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熵权法的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评价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可以指导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取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两个方面的指标,通过熵权法对甘肃省2005—2017年和2017年甘肃省各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2005—2016年水资源承载力较低;2017年甘肃省大部分市水资源承载力较低,差别较大,水资源承载力不平衡.甘肃省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鉴于甘肃省水资源比较缺乏的现状,提出了继续提高甘肃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评价和田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导该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本文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角度出发,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SO-PPE模型),对和田地区2005—2012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回归分析法对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八年来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属于弱无压力状态,反映该区水资源承载力满足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但不表明该地区不属于缺水地区;其中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镇化率的高低对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具有较高影响;从长期发展规划来看,需结合干旱区绿洲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措施,以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评价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态,以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为基础,分析了江西省2009~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水资源负载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3年江西省水资源人均生态足迹相对较低,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且整体开发潜力较大,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应该充分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调度、利用水资源,促进江西省水资源的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采用2009—2016年数据,在选取典型指标及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指标赋权的基础上,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江苏省镇江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镇江市2009—2016年8年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8年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波动增长,总体增长1.4倍。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子系统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系统及要素间承载力发展不均,资源、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显著滞后于社会、经济子系统。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镇江市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打造喀什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发展战略的提出,加快推进经济跨越式和“三化”的发展进程,水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文建立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综合协调系统指标体系,选取了共27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喀什地区2004~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得出喀什地区随着经济活动的加强,水资源承载力的趋势是越来越低;水-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系统之间协同性较弱,加剧了水资源和生态的脆弱性,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各系统之间存在非良性循环.要想提高复合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实现喀什地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应优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利用节水灌溉等高新节水技术,适度的人类活动与水资源的有序开发.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区域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承载力是判断水资源是否满足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区域水资源承载潜力的评估,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与产业布局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原理,结合东营市水利发展规划,对东营市人口、经济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人口呈现周期性变化,可承载人口高峰分别在2010年和2030年出现,达到200.48万、169.859万,可承载人口低谷出现在2015年为158.572万;研究时段内,供水保障率为50%时2005~2013年人口、GDP均处于可载状态,其他年份为超载状态;供水保障率为75%时,人口和GDP基本处于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市属于干旱区绿洲城市,水资源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选取水资源利用率、产水模数等10个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石河子市2002~2009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石河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承载潜力已相对较小,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显现.提出应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唐鹏  何锦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2):126-128
为了探索湖北省荆门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运用传统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人口、GDP、固定资产投入、水资源总量、总供水量、生产用水量、耗水率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4~2013年荆门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4~2013年荆门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较大的波动,2012、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急剧下降.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地区内的人口、社会经济、水资源利用情况等.荆门市目前可以通过扩展水利工程、加强节水措施等来缓解水资源承载力的压力,促进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程仲雷  海米提·依米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97-21999,22002
水资源承载力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其平衡与否关系到地区总体规划能否完成。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使用效率整体不高,就目前而言仍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特别是农业灌溉方面的节水潜力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势必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优化水资源配置,采取多种节水措施,降低农业耗水,其水资源承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3个主成分为反映经济发展和人口状况的主成分F1、反映节水技术状况的主成分F2、反映降水量状况的主成分F3。从主成分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03—2010年疏勒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稳步递增趋势,但在2008年和2009年出现了小的波动,其原因主要是2008年、2009年两个年份降水量减小。要促进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控制该区域人口数量,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和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赣江源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慧  蔡定建  许宝泉  余长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64-14267,14277
以赣江源流域地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自然水资源和人口现状等16个指标中筛选出影响该区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4个主因子C1、C2、C3、C4,并通过熵权法对4个因子的得分赋权重,综合评价出2001~2009年该源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状况。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走向一个相对健康的方向。通过对赣江源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从水量分配、水权归属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以期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制定,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水资源承载信息的参考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辽宁省在不同侧重下的未来发展规划下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以取得最适合的发展规划。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SD)对2021—2030年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预测分析,调节模型影响因素设置4种情景,并耦合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在4种发展情景下,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均较历史时段有所改善;现状发展型是根据区域发展现状依照规划正常发展,至2030年水资源承载力为0.7103处于良好状态,人均GDP提升3.3万元,总用水量和综合排污污染指数都有降低;经济增长型通过调节产业增长速度以达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但无法避免其对水资源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型基于经济增长考虑了产业转型,发挥了第三产业用水量小的特点,2030年水资源承载力评分为0.6963,处于良好状态;环境保护型至2030年水资源承载力为0.7905,较2020年提高了15.5%,为最契合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划情景。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偏低属于我国基本国情。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消耗量的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水资源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开展水资源承载力研究,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托。在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其研究方法进行探究,以确保区域水资源度量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近1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  杨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33-13936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重庆市2000~2009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格局动态演变。结果表明,近10年来,重庆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人均水资源承载力波动呈下降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3.50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2.64 hm2/人,水资源承载力从2000年的6.05 hm2/人下降到2009年的3.48 hm2/人,并在2001年和2006年达到低谷期。在空间上,重庆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渝西走廊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生态足迹较低,其中最突出的为渝中区;三峡库区、渝东南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高,其中城口县和巫溪县最为突出。此外,重庆市40个区县总体上水资源生态足迹基本低于水资源承载力,存在着生态盈余,但部分区县的水资源生态赤字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4年—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基础数据,选取5层领域共22个具体指标,构建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江西省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昌市水资源承载压力最大,九江市承载压力最小,其余大部分地区水资源承载压力适中,总体差异不大;(2)2004年—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承载压力整体呈下降趋势,水资源开发利用呈良性发展状态;(3)2018年南昌、萍乡和鹰潭水资源承载处于濒临超载状态,其余大部分地区水资源承载处于承载适宜状态,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适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尚有较大潜力。该研究成果为江西省水资源管理规划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对2010~2016年广西14个地市农业水资源利用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区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状况和耦合关系。研究表明:2010~2016年广西农业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以年均4.79%的速度增长,北海、玉林、桂林等4个地市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小于全区平均水平;防城港、梧州市等10个地市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广西农业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并且技术效率差距出现缩小趋势;聚类分析和耦合关系分析显示,广西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区域农业生产、农业水资源数量与技术效率的不匹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对2010~2016年广西14个地市农业水资源利用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区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动状况和耦合关系。研究表明:2010~2016年广西农业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以年均4.79%的速度增长,北海、玉林、桂林等4个地市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小于全区平均水平;防城港、梧州市等10个地市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广西农业水资源利用技术效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并且技术效率差距出现缩小趋势;聚类分析和耦合关系分析显示,广西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区域农业生产、农业水资源数量与技术效率的不匹配。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为例,选取1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对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年,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在2001年出现了小的波动,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情况是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总体上湖北省水资源承载力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域,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区域内10个城市近10年(2004-2013)来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水资源配比状况,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空间上,社会经济发达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强;时间上,水资源承载力呈现波动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家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水源涵养区,其水资源承载力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依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技术导则》,计算了河北省各地级市和张家口各县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利用综合指标法,计算了张家口近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张家口在国家层面上属于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在河北省层面属于水资源承载力好的地区;张家口各县区水资源承载力不均衡;张家口近5年水资源承载力不断提高,其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压力、生态压力的降低和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其中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耕地灌溉率的降低,污水处理回用率和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地下水开采率和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为主要推动因素。而人口密度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是降低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给出相应的对策: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第一产业用水量,提高二、三产业用水效益;树立节水观念,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回补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