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中国马铃薯》2006,20(4):F0002-F0002
在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上,坐落着有“掌上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2000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种质马铃薯试管苗保存库”。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铃薯》2006,20(2):F0002-F0002
在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上,坐落着有“掌上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2000个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种质马铃薯试营苗保存库”。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06,20(3):F0002-F0002
在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上,坐落着有“掌上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2000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种质马铃薯试管苗保存库”。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引种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Atlantic)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1978年和1996年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入的品种,在《全国马铃薯品种资源编目》的永久编号为5015。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经多年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栽培鉴定,采用...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2013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精神,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4年7月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召开2014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会议主题为“马铃薯产业与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为落实2021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会议纪要精神,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22年7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召开2022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会议主题为“马铃薯产业与种业创新”。为保证本次会议论文集的如期出版,现提前征稿,望广大马铃薯业内工作者予以关注。具体投稿方式和要求如下:1.论文投稿和版面费缴纳通过中国马铃薯信息网(www.chinapotato.org)进行,登陆网站后进入“中国马铃薯大会”栏目,请仔细阅读网页左侧“论文集投稿须知”,然后进入“中国马铃薯大会论文集投稿入口”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7.
“八五”国家攻关马铃薯课题(85—004—03)1994年工作会议纪要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课题工作会议,在农业部科技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作物所的大力支持下,由黑龙江省农业...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品种“CA”丁世同杨宗刘喜财徐连滨(内蒙古海拉尔农管局)(云南大理种子公司)(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所161606)1品种来源马铃薯品种“CA”(CIP384619A),是1987年由云南师范大学王军先生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引进,杂交组合是:37...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西吉县被中国特产申请局专业委员会批准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获此殊荣为西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赢得了难得的机遇,为了更好地发挥“马铃薯之乡”的作用,实现西吉县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升级,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笔者在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西吉县中、晚熟型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体系,以供宁南山区干旱、半干旱与阴湿区马铃薯生产者参考应用。1选茬轮作,深耕整地马铃薯要选择有3年以上轮作周期的豆茬、麦、谷、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的茬地,切忌连作和迎茬。选择疏松透气、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马铃薯细菌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有栽培.我国马铃薯栽培已有400年的历史,近50年来,随着中国人民对马铃薯的重视,马铃薯栽培面积大幅增长,全国每个省(区)都有马铃薯的栽培.但马铃薯分布情况以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为多,是中国马铃薯重点产区.黑龙江省属气候稍寒冷的温带地区,气候凉爽,气温较低,正适合马铃薯细菌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为了摸清马铃薯细菌病害在我省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从2001~2002年,我们利用两年时间对黑龙江省境内的马铃薯细菌病害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全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加格达奇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加格达奇召开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共同举办的“全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7月25~27日在加格达奇举行。中国种子公司和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的领导光临并指导大会,参加这次会...  相似文献   

12.
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是国际检疫性害虫,在黑龙江省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已有发现,因此对它施行监测和防范其入侵是保护我省马铃薯产业的重要工作。本文简要的描述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的分布、传播、基本特性及防治方法,并在2008年对黑龙江省设8个地点对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施行监测,结果没有发现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和疑似虫体。  相似文献   

13.
<正> 经中国作物学会批准,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6年9月17日至18日在哈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20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共计58人。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陵教授到会讲了话;黑龙江省农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副厅长韩世才同志、黑龙江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振卿同志出席了会议,对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我国著名马铃薯专家、四川农科院杨洪祖研究员和中国农科院朱明凯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也出席了会议。大会由筹委会副主任、农牧渔业部叶超林同志主持。筹委会主任委员、东北农学院李景华教授向大会作了两年来筹备工作情况的报告,说明了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候选名单的产生原  相似文献   

14.
“讷河模式”在指导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前 言讷河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 ,气候冷凉 ,日照充足 ,雨热同季 ,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每年种植面积为 3 33万hm2 ,总产 10 0万t ,两者均居全国各县 (市 )之首 ,是我国重要的种薯、原料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 1996年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马铃薯之乡”。我市栽培马铃薯不但面积大、产量高 ,而且历史悠久 ,栽培技术水平高。科技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市马铃薯生产的有效方法 ,称为“讷河模式”。它全面、系统、科学的对马铃薯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指导 ,在讷河市马铃薯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和收到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铃薯》2013,(5):I0001-I0001
克山昆丰马铃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是克山县全面落实黑龙江省“努力把我省建设成马铃薯优质种薯产销大省,鲜食薯产销大省和马铃薯加工大省的产业政策”并充分体现克山县提出的“做强种薯,带动商品薯和加工薯,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气候冷凉,非常适合马铃薯生产,随着国家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在黑龙江省相继建立了一批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其中许多基地都在从事马铃薯脱毒工作,每年都生产出大量优质的脱毒种薯,而优质的种薯还需要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理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实用的栽培技术才能让广大农民朋友所接受。为此我们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出适合黑龙江省脱毒马铃薯种植的高产栽培实用技术。1 轮作、选地、整地1 1 前茬大田作物以禾谷类作物为好如谷子、麦类、玉米。其次是高粱、大豆。前茬蔬菜田以葱、蒜、芹菜、胡萝卜、萝卜为宜。前茬是茄…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解艳华 《中国马铃薯》2007,21(3):178-179
<正>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气候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毒传播媒介少,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条件,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年种植面积40万hm2。在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二个马铃薯种植大省。后来由于内蒙古、贵州和甘肃等省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使黑龙江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名不断下降。就单产来说,黑龙江省马铃薯667 m2产量一般在0.8~1.0 t。黑龙江省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马铃薯生长,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粗放等,为此有必要制订出一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品种“吉干特”的引进与栽培技术丁世同,陈玉彦(内蒙古海拉尔农管局科研所021008)刘卫平,徐连滨(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所161606)1品种来源马铃薯品种"吉干特"(GJGANT)是我们于1987年由荷兰引进的品种之一.经1987~1990年...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6月1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我国唯一一家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山东省乐陵市许家希森新村成功揭牌,标志着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步入了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栽培技术发展简史(1916~1991年)!9!6—194!年“美国马铃薯协会”成立于1916年,当时生活在北美的马铃薯种植者们都是自己培育马铃薯.】920年后期,美国联邦政府立法支持“国家马铃薯栽培计划”,这一Z!一划促进了国家和各个州的试验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