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中国云南省大理地区表现曲叶症状的白肋烟(Nicotina tabacum White Burley)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Y43,该病毒可经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及嫁接传播。用15种粉虱传双生病毒的单抗对病样进行T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病毒属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对DNA-A1.7kb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Y43与中国广西报道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cllow lcafcurl China virus,TYLCCNV)同源性达89%,其中外壳蛋白(CP)氨基酸同源性达96%,因此Y43应为TYLCCNV的一个新分离物。进一步研究发现,Y43还伴随着一个长l349nt的卫星DNA分子(DNAβ)。Y43 DNAβ与AYVV DNAβ、BYVMV DNAβ和CLCuV DNAβ的同源性较低,而与中国分离的烟草曲叶病毒Y5 DNAβ和Y8 DNAβ的亲缘关系较近。DNAβ可能编码7个分子量超过3.5kD的ORF,其中Cl推测为有功能的ORF。  相似文献   

2.
从陕西泾阳地区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上采集到73份表现矮化、黄化和曲叶症状的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样品,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PA和PB及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通用引物TYT-F和TYT-R进行PCR扩增,共有70个样品检测呈阳性;利用双生病毒DNA-B及卫星DNA的通用引物,未扩增到相应目标条带;随机选取样品SX8,利用滚环扩增PCR(RCA-PCR)、克隆及测序等技术获得病毒DNA-A的全基因组序列,该DNA分子全长含2781bp(GenBank登录号:JN412854),与来自山东番茄的TYLCV分离物SD2(缩写为TYLCV-[SD2])(GenBank登录号:GU199587)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9%;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病毒分离物与我国已报道的TYLCV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这些结果表明,陕西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由TYLCV引起,该病毒可能来源于我国山东番茄上的TYLCV。  相似文献   

3.
中国台湾番茄曲叶病毒侵染引起广东番茄黄化曲叶病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广东汕头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um)上发生的黄化曲叶病毒病,田间症状表现为病株明显矮化、病叶褪绿黄化、叶小且卷曲和叶质较脆硬。对该病毒代表分离物(BS)基因组DNA-A克隆和测定结果表明,其全长为2740nt(GenBank acces-sion No.DQ237918),具有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基因组典型特征,为闭合环状单链DNA,有6个ORFs,分别位于病毒链上的AV1、AV2及位于互补链上的AC1、AC2、AC3和AC4;在基因AV2与AC1之间有269nt的非编码区。BLAST结果显示,BSDNA-A与Begomovirus中来自亚洲的病毒同源性较高,而与美洲、非洲等地的相对较低;其中与中国台湾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Taiwan virus,ToLCTWV)DNA-A全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7.7%,而二者的AV1、AV2、AC1、AC2、AC3和AC4基因及IR的同源性分别为98.6%、98.0%、98.0%、97.5%、96.3%、98.6%和96.6%,推导编码的6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7%、99.1%、97.5%、95.6%、91.8%和99.0%%。全序列系统进化关系树显示,BS与ToLCTWV的亲缘关系最近,并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再与广东番茄曲叶病毒G2(Tomato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 G2,ToLCGDV-[G2]和广东番茄曲叶病毒G3(Tomato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 G3,ToLCGDV-[G3]形成一个大的分支,而与其它33种Begomovirus病毒的亲缘关系均相对较远。这些结果表明,BS应是ToLCTWV的一个分离物。  相似文献   

4.
水稻瘤矮病毒基因组S8片段全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RT-PCR技术克隆了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RGDV)中国广东信宜分离物(RGDV-C)的基因组S8片段,并测定了全序列。结果表明RGDV-C基因组s8片段全长1578bp(GenBank登录No.AY216767),含有一个ORF,编码一个含有426个氨基酸的外层衣壳蛋白,基因结构与泰国的RGDV分离物基本一致,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0%和99.1%,与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的三叶草伤瘤病毒(Wound tumor virus,WTV)和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各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56.8%和55.3%~56.0%。从s8编码的外层衣壳蛋白亲缘关系、反向重复序列、病毒粒体被严格限制于薄壁细胞以及致瘤特性来看,RGDV与WTV比RGDV与RDV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基因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河北、江西猪场中分离到3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B-1(sh)/2002、HB-2(sh)/2002和JX-1/2002)。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完整的ORF5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并与其它5个国内毒株的ORF5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和变异分析。所有这些毒株的ORF5基因均编码200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在88.2%~99.0%之间。其中BJ4、S1及J1间的相似性较高,在98%~99%之间;HB-1(sh)/2002,HB-2(sh)/2002,JX-1/2002及CH-1a间的相似性为92%~96%之间。根据ORF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进化距离,这些毒株可分为两个亚群,BJ4、S1和J1为一个亚群,与VR2332及疫苗毒株接近;HB-1(sh)/2002、HB-2(sh)/2002、JX-1/2002和CH-1a为另一个亚群。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首次完成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出PRRSV北京地区分离株BJ-4株的21条cDNA片段,分别克隆于pGEM-T-easy质粒载体并进行测序,按顺序将这些序列进行拼接得到PRRSV BJ-4株全基因组cDNA序列。测序结果表明PRRSV BJ-4株基因组全长15504b,包含8个开放阅读框,5′端有190nt先导序列;3′端有256ntUTR,其中包括95ntPoly(A)尾。PRRSV BJ-4株与美洲型毒株VR-2332和Nebreska的核苷酸同源率分别为99.5%和98.4%,而与欧洲型代表株LV株的核苷酸同源率为62.5%,与另一国内分离株CH-1a株编码构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同源率为93.3%。  相似文献   

7.
BBTV两个株系DNA组分3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常规的基因克隆技术,对广东BBTV两个株系(NSP株系和NS株系)的代表分离物(广州一在河分离物和高州分离物)的DNA组分3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分的核苷酸全序列、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两个代表分离物间的变异率分别为4.2%、2.5%和5.9%。两者差异显著,从而进一步支持了广东BBTV存在两个株系的结论。此外,这两个株系的DNA组分3、ORF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肖火根等报道了中国(广东)分离物、澳大利亚分离物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这两个株系中,NS株系与中国(广东)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可以认为是属同一株系(NS株系);而这两个株系与澳大利亚分离物的亲缘关系均较远。  相似文献   

8.
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近年来严重危害海南黄灯笼辣椒的产量,开展针对该病毒的研究以求达到对其有效防控迫在眉睫。本研究分7段克隆了ChiVMV文昌分离物(ChiVMV Wenchang isolate,ChiVMV-WC)的基因组。分段克隆的测序结果通过拼接,共获得ChiVMV-WC基因组9717个核苷酸(nt)序列(GenBank登录号:GQ981316)。在核苷酸序列的第164位~第9270位存在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一个多聚蛋白(分子量为350.44kD)。近年来被证实的马铃薯Y病毒科的一个新的ORF(pretty interesting potyviridae ORF,PIPO)存在于ChiVMV-WC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第2892位~第3110位,编码一个由72个氨基酸聚合而成的多肽(分子量为8.26kD)。ChiVMV-WC与ChiVMV其它分离物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该病毒存在着较高的变异率。本研究通过与同属内病毒的同源性分析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了ChiVMV-WC在生物进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柑橘速衰病毒CP基因的序列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取的宽皮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总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柑橘速衰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的外壳蛋白基因(CP ),扩增产物经克隆与测序证实,来自湖南道县和江西崇义的3份样品(HN、JX-1和JX-2)都感染了CTV。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分析表明,来源于3份样品的CTV的CP基因在遗传上存在变异,其中来自HN和JX-1的CTV的CP基因序列仅含有1种序列类型,而来自JX-2的CP基因序列群体则含有2种主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克隆HN-K与葡萄牙分离物28C和以色列茎陷分离物VT的同源性均为98%;克隆JX-1-1与印度茎馅分离物Pune和Bangalore的同源性分别达98%和99%;克隆JX-2-7、JX-2-17与日本苗黄分离物NUagA和美国加利福尼亚严重茎陷分离物SY568相比,同源性为97%%~98%;4个克隆与佛罗里达速衰分离物T36、弱毒分离物T30和西班牙弱毒分离物T385的同源性仅有91%%~93%。系统发育分析显示,4个中国克隆分属3个不同的族,与地理起源不同的茎陷或苗黄分离物的亲源关系更近,而与速衰和弱毒分离物的亲源关系更远,暗示CTV的地理起源与其核苷酸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取对虾(Penaeid shrimp)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基因组DNA随机文库中1个约8kb的克隆片段进行测序,DNA序列用DNAstar软件进行分析,共发现43个100bp以上阅读框(ORF),其中1条链31个,互补链12个,用BLAST软件将43个ORF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核酸蛋白数据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无显著同源性。从白斑综合征病毒基因组的测序片段中,发现一个810bp阅读框,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 外膜蛋白有24%的同源性,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出该阅读框,用T载体克隆并按正确阅读框连接到E.coli表达载体pGEX-6p-1上。重组菌经IPTG诱导后,菌体SDS-PAGE显示有1条大小为56kD的融合表达蛋白产生。  相似文献   

11.
香蕉束顶病毒海南分离物DNA组分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以中国海南岛地区表现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 BBTV)症状的香蕉组织总DNA为模板, 通过PCR方法克隆了BBTV海南分离物的6个DNA组分全序列,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测序结果表明, DNA1~6序列全长分别为1104、1067、1059、1045、1014和1081 nt,均已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AY450396、AY606084、AY494786、AY494788、AY606085和AY494787)。与世界不同地域分离物进行序列同源分析,发现DNA1序列较保守,与越南分离物的同源性达到了95.4%;而DNA2和DNA4变异较大,其中DNA2序列与广州分离物的同源性仅有83%。 根据DNA1的序列差异分析初步确定BBTV海南分离物属于亚洲亚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已成为危害广西甘蔗的主要病原病毒,但尚未见侵染本地区甘蔗的SrMV全基因组序列的报道。本研究以田间一株感染SrMV的甘蔗为材料,提取叶片总RNA通过RT-PCR及RACE技术扩增获得9 626 nt(不包括polyA尾)的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命名为SrMV-GX。序列分析表明,SrMV-GX与浙江萧山分离物(SrMV-XoS)、浙江余杭分离物(SrMV-YH)和美国德克萨斯州分离物(SrMV-H)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4%、94.7%和80.9%编码的多聚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98.4%和90.4%。与马铃薯Y病毒科的其它成员一样,SrMV-GX基因组中存在一个小的ORF(pretty interesting potyviridae ORF,pipo),且其序列非常保守。本研究对SrMV-GX进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SrMV的遗传多样性,改进现有的检测方法及培育健康脱毒甘蔗种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以结晶纤维素(Avicel)为唯一碳源的平板活性筛选法,从60份森林腐殖土、腐术样品中分离得到2株在pH5.0、37℃条件下高效降解结晶纤维素的细菌菌株GXN152和GXN153。以菌株的总DNA基因为模板,用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扩增得到菌株GXN152和GXN153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表明菌株GXN152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洋葱假单胞菌(Burkholderia cepacia)菌株CNR2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具有98%的同源性,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表明菌株GXN152具有洋葱假单胞菌的鉴别特征,将结晶纤维素降解菌GXN152鉴定为洋葱假单胞菌。菌株GXN153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favisporus)菌株GMP01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具有99%的同源性,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表明菌株GXN153具有类芽孢杆菌的鉴别特征,将纤维素降解菌GXN153鉴定为类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为枸杞属中两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数据克隆了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黄酮醇合酶基因(Flavonol synthase,FLS),分别命名为LrFLS及LbFLS,并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分析其在两种枸杞果实四个发育时期中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LrFLS与LbFLS各编码一条由3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序列。蛋白序列分析表明:LrFLS、LbFLS相似度高达99%,各含有两个保守的功能域。进化分析表明,LrFLS和LbFLS同属茄科的烟草、马铃薯的FLS蛋白序列相似度最高。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LrFLS在S2时期的表达量最高,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LbFLS在S2时期表达量最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本研究为揭示黄酮醇在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果实中的累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获得蛋鸡丝氨酸蛋白酶23(PRSS23)的CDS序列并分析其结构域,试验根据NCBI中公布的其它物种PRSS23的mRNA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PRSS23 CDS全序列。BLAST比对发现,与其它物种PRSS23预测序列以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2%、91%、86%和100%、96%、96%、90%;通过分析该序列的三级结构,发现在第117到362位氨基酸之间含有一个典型的Tyrp-SPc结构域,该结构域具有典型丝氨酸肽链内切酶活性;通过对其蛋白信号肽预测分析,发现序列中含有信号肽,信号锚定的可能性为72.8%。  相似文献   

16.
玉米大斑病菌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earia turcica)属半知菌亚门丝状真菌,是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本研究克隆了玉米大斑病菌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Stgb-1。Stgb-1基因全长1296bp,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开放阅读框(ORF)为1056bp,编码351个氨基酸,蛋白质计算分子量为39.081kDa。STGB1蛋白推导氨基酸序列与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100%)、Cryphonectria parasitica(80%)、Aspergillus fumigatus(81%)等丝状真菌的G蛋白β亚基编码基因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时,利用RACE技术和Genomic Walking技术获得了Stgb-1基因3’-末端cDNA和DNA的3’端侧翼序列,BlastN结果表明其cDNA 3’-UTR为136bp,poly(A)由9个A构成。此外,构建了pET28a-Stgb-1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在E.coli BL21菌株中已成功实现了诱导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效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往往是转基因研究的关键因素。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具有光诱导性、组织特异性和高表达的特性,可利用该启动子为转基因研究服务。本文以水稻(Oryza sativa)中花11叶片为材料,根据GenBank所报道的水稻Rubisco小亚基启动子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从水稻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长度约1600bp的DNA片段,将该片段连接至T载体pMD18-TSimple,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报道序列一致为100%。Plant CARE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具有12个与光诱导表达相关的元件。为构建光诱导表达载体,将该启动子和植物表达载体pCactF分别以KpnⅠ和XbaⅠ酶切后连接。光诱导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及利用光诱导表达载体改良作物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生物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关键酶之一,在清除过氧化氢而避免机体产生氧化应激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中克隆了CAT完整编码序列(complete coding sequence,CDS)。该CAT序列(GenBank登陆号:FJ560431)全长2263bp,包括完全开放阅读框(ORF)1575bp、5'非编码区(UTR)118bp和3'UTR570bp。其ORF编码525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59.59kD,等电点为7.02。在草鱼CAT cDNA的终止密码子附近,其3'UTR具有长且完整的AC重复序列,与斑马鱼、鲢鱼及啮齿类动物CAT的3'UTR AC重复序列相似。序列比较表明,草鱼CAT的核苷酸及推测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多种物种的一致性均较高,其一致性分别为93.4%~43.0%和98.1%~63.3%。同时,草鱼CAT cDNA的推测氨基酸序列具有与其它动物高度保守的特征性基序,包括亚铁血红素结合信号序列"RLFSYPDTH"、酶活性中心序列"FDRERIPERVVHAKGA"及3个催化位点残基His74、Asn147和Tyr357。此外,草鱼CAT还具有保守的亚铁血红素结合口袋与NADPH结合位点。根据草鱼CAT基因的上述特征,推测其属于CAT基因家族中的单功能或典型CAT基因亚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草鱼CAT的组织表达特征。结果显示,草鱼CATmRNA在所检测的11种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中表达水平量较高,在红肌、白肌和脂肪中表达量较低。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鱼类CAT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并为研究其抗氧化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