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盐稻 8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 816 92 2为母本 ,H88- 3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2 0 0 3年 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2 0 0 1年参加江苏省淮北中粳区域试验 ,平均单产 9393.0kg/hm2 ,比对照泗稻 9号增产 19.8%(极显著 ) ,比对照镇稻 88增产 0 .9%(不显著 ) ,居第二位 ,2 0 0 2年续试 ,平均单产 9938.4kg/hm2 ,比对照泗稻 9号增产 12 .93%(极显著 ) ,比对照镇稻 88增产 2 .4 7%(显著 ) ,居第三位。同年参加江苏省淮北中粳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 96 10 .5kg/hm2 ,比对照镇稻 88增产 3.17%,居第三位。2…  相似文献   

2.
镇稻 28 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迟熟中粳主推品种淮稻 5 号作母本,与本所选育的优质食味超级稻品种镇稻 18 号作父本杂交,通过 7 代系谱法选择,于 2016 年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21 年 3 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 年 12 月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该品种参加 2019-2020 年江苏省中间试验,全生育期 155.1d,比对照武运粳 23 号早熟 0.5d ;株高 98.3cm,有效穗数 334.5 万 /hm2,每穗实粒数 118.3 粒,结实率 94.5%,千粒重 28.5g ;中抗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品质达《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示范试种中表现出综合抗性强,产量潜力大,品质优,熟相好,耐肥抗倒等优点,适宜江苏沿江、苏南地区及皖南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正>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武香粳14号和关东194于2009年杂交育成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东台市开始引进推广,2015年全市种植6 660hm2以上,其中利用南粳9108新品种建立的机插秧水稻超高产栽培"千亩示范片",经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的专家教授测产验收,实收稻谷平均产量12 577.5kg/hm2,最高的0.76hm2平均产量达13 432.5kg/hm2,创造了东台市水稻超高产栽培新纪录。根据试验观察和大面积考查,现将机插南粳9108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扬辐粳8号(原名扬辐粳4901)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武育粳3号后代扬粳94-18作母本,与镇香24辐照当代杂交,于1999年选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列入2006年江苏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2005年在淮安市试种,2006年扩大应用,种植面积200hm2,结果如下。1产量表现扬辐粳8号具有高产潜力,2005年示范2hm2,平均产量9498kg/hm2,其中,高产田块产量达10538.1kg/hm2,比武育粳3号增产9.64%;2006年……  相似文献   

5.
安优08是以优质、抗稻瘟病水稻雄性不育系安丰A作母本与自育高配合力恢复系QN 2058作父本组配而成。该组合属籼型抗寒型高产稳产杂交稻早熟新组合。2009~2010年2年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达9.11 t/hm2,平均比综合对照增产11.31%,群体综合性状表现好且制种易获高产,适宜高寒山区及中早熟稻稻区种植。于2011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1008号)。  相似文献   

6.
<正>塔粳3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而成的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组合为云粳优3号//云粳优3号/云粳4号。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14025号。一般产量650~750kg/667m2,高产可达800kg以上。适宜云南省海拔1500~1850m的粳稻区种植。1选育经过2004年在昆明基地用云粳优3号作母本,与云粳优3号/云粳4号品系作父本杂交(F0),同年冬季在海南冬繁加代获得F1种子;2005年在红塔区黄官基地种植(F2),2006年在红塔区王大户基地种植(F3),2007  相似文献   

7.
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禾源15是以H05为母本、H0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杂交种。2005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2008年进行初级鉴定和品种多点试验示范;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10 489.5kg/hm2,比相邻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505.5kg/hm2增产10.4%;2010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609.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8 872.5kg/hm2增产8.3%;2011年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61.0kg/hm2,比对照龙单13平均产量9 063.0kg/hm2增产8.8%;2012年河北省春播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225.5kg/hm2,比对照增产12.2%。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活秆成熟,品质优良,生育期116118d,适宜在河北省春播早熟玉米种植区及有效积温≥2 300℃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申粳 1221 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利用低剂量电子束处理秀水 128 选育的特早熟粳稻品种,于 2017 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上海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 137d,产量较高,综合抗性较好,米质达到 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等,在上海可作“国庆稻”推广。  相似文献   

9.
黔两优5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利用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M 86配组而成的早熟高产组合,经两年贵州省早熟组杂稻区试鉴定,平均单产8510.7 kg/hm2,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283.3 kg/hm2,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6年在贵阳市同一田块连续4年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单产均超过11 125 kg/hm2,2005年实现12 170kg/hm2的超高产,同时在13.3 hm2以上大面积超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11 554.5 kg/hm2,最高产量12628.1 kg/hm2.  相似文献   

10.
早熟玉米新品种广玉928是以A249为母本、K10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05.0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 402.6kg/hm2,比对照品种白山7增产12.1%.该品种2009年2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适合吉林省早熟区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盐稻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表现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等特点。一般单产9750kg/hm2,最高单产11250kg/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王爱民  姚立生  孙明法  严国红  单忠德 《种子》2005,24(12):103-104
盐稻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等特点.一般单产9750kg/hm2,最高单产11250kg/hm2,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状较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严俊 《中国种业》2022,(2):116-118
镇糯29号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以常农粳8号为母本、镇糯19号为父本,通过多代正、反季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宜迟播的早熟晚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5d,稻米品质达部颁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优糯一级,易栽培,产量一般在9750kg/hm2以上,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对镇糯2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以及机插水稻配套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中秀 《中国种业》2014,(10):58-59
扬育粳3号(试验名扬育粳116)是笔者和江苏田源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下用新稻18//镇稻99/南粳41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一个中熟中粳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号:苏审稻201410),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作迟播种植。经过3年的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大、品质优良、熟期适宜、容易栽培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好评和关注。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品种松辽7号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7年以优质稻品种吉农大3号为母本,以日本高产优质品种藤747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采用系谱选择培育法育成。在北方稻区属于中早粳早熟品种,通过2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620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平均增产3.1%,增产点次比例73.7%,品质符合部颁优质三级米标准。适于北方稻区吉林、辽宁、宁夏、河北承德、内蒙古等省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正>龙稻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黑审稻:2010003。2012年引入我区,从连续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看,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冷、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合我区种植。1产量表现1.1小区试验结果2012年及2013年在我区水稻品种比较试验中,年均产量分别为8 654kg/hm2和9 020kg/hm2,比对照品种松粳6号分别增产7.2%和9.6%。在参试的6个品种中,该品种产量均居第1位。1.2示范结果2014年在我区大面积示范,平均产量为8 979kg/  相似文献   

17.
武粳15是常州市武进稻麦育种场育成的超级常规粳稻新品种,2004年引进信阳市进行晚播栽培试种,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特性,适宜在信阳市进行栽培种植,可作为豫南稻区籼改粳的主栽品种之一。现将武粳15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归纳如下:1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2004年引进该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在播期较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平均产量仍达668.3kg/667m2,比豫粳6号平均增产27.1%;2005年继续品种比较试验,由于抽穗灌浆期受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产量为520.8kg/667m2,比豫粳6号减产2.38%。在2005、2006年的小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五优662是江西惠农种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五丰A与恢662配组选育的早熟杂交晚稻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2012年4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稻2012010)。2013年江西惠农种业有限公司在江西省遂川县禾源镇进行晚春塑盘抛秧制种10hm2,收获种子3612kg,每667m2平均产量240.8kg;2014年续制种8hm2,收获种子31305kg,平均产量260.9kg,其中黄溪村安排制  相似文献   

19.
<正>甬优2640为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甬粳26A/F7540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特早熟晚稻品种,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3024)。2013年莆田市种子管理站通过引种试验种植,并对甬优2640进行高产性、丰产性、抗病性等试验研究,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6022)。  相似文献   

20.
<正>苏两优295系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苏29S×苏恢795配组,于2008年育成,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303。1种植表现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产量8 55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5.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384kg/hm2,比对照增产8.5%。2012年在共和镇试种3 000m2,平均产量11 589kg/hm2,比对照Ⅱ优084增产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