流核心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法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回应。但生态法并不是单一的法律规范集成,而是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本文提出,生态法在三维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所谓三维模式是由生态伦理、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种理想的模式,该模式生态法建立的基础、原动力、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引,乃至在生态领域的法治运行的解释路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生态伦理是生态技术和生态法律制度形成的伦理基础,生态技术则是将生态伦理和生态法律制度应用到社会生态保护实践中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生态法律制度则是对生态伦理的不断演进以及生态技术生产和实施的保障,三者共同组成生态法立体型结构模式。本文从生态法三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三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生态法的作用等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和讨论了生态法三维模式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生态法在具体内容的模糊性,以及在研究的深入细致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生态法的三维模式在现阶段还处于一个理想的状态。无论如何,国家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创新和发展生态技术,完善生态法律制度,都是生态法走向完善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宁森林生态网络建设背景的分析 ,充分认识到辽宁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此基础上 ,从辽宁主要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生态点的建设开始 ,沿着辽宁主要公路、水系沿线生态网络体系生态线的建设进行 ,向辽宁主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网络体系生态面的建设扩展 ,达到建立生态网络系统工程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目标 ,总体提出辽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构想 ,为全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生态经济区是吉林省建设生态省所规划的四个省级生态经济区之一。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生态省的建设。如何发挥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的优势,将区域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状况、生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中首先辨析"可持续"和"可持续发展"2个不同概念; 提出了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的概念, 认为生态需求分为公共生态需求和私人生态需求, 生态供给分为公共生态供给和私人生态供给; 分析了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的变动规律, 认为其各自分别有量的变动以及生态需求或供给的变动2种情况; 讨论了生态供求平衡的规律, 包括生态供求变化的基本趋势和生态供求平衡的调整; 最后指出:1)满足私人生态需求必须依靠以私人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市场调节机制, 满足公共生态需求则必须依靠以政府投入为主、私人投入为辅来实现; 2)增加生态供给有外延扩张和内涵扩展2种形式, 努力提高生态经济产品的价值内涵是扩大生态产品有效供给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云南林业》2012,(2):30-33
正第四章"十二五"主要建设任务(续上期)三、生态文化建设建立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宣传,打造生态文化品牌,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念。生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包括开  相似文献   

8.
提出生态经济级差地租的概念。生态经济级差地租可以作为计算森林生态经济效益的依据,其中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Ⅰ反映了林地自然生产力的高低,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Ⅱ则是由森林所处区域的生态需求大小所决定。生态供给能力调整系数(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Ⅰ)和生态需求经济价格调整系数(生态经济级差地租Ⅱ)可作为各地区生态经济综合价格调整系数。  相似文献   

9.
物种或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计测模型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提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新定义及其若干测度模型.对不同学者提出的许多测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评述.迄今为止,在国内限于单一生态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参数计测研究很多,随着多维生态位计测方法的不断发展,物种或种群在多维生态空间内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将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浑善达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2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是5.29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429hm2,生态赤字为2.867hm2,生态形势严峻。按照土地类型统计:1)人均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地的生态足迹最大,其次为草地和耕地;2)人均生态承载力中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大,其次是草地和林地;3)人均生态赤字/盈余中草地、化石能源地和水域出现生态赤字,而其他土地类型则出现生态盈余。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是加强草地保护。  相似文献   

11.
广州从化市江埔风水林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广州从化江埔地区的5个群落类型9个400m^2的样地数据,对该地区风水林的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9个风水林群落样方中,共统计有维管植物96种,隶属于48科。群落类型主要有荷木林、藜蒴林、中华锥林、黄桐林和黄樟林,乔木层常见树种为荷木(SchimaSU—perba)、藜蒴(Castanopsisfissa)、中华锥(Castanopsischinensis)、黄桐(Endospermumchinense)、黄樟(Cinnamo—mumparthenoxylon)等;灌草层以罗伞树(Ardisiaquinquegona)、九节(Psychotriaasiatica)、疏花卫矛(Euonymuslaxiflorus)、华山姜(Alpiniachinensis)、半边旗(Pterissemipinnata)等植物为优势种。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荷木林〉中华锥林〉黄桐林〉黄樟林〉藜蒴林,灌草层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华锥林〉黄桐林〉荷木林〉黄樟林〉藜蒴林。藜蒴林群落乔木层和灌草层种类较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从林业有害生物与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及森林灾害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胁迫指标在森林健康评价中的特殊性,指出林业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健康因素对系统影响的"放大器",是系统出现问题的"指示剂",并用该指标对森林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对我国森林类型进行了分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森林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调查国有海寨林场的森林资源、森林防火设施、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及现有森林防火措施等,总结了曲靖市国有林区森林防火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森林防火工作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赣中毛竹纯林(MC)、竹阔混交林(ZK)、竹杉混交林(ZS)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等土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以阔叶林(KY)和杉木纯林(SC)为对照,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土壤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ZK>MC>ZS>KY>SC;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阔叶林优于杉木林,毛竹林类型较差;>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94.43%~97.25%,土壤各层均为阔叶林最大;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值大小排序为MC>ZK>ZS>SC>KY;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MWD和GMD存在差异,与毛竹纯林比较,竹阔和竹杉混交林0~60 cm土层中土壤MWD和GMD均值分别提高了3.38%、4.10%和5.04%、8.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壤结构指标关联度大小排序为KY>SC>ZK>ZS>MC,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地资源合理经营及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洞口县石漠化现状和造林成林率调查,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漠化区杉木、马尾松、柏木、阔叶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差异明显,人工造林成林率差异极显著。柏木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和人工造林成林率远远大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阔叶林仅次于柏木林,马尾松林介于阔叶林和杉木林之间,杉木的林最小。柏木是石漠化地区首选造林树种,其次是阔叶树;营造柏木、阔叶树纯林或柏木与阔叶树混交林可作为洞1:7县及其相同生境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模式;马尾松纯林可作为辅助造林模式应用;杉木不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不宜作为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山市长江库区水源林市级保护区内选择4种不同的林分类型,进行每木检尺和冠层影像拍摄,处理得到林下光照因子和辐射消减因子,分析不同林型对林下光照和辐射消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对林冠结构和林下光照影响显著,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光照接近,林冠较差,沟谷季雨林与常绿阔叶林接近,林冠较好;辐射消减在不同林型间差异显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辐射消减较差,常绿阔叶林和沟谷季雨林辐射消减较好;林下光照与辐射消减相关性强,特别是两个林冠结构因子与辐射消减关系密切。在进行林分改造时,建议选择叶片较大较厚,冠幅大而优美的常绿阔叶树种进行更新,天然起源的林分与常绿阔叶林的林冠结构较好,有效维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7.
沐川天然林与人工水杉林保水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沐川县天然林、人工林(水杉林)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天然林>人工林(25.7 t·hm-2> 18.1 t·hm-2),最大持水量为天然林>人工林(75.0 t·hm-2 >47.0 t·hm-2),最大持水率为天然林>人工林,各时段吸水量、吸水速率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28.6 t·hm-2> 17.0 t·hm-2).总体分析可以看出,天然林落物层保水功能相对要比人工林好.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基于连续清查资料的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1983~2007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6期数据,从资源数量、结果、质量、地理分布等四方面分析研究广东省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和原因。结果表明:全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分蓄积和林分生物量呈增加趋势;中幼林和用材林仍是构成森林资源的主体,但阔叶林逐渐成为优势森林类型,生态林比重明显提高;虽然林地生产力在逐渐提高,但森林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森林资源分布仍呈现北部资源多、南部资源少、东西两翼沿海较平均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was firstly review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forest certification has developed throughout the world.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were analyzed in details,including the essence of forest certification,approach of forest certification,structure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standards.Then,the forest certifi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was reviewed,including background,basic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and main tasks.Based on the reviews on forest certification,recommendations were given so as to greatly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20.
商河县林下经济种养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明晰了商河县林下经济的主要种养模式,其中包括林禽模式、林兔模式、林狐模式、林药模式和林菌模式等,重点介绍了林兔模式的关键技术措施;综合分析了林下种养模式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