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7种常用杀螨剂对花生上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毒力差异和防治效果,为不同优势种群的防治提供高效药剂,采用浸虫法测定了7种杀螨剂对两种叶螨雌成螨和卵的毒力。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对二斑叶螨成螨的毒力最高LC50为1.213mg/L;哒螨灵、联苯肼酯、阿维菌素的毒力次之。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毒力最高LC50为0.044mg/L;螺虫乙酯、哒螨灵、虫螨腈、联苯肼酯的毒力也较高;螺螨酯对两种成螨的毒力均最低。螺虫乙酯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卵的毒力均最高,LC50分别为0.037mg/L、0.005mg/L。阿维菌素对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成螨的毒力倍数差异最大,达247.8倍;其次是螺虫乙酯、虫螨腈毒力倍数为24.8倍和16.1倍;螺螨酯和阿维菌素对两种叶螨卵的毒力差异较大,分别达12.1倍和11.8倍。在盆栽花生上,43%联苯肼酯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10g/L乙螨唑悬浮剂4000倍处理,对二斑叶螨的防效好,药后21d达83.75%~97.7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7种药剂的4000倍液处理均对朱砂叶螨有很好的防效,药后21d达97.63%~100%。综上所述,除螺螨酯以外,6种供试药剂对朱砂叶螨成螨和卵的毒力均明显大于二斑叶螨,其中阿维菌素对两种成螨毒力差异最大。43%联苯肼酯悬浮剂4000倍液可有效同时防治两种叶螨,并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他6种药剂目前都是防治朱砂叶螨的高效药剂。本研究为防治叶螨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对指导花生田叶螨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玻片浸渍法,对15种杀虫杀螨剂对香蕉皮氏叶螨的室内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以阿维菌素对皮氏叶螨的雌成螨的毒力为最高,LC50为0.005 5 mg/L,其次为鱼藤酮,LC50为0.017 3 mg/L,毒力最低的为吡虫啉,LC50为113.101 4 mg/L;15种供试药剂对皮氏叶螨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阿维菌素>鱼藤酮>唑螨酯>哒螨灵>毒死蜱>辛硫磷>高氯苯>联苯菊酯>功夫>螺螨酯>甲氰菊酯>丙溴磷>敌敌畏>炔螨特>吡虫啉。  相似文献   

3.
棉叶螨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整个生育期都可形成危害。为确保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延缓其抗药性产生,2018年以30%(质量分数,下同)乙唑螨腈悬浮剂为研究对象,在山东夏津设置30%乙唑螨腈悬浮剂10 g(每666.7 m2用药量,下同)、1.8%阿维菌素乳油40 g、15%哒螨灵乳油40 g药剂处理,并设空白对照(喷施等量清水),测定供试药剂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棉叶螨发生盛期初每666.7 m2施用30%乙唑螨腈悬浮剂10 g,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较好。说明该药剂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甲脒类农药对叶螨具有触杀、拒食和驱避作用。但因长期使用,使叶螨产生了抗药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将甲脒类农药与菊酯类农药混配,用于防治一些抗性害虫,取得了明显的增效作用,若与不同机制的农药混配可能是延长甲脒类农药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玻片浸渍法,进行了8种杀虫剂对海南白沙及东方两地的橡胶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成螨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 阿维菌素对白沙及东方两地的♀成螨毒力均最高,LC50值分别为0.068 9、0.075 1 mg/L;其次为10% 溴虫腈和2.5% 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15.481 6 、10.153 2 mg/L和431.895 2、350.068 2 mg/L,8种药剂对该螨雌成螨的毒力大小顺序均为阿维菌素、溴虫腈、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哒螨灵、甲氰菊酯、三唑锡与克螨特。与敏感种群相比,白沙、东方两地六点始叶螨对克螨特、毒死蜱、甲氰菊酯、哒螨灵与三唑锡均已产生较高抗药性。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6个温度条件及9种寄主植物对皮氏叶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进行了5种药剂对此螨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4~32℃为皮氏叶螨发育、存活和产卵的最适合温度,番木瓜为皮氏叶螨的最适宜寄主,其次为香蕉和番荔枝。香蕉品种间比较,巴西蕉和贡蕉分别为皮氏叶螨的最适和最不适宜的芭蕉属寄主。5种农药对皮氏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阿维·氯>哒螨灵>果好迈>辛硫磷,其LC50分别为0.0586,0.4415,34.6817,35.0268和96.1017μg/mL。  相似文献   

7.
以琯溪蜜柚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30%乙唑螨腈SC、43%联苯肼酯SC、240 g/L螺螨酯SC及5%阿维菌素EC等四种药剂对红蜘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乙唑螨腈对蜜柚红蜘蛛的防治效果最好,可以作为防治琯溪蜜柚红蜘蛛的首选农药;联苯肼酯及螺螨酯防效次之;而阿维菌素的防效相对较差,建议与其他杀螨剂复配用药。  相似文献   

8.
拟小食螨瓢虫对小薯上朱砂叶螨种群数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研究利用拟小食螨瓢虫控制朱砂叶螨,在观察拟小食螨瓢虫成虫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逐日捕食量基础上,测定拟小食螨瓢虫对不同密度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VS健康木薯叶的选择性,调查拟小食螨瓢虫和朱砂叶螨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拟小食螨瓢虫羽化后第3天对朱砂叶螨成、若螨和卵的捕食量达最大值,并趋于稳定.②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密度为30头/叶及40头/叶时,拟小食螨瓢虫显著地趋向朱砂叶螨+螨害木薯叶复合体;(③当朱砂叶螨若螨和成螨在木薯上的分布数量分别为41.90头和32.60头时,拟小食螨瓢虫在木薯上的分布数壁达最大;(④天敌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行为选择与二者在木薯上的空间分布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拟小食螨瓢虫对木薯朱砂叶螨的选择机制,以便更好地利用其控制木薯朱砂叶螨为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采用盆栽幼苗喷雾法、盆栽幼苗喷雾法、保湿叶碟喷雾法研究了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不同生长阶段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并采用茎内吸法、涂药法研究了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的内吸性和渗透性,探讨了温度对其杀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成螨的活性(LC50:1.247 44 mg/L)优于唑螨酯(LC50:2.189 50 mg/L)和炔螨特(LC50:12.515 49 mg/L),对若螨的活性(LC50:0.362 31 mg/L)低于阿维菌素(LC50:0.279 71 mg/L),其杀卵活性(EC50:3.563 50 mg/L)优于哒螨灵(LC50:5.561 61 mg/L)但低于噻螨酮(LC50:0.274 23 mg/L);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对不同生长阶段的朱砂叶螨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其内吸性、渗透性均较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杀螨活性越高。本研究结果为2 %阿维·绿僵菌素悬浮剂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叶法测定10种杀虫剂对海南省海口、三亚、儋州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海口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氟啶脲>多杀菌素>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三亚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氟啶脲>茚虫威>虫螨腈>阿维菌素>虫酰肼>丁醚脲>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儋州地区小菜蛾3龄幼虫的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Bt>多杀菌素>茚虫威>氟啶脲>虫螨腈>阿维菌素>丁醚脲>虫酰肼>杀螟丹>高效氯氰菊酯。3个地区  相似文献   

11.
记述海南岛钝绥螨属21种的分布和栖息作物;优势种类如纽氏钝绥螨〔Amblyseius new-sami(Evans)〕、拉戈钝绥螨〔Amblyseius largoensis(Muma)〕的生物学习性,室内捕食六点始叶螨、硃砂叶螨的能力;它们在橡胶园与六点始叶螨、在柑桔园与桔全爪螨的种群消长和对其控制效果。钝绥螨优势种群是控制害螨种群消长的有力因素,在以螨治螨的生物防治中,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30%甲氰·炔EC防治棉叶螨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叶螨又称棉红蜘蛛,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强、易对棉花造成突发性危害,目前主要靠化防.为测定新型药剂甲氰*炔对其防治效果,2004、2005年进行了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3.
锡兰肉桂的杀螨活性及有效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室内测定锡兰肉桂提取物对几种害螨的杀螨活性及其作用方式,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结果表明,锡兰肉桂不同部位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其中叶和树皮的提取物活性最高。叶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皮氏叶螨、比哈小爪螨均有毒杀作用,其24h的LC50值分别为0.885、0.641、1.308g/L;对皮氏叶螨和朱砂叶螨还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LC50分别为0.604、1.167g/L。从叶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活性成分丁香酚和松油烯-4-醇。丁香酚对皮氏叶螨表现出较高的毒杀活性,24h的LC50值为0.243g/L。而松油烯-4-醇则对皮氏叶螨的毒杀作用低于丁香酚,24h的LC50值为0.639g/L。分析认为,丁香酚可能为锡兰肉桂叶中主要的杀螨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42%特力克乳油(德国艾格福公司生产)是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的广谱性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及杀线虫剂。为了验证其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于1997和1998年连续两年分别在147团19连和推广站棉田进行了防治棉叶螨效果试验。试验设每公顷用42%特力克乳油375...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态调控方式对棉田棉叶螨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比较了棉田设置黄板、喷施缩节胺、不同方式种植诱集作物、与玉米、蔬菜、果树邻作和防除杂草、整枝打权等对棉叶螨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田设置黄板有利于抑制棉叶螨的发生危害;缩节胺抑制棉田棉叶螨发生危害的效果不显著;棉花与不同作物邻作时,棉田棉叶螨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及时除杂草和整枝打权可有效防除棉叶螨的种群数量;诱集作物种类及其种植方式对棉田棉叶螨的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但条带种植诱集作物对棉田棉叶螨的防控作用大于成片种植诱集作物。综上,可通过种植诱集作物及变换其种植方式和配套的农艺措施、合理的药剂防治对生态调控棉田中的棉叶螨防控。  相似文献   

16.
双甲脒(amitraz)由英国Boots公司发现,译名还有胺三氮螨脒、双虫脒、果螨脒、杀伐螨等。其急性经口毒性LD_(50)约为800毫克/公斤,经皮毒性LD_(50)大于200毫克/公斤,在生物体内无积累毒性。据国内外报道,双甲脒对高等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活性,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残留的有机氮杀虫杀螨剂。双甲脒具有良好的触杀作用,且能渗透叶片,残效期中等。已知的田间杀螨谱有叶螨、瘿螨、短须螨、跗线螨、小爪螨、锈螨等,对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中的许多害虫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棉叶螨又称棉花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害虫,在北疆棉区均有发生,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寄主广泛。近年来,由于北疆适宜的气候、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轮作倒茬少、秋耕冬灌不到位等因素,导致棉田生态环境的改变,为棉叶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致使棉叶螨在北疆棉区一度猖獗为害,为此每年为防治棉叶螨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1为害特点棉叶螨的为害通过其口针刺吸,使寄主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同时分泌有害物质进入寄主体内,对植物组织产生毒害作用,致使棉株营养恶化,代谢减弱,生理机能失调。棉叶螨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棉叶螨各近似种的区分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6个棉叶螨近似种区分和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和神泽氏叶为红色;二斑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敦煌叶螨为绿色,除朱砂叶螨雌成螨足I胫节刚毛有8,9,10,12和13根等多种数量变异外,其余各种叶螨均为10根。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杂交反应表现安全的生殖隔离,属3个完全独立的种。6种棉叶螨阳具形状和大小也有一定的差异。根据上述特征可以有效地鉴别6个棉叶螨的似种;土耳其斯坦叶螨和  相似文献   

19.
茶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蛛形纲(Arachnida)蜱螨目(Acarina)跗线螨科(Tarsonemidae),又名茶黄螨、嫩叶螨、侧多食跗线螨.长江流域各省茶区均有分布,尤以四川、贵州等省严重.若螨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致使芽叶色泽变褐,叶质硬脆增厚、萎缩多皱、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产量锐减,品质下降.为了明确虫螨腈和茚虫威等4种农药防治茶跗线螨的效果,特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0.
15%哒·阿维热雾剂的配制及其对橡胶六点始叶螨的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用合适的原药、助剂、工艺,配制了闪点高、粘度适中、低毒、冷热贮稳定性好且可用于喷烟、喷雾及超低量喷雾的15%哒.阿维菌素多功能热雾剂,并测定热雾剂对橡胶六点始叶螨的毒力与药效。热雾剂对雌成螨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5.738 3+2.285 6x,LC50为0.475 3μg/mL,幼螨LC50为0.190 4μg/mL,卵LC50为0.921 3μg/mL。苗圃防治试验持效期达35 d以上。施药量为3 000 mL/hm2时,小区试验药后15 d防效达90.28%。经过7 a的大田防洽试验,表明15%哒.阿维热雾剂对橡胶六点始叶螨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当高峰前期每百片胶叶害螨达30头以上时,采用热雾剂2 250~3 000 mL/hm2进行预防性施药,防治效果达81.2%以上,全年施药1次可控制害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