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不同海拔高度的藏茴香叶片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解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藏茴香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构成,为背腹型叶,随着海拔的增高,叶片的厚度逐渐增加,叶脉逐渐发达;上表皮的长度和厚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而下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厚度无显著性差异,但气孔逐渐外凸;叶肉中栅栏组织的层数随着海拔的上升不断增加;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及其细胞间隙逐渐增大;随海拔的不断升高,海绵组织在叶肉中的比重不断增大。这些特征表明了藏茴香叶片有旱生植物及湿生植物的部分结构特征,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用过氧化氢-醋酸离析法对生长于不同海拔高度草石蚕的叶片表皮细胞形态、气孔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植物的叶表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草石蚕表皮细胞形状,横切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呈长方形;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呈多边形,而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其垂周壁浅波状;气孔形态随海拔上升呈现椭圆型—近圆形—椭圆型的转变,气孔器散生分布于下表皮细胞中,气孔取向无规则;气孔密度、气孔指数随海拔升高并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海拔密花香薷叶为试材,采用过氧化氢-醋酸离析法对不同海拔密花香薷叶片进行叶表切片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表皮细胞形态、气孔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密花香薷表皮细胞形状随海拔上升差异很小;气孔随海拔上升由长椭圆型向近圆形转变,气孔器全部散生分布,气孔取向无规则,下表皮气孔密度大于上表皮。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随海拔升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说明植物的叶表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LM)对椴树科椴树属12种植物的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种间叶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叶片气孔数量等解剖特征呈现出一定差异性,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叶片的下表皮有毛基的存在,这一特征可以作为区分其他种的一个显著特征。毛糯米椴(Tilia henryana)蒙椴(Tilia mongolica)南京椴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其对应的垂周壁式样均为平直或弓形,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其他种。  相似文献   

5.
气孔在菜心子叶表皮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菜心(Brassica chinensis L.var.parachinensis(Bailey))子叶表皮上气孔的分布、气孔密度、气孔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心子叶表皮细胞形状为无规则形,上表皮的普通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形,下表皮的普通表皮细胞垂周壁则由浅波形逐渐变为深波形.上、下表皮均有气孔的分布.气孔类型为不等型,保卫细胞呈肾形.子叶上、下表皮的气孔密度的范围分别是(79.25±22.99)~(204.31±40.17)个/mm2和(102.79±30.85)~(242.95±62.78)个/mm2,且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明显大于上表皮的气孔密度;气孔密度均随子叶的生长而下降,有显著甚至极显著的差异.而气孔指数的变化则较为复杂,但同一时间里上表皮的气孔指数大于下表皮的气孔指数.  相似文献   

6.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蔷薇科3属5种植物,即垂丝海棠、七里香、多花蔷薇、黄刺玫、伞花蔷薇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并测定相应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5种蔷薇科植物叶表皮形态较为一致:上表皮几乎全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浅波状;下表皮多为无规则型,垂周壁平直或浅波状;气孔器均分布在下表皮,均为无规则型。但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气孔长短轴之比及气孔器指数等细微特征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以区分种类。因此,叶表皮特征对于蔷薇科种类的划分和亲缘关系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长白山区分布的大花杓兰、斑花杓兰、杓兰、山西杓兰、东北杓兰、大白花杓兰6种杓兰属植物为试材,对其进行叶片表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6种杓兰的叶片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不同种类的波形不同,气孔均在下表皮随机分布,山西杓兰的气孔呈椭圆形,其余为圆形或近圆形;叶片表皮均有柔毛,大花杓兰与大白花杓兰的柔毛有4节,其余为3节,斑花杓兰的叶片纹饰为波浪状,其余种类为沟纹状.不同杓兰属植物的叶片表皮特征差异可以作为该属内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6个不同产地的2种化学型广藿香叶片为试材,采用数码显微系统对叶片的多种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比较,采用SPSS 21.0、MEGA 7、SIMCA 14.1软件进行脉岛数、栅表比、气孔指数、非腺毛数、头状腺毛数、盾状腺毛数显微常数的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试验,以期为广藿香叶片显微特征与化学型分型的研究及广藿香品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化学型广藿香叶表皮细胞形状、表皮细胞长宽比、气孔大小及类型相近;叶缘、叶长宽比、垂周壁形状、表皮细胞大小、栅表比、脉岛数、气孔指数、非腺毛数、头状腺毛数、盾状腺毛数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区分广藿香不同化学型的评判指标;四会、高州、雷州、阳春4个产地的广藿香归为一类,均为醇型,莲塘、龙洞产地归为一类,均为酮型。  相似文献   

9.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霞多丽’‘玫瑰蜜’‘美乐’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我国西南地区不同海拔葡萄叶片进行解剖观察,研究葡萄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等相关结构参数与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4个酿酒葡萄品种叶片栅栏组织结构明显增厚,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变化规律不明显;4个酿酒葡萄品种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CTR)、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PS)与海拔呈正相关,均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增加,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SR)与海拔呈负相关,均随海拔升高而明显减小。综上,西南地区4个酿酒葡萄品种叶片解剖结构变化体现出其对高海拔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柱型苹果和矮生型梨组培苗叶片表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各3个品种,矮生型和普通型梨各3个杂种实生苗的组培苗为试材,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叶片表皮结构。结果表明,供试苹果和梨组培苗叶片上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的多边形,排列无方向性,上表皮无气孔分布。柱型和普通型苹果的上表皮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2986个·mm-2和2087个·mm-2;矮生型和普通型梨的上表皮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2633个·mm-2和1635个·mm-2。柱型苹果和矮生型梨的上表皮细胞密度分别显著高于其普通型。苹果和梨组培苗叶片下表皮气孔分布密集,气孔类型均为无规则型。柱型和普通型苹果的气孔平均长×宽分别为23.21μm×19.58μm和24.17μm×22.96μm,气孔密度平均分别为401.17个·mm-2和262.50个·mm-2;而矮生型和普通型梨气孔平均长×宽分别为29.57μm×20.30μm和26.93μm×24.51μm,气孔密度平均分别为265.67个·mm-2和158.00个·mm-2。柱型苹果、矮生型梨和其普通型之间的气孔长度差异不明显,而气孔宽度均显著小于其普通型,气孔密度均显著高于其普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