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营养平衡调节对缓解大蒜连作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蒜为试材,为缓解中牟大蒜连作障碍,试验从调节土壤营养平衡的农艺措施入手,研究了常规施肥作对照(CK)、常规施肥+抗重茬剂(T1处理)、常规施肥+硫酸锌22.5kg/hm2+钼酸铵0.45kg/hm2(T2处理)、常规施肥+腐植酸900kg/hm2(T3处理)、常规施肥+石膏300kg/hm2(T4处理)对缓解大蒜连作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缓解连作障碍效果最好的是T3处理,与CK相比大蒜产量提高了10.36%,达到显著水平;土壤pH值为8.32,有机质含量达到1.69%,钼、锌、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也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下降,使三大菌群的比例更为合理;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也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植株的光合效率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2.
以种植3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种植30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栽培方式包括加温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种植制度包括连作、填闲、轮作,比较不同设施和栽培制度对土壤养分、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连作(CK)土壤的EC值,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及蔗糖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温室填闲种植(S1)、大棚连作(S2)、大棚轮作(S3)和露地(S4),pH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S4处理的速效养分、铵态氮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其他处理;S3相对于S2显著降低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氯的积累,且显著增加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相关分析表明:除速效磷含量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EC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存在相关性;细菌数量与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总之,露地种植是维持土壤质量最有效的种植方式,大棚种植的土壤质量介于露地与温室种植土壤质量之间,温室填闲、大棚轮作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温室、大棚连作土壤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以连作7a的黄瓜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黄瓜-玉米轮作为栽培模式,设置后茬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生长期处理,研究设施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后茬玉米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m2时,生长成熟模式与对照休闲处理相比较,土壤容重、EC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升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结构改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上升,真菌数量下降。黄瓜-玉米轮作模式对设施连作土壤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DK-1型土壤改良剂对设施蔬菜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本次田间试验。本研究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T1(不施用任何肥料)、T2(常规施肥处理)、T3(常规施肥处理配施土壤改良剂)和T4(化肥减施20%并配施土壤改良剂)。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的施用具有促进丝瓜产量提升的潜力,T3较T2处理丝瓜产量增加9.89%;T3处理作物茎粗也有所增加,较T2和T4处理分别增加了13.22%和14.56%;各处理对丝瓜SPAD值的影响不大;土壤改良剂的添加可以显著促进土壤pH值的增加,T3和T4处理土壤pH值分别比T1处理土壤pH值增加了4.79%和5.39%;同时DK-1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土壤EC值,T3和T4处理土壤EC值均显著小于T2处理,分别降低了32.26%和23.66%。综上所述,化肥减施并配施DK-1型土壤改良剂,促进丝瓜植株生长、产量的提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郭东坡 《蔬菜》2020,(9):32-39
为解决因常年不合理灌溉和施肥等造成的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开发了以专利土壤改良技术和生物菌肥为基础的"双核"土壤改良技术。以黄瓜为例,设置了5个处理(CK:不施生物菌肥和调理剂;T1:1 500 kg/hm~2生物菌肥;T2:1 500 kg/hm~2生物菌肥+750 kg/hm~2调理剂;T3:1 500 kg/hm~2生物菌肥+1 500 kg/hm~2调理剂;T4:1 500 kg/hm~2生物菌肥+2 250 kg/hm~2调理剂),进行土壤改良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处理T4效果最优,黄瓜总产量达到125.76 t/hm~2,较CK增加31.0%;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分别增加22.4%和12.6%,可滴定酸含量、硝酸盐含量分别下降11.2%和15.4%;耕层土壤容重、pH值、EC值、全盐量显著降低,土壤中有机质、有效钾、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不同蔬菜轮作对设施连作黄瓜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葱和苦瓜2种轮作作物为试材,分析了轮作不同蔬菜对连作黄瓜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和苦瓜可显著降低根际土壤EC值,提高pH。2种轮作作物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显著提高,真菌和镰刀菌数量显著降低。在拉秧期大葱和苦瓜根际土壤转化酶活性高于连作95.96%和44.44%,脲酶活性高于连作52.94%和29.41%,过氧化氢酶活性较连作高182.69%和100.00%,多酚氧化酶活性高151.11%和75.56%。黄瓜-大葱、黄瓜-苦瓜2种轮作模式有效缓解黄瓜连作障碍,防止土壤肥力衰退,以大葱轮作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对照(CK)、单施生物菌肥(F)、单施土壤调理剂(M)及二者配施(FM)4种改良措施对重茬和非重茬果园进行改良,研究了重茬和非重茬果园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EC值、pH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当地重茬和非重茬果园新品种苹果树苗移栽和提升果园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M处理可显著提高重茬果园0~20 cm土壤pH(8.25),F处理显著降低非重茬果园土壤pH,土壤EC值与pH呈相反趋势;M处理显著提高重茬果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32.53%;非重茬果园各土层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F处理显著提高78.23%~167.11%、13.79%~20.68%、99.53%~156.33%,在M处理提高14.76%~84.40%、9.31%~40.35%、19.45%~158.43%。重茬和非重茬果园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均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EC值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建议重茬和非重茬果园分别采用单施1 500 kg·hm-2土壤调理剂和单施1 500 kg·hm-2生物菌肥土壤改良效...  相似文献   

9.
以2005—2021年发表的84例连作试验中的926组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了连作障碍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解决农田土壤的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连作障碍提高了土壤真菌数量(28.20%),降低了土壤细菌数量(19.85%)、放线菌数量(16.05%)及微生物Shannon指数(6.01%);与耐连作和不耐连作作物相比,忌连作作物连作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25.10%)和放线菌数量(26.86%);连作年限与连作农田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年均温度和降雨量不同的地区,连作都会导致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连作障碍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显著变化,作物类型和连作年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土壤容重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容重分别为1.49(CK)、1.36(T1)、1.20(T2)g·cm-3的3种土壤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容重较小的土壤,其孔隙度较大,最大持水量较高,有利于生姜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生长末期T2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和叶片数分别比CK增加17.9%、14.0%、35.2%和36.1%,单株根、茎、叶、根茎鲜质量分别比CK提高43.3%、24.4%、28.1%和35.2%,收获时CK、T1、T2的产量分别为2534.1、3017.7和3326.8kg·(667m2)-1,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此外,生姜根茎干物质、淀粉及挥发油含量随土壤容重降低而降低,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则相反,粗纤维、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则基本不受土壤容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草木炭、珍珠岩、化学松土剂3种土壤改良剂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改良剂不同施量条件下对土壤紧实度、土壤养分及作物株高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够满足多重目标的土壤改良剂的最佳施配比例.结果 表明:最优的株高试剂为6%化学松土剂,最优的紧实度试剂为2%珍珠岩,最优的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分别为4%草木炭、1O%化学松土剂、8%草木炭和2%化学松土剂.每种试剂在针对不同的检测指标时,指标的指示值不尽相同,检测指标值在3种改良剂的作用下,变化波动较大,单一改良剂不能满足多种指标的期望值,后续需进行不同种类、配比的改良剂效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析山东平度和新疆库尔勒2个地区在不同肥力下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与土壤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2个地区细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长,真菌数量呈减少趋势,其中施有机肥比化肥对真菌增长影响达极显著;不施肥种植(CK)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总体数量,但不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比率;2个地区土壤微生物消长与土壤元素间相关性不完全一致,2个地区真菌数量消长与铜元素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度点细菌数量与锌元素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硼元素极显著负相关,与锰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种类及含量水平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消长影响极显著,而土壤微生物消长在不同土壤环境下与根围土壤元素含量相关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土壤质量和健康直接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科学评价不同类型土壤的质量和健康,对科学利用土壤资源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荒漠土壤是荒漠区的地带性土壤类型,直接影响荒漠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探索荒漠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的概念、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我国荒漠土壤质量和健康做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以农田栽参主要土壤类型白浆土为研究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根据白浆土田间持水量的40%、60%、80%分别设置低、中、高水分处理组,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和化学方法研究水分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分处理下(白浆土相对含水量为80%),物种丰富度指数、AWCD值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最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水分处理,同时土壤酶活性较高,对人参生长发育有利。  相似文献   

15.
以草莓重茬10年的温室大棚土壤为例,研究缓苗期、现蕾期、幼果期和盛果期草莓根际土壤的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动态特征,探究其与重茬的关系。结果表明:重茬草莓根际土壤的碱性磷酸酶在缓苗期和现蕾期的活性(2.21、3.26mg/g)都显著低于同期的非重茬土壤的酶活性(3.08、4.97mg/g),二者在幼果期和盛果期无显著差异,都在0.33mg/g以下;重茬草莓根际土壤脲酶的活性在缓苗期与非重茬土壤的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在现蕾期的酶活性(0.40mg/g)显著高于非重茬土壤的峰值(0.29mg/g),在幼果期和盛果期的酶活性(0.20、0.18mg/g)显著低于非重茬根际土壤的酶活性(0.35、0.34mg/g);重茬根际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值(2.23~2.88mg/g)在4个生长期无显著差异,除盛果期外都显著低于非重茬根际土壤的(5.54、6.91、7.56mg/g)1倍以上。结果表明,重茬土壤可以显著抑制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单元之一,城市土壤入渗能力的提升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从城市绿地土壤结构改良、入渗功能提升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借助人工措施、动物资源以及植物根系,构建土壤大孔隙优先流网络体系,促进降雨高效入渗、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为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地膜和小麦秸秆为覆盖材料,研究了黄瓜地面覆盖对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地膜覆盖的效果大于秸秆覆盖,覆盖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平均温度,且对最低温度的提高作用大于最高温度;秸秆覆盖延缓了土壤温度变化的速度,对土壤增温作用小,且土壤最高温度低于对照而最低温度高于对照,温差最小,土壤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因此,秸秆覆盖作用更为稳定,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土壤酸化是耕地退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制约土壤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pH值小于5.5的酸性土壤上连续两季种植蔬菜,研究了"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pH值、CEC、硅铝率及蔬菜产量和相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可以提升土壤pH值、CEC和硅铝率,提高蔬菜的产量;与对照相比,两季连续施用"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50~200 kg/667 m~2时,可使土壤pH值提升0.06~0.49个单位、CEC提高0.1~0.6 cmol/kg、硅铝率增加0.05~0.16,蔬菜产量增加4.26%~11.71%,同时"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可提高蔬菜整齐度,促进萝卜伸长膨大、白菜增高增粗,使白菜结球更加紧实。研究发现,"宜施壮"旱田土壤调理剂在试验区域的合理用量为100~1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9.
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中芝麻菜吸收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亿鼎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木本泥炭3种土壤调理剂,采用酸性土壤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光照培养箱内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量(1.3 g · kg~(-1)和13 g · kg~(-1))对土壤砷的钝化效果及芝麻菜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3 g · kg~(-1)亿鼎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可显著提高土壤pH,而施用13 g · kg~(-1)木本泥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施加1.3 g · kg~(-1)木本泥炭时,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显著降低了5.17%。与不添加任何土壤调理剂的对照相比,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促进芝麻菜生长,施用1.3 g · kg~(-1)亿鼎土壤调理剂时芝麻菜地上部鲜质量最大,相比对照显著增加了51.3%,且施用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降低芝麻菜地上部的砷含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无植物盆培养试验,研究施用化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化肥与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对照处理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中细菌数量比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处理分别高出15.5%~43.1%和3.5%~6.4%;放线菌数量分别高出58.2%~94.4%和9.8%~24.8%;真菌数量分别降低22.8%~59.5%和8.9%~19.3%。土壤中脲酶活性最高的是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处理;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高出有机肥处理1.6%~37.4%,高出化肥处理3.2%~38.9%;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中蔗糖酶活性最高,比有机肥高出50.9%~292.4%,比化肥高出67.6%~456.3%;各处理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较小。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增加土壤酶活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