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排湖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的基本情况,对该工程中引进大泵PNZ2800型全调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关于性能、汽蚀、飞逸特性的模型试验。排湖泵站模型装置性能试验在开式台架上进行,泵段性能、汽蚀及飞逸性能试验在闭式台架上进行。模型泵段根据排湖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渐变型式采用 =9.33的比例进行全模拟,保证了对工程中实际泵特性的正确估计。试验中对流量、扬程、效率、汽蚀余量以及飞逸转速等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和计算。将试验数据与保证工况进行比较,并对该泵的效率、汽蚀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泵基本能够满足排湖泵站对重新校核确定的特征扬程和流量的要求,其模型泵段效率及汽蚀性能均优于该站原泵型28CJ56模型泵。  相似文献   

2.
泵汽蚀余量及其试验方法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红耕 《排灌机械》1995,13(1):23-26
阐述了泵汽蚀余量和装置汽蚀余量的概念及区别,分析和讨论了泵汽蚀余量的确定,汽蚀试验方法以及影响泵汽蚀性能的几个因素,并对临界汽蚀余量和允许汽蚀余量的确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100GNG45为例,对凝结泵汽蚀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试验数据和试验过程中的现象弄清了凝结泵汽蚀产生的工作状态及其特性,同时验证了这种汽蚀试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泵汽蚀余量的大小对泵试验回路的设计、试验方法的选择有重大的影响,分析了泵汽蚀余量大小对泵试验方法的影响,对试验方法进行了分类,并阐述了各种试验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泵行业承接了一些出口项目,例如出口伊朗布什尔石化公司的循环水泵,因其流量大、汽蚀高的特点,开式试验的装置汽蚀余量一般无法满足要求。文章采用Pro/E软件对试验回路系统进行改造,综合考虑回路系统对性能、汽蚀、振动的影响,对回路进行优化设计,为此类泵产品的试验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低汽蚀屏蔽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该种泵的性能特点以及汽蚀产生的原因等,提出了提高抗汽蚀性能所采取的措施。从改善叶轮进口几何形状的设计方法方面来降低泵的汽蚀余量,例如叶轮进口直径Dj,叶片进口安放角β1,叶片进口边的形状,叶片数,叶轮进口流道形状等。对两台屏蔽泵进行了性能试验:通过能量性能试验确定出扬程H、输入电机功率N、机组效率ηgr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通过汽蚀性能试验确定临界汽蚀余量△hc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规格屏蔽泵的性能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水泵微机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一种操作界面更加友好、使用更加方便的水泵微机测试系统,详细介绍了水泵微机测试系统的构成和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对其软件进行开发的方法。该系统主要应用于水泵试验台的性能和汽蚀试验。  相似文献   

8.
李平双 《排灌机械》2006,24(1):19-21
从理论上分析了泵内产生汽蚀的原因,在对离心式渣浆泵与普通离心泵汽蚀特性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渣浆泵汽蚀余量与叶轮入口几何参数关系;依据有关试验数据,找出了渣浆泵汽蚀余量经验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给泵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渣浆泵汽蚀余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排污泵站水泵特性的现场检测与运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泵站现场管路条件,对某排污泵站6号泵进行了单泵实际水力特性测试,用数据分析了该泵站的运行状况,指出在单泵和双泵全速运行时,流量会分别偏离设计点近1.4和1.2倍,使实际汽蚀余量低于临界汽蚀余量,水泵运行在遭受汽蚀危害的状态;而且运行时扬程高于泵站需要的装置扬程,造成能源浪费。通过对该泵站水泵运行的分析,提出了4点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泵站现场管路条件,对某排污泵站6号泵进行了单泵实际水力特性测试,用数据分析了该泵站的运行状况,指出在单泵和双泵全速运行时,流量会分别偏离设计点近1.4和1.2倍,使实际汽蚀余量低于临界汽蚀余量,水泵运行在遭受汽蚀危害的状态;而且运行时扬程高于泵站需要的装置扬程,造成能源浪费。通过对该泵站水泵运行的分析,提出了四点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汽蚀试验是离心泵性能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试验,在实验室试验项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自成体系。临界汽蚀余量和允许吸上真空度是试验中待测的主要指标,在现执行的国家标准中叙述得比较抽象、简单且难以理解。为此,详细分析了离心泵气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推导出临界汽蚀余量和允许吸上真空度关系计算公式;介绍了实验室汽蚀试验采用的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凌瀚  张正兴 《排灌机械》2006,24(2):46-49
利用泵站现场管路条件,对镇江市江滨泵站6号泵进行了单泵实际水力特性测试。用数据分析了该泵站的运行状况,指出在单泵和双泵全速运行时。流量会分别偏离设计点近1.4和1.2倍,使实际汽蚀余量低于临界汽蚀余量。水泵运行在遭受汽蚀危害的状态;而且运行时扬程高于泵站需要的装置扬程。造成能源浪费。通过对该泵站水泵运行的分析,提出了4点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水泵汽蚀的危害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肖庆荣 《排灌机械》2003,21(5):29-30
介绍了远东工商外语学院自备供水系统的基本情况;通过该系统水泵故障的分析与排除,阐明水泵汽蚀的危害。提出预防水泵汽蚀要特别注意泵吸水管过流断面及进水池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离心泵汽蚀余量计算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泵会在偏离设计工况或者叶轮切割的条件下运行,因此研究泵在非设计工况点的汽蚀余量是有意义的。从泵的汽蚀余量计算公式出发,分析了泵汽蚀余量实验确定方法和预测方法的不足。泵汽蚀特性由泵叶轮进口决定,与泵扬程无关,据此提出了一种与叶轮外径无关的应用“拟似”扬程确定泵汽蚀余量的方法。分析了泵汽蚀性能与几个关键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预测泵汽蚀性能曲线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混流泵汽蚀的产生将导致性能的下降,同时伴随着较大的振动和噪声.为分析导叶式混流泵的振动噪声特性并对汽蚀进行诊断预测,通过安装在导叶式混流泵机体不同监测点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泵入口段的水听器测试了混流泵的振动和噪声信号,利用1/3倍频谱信号分析手段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了混流泵内汽蚀时的振动噪声的特征和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导叶式混流泵入口法兰位置及靠近入口的泵体位置处的振动信号对混流泵汽蚀较为敏感,可以用于监测混流泵汽蚀的发生;随着流量的增大,混流泵机体的振动信号可以用于监测其汽蚀特性的频段越来越宽;混流泵发生汽蚀时入口辐射噪声呈现出先增大,达到极值后又逐渐减小的趋势;泵入口处的低频段辐射噪声可以用于监测混流泵汽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制的水泵闭式测试系统,是根据GB/T 3216-2016《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2级和3级》中1级的规定开发的,适用于测试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等在农业领域常用的水泵。该系统可进行流量、扬程、效率(电测法及扭矩测法)、电机空转试验、必需汽蚀余量、绝缘电阻、振动等性能检测,并且具有测试精度高,波动幅度小,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泵试验台汽蚀筒内的流动是具有自由表面的复杂流动.以叶片角为-2°,型号为JM-211的混流泵为例,在其设计工况点Q=2 200 m3/h下,运用VOF模型,对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多功能试验台汽蚀筒的流动进行了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得到了汽蚀筒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两层稳流栅(整流器)附近横截面的压力分布图,以及出口速度、压力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两层稳流栅后流速稳定,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泵进口压力试验值与计算所得汽蚀筒出口压力值非常接近.因此,该汽蚀筒进出口和稳流栅达到了试验所要求得泵进口压力且压力稳定.同时,研究结果表明VOF模型是模拟水泵试验台汽蚀筒内流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省淮安三站可逆式贯流泵现场测试,分析了大型可逆式贯流泵的汽蚀原因.研究表明,水泵叶片表面汽蚀主要是分布在叶片出口边和进口边工作表面上,每个叶片汽蚀程度不同,但叶片出口边(相对水泵工况)汽蚀均比进口边严重;转轮室的汽蚀比较轻微,水泵叶片汽蚀程度为Ⅲ~Ⅳ级范围.产生的原因是设计时主要考虑保证水泵运行较优,难以保证水轮机在较高水头下运行,即较优工况下运行,因此在水轮机工况下,其汽蚀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9.
泵试验台汽蚀筒内的流动是具有自由表面的复杂流动。本文以叶片角为-2o,型号为JM-211的混流泵为例,在其设计工况点Q=2200m3/h下,运用VOF模型,对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多功能试验台汽蚀筒的流动进行了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得到了汽蚀筒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两层稳流栅(整流器)附近横截面的压力分布图,以及出口速度、压力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两层稳流栅后流速稳定,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泵进口压力试验值与计算所得得汽蚀筒出口压力值非常接近。因此,该汽蚀筒进出口和稳流栅达到了试验所要求得泵进口压力且压力稳定。同时,研究结果表明VOF模型是模拟水泵试验台汽蚀筒内流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双向竖井贯流泵站模型泵装置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流体力学相似原理建立了黄麻涌双向竖井贯流泵站流道的装置模型,试验测定了模型泵装置在指定叶片角度下运行的装置综合特性曲线,将泵装置综合特性曲线换算成原型泵的特性曲线,同时试验测定在不同工况运行状态下的汽蚀性能,并观察进出水流道的流态,得到了汽蚀性能结果,提出了建设泵站的注意事项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