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lBD病毒(IBDV)侵袭并危害3~8周青年鸡的一种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1957年最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罗镇,1962年由Cosgmve首次报道该病.  相似文献   

2.
[引言]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的未成年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鸡导致免疫抑制。该病在1957年就已出现,1962年Cosgrove正式报道了该病在美国特拉华州(Delaware)甘布罗镇(Gumboro)的肉鸡群中发生,因此又称“甘布罗病”。起初,因其引起明显的肾脏损伤,称该病为“鸡肾炎——肾病综合症”,但病理学家们也发现患鸡法氏囊肿胀。至70年代中期,IBD已遍及包括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工业化养鸡国家。新西兰在80年代中期无传染性法氏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继发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染性腔上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雏鸡和青年育成鸡。该病自1962年在美国发现后,相继在英国、日本、中国、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和流行,尤其在养禽业发达的国家更为严重。在我国,IBD自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穴IBDV雪可引起鸡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即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该病是由Gosgrove穴1957年雪在美国首次发现的,现已遍及全世界主要养禽地区,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1962年Cosgrove正式报道了该病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镇的肉鸡群中发生,因此又称“甘布罗病”。本病先后流行于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印度等30个国家和地区,呈世界性流行。IBD疫苗的使用,曾使本病一度得到控制,但进入80年代中期后,IBD的流行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一是IBD呈暴发性流行,区域广;二是…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亦称甘波罗病(Gumboro disease)。此病于1962年首次发现。目前该病在中东地区广泛流行,多见于4至6周龄的幼鸡,死亡率平均为10—15%。有些鸡群,尤其是蛋用鸡群还可以在9—11周龄时爆发此病。患IBD 的鸡,临诊症状主要有水样或带粘液性下痢,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继而伴有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囊病     
传染性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简称 IBD)于1962年由 Cosgrove 博士首次报道。他称该病为禽肾变病,因为他见到肾的严重损害,并认为这是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变异毒株所引起的。几年之后,人们发现那些对传染性支气管炎变异病毒株有免疫力的鸡,仍然对禽肾变病易感。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病毒(IBDV)侵袭并危害3~8周青年鸡的一种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1957年最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罗镇,1962年由Cosgrove首次报道该病。IBDV的靶器官和靶细胞主要是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并导致B细胞数量减少,进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该病的直接损伤是感染鸡群有一定的死亡率、而间接的危害是亚临床感染的鸡群或耐过鸡群会出现长期的、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鸡群对其它疫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的易感性增高,对疫苗的反应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穴infectiousbursaldisease熏IBD雪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穴IBDV雪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与青年鸡,以损害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为特征;临床上出现增重减少、死亡、机体严重脱水和骨骼肌出血眼1演。除直接引起鸡死亡与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引起其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鸡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眼2演。该病由Cosgrove于1962年作为一种新的疾病报道;1970年,Hitchner建议将该病命名为传染性法氏囊病。1980年,有人报道IBDV存在第二个血清型,至今未能证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西安市和关中其他地区的鸡群中发现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传染性疾病。我们于1983年至1985年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征实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血清学检查一、材料 1.IBD CJ801 诊断抗原: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84年7月制造,低温冻结保存。 2.IBD CJ801阳性血清:同前。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f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nls,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危害养鸡业的传染病。该病于1957年由Cosgrove首次在美国发现并于1962年作为一种新病首次报导。IBDV主要侵害3~6周龄鸡,以损害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为特征,引起免疫抑制和增加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被称为“世界三大禽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自Cosgrove1962年首次报告后,目前本病已在世界各地广泛蔓延。过去认为,鸡是IBD病毒(IBDV)的唯一自然宿主,但据最近报告,火鸡也能自然感染该病毒。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目前对养鸡业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为了探索对该病的防治技术,自1989年开始,我们曾用 IBD 痊愈血清治疗轻重病雏8573羽,治愈8316羽,治愈率达97%,使 IBD 的死亡率由1989年6月份的31.97%逐批下降到4.26%3.17%和2.36%。但因痊愈血清难以随时大量提供,我们根据 IBD 免疫母鸡可将母源抗体被动转移给其雏鸡,且免疫母鸡的蛋能抑制 IBDV 生长等有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囊病(IBD)仍是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最大疫病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大面积流行和急性爆发已开始减少和降低,随之出现了该病的低发病率、低死亡率及不明显的临诊症状和不典型的剖检病变等新的特征,亦即亚临诊型IBD。根据笔者的临诊观察,谈谈对该病的体会。 一、传染性囊病的新特点 1.发病日龄提前:我市前几年发生的IBD主要见于3~5周龄,3周龄以下的鸡发病仅占3%,而1995年,据75户养鸡者共计182批次鸡发生IBD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分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称IBD)1957年发生于美国德拉瓦洲甘布洛城的肉鸡群,也常称“甘布洛病”,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962年美国Winterfield首先分离病毒成功。以后英、法、德、苏、黎巴嫩、日本等国都有关于分离到IBD病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6周龄的雏鸡。该病于1957年首次发现于美国Gumboro地区。50年来,IBD一直威胁着养禽业的发展。免疫抑制、抗原变异,特别是超强毒株(vvIBDV)的出现,使得该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国际兽疫局(OIE)已将IBD列为“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6.
引言传染性腔上囊病(IBD)是鸡和火鸡(较罕见)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传染病,造成腔上囊坏死和萎缩。本病的同义名有:禽肾病、冈布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炎和禽传染性腔上囊炎。 Cosgrove于1962年首先报道美国特拉华州冈布罗(Gumboro)县的肉用仔鸡中发生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自1957年起就已发生,当地称之为“冈布罗病”。由于在尸检时观察到明显的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再度流行,给印度某些州的商品肉鸡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据报道,自1993年1月以来,在印度该病的暴发不仅见于未经免疫的鸡群,也见于己施行疫苗免疫的鸡群。 IBD是由IBD病毒血清Ⅰ型引起的鸡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79年首次发现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来,IBD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之一.IBD病毒(IBDV)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表现为强毒型,自90年代初开始出现超强毒型IBDV.目前该病在流行过程中,病原的毒力发生了变化,加上鸡群中免疫水平不一致,导致该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化趋势,给诊断和防制带来了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的回顾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于1962年在美国首次报导,其病毒被称之为血清I型。1972年报导了IBD病毒(IBDV)早期感染可引起鸡的免疫抑制,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控~IJIBD的兴趣。1980年有人报导了IBDV存在血清Ⅱ型。其后在血清I型内发现了6个血清亚型,各亚型间交叉保护率不高,据此已研制出十多种预防IBD的疫苗,而且给鸡接种疫苗的次数越来越多。1985年在美国Delmarva地区发现了IBD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20.
犬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该病以肠黏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为特点。目前IB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该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因素以及肠道菌群失衡有关。本文对IBD患犬肠道菌群、免疫和炎症标志物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以期相关业者加强对犬IBD的认识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