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INGER)的参试材料集中了世界上主要产稻国家和国际研究机构提供的优良种质,来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广西农科院从1980年起,参加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协调的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的国际合作研究工作,到2002年累计从各试验圃获得试验材料15890份,大大丰富了广西水稻新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经试验评价,筛选出一批高产、优质和恢复源种质材料提供育种利用,并育成一批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2.
与三系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水稻具有育种效率高、繁制种成本低、丰产优势强、品质相对优等优势,近年来在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流域稻区得以迅速发展。为明确重庆市两系稻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统计了2006—2015年10年间重庆市两系水稻的种植面积、主推品种及两系品种的审定情况。结果显示,10年间两系稻在种植面积上呈明显的增长态势,2014年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17.2%,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水稻品种是‘Y两优1号’和‘深两优5814’。在品种推广上,两系主导品种比例由2006年的5.9%上升到2015年的31.3%,且两系主导品种全为优质稻品种;在品种审定上,10年间重庆市审定(认定)的两系稻品种几乎全部为市外育种单位选育的品种,重庆市内农业科研单位在两系稻品种审定上一直保持着零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年推广面积高峰时过千万亩的44个水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亲本血缘和育种单位,清楚地看出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系统育种、国外引进、矮化育种、辐射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的历程;所分析品种几乎都来源于南特号、矮仔占、IR8、农垦58等4个系列或其中2系列的杂交。除南特号外,其他3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正是这3个品种催生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上的3次突破:矮化育种、三系育种、两系育种。由此发现,水稻育种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是从新的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开始的,只有新的基因资源和新的育种技术结合,才会有育种实践的重大突破。作者预测,我国水稻育种的第4次重大突破是分子育种,下一轮超大规模种植品种将是转基因抗螟虫水稻,育种中心可能在湖北。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水稻生产技术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00万hm^2,其中种植中早、早熟及极早熟品种的面积占5%以下,种植晚熟品种的面积也不N5%,90%以上面积种植的是中熟和中晚熟品种。N2012年,适合吉林省种植的水稻品种有254个,在这254个品种中使用比较多的仅有40个左右,其中吉粳88的实际种植面积最大,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含套包的)。水稻品种主要是由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通化市农科院、吉林市农科院、吉林农大等科研单位选育并通过审定的品种,占总用种量的75%以上。优质和特用水稻种植面积在85%以上。水稻平均产量为8000kg/hm^2。  相似文献   

5.
《作物学报》2011,(5):763
由万建民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稻遗传育种与品种系谱(1986—2005)》已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六章分别回顾了我国水稻育种的成就,综述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超高产育种  相似文献   

6.
北粳指的是北纬33.以北种植的粳稻.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育种单位或个人为了快出品种、出好品种,近年来到海南育种和繁种的越来越多了.为了保证北粳南繁顺利进行,根据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几点应注意的事项,供广大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由万建民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稻遗传育种与品种系谱(1986-2005)》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六章分别回顾了我国水稻育种的成就,综述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统计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区)于1999-2018年通过审定以及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获得授权的水稻品种信息,主要分析水稻品种的时空分布、类型分布以及第一选育单位等情况。华南稻区1999-2018年通过审定水稻品次数占当年全国品次数的百分比总体平稳,年度占比平均值为23.3%,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分别为10%、6.4%、5%和1.8%;华南稻区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的水稻品次数占全国的14.3%,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分别为4.6%、3.9%、5.0%和0.8%。常规稻占华南稻区审定水稻品种的19.1%,杂交稻占77.7%;获得授权水稻品种占比中,常规稻(含恢复系、保持系等杂交稻亲本)占45.6%,杂交稻占18.9%。三系杂交稻占审定水稻品种的64.8%,两系杂交稻占12.9%;获得授权的三系杂交稻占15.9%,两系杂交稻占3.0%。三系不育系占审定水稻品种的2.6%,两系不育系占0.5%;三系不育系占授权品种的18.5%,两系不育系占6.5%。通过审定水稻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为科研院所(含高校)为69.2%,种业公司为29.1%,政府机构为0.7%,个人为1.0%;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水稻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为科研院所(含高校)为68.1%,种业公司为19.4%,政府机构仅在2003年发生,个人为2.3%。以上数值均指不同年度占比汇总的20年平均值。华南稻区是全国水稻品种创新的重要区域,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杂交水稻在华南稻区审定品种中占主导地位,三系法是近20年华南稻区最重要的水稻育种途径。华南稻区的水稻育种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2016年后种业公司作为华南稻区水稻审定品种选育单位的份额大幅上升;科研院所在华南稻区的水稻新品种保护工作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作物学报》2011,(2):279
由万建民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稻遗传育种与品种系谱(1986—2005)》已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六章分别回顾了我国水稻育种的成就,综述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超高产育种、品质育种、抗性育种和新技术育种的理论、技术和经验;下篇十章分别论述了1986—2005年我国水稻育成品种的系谱和选育方法;在附录中还列出了1986—2005年期间育成的2476份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的育成年代、育种方法和主要经济性状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国外水稻种质资源在广西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的物质基础.水稻育种要在米质、产量、抗性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有新的育种技术外.还要有丰富的遗传资源.广西水稻育种在20世纪90年代前居国内先进水平.就是利用了一些国内外育种中间材料:而90年代以后育成的水稻品种(杂交稻组合)在产量、米质、抗性上有一定的提高,但突破不大,主要原因是育种者手中缺乏国内外新的育种材料.国际水稻研究所等育成的水稻种质.亲源广泛,遗传基础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抗性与特殊性基因源.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1.
广西区种业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是种质资源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二是科研育种与生产、经营脱节,创新能力低,影响科研成果的转化。三是育种科研投入少,财政资金投向分散。四是新品种区域试验条件不完善、操作不规范,影响试验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五是品种审定与品种权保护工作缺乏衔接机制。六是新品种推广工作存在部门业务交叉、重复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作物学报》2011,(3):388
由万建民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稻遗传育种与品种系谱(1986—2005)》已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六章分别回顾了我国水稻育种的成就,综述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超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太空育种始于1987年,经过十几年的科技攻关,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育种技术,先后育成50多个优异种质,新品系,并进入省级以上品种区域试验。现有水稻、小麦、番茄、青椒、甘薯、芝麻、花卉等10余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在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1999—2004年6年间种植面积在1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三江平原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及地方种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南省水稻生产特点,回顾了科技工作者利用丰富的资源,在滇型杂交粳稻、楚粳系列、云粳系列、优质常规稻等科研育种历史及取得的成绩,对提高水稻单产、改善稻米品质,促进云南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云南省水稻种业的优势与不足,即云南粳稻生产中应用的品种只能依靠云南省育种,长江中下游粳稻品种不能直接用于云南省生产;优质常规籼稻也以省内选育为主;杂交籼稻不论是品种还是种子,都还要依靠省外。从品种选育、做好试验审定和示范评价、做好种子生产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了广东省 2016-2021 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广东省 2016-2021 年共审定 466个早晚造兼用型水稻品种,包含 149 个籼型常规稻、84 个籼型两系杂交稻和 232 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 个籼粳交三系杂交稻;审定通过的各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千粒重比较接近,审定品种的年度产量总体稳定在7110.98~7342.29kg/hm2。优质稻品种共 282 个,占 60.52%。广东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保持在较高水平,稻瘟病抗性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数量为 440 个,占 94.42% ;白叶枯病抗性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数量为 86 个,占 18.45%,抗性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科研院所、科企合作是主要的育种力量,走强强联合发展之路是我国育种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富源县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鉴定育种单位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加速水稻良种更新换代步伐,尽快地使育种单位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筛选出适合富源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良种。富源县种子管理站选取了13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K3、合靖9号、Y8、合靖10号4个品种在产量、综合抗性方面优于对照合靖6号,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我国水稻主要品种更新换代历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波 《作物杂志》2018,34(3):1-73
综合分析1985-2015年全国水稻主要品种推广及更替情况表明,我国水稻主栽品种更新速率明显放缓,主导品种经历了5~6次更新换代,其中,常规水稻品种经历了约5次更换过程,杂交水稻品种约经历了6次主要的更换过程,品种的抗病性等是主导品种更迭的主要原因,研究同时发现杂交水稻主导品种亲本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需发掘和创制新的种质资源及亲本,加强抗病性育种,更加注重主要性状的综合协调,选育、审定和推广更多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于一体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靖飞  杨梅梅 《种子》2012,31(6):69-73
建立适应种业市场机制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成为中国种业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对2003年以来通过国家审定的水稻品种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水稻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经历改革的刺激之后,整体发展速度放缓。从种业创新体系来看,在育种方法上国有单位是采用常规育种的主导力量,进而成为北方稻区和华东一季稻区的创新主体,私营机构主要集中在南方稻区,国有单位的整体实力较强,种子企业主体地位欠缺,种业科技协作创新开展程度较低。从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作物发展角度考虑,我国水稻种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应放在强化常规育种的公益性地位,强化育种基础理论建设和发展,强化企业育种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强化育种科技创新的集团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航天育种已经开展了近20年的研究,通过13次搭载,将包括水稻、棉花、小麦、大豆、芝麻、莲子、油茶、番茄、黄瓜、青椒、兰花、灵芝等近百种生物,500多个品种、50kg以上种子及试管苗等材料送上太空,43个品种/系进入田间大面积示范种植和推广,累计种植面积20万hm^2以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