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报道了梨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的寄生及形态特征。梨锈重寄生菌寄生于梨锈菌的锈子器及其附近,锈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座将梨锈菌的锈孢子牢牢地封死在锈子器内最终消解。描述和测量了梨锈重寄生菌在自然条件和人工培养基上产孢结构、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及大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Sacc)对苹果锈病菌(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的寄生、形态特征及侵入。重寄生菌在苹果锈病菌的性子器旁及性子器相对叶背发生重寄生现象,将锈孢子封在锈子器内,从而对病害的侵染循环起阻碍作用而控制病害的发生。描述和测量了重寄生菌的产孢结构形态及大小。重寄生菌的分生孢于萌发形成芽管,经性子器口侵入,不能直接侵入。完成侵入所需最短时间为7小时。在20.6℃和22.1℃下,潜育期为8天和7天。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exYamada)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Sacc.)菌种保存、扩大繁殖和控制梨锈病的初步研究结果。重寄生菌的试管菌种在-12—10℃和自然温度下,经150天其孢子萌发率仍达80%以上。该菌在PDA复合培养基上生长快,产孢量大,易于人工培养。用重寄生菌的孢子悬浮液在梨锈病性子器成熟时喷雾防治梨锈病,寄生率从4月下旬的27.24%逐渐上升至6月上旬和8月上旬的63.42%和92.30%。  相似文献   

6.
云杉球果锈病菌属长循环型锈菌.春孢子、性袍子寄生在云彬球果鳞片上:夏抱子,冬孢子寄生在丰属的野樱桃叶上。以冬孢子和锈袍子分别在各自寄主上越冬。春袍子在10~25℃均能萌发.20℃萌发率最高: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80%时停止葫发。春袍子葫发对营养也具选择性.在0.3%琼脂膜、PDA 野樱桃汁、野樱桃汁 葡萄糖 0.3%琼脂营养膜上均能萌发,为此.将四川西部云杉球果锈病菌鉴定为杉李盖痴锈菌。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茶蔗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蔗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蔗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棒束孢lsaria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木霉Trichoderma spp.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表4参15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花椒鞘锈菌重寄生菌,并优化重寄生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花椒锈病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菌株HC30的产孢条件。【结果】从花椒叶锈病的夏孢子堆中,筛选获得菌株HC30对花椒鞘锈菌有重寄生作用,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为鞘柄锈柱隔孢菌。菌株HC30产孢条件优化结果显示,PSA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蔗糖为最适碳源,硝酸钾为最适氮源,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5℃、氮源2.5%、碳源2.1%、pH 7,在此条件下添加花椒鞘锈菌夏孢子粉(0.5 g/L)的重寄生菌产孢量最好,为2.28×108 spores/mL。【结论】从花椒叶锈病的夏孢子堆中筛选的菌株HC30对花椒鞘锈菌有强寄生作用,并得到了鞘柄锈柱隔孢菌的最佳产孢条件,为进一步研制生物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 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 对其病原菌茶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 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 得到茶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 ., 镰刀菌Fusarium spp ., 棒束孢Isaria sp ., 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 ., 木霉Trichoderma spp .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 表4 参15  相似文献   

10.
石楠锈孢锈菌重寄生现象及其重寄生菌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昆明地区石楠锈孢锈菌(Aecidium pourthiaea)上的重寄生现象并对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回接验证和鉴定。结果显示:石楠锈孢锈上的重寄生菌在7月底逐渐发生,其自然重寄生率从10月中旬开始快速增长,12月中旬达到高峰。石楠锈孢锈的重寄生菌包括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真菌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等多种,其中重寄生效果及对锈菌寄主植物安全性最好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的SYP22菌株和枝孢属的SYC23菌株。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昆明地区石楠锈孢锈菌( Aecidium pourthiaea)上的重寄生现象并对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回接验证和鉴定。结果显示:石楠锈孢锈上的重寄生菌在7月底逐渐发生,其自然重寄生率从10月中旬开始快速增长,12月中旬达到高峰。石楠锈孢锈的重寄生菌包括链格孢属( Alternaria spp.)、拟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opsis spp.)、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镰刀菌属(Fusarium spp.)、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真菌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等多种,其中重寄生效果及对锈菌寄主植物安全性最好的菌株为拟盘多毛孢属的SYP22菌株和枝孢属的SYC23菌株。  相似文献   

12.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对木瓜锈病菌的重寄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木瓜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发生期,利用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的分生孢子孢悬液喷雾接种于木瓜锈菌性子器发生了重寄生现象。该重寄生现象发生于锈病病斑叶背锈子器处,紫色、半球状。被重寄生病斑无毛管状物产生。切片镜检重寄生菌产孢结构,其分生孢子座弧形平铺,大小平均直径为790 5μm;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近无色、平均为18 5μm×3 33μm;分生孢子无色、球形和椭圆形、平均大小分别为7 93μm和9 26μm×7 53μm。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藨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藨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棒束孢Isaria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木霉Trichoderma spp.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图3表4参15  相似文献   

14.
垂柳锈病近年来在内蒙古地区垂柳(SalixbabylonicaL.)上发生严重。经接种试验结果和形态特征观察,该病是由鞘锈状栅锈菌(MelampsoracoleosporioidesDiet.)为害所致。病原菌的性孢子、锈孢子(0、Ⅰ)阶段发生在紫堇(CorydalisbungeanaTurcz.)上,夏孢子、冬孢子(Ⅱ、Ⅲ)阶段发生在垂柳上。首次发现紫堇是垂柳锈病菌的转主寄主。采用25%粉锈宁800倍液对垂柳锈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用2.4—D丁酯1000倍液防治转主寄主紫堇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从茶麃生柱锈菌的锈孢子堆上分离纯化了3株重寄生拟盘多毛孢,编号cr012、cr013和cr014。它们形态各异,但对茶麃生柱锈菌和石楠锈孢锈菌的锈孢子均有强寄生作用,且对10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抗性。通过台盼蓝染色法筛选出了3株重寄生菌破坏茶麃生柱锈菌锈孢子的最佳产毒培养条件,为毒素的分离及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道了落叶松褐锈病的重寄生菌,经鉴定为锈寄生菌〔Sphaerellopsis filum(Bi(?).-Bern.exFr.)Sutton〕,寄生在褐锈病菌的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上,落叶松褐锈病菌是寄主新记录。在人工培养基上,锈寄生菌生长最适温度是20~25℃,培育至20天时,供试7种培养基中有6种产生了子实体,以1号和2号培养基为佳,25℃下7~10天即可形成分生孢子,12~17天可见溢出淡黄色至黄褐色孢子角。  相似文献   

17.
梨胶锈重寄生菌对垂丝海棠锈菌重寄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asiaticumMiyabeexYamada)的重寄生菌(Tu berculinavinosaSac.)在垂丝海棠锈菌(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上的寄生形态、侵入及控病作用作了报道。重寄生菌在垂丝海棠锈菌的性子器及性子器相对的叶背面均可发生。它完成侵入所需的最短时间为7小时,潜育期8─9天。该菌重寄生率从4月下旬的23.3%,逐渐上升至6月中旬的90.9%。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华山松疱锈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宏观、微观性状观察和超微结构研究,证实云南省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如前人所报道,是茶生柱锈菌(CronartiumribicolaFischer).其5种类型的孢子形态和大小与东北红松疱锈病病原和四川华山松疱锈病病原基本一致.但扫描电镜下,其锈孢子、夏孢子表面纹饰与二者有别.人工交互接种已确认在云南省洱源县和东川市两大华山松疱锈病区,病原菌的转主寄主是冰川茶子,病原菌属茶生技锈菌的茶子专化型(Cronartiumribicolaf.sp.ribicoal).四川的转主狭萼茶子在云南不能感病,与冰川茶子同在洱源县华山松林下和林缘生长的尖叶茶子也不感病.华山松疱锈菌转主寄主在云南的确定和其专化性的差异,属首次报道.锈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得知,成熟锈孢子的萌发率较未成熟锈孢子高2~3倍,但总的萌发率偏低,一般不超过10%.4~36℃锈孢子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0℃左右,芽管在20~28℃生长较好;相对湿度>35%孢子才能萌发,又以90%~100%RH萌发率为高;光暗交替有利于萌发;营养条件的作用不明显,但对芽管伸长生长影响较大,又以茶子没汁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河南三种松树上的疱锈病菌锈孢子表面形态。结果表明,华山松上的锈孢子形态与东北的红松及国外的五针松类疱锈菌形态一致,应定为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X Raben.)。油松和黄山松上的锈孢子形态与马尾松及其他二针松类的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 (Alb.et schw.)wint.)形态一致,应定为同种。  相似文献   

20.
 梨锈病是梨树上的重要病害.防治该病长期采用化学农药,造成对环境及生态的不利影响.用重寄生菌控制锈病,国内外已有一些令人鼓舞的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是梨锈重寄生菌的寄生、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