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于2017年在蒙城县开展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裕丰303、联创808、鲁单9088、秋乐218、华皖267、庐玉9105、隆平206、隆平208等品种已经成为蒙城县玉米主推品种,可以继续推广;秋乐368、金西北308、联创825、中科玉505、德单123、鲲玉8号等表现较好,可以继续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临淄种植的籽粒直收玉米品种,2019年选择华美1号、迪卡517、京农科728、农星207、郑单958、登海618、豫丰98、裕丰303、联创808、浚单20共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种植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产量、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等指标,发现华美1号、迪卡517的种植表现较好,适合当地作为籽粒直收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3.
在蒙城县进行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登海605、苏玉29、中单909、伟科702、先玉335、登海6702、安农9号、西由50、蠡玉16等已经成为蒙城县玉米主推品种,可以继续推广。鲁单9088、登海618、奥玉3111、NK718、华农138、强盛369、庐玉9104、庐玉9105、裕丰303、联创808、农大372、京品50、豫龙1号等表现较好,可以继续推广或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夏邑县玉米种植面积7.53万hm2,平均单产532.7 kg,总产60.168万t。与2019年相比,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增加666.67 hm~2,增长0.9%;单产增加0.8 kg,增长0.2%;总产增加0.619万t,增长1%。一、2020年玉米生产的特点一是气象条件光温水总体适宜秋粮作物生长。二是玉米耐密植型高产品种推广面积大,如裕丰303、中科玉505、联创839、浚单29、奥玉3111、登海605、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皖北种植的最佳玉米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2019—2020年收集目前皖北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开展了试验,并对每个品种的抗病性、抗倒性、稳产性、产量及2年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年试验,中科玉505综合抗性、稳产性及丰产性表现最佳,特别是高抗茎腐病和高抗南方锈病;郑单958抗倒性强,但南方锈病重。2年同期气候差异较大,2020年青枯病和南方锈病暴发,部分品种减产幅度较大,但中科玉505综合抗性、丰产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体系中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品种相对缺乏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先玉335(V1)、郑单958(V2)、金穗1203(V3)、五谷704(V4)、潞玉36(V5)、农华106(V6)、龙生1号(V7)、联创808(V8)和迪卡517(V9))的产量、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品种先玉335、五谷704、龙生1号、联创808和迪卡517具有较佳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百粒重增加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种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15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个玉米新品种在生长发育特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表现好的品种有郑单958、中单909、联创808、敦玉13号。郑单958产量达到15 259.5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97%,在会宁县表现为中晚熟,株高、穗位、茎粗适中,果穗均匀,秃顶率低、穗粒数较多、子粒饱满、百粒重高、株粒重与穗粒重较高,有较强的抗旱性与适应性,可初步确定为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郑单958和先玉335在不同区域的产量情况。方法:前两年在河南省的滑县、固始县、唐河县三个地区的玉米高产示范区内进行,对比两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种抗病性能。结果两个玉米品种综合产量差异性显著,郑单958的产量要显著高于先玉335,同时,两个玉米品种在不同试验区域的抗病性能也存在不同的差别。结论:先玉335和郑单958两个玉米品种在总体产量上差异性很明显,郑单958平均亩产量和各个处理区域的亩产量都要显著高于先玉335,在各个地区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能科学选择玉米品种,主要以郑单958为主。  相似文献   

9.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玉米新品种引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玉米品种均能正常成熟,其中联创808、郑单958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性强,因此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择适宜南阳市种植的粮饲通用玉米品种,对河南省近4年审定及推广面积较大的籽粒玉米品种和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沃玉964、郑单528、联创808、五谷8617、先玉335是生物产量高、籽粒产量高、干鲜比达标、综合性状优良的粮饲通用玉米品种,可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玉米新品种在周至县生产条件下的表现,筛选出适宜周至县种植的抗逆性强、适应性好、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完善其配套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周至县种子管理站征集了近几年新审定和参与审定试验的玉米新品种25个,开展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第一组玉米品种示范区,郑单958、伟隆128、榆单808、渭玉1838、秦龙406表现抗逆性好、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效果明显,适宜在周至县肥力水平中等以上地块推广种植;第二组玉米品种展示区,掖丰208、秦鑫6号、裕丰303、鲲玉8号产量均较高,在10 659.41~11 431.07 kg/hm2之间,增产潜力大,优势性状突出,需要继续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12.
蓝田县夏播玉米常年种植面积38万亩,主要种植郑单958,搭配种植蠡玉16、先玉335等品种,但种植密度较低,一直是影响当地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研究当地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探索蓝田县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从而提高当地玉米产量是一项投资小、收益明显的增产措施.为了研究蓝田县夏播玉米最适密度,以当地主栽品种郑单958作为参试品种进行不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郑单958的作为参试品种在当地夏播种植密度一般以4350株/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吐丝前高温是影响玉米雌雄穗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玉米产量形成至关重要。探明吐丝前高温胁迫对玉米产量及雌雄穗发育进程的影响,为玉米稳产高产提供保障。【方法】以花粒期耐热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玉米品种联创808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移入人工智能温室进行高温胁迫(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为40/30℃),对照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为35/25℃,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型玉米产量、雌雄穗生长发育及外观形态结构、花粉花丝微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夏玉米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和粒重,进而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郑单958和联创808行粒数分别降低22.21%和24.59%,穗粒数分别降低29.85%和27.80%,千粒重分别降低24.04%和17.47%,导致籽粒产量分别降低44.98%和40.8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高温胁迫抑制了2个玉米品种雌雄穗发育,雌、雄穗干重和雌穗长度显著降低,光合性能显著降低,开花吐丝间隔期(ASI)拉长。高温胁迫后,郑单958和联创808吐丝期雄穗干重分别降低39.42%和15.60%,雌穗干重分别降低22.50%和15.56%,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48.70%和56.48%,开花吐丝间隔期(ASI)分别达7 d和6 d,雌穗吐丝时间推迟是ASI拉长的主要原因。高温胁迫对玉米花粉及花丝表面超微结构均产生了明显影响,2个玉米品种花粉粒表面均出现干缩褶皱,外壳出现网状纹突起,萌发孔内陷;玉米花丝表面褶皱,花丝毛数明显降低,且存在的花丝毛几乎全部倒伏于花丝表面上,造成花丝接受花粉面积减少,且郑单958花粉花丝受损程度明显重于联创808。【结论】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高温胁迫,对耐热型品种郑单958的产量形成、光合特性和雌雄穗发育的影响均高于热敏感型品种联创808。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高温胁迫导致粉花丝微观形态受损,抑制雌雄穗发育,显著降低玉米光合能力,使得穗粒数和粒重减少,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因此,生产中适宜玉米品种的选用需参考不同区域高温逆境易发生阶段来确定。  相似文献   

14.
三个玉米品种在胶东地区进行半夏种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玉米(Zea mays L.)品种的角度优化胶东地区小麦-玉米复种模式,选择玉米品种金海5号、郑单958、先玉335作为试验材料,在胶东地区进行半夏种植,对其基本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成株叶片数方面,金海5号显著低于郑单958和先玉335;株高方面,先玉335显著高于郑单958和金海5号;抗倒伏能力方面,金海5号与先玉335优于郑单958;果穗的生长状况方面,郑单958优于先玉335,金海5号最差;玉米螟抗性方面,从强到弱依次为郑单958、金海5号、先玉335;理论产量方面,3个品种差异不明显;郑单958对丝黑穗病抗性较差。综合来看,先玉335为在胶东地区进行半夏种植较为理想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密度增大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郑单958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9 184.5 kg/hm2),先玉335在密度为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8 770.5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夏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以近年审定的部分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产量性状隶属函数值评价玉米稳产性,明确河北省各生态区的适宜夏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适合山前平原区新乐地区的夏玉米品种为华农887、明科玉33、先玉047、京科968,其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5、0.73、0.72和0.71;山前平原区辛集地区适宜种植的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裕丰105、先玉1140、先玉047、京科968和农大372,其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3、0.67、0.67、0.63、0.62和0.62;适合黑龙港区邯郸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为京科968,其隶属函数值为0.79;适合冀东平原区玉田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为京科968、先玉1360、蠡玉86、郑单958和蠡玉57,其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1、0.65、0.49、0.48和0.48。  相似文献   

17.
2017年阜南地区夏播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在阜南地区推广种植的夏玉米新品种,2017年开展了夏播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玉米品种有郑单958、隆平206、裕丰303、鲁单9088等.其中,郑单958、隆平206综合抗性最好,可在当地继续大面积推广;浚单20抗倒伏性一般,且不稳定,建议减少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吐丝前高温是影响玉米雌雄穗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玉米产量形成至关重要。探明吐丝前高温胁迫对玉米产量及雌雄穗发育进程的影响,为玉米稳产高产提供保障。【方法】以花粒期耐热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热敏感型玉米品种联创808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移入人工智能温室进行高温胁迫(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为40/30℃),对照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为35/25℃,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型玉米产量、雌雄穗生长发育及外观形态结构、花粉花丝微观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夏玉米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和粒重,进而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郑单958和联创808行粒数分别降低22.21%和24.59%,穗粒数分别降低29.85%和27.80%,千粒重分别降低24.04%和17.47%,导致籽粒产量分别降低44.98%和40.8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高温胁迫抑制了2个玉米品种雌雄穗发育,雌、雄穗干重和雌穗长度显著降低,光合性能显著降低,开花吐丝间隔期(ASI)拉长。高温胁迫后,郑单958和联创808吐丝期雄穗干重分别降低39.42%和15.60%,雌穗干重分别降低22.50%和15.56%,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48.70%和56.48%,开花吐丝间隔期(ASI)分别达7 d和6 d,雌穗吐丝时间推迟是ASI拉长的主要原因。高温胁迫对玉米花粉及花丝表面超微结构均产生了明显影响,2个玉米品种花粉粒表面均出现干缩褶皱,外壳出现网状纹突起,萌发孔内陷;玉米花丝表面褶皱,花丝毛数明显降低,且存在的花丝毛几乎全部倒伏于花丝表面上,造成花丝接受花粉面积减少,且郑单958花粉花丝受损程度明显重于联创808。【结论】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高温胁迫,对耐热型品种郑单958的产量形成、光合特性和雌雄穗发育的影响均高于热敏感型品种联创808。第9片叶展开期至吐丝期高温胁迫导致粉花丝微观形态受损,抑制雌雄穗发育,显著降低玉米光合能力,使得穗粒数和粒重减少,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因此,生产中适宜玉米品种的选用需参考不同区域高温逆境易发生阶段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冀中南区域种植推广的玉米品种应用于生产,以金博士733、金博士736、金博士825、金博士719、乐农87、科河699、裕丰303等7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照为郑单958),在冀中南不同试验点进行了不同玉米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7个不同玉米品种之间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试验点之间品种产量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乐农87、金博士719丰产性和稳定性较为突出,更加符合前冀中南区域玉米生产需要,适宜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鲁单818、登海605、菏玉127、迪卡51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等行距(60 cm)种植条件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在其最适宜的密度下,产量表现为:登海605先玉335菏玉127郑单958迪卡517鲁单818,在密度为3 500~4 500株/亩范围内,6个品种的产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高。当密度达到一定时,随着空秆率和倒伏率的增加,穗粒数、千粒重逐渐减少,产量逐渐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不同的条件下产量不同,品种密度互作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