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我国主要苹果产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克菌丹和代森联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现状。【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我国6个省份的106株苹果轮纹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Spearman’s秩相关系数法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别进行两两相关分析,比较了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甲基硫菌灵对苹果轮纹病菌的EC50值介于0.814 5~10.700 8 mg·L~(-1),平均为(3.357 9±0.160 7)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仍然较为敏感。克菌丹的EC50值介于1.672 2~38.487 3 mg·L~(-1),呈不连续单峰曲线,有敏感性下降的菌株XY7(采自河南信阳,EC50为38.487 3 mg·L~(-1))出现。剔除该菌株后,剩余105个菌株对克菌丹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偏正态分布,EC50平均值为(10.268 1±0.460 0)mg·L~(-1),可建立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克菌丹的敏感基线。代森联的EC50值介于1.276 3~32.132 4 mg·L~(-1),平均为(15.511 9±0.710 7)mg·L~(-1),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建立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代森联的敏感基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和代森联、克菌丹和代森联之间的敏感性不存在相关性,但甲基硫菌灵和克菌丹的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同一种杀菌剂的EC50平均值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克菌丹和代森联的敏感性水平相对较高,并建立了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克菌丹和代森联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2.
邢小霞  李秀岚 《北方园艺》2015,(13):131-133
以丝瓜(Luffa)乙醇提取物及各不同溶剂萃取物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丝瓜乙醇提取物及各不同溶剂萃取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5.00×103 mg/L时,丝瓜乙醇提取物对苹果炭疽菌、青霉菌、苹果轮纹菌和棉花枯萎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分别为73.5%、72.2%、66.8%和61.1%;丝瓜乙醇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对苹果炭疽菌和青霉菌的抑菌活性较高,石油醚萃取层对苹果炭疽菌和青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3.2×103 mg/L和3.9×103 mg/L,乙酸乙酯萃取层对苹果炭疽菌和青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1.2×103 mg/L和2.1×103 mg/L。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提取物对果蔬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9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对5种果蔬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物浓度为0.1 mg/mL时,豨莶草对草莓软腐病菌、葛根和鸦胆子对苹果褐腐病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20%左右.射干对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褐腐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1.47%和21.9%,EC50(有效中浓度)值分别为0.7928、0.9107 mg/mL.马兜铃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苹果褐腐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8.39%和49.64%,EC50值仅为0.3732和0.1256 mg/mL.综合分析认为,马兜铃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4.
以苹果、姜、蒜为试材,采用对峙培养法研究了健康苹果果实、姜、蒜内的可培养内生细菌和健康苹果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对苹果轮纹病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可培养细菌9种,姜、蒜、苹果内分别分离到可培养菌株5种、3种和1种;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拮抗性测定,除土2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无抑制效果外,其余菌株都对苹果轮纹病菌有抑菌效果,且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微生物对苹果轮纹病菌具有拮抗性的所占比例较大,为44.4%;其次为姜和蒜,所占比例分别为27.8%和16.7%。所有菌株中除蒜12,土1和土5与对照比较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外,其余菌株抑菌效果差异都显著。所有菌株中抑制效果最好的为姜4,其真菌菌落直径只有(30.78±0.49)mm,其次为土4,真菌菌落直径为(35.12±0.13)mm。  相似文献   

5.
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敏感性现状,从有代表性的苹果种植区采集、分离了47个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sp.Piricol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47个菌株的EC50值在0.0054~3.3253mg·L-1,平均值为0.4359±0.1902mg·L-1。其中,菌株XX2B(EC50为3.3253mg·L-1)对戊唑醇的敏感性较低,QF2(EC50为0.0054mg·L-1)对其最敏感,其毒力倍数是XX2B的620.38倍。山东省、河南省和辽宁省的苹果轮纹菌对戊唑醇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5715±0.4612mg·L-1、0.4119±0.2157mg·L-1和0.2667±0.2083mg·L-1,表明辽宁省的苹果轮纹菌对戊唑醇的敏感程度最高,山东省的敏感性最低。但不同地理来源的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的敏感性现状,建立敏感基线。【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等地的106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比较了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腐霉利对供试的106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EC50值差别不大,在0.327 0~3.322 8 mg·L-1,平均EC50为(1.289 1±0.060 0)mg·L-1,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以作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其中,陕西省的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程度最高,其他依次为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和河南省,山东省的敏感性最低,山东省的EC50平均值是陕西省2.63倍。【结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水平较高,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所测得的EC50平均值可作为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7.
迷迭香精油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迷迭香精油对甜瓜蔓枯病菌、西瓜炭疽病菌、甜瓜灰霉病菌、甜瓜枯萎病菌、梨树腐烂病菌、柑橘黑腐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蚕豆轮纹病菌和桃细菌性穿孔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迷迭香精油对8种病原真菌都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其EC50分别为843.9914、1 084.2372、483.9457、1 735.5866、1 011.7869、901.2150、356.8803、1 197.3657 μL/L;对桃细菌性穿孔病菌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浓度为100 mL/L时,抑菌圈直径为1.00 cm,最低抑菌浓度为1 000 μL/L.  相似文献   

8.
以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菌,采用皿内对峙培养法,对126株苦豆子内生放线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15株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占总菌株数11.9%,其中菌株YWZKDS4和NDZKDS65对稻瘟病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带宽度最大,分别为15.12mm和18.54mm;菌株NDZKDS22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它们的抑菌带宽度均大于10mm以上;根据形态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3株活性菌株YWZKDS4、NDZKDS22、NDZKDS65分别与Streptomyces scabiei、Streptomyces albospinus和Streptomyces capillispiralis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1%、96.4%、98.8%。试验结果表明,苦豆子内生放线菌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轮纹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建立了以敏感性菌株EC50平均值0.1115±0.0485mg·L-1为标准的敏感性基线。在所测定的菌株当中,84.51%的轮纹病菌菌株对戊唑醇表现敏感,15.49%的菌株对戊唑醇已产生2~5倍的低水平抗药性,抗药性菌株主要分布于山东东部区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进境截获的美国苹果牛眼果腐病的病原真菌种类,为评估病菌的入侵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苹果(Malus domestica)腐烂果实的症状特点、病菌的形态特征与培养特性进行观察,对分离物的致病性和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32批次腐烂果实均表现果梗凹腐烂症状,病部较坚硬,病斑圆形褐色,中央色浅形似牛眼状。累计从病果上分离46株菌株,菌落圆形,气生菌丝稀少,白色至乳白色,加深至黄褐色至黑褐色,并形成深浅褐色相间同心轮纹,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15~20℃,经柯赫法则证实为病原菌。在病果及PDA上,病菌形成奶油色胶质状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瓶梗状,大型分生孢子及小型分生孢子圆柱形、直或下部稍弯曲、无色透明、单胞。基于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8个代表性的分离物与已知的苹果牛眼果腐病菌Neofabraea perennans聚在同一簇。【结论】根据症状学、形态学与致病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将屡次从进境美国苹果中截获的苹果牛眼果腐病病原真菌鉴定为Neofabraea perennans,是我国高度关注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国果树的生产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