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部分含CIMMYT玉米种质的半外来群体选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用CIMMYT种质Pob45和Pob46与黑龙江省部分自交系杂交构建的半外来群体的选系中,对丝黑穗病中抗及其以上的选系占一半以上,其中高抗占35.9%。CIMMYT种质的引进总体上有利于提高黑龙江省种质资源对丝黑穗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适当的温带种质对外引种质进行改良,可进一步丰富温带玉米遗传基础。以来自CI-MMYT的Pob101群体和我国主要种质的代表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带种质比例的Pob101×掖478半外来群体选系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的杂种优势,为这些半外来群体的进一步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理论上含有75%温带血缘的Pob101×掖478半外来群体选系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的杂种优势均值均大于含有25%温带血缘的掖478×Pob101半外来群体选系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的杂种优势均值,在高产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早熟群体杂交选系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杂交选系对黑龙江省主要玉米病害之一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从而为中国北方玉米抗病育种提供优质种质资源,以80份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杂交选系为材料,在哈尔滨、密山两地分别采用人工接种技术评价其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结果表明,80份加拿大玉米群体杂交选系中没有高抗材料,发现SW1284等14份抗病材料,SW1084等13份中抗材料,SW1236等35份感病材料,SW1175等18个高感材料,中抗以上材料占全部鉴定材料的33.8%;杂交选系与供体双亲平均发病率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r=0.30(r0.01,78=0.281)。  相似文献   

4.
摘要:本研究将黑龙江省玉米自交系吉846和K10与CIMMYT种质Pob45、Pob46杂交构建半外来群体并从中选育改良系,再按原杂交种的组配形式或配制成若干改良杂交组合,对其产量和其它性状进行测定并与原杂交种进行比较,研究其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特点与规律,分析改良的效果和进一步改良的方向,为更有效地利用外来种质特别是来自CIMMYT的热带和亚热带多数种质改良黑龙江省现有的种质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半外来群体吉846×Pob45中选育的吉846改良系与K10组配的杂交组合的产量有高于同熟期对照龙单13和原组合的,部分杂交组合的株高、穗位有所降低,部分杂交组合的雄穗一级分枝数、全株叶面积、出籽率、百粒重也有较明显的改良。从半外来群体K10×Pob46中选育的K10改良系与吉846组配的杂交组合的产量都低于同熟期对照龙单13和原组合,但个别性状如百粒重、出籽率、行粒数、穗长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5.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和美国玉米带种质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是拓展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 以中综5号、中综6号和中综7号综合种为测验种, 与12个外来群体配制36个组合。以郑单958为对照, 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顺义、山东济南和河南新乡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测定。利用Miranda Filho-Geraldi模型, 评价外来群体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Pob43、La Posta、Pob21、Pob32、Pob49、Pob501等群体的产量及相关性状GCA表现优良。群体Pob49、Pob501与我国PA种质, Pob32、BS29与我国PB种质, Pob43、La posta与我国D群四平头种质的遗传关系较近。因此, 在改良外来群体适应性的基础上, 可以我国A、B和D类群种质为核心, 将群体Pob21、Pob49、Pob501与A群种质, Pob32与B群种质, Pob43、La Posta与D群的四平头种质构建复合种质并进行改良, 逐步拓宽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引进的20个加拿大玉米群体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进行评价。供试群体在黑龙江省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且生育期较短,属早熟和中早熟类型,可以在早熟玉米育种中利用。其中,群体EP9的产量及各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表现较好,可优先利用。20个群体对丝黑穗病抗性差异较大。其中,群体EP7、EP8、EP15、EP23表现为抗病,占供试材料的20%;群体EP1、EP9、EP12、EP16、EP21表现为中抗,占25%;感病群体11个,占55%,但发病率均小于21%,表明供试群体均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在抗病育种中可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7.
二十个加拿大玉米群体性状表现及对丝黑穗病抗性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引进的20个加拿大玉米群体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进行评价.供试群体在黑龙江省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且生育期较短,属早熟和中早熟类型,可以在早熟玉米育种中利用.其中,群体EP9的产量及各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表现较好,可优先利用.20个群体对丝黑穗病抗性差异较大.其中,群体EP7、EP8、EP15、EP23表现为抗病,占供试材料的20%;群体EP1、EP9、EP12、EP16、EP21表现为中抗,占25%;感病群体11个,占55%,但发病率均小于21%,表明供试群体均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在抗病育种中可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来自CIMMYT的Pob45、Pob46、Pob69、Pob70四个改良群体自交系的玉米淀粉含量和穗部性状的关系,得出与淀粉含量关系密切的穗部性状是:穗重>行粒数>百粒重>穗粗>穗长>穗行数。玉米淀粉主要存在于胚乳细胞中,而胚乳重量占玉米籽粒90%以上。因此,选择行粒数多、百粒重大的材料有利于得到淀粉含量高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来自CIMMYT的Pob45、Pob46、Pob69、Pob704个改良群体自交系的玉米淀粉含量和穗部性状的关系,得出穗部性状与淀粉含量关系密切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穗重行粒数百粒重穗粗穗长穗行数。玉米淀粉主要存在于胚乳细胞中,而胚乳重量占玉米籽粒90%以上。因此,选择行粒数多、百粒重大的材料有利于得到淀粉含量高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0.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省内保存的55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种质资源对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是丰富的,不同的材料间抗性差异显著。通过鉴定,筛选出抗大斑病种质105份,抗小宽病资源17份,抗丝黑穗病资源151份,抗矮花叶病种质23份,这些抗源有的具有多抗性,抗两种以上病害的种质有47份。筛选出的抗源可提供育种者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利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大从地方品种中发掘和改良、创新种质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CIMMYT和我国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丹340、Mo17、掖478和黄早四为测验种,通过2年1点田间试验,分析27个国内外玉米群体(14个CIMMYT热带、亚热带群体和13个国内群体)的主要性状配合力和产量杂种优势,并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大多数CIMMYT群体的产量和产量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明显优于国内玉米群体,以Suwan l、Pob43、Pob21  相似文献   

12.
胡安龙  杨再能 《种子》2012,31(8):92-94
建立玉米苗期抗丝黑穗病快速鉴定方法,对开展抗病种质资源收集,加快玉米育种进程,保障玉米质量安全有重要意义。丁布(DIMBOA)是玉米植株重要的抗菌、抗虫次生代谢物。本试验测定了12个对丝黑穗病抗性不同的玉米材料播种后7 d幼苗丁布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幼苗丁布含量与丝黑穗病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55 4,p=0.000 1),表明通过丁布含量可初步鉴定玉米对丝黑穗病抗性。  相似文献   

13.
引进具有诱导率高、抗性好、早熟等优点的诱导系材料,融合国内玉米种质资源,利用Y6×农大高诱1号的后代分离群体作为选系的基础群,选育出一个适合东北生态区的玉米单倍体高频诱导系吉诱101号。  相似文献   

14.
正黑龙江省拜泉县玉米种植面积广阔。玉米生产形势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经多年攻关研究,拜泉县玉米抗病育种工作已取得巨大成绩,由于推广了抗大、小斑病及丝黑穗病的玉米新品种或杂交新组合,已使大、小斑病及丝黑穗病等老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因目前生产中采用的品种或自交系多为单抗性品种,而且种质遗传基础狭窄,致使玉米茎腐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病毒病等病害发生愈来愈普遍,为害日益加重,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已成为植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有的农民称其为“乌米”,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并对玉米生产危害极大。由于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的耕地面积中,适合种植玉米的地块难免造成连年重茬,再加之受到近年一些特殊的气候影响以及引进一些对丝黑穗病抗性较差的品种等因素,在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致使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普遍且有上升的趋势,有的地方甚至造成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CIMMYT群体与中国骨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本文旨在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通过在武汉的两年试验研究10份CIMMYT群体与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以探讨利用外来种质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在与我国优良骨干自交系交配的组合中,群体Staygreen、群体43-C11和群体21-C2三个群体穗部性状表现较好,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表现出较高的利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将CIMMYT种质Pob46和Pob45分别导入东农250的父本自交系吉846和母本自交系444中,研究CIMMYT种质对其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吉846改良系和444改良系所配杂交组合的株高及穗位均有所降低,有利于增强组合的抗倒伏性;百粒重普遍增加但产量普遍降低,仅有个别组合增产;其它性状如雄穗一级分支数和行粒数等,二者改良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8个CIMMYT玉米群体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是解决目前我国玉米育种遗传基础狭窄的重要途径,同时只有选用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种质进行改良,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综合评价了8个CIMMYT玉米群体在武汉生态环境下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供试CIMMYT玉米群体诸性状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可以用来拓宽现有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应用鉴别寄主鉴定技术对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致病性情况进行了鉴定,共划分为4个不同的致病类型,其中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29.34%,辽宁省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性较强,发病率为18.00%,说明玉米丝黑穗病菌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应用RAPD技术对4个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进行了分析,不同菌株的相似系数在0.40~0.64之间,在0.58的相似系数水平上共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505号和506号菌株相似性最大,相似系数达到0.64;504号和507号菌株相似性最小,相似系数达到0.40,说明丝黑穗病菌存在着丰富的生理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25份美国早熟玉米自交系抗病性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25份美国早熟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在黑龙江绥化地区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5~115d),以4个黑龙江省骨干系为测验种,组配100个杂交组合,对外引美系及100份杂交组合进行田间综合鉴定及产量分析。筛选出3个病害中抗及以上、比对照增产5%以上的杂交组合:C93×绥系614,C174×绥系614,C100×K10;筛选出5份中抗或高抗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且无其他不良性状的美国自交系:C62、C93、C137、C155、C174;筛选出3份耐密、抗病(中抗或以上)改良种质:C62×绥系205,C174×绥系614,C137×绥系709。为丰富黑龙江省早熟、多抗、耐密植、适合机械化玉米种质资源及外来种质本土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