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尾松产脂类型与轴向树脂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高、低产脂类型产脂量、产脂力和轴向树脂道的关系。初步结果认为:1.高、低产脂类型的产脂量和产脂力相差很大,树脂道面积、数量、直径也有差别;2.采脂割面下沿木质部的树脂道面积、直径与产脂力之间相关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γ=0.629和γ=0.641;3.根据计算产脂力经验公式,测定树脂道直径或面积,可求出相应的产脂力,作为鉴定高、低产脂类型的估测依据。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采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近几年来在湘潭、株洲、衡阳等地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湿地松的产脂状况和特点,总结出其产脂曲线、单刀产脂量和年产脂量等规律,肯定了湿地松采脂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选择湿地松优良家系,对13个湿地松半同胞家系的产脂量、树高、胸径、材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产脂量、树高、胸径、材积在家系间均有显著差异,且产脂量家系变异系数较大;产脂量和生长量相关性显著,与树高、材积相比,胸径与产脂量相关系数最大(R2=0.731);产脂量、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与单株遗传力均较高,其中树高家系遗传力与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26 9和0.973 6,产脂量家系遗传力与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775 7和0.552 2;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产脂量与生长量均表现良好的家系为7、6、4、12、15。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采脂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大田县桃源林场13年生的湿地松为材料,对湿地松产脂量、最佳采脂间隔期的选择、采脂对湿地松生长量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湿地松7种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检验,确定合理的采脂间隔期。结果表明,胸径17cm的湿地松平均单刀产脂量为32g;采脂间隔期3—5天,不仅产脂量较大,而且对湿地松生长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以193株采割松脂的湿地松为材料,每株用105个单刀的产脂量.共2万余个数据为基础.经分析计算得出胸径和冠幅是影响湿地松产脂量的主导因子.并以胸径和冠幅、胸径为解释变量,分别求出湿地松林分产脂量的预测模型.编制出湿地松一元、二元产脂量表.经检验平均误差均小于±3.5%.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湿地松采脂情况及产、流脂状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提出了“湿地松产、流脂动态平衡”论点。认为,湿地松一定时间内的最终流脂量取决于树木的产脂能力。  相似文献   

7.
易平 《广西林业科学》2011,40(3):182-185
对桂北黄冕林场引种的澳大利亚杂交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试验林的生长性状及产脂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同龄的马尾松、湿地松及加勒比松进行生长性状及产脂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造林方式和抚育管理条件下,杂交松的生长性状优于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在产脂量上,湿地松产脂量最高,其次为...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高产脂家系的产脂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湿地松高产脂家系的产脂量与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家系的产脂量严格受遗传基因的控制。试验得出最佳家系,401与400系号其产脂增益分别为对照的157%与140%。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湿地松高产脂家系的产脂量与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家系的产脂量严格受遗传基因的控制。试验得出最佳家系,401与400系号其产脂增益分别为对照的157%与140%。  相似文献   

10.
高产脂湿地松引种评价及优树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选择高产脂、高产材的湿地松优良品系,对从美国引进的10个湿地松高产脂品系的生长与产脂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品系间生长指标及产脂量表现差异显著,其中表现最优的品系是204和215。另外,还从湿地松高产脂试验林中选择出生长与产脂均佳的15株优树,其单株材积比林分平均单株材积大20%以上,单株产脂量比林分平均值大20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湿地松林内挖竹节沟,设置竹节沟长4 m×宽40 cm×深40 cm、长4 m×宽30 cm×深30 cm以及不挖竹节沟(CK,对照)3种处理,对湿地松进行保湿促脂试验。结果表明:同坡位条件下不同处理间湿地松单株平均产脂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竹节沟长4 m×宽40 cm×深40 cm的处理产脂量最高。这说明挖竹节沟对湿地松具有显著的保湿促脂作用。坡位对湿地松产脂量具有显著影响,相同的处理条件下,其单株平均产脂量均随着坡位的升高而下降,下坡位的产脂量显著(p0.05)高于上坡位的。  相似文献   

12.
2014-2016年每年8月、9月和10月,对1994年造林的33个湿地松Pinus elliottii自由授粉家系林进行单株的生长、材性和形质性状调查,并模拟生产性采脂计算单株年产脂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和分枝角与产脂性状间为负相关,产脂性状与基本密度间为弱相关;不同年份产脂量之间相关性最强;产脂力(单位割面产脂量)和生长指标(胸径、树高、材积和分枝大小等)与产脂量之间相关性中等。因此选择高产脂品系,除了与弹性模量性状有负相关以外,其余均可同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彭场林场高产脂、高产材湿地松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荆门市彭场林场66.7hm230多年生湿地松母树林为研究对象,经过连续几年的观测和调查,采用普选法,以材积和产脂量双指标控制,选择出了14株高产脂、高产材优树,其材积比一般湿地松大20%,产脂量高200%,为湿地松优良品系改良与推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松树钻孔法采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最主要的采脂树种马尾松、湿地松进行钻孔法采脂试验,探索了不同钻孔工艺和受脂方法对产脂量的影响以及钻孔法采脂对松树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钻孔用溶脂剂处理对延长其流脂时间和提高产脂量无明显效果;湿地松采用钻孔法采脂,产脂量除受树径大小影响外,还与孔径大小、钻孔方法、受脂方法等钻孔工艺条件有关,其影响程度孔径大小>钻孔方法>受脂方法;就单株采脂树的年产脂量而言,湿地松钻孔法采脂比常法采脂低,但钻孔法采脂可间隔20~30 d钻一次孔,对提高采脂劳动生产率有一定作用;钻孔法采脂对松树生长的影响比常法采脂小得多,有利于松树在采脂期间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荆门市彭场林场18年生湿地松高产脂家系保存林为研究对象,按单株测定胸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等生长因子和8―9月产脂量,分析了不同家系产脂量和胸径结构的变化,各生长因子与产脂量的相关性,以及胸径对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家系产脂量变异系数为36.8%~48.6%,家系遗传力0.81,单株遗传力0.431,占家系遗传力一半以上;不同家系平均胸径变化幅度及径级分布均存在明显差异,在14~24 cm的5个径级中不同家系的产脂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胸径、材积、树高和冠幅与单株产脂量协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胸径与单株产脂量的回归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分别比其它生长因子大3倍和9倍以上;整体林分单株产脂量与其胸径的一元线性函数为y=0.224 3x-2.112 4(R2=0.544 2,P0.01),各家系单株产脂量与胸径线性函数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家系的产脂量随胸径增长的增幅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选择了高海拔和低海拔2种立地条件,研究了不同立地对马尾松和湿地松生长和产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湿地松胸径和树高均显著低于低海拔,高海拔地区湿地松平均胸径为7.65cm,平均树高为4.23m;低海拔湿地松平均胸径为10.69cm,平均树高为6.93cm。无论是高海拔地区还是低海拔区上,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均显著大于马尾松,高海拔地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1.33g,马尾松为0.41g,低海拔区湿地松的单株日产脂量为3.96g,马尾松为2.36g;在不同海拔高度上,两树种的产脂量均为低海拔区大于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杂交松产脂量及松脂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7年生杂交松50天内产脂量为588 g/株,分别比湿地松、加勒比松、马尾松高9.91%、23.01%、68.48%;全年产脂量3 057 kg/hm2,分别比湿地松、加勒比松和马尾松高43.1%、59.9%、82.5%.产脂量与树高胸径综合指数密切相关.杂交松松脂成分与湿地松、加勒比松相比,没有显著差别;与马尾松相比,除左旋海松酸偏低、去氢枞酸偏高外,其余组成成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松树采脂作业影响最重要的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有:一、树种:同样条件下树种不同,产脂量亦各异。如马尾松,胸径30厘米一40厘米,一般每年可采脂4公斤一5公斤,相同胸径的南亚松则可达7公斤一8公斤,而湿地松比马尾松产量高2.4倍一46倍。二、树径和树龄:树干的直径是影响产脂量最重要的因子,松树胸径~般在20厘米以上就可进行采脂。如果割面宽度相同,胸径30厘米的松树平均每对侧沟的产脂量一般比20厘米的胸径的高60%-90%,40厘米的又比30厘米的高30%-40%,50厘米较40厘米的高20%,树龄愈大,树径愈粗,产脂量也愈高。三、树木…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湿地松为适应性、产脂量大、木材利用价值高的树种,对湿地松、桤木幼林混交营造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方式不同,对湿地松的生长促进作用不同,湿地松与桤木比例为5∶3的造林方式效果最好;湿地松、桤木混交林与湿地松纯林相比,能明显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特别是有机质、氮等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