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效显著,口粮自给率达到100%,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达到13657亿斤.但应清醒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品种结构上,稻谷和小麦两个主粮品种产量总体稳定、平衡有余,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缺口较大,需大量进口...  相似文献   

2.
尹献科 《河南农业》2008,(19):62-62
国际粮食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总体粮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不仅刺激了粮食的能源化利用。而且增加了粮食的运输成本,全球粮食贸易地理格局正在改变,局部地区粮食供求失衡状况逐步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粮食供求与国际粮食市场的关联性在不断增强,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越来越显著地影响到国内粮食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09,(9):9-9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表示.中国粮食自给率多年来保持在95%以上。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连续5年增产,除大豆产需缺口通过进口解决外,小麦、稻谷和玉米等主要谷物品种产需平衡有余,三大品种进出口数量有限,占世界贸易量的比重也很小.因此国内市场粮价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近年来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看,国内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虽略有波动,但幅度大大低于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4.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透露,尽管我国粮食连续9年增产,但供求仍是"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特别是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已连续两年出现净进口。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
正粮食生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三个重点:第一,努力追求粮食总供求的平衡,现在还有缺口,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提高和稳定粮食产能;第二,品种矛盾比较突出,所以要加强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让它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第三,即使总量和品种都平衡了,如果价格没有竞争力,国际市场粮食依然会进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出更优良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最近提供的资料表明,2001年下半年我国粮油商品供求状况将发生变化,基本平衡的品种比上半年增加16.02个百分点,主要表现为粮食类商品供求平衡品种的增加.过去几年粮食类一些品种表现为供过于求,主要是由于我国粮食转化产业的落后及居民消费对粮食质量要求的提高.虽然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的改变使居民个体对粮食消费量趋于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粮食转化能力的提高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定时期内我国粮油商品将基本保持供求基本平衡略紧的状况.下半年供求基本平衡的粮油商品有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和棕榈油.供过于求的粮油商品为菜籽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棉籽油、茶油、豆油、米糠油、玉米胚油、红花籽油等.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米的供求现状,提出我国稻谷生产布局方向,稳定稻谷的播种面积,实行科学的种植制度,建立合理的稻谷生产结构,调整品种布局和季节布局,发展稻谷专业化地带,并在适宜地区推广再生稻和水稻旱种。  相似文献   

8.
面对国际上爆发的一系列粮食危机事件,中国政府却镇定自若、成竹在胸。粮食部门官员表示,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国内粮食市场供求总体平衡,即便是粮食年缺口高达2400万吨的广东省,也是储备充足,可以保障供应;4月5日至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也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9.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透露,尽管我国粮食连续9年增产,但供求仍是"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特别是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已连续两年出现净进口.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确保粮食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任务十分艰巨.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粮食和农业生产形势,对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力争夺取夏季粮油丰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强,粮食贸易作为世界经济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各国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自2004年起,我国由粮食净出口国转变成净进口国,虽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在未来,我国粮食的供求缺口将长期存在,贸易逆差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该文根据我国粮食贸易格局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所研究的粮食种类主要包括稻谷、玉米和大豆。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08年,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失衡,出现了较大的需求缺口,各主要稻米出口国纷纷制定限制出口措施,更加重了人们对稻米供给的忧虑.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稻米产量增产有限、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米价持续走高及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稻米价格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贸易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君 《农业展望》2012,8(2):46-50
中国粮食贸易特点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以进口为主;贸易品种结构不平衡,进口来源国(地区)集中。中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而出口占比已降至很低水平。中国粮食进口对国际市场相关粮食品种价格影响越来越大,也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粮价的联动性增强。粮食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贸易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提高,需要平衡粮食自给和进口贸易的关系,确定合理的进口空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产销格局与全国粮食产区和销区明显趋向集中相适应日益向优势地区集中。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三大类型的粮食产销、余缺地区:粮食净输出地区、稻谷输出区和玉米输入区、粮食净输入地区。传统的“南粮北调”已为“北粮南运”所取代,并一定程度显现“中粮西进”。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粮食经济融入世界粮食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使中国成为世界粮食贸易大国。与中国粮食大幅度增产相对照,社会粮食消费量呈稳定增长趋势。由于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再加上“进口补库”,所以,迄今国家粮食储备仍然是充裕的,目前粮食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粮食价格,有利于农业粮食增产和种粮农民增收,有利于保障国家以粮食为重点的食物安全。从长远的趋势看,中国的粮食市场价格应该维持在较高的合理价位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供需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我国过去、现在粮食供给的状况及生产潜力分析,论述了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粮食供需关系进行预测,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战略。结论是:我国未来粮食供需将日趋紧张,品种结构失衡会不同程度出现,但不会出现大的缺口。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粮食产业作为国家经济之基,面临复杂的格局。一方面,粮食连年增产,为国民经济稳定和中央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粮食生产、流通已形成政策依赖,市场化改革面临艰难局面。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粮食贸易全球化、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粮食市场运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交织累积。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并存,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和市场形势十分复杂,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需要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着力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切实加强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健全粮食储备体系和轮换机制,科学调节供求总量和结构;认真落实国家粮食购销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着眼粮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1996,(3)
1996年粮食市场形势预测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预测,1996年我国粮食市场平稳,供求形势看好。主要原因;一是从供给上看,1995年粮食丰收,粮食总产量可望达到4.55亿吨至4.6亿吨,达到或略超1993年粮食总产水平,再加上国家进口大量小麦、水稻  相似文献   

18.
目前,粮食顺价销售难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农业发展银行自身经营的一大难题。分析粮改现状,粮食收购价格机制不健全。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粮食库存结构不合理,粮食市场管理不完善,粮食企业改革不到位,粮食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粮食的顺价销售未能完全实现。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顺价销售的实现。 1.健全粮食价格机制。其核心是建立以市场供求作为调节杠杆的粮食价格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则处理农民、购销企业、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内、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变化情况,按照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有  相似文献   

19.
正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半年来,进展总体顺利。未来农业部将加大力度,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扩大试点区域、扩大试点规模,使轮作休耕制度化、常态化。在部分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农业发展突出矛盾和国内外粮食市场供求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了5亿吨的水平,粮食生产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且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现象。中国粮食生产在供求基本平衡、品种和品质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形势下,根据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