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进行病毒病害调查时发现1株疑似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的凤仙花植株,其症状表现为叶片皱缩和花叶。利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分析,获得YN6198-28和YN6198-31两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DNA-A全长序列,长度均为2 763 bp,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其中YN6198-28核苷酸序列与越南丁香黄脉病毒(Ludwigia yellow vein Vietnam virus,LuYVVNV)相似性为94.90%,表明该分离物是LuYVVNV1个分离物。重组分析发现,YN6198-28是种间重组病毒,其主要亲本为丁香黄脉病毒(Ludwigia yellow vein virus,LuYVV),次要亲本为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a virus,AYVCNV)。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北京地区南瓜病毒病种类及其主要侵染病原,2016~2017年在北京周边采集疑似感染病毒的南瓜病样84份,并根据南瓜上的6种病毒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结果表明:共有79份南瓜病样检测显示阳性,其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检出率最高,为52.38%;其次是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和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检出率分别为44.01%、14.29%,其他病毒暂未检出。此外,16.67%的样品受2种病毒复合侵染,CMV和ZYMV复合侵染占7.14%,ZYMV和WMV复合侵染占9.52%。北京地区南瓜上优势病毒种类为CMV,且存在病毒复合侵染现象。  相似文献   

3.
菜豆荚壁纤维(pod wall fiber,PWF)含量直接影响食荚菜豆的品质。为了研究菜豆种质资源的PWF含量差异,采用α-淀粉酶前处理,利用中性洗涤剂法测定了250份菜豆种质在荚绿熟期的PWF含量。结果表明,250份菜豆种质的PWF含量分布在12.5%~38.1%之间,其中PWF含量最高的种质是CIAT蓝,最低的是翻白眼,不同菜豆种质的PWF含量存在较大变异。采用SPSS聚类分析方法将250份菜豆种质按PWF含量分为3类,高PWF含量(31.1%~38.1%)10份,中PWF含量(22.3%~29.9%)53份,低PWF含量(12.5%~22.2%)187份;高PWF含量和中PWF含量的菜豆种质不适宜作为蔬菜食荚,而低PWF含量的菜豆种质品质更佳,可以作为蔬菜食荚。  相似文献   

4.
菜豆种质资源的植物凝集素含量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2份菜豆种质商品荚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植物凝集素含量,分析评价其遗传变异,扩大极端菜豆凝集素水平的筛查范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菜豆种质的凝集素均值为0.335 3 mg/g,变幅为0.000 3~1.607 8 mg/g,变异系数为82.26%,种质间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还表明,供试菜豆植物凝集素含量的种质频率分布曲线呈非连续分布但有明显主峰,有极低和极高水平的种质分布。在已检测的289份资源中,筛选出极低植物凝集素的菜豆材料2份,为低毒菜豆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蔬菜》2020,(1):20-20
我国普通菜豆资源丰富,是世界普通菜豆主要出口国之一。但由于我国对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遗传研究起步较晚,对现有种质资源研究不足,鉴定不够,导致这些宝贵资源的遗传本底不清、难以被育种家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育种和产业的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6家科研单位对来自19个国家的683份普通菜豆资源的全基因组进行重测序,发掘了480多万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构建出国际首张精细的普通菜豆单倍型图谱,并在纬度跨度、光照时间长短差异明显的四地(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南阳、贵州毕节和海南三亚)开展了3年的主要农艺性状表型鉴定,鉴定出505个与产量、花期、籽粒特性、抗病性等主要农艺性状紧密相关的遗传位点,为普通菜豆的基因发掘与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海量的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促进了普通菜豆育种水平的跃升,且推动了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集北京顺义和昌平、山东寿光及广东深圳等地田间感染病毒病的黄瓜材料284份,利用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及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5种黄瓜病毒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其进行病毒病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顺义和昌平采集到的126份和124份病毒样品,均在其叶片上检测到CMV、WMV、ZYMV 3种病毒,其中CMV检出率最高,均为100.00%;其次是ZYMV,检出率分别为80.95%和66.94%;WMV检出率最低,分别为51.59%和53.23%;在感病果实上只检测到CMV。在寿光采集的28份发病叶片中,检测到CMV、WMV、ZYMV、PRSV 4种病毒,其检出率分别为100.00%、35.71%、35.71%、17.86%。在深圳采集的6份黄瓜感病材料中,检测到CMV、WMV、PRSV 3种病毒,其检出率分别为100.00%、50.00%、50.00%。调查结果还发现,在北京顺义和昌平、山东寿光及广东深圳均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利用7 种植物病毒的抗体,对采自重庆7 个区县的67 份南瓜病毒病样品进行了抗原直接包被酶联免疫吸附分析(ACP-ELISA)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这67 份样品中,至少59 份感染了所要检测病毒,其中,感染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TMV)、番茄花叶病毒 (Tomato mosaic virus, ToMV)、芜菁花叶病毒 (Turnip mosaic virus, TuMV)、蚕豆萎蔫病毒2 号 (Broad bean wilt virus 2, BBWV-2)、马铃薯Y 病毒 (Potato virus Y, PVY)和马铃薯X 病毒(Potato virus X, PVX) 的样品分别为80.60%、77.61%、74.63%、82.09%、76.12%、83.58%和55.22%。在检测呈阳性的59 份样品中有93.22%的样品受到2 种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而受7 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样品高达60.00%,表明在南瓜上病毒复合侵染现象相当严重。进一步对54 份受CMV 侵染的南瓜样品检测发现,CMV 亚组Ⅰ (CMVⅠ) 病毒侵染的样品有49 份,占90.74%,CMV 亚组Ⅱ (CMVⅡ) 病毒侵染的样品为11 份,占20.37%;其中6 份(11.11%)样品检测到CMVⅠ和CMVⅡ的复合侵染。以免疫捕获反转录PCR (IC-RT-PCR) 扩增了一个CMVⅠ分离物 (CMV-CQ) 近全长CP 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证实其属于CMV 亚组Ⅰ型,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内CMVⅠ型赤豆分离物 (CMV-RB) 的同源性最高,为98.1%。  相似文献   

8.
于2019和2021年对新疆伽师县12个乡镇进行厚皮甜瓜(通常称伽师瓜)病毒病进行调研采样,采用两步法RT-PCR鉴定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virus,CMV)、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yellowmosaic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和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并对WMV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瓜病毒病发生较普遍,症状包括花叶、畸形、坏死和褪绿黄化等。采集的37份样品中,病毒的检出率为21.6%(8/37),其中WMV的检出率最高,为18.9%(7/37),CMV和ZYMV次之,没有鉴定到CGMMV、CABYV和MABYV,复合侵染更普遍。不同WMV分离物的F2/R2(P1+HC-Pro)、F4/R4(P...  相似文献   

9.
对普通菜豆的起源、分类、种质资源利用与评价、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特别关注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普通菜豆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研究,以及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面的探索,以期为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创新创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对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了解,为菜豆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及创新奠定基础,对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起源及传播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别从收集保存、性状遗传规律研究及品种选育等方面综述菜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应加强外来种质资源的收集,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对已搜集的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