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问题。"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浙江省是缺粮省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定压力。本文分析玉环市粮食功能区非粮化现状,并对减少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粮食主产区历来都是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热点区域,通过测算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贡献率,定量分析2000—2015年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程度,研究其供需状况,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加0.03%;(2)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率存在区域差异,粮食安全贡献率最低的四川与最高的黑龙江相差142%,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4省(区)的粮食产量占粮食主产区的35.64%,粮食安全年均贡献率达44.1%,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于北方。今后应完善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教授秦富认为,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体现出中央对确保粮食产能的高度重视,更体现出确保产能的粮食安全新思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相似文献   

4.
2021年,云南省压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抓早谋篇布局稳面积,抓牢春耕备耕夯基础,抓稳"藏粮于地"提产能,抓细"藏粮于技"挖潜力,抓实政策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坚决打赢"十四五"粮食安全"第一仗".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19.14万hm2(6287.1万亩),同比增加2.4万hm2(36万亩),增长0.6%,亩产307 k...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研究了2000~2019年新疆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新疆粮食增产1.77倍;2009年增速高达38.01%;但2016~2017年连续2年产量下降,累计产量降幅为7.89%。(2)2000~2019年20年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转移距离125414 m;北疆与南疆相比,粮食增产数量多、速度快,导致粮食重心北移。(3)耕地规模增加对粮食增产贡献度最大;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作为科技影响因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粮耕比例调整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负向效应。新时期粮食生产既要"藏粮于地"合理增加保持耕地面积,又要通过科技创新"藏粮于技"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复种指数及单产,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也是应对各种不确定风险,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压舱石。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形势日益严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成为重中之重。近年,安阳市认真履行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定不移地采取各项措施,稳定粮食面积、优化粮食布局、提升科技兴粮水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粮食生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研究了2000~2019年新疆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 2000年以来,新疆粮食增产1.77倍;2009年增速高达38.01%;但2016~2017年连续2年产量下降,累计产量降幅为7.89%.(2) 2000~ 2019年20年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转移距离125414 m;北疆与南疆相比,粮食增产数量多、速度快,导致粮食重心北移.(3)耕地规模增加对粮食增产贡献度最大;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作为科技影响因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粮耕比例调整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负向效应.新时期粮食生产既要"藏粮于地"合理增加保持耕地面积,又要通过科技创新"藏粮于技"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复种指数及单产,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结构调整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重点追求质并不是不要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面积稳定、产能稳定,做到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两手一起抓。要重点保口粮保谷物稳产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好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区域粮食生产亦是这样。本研究结合2000—2019年湖南省粮食生产情况分析全省粮食生产特征,并采用粮食安全贡献度测算方法对2000—2019年湖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度进行了测算,最后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下保障湖南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藏粮于地”;强化科技支撑,确保“藏粮于技”;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踏着春的脚步,我省各地陆续开始春耕备耕,各地要抢抓农时,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打好农业生产的"第一仗".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是粮食丰收的重要前提.去年,我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牢牢稳住了粮食安全"压舱石".同时,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粮食结构,推进高标准农...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中原熟,天下足。作为产粮大省,河南已经连续12年粮食产粮超过了千亿斤。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河南正从"中原粮仓""产粮大省"迈向"农业科技强省",努力守住并打好这张"科技王牌"。  相似文献   

12.
<正>五年来,吉林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2016年,粮食生产在面积调减的情况下,总产仍达到743.44亿斤,连续四年超过700亿斤,稳定保持全国第4位。巩固提升粮食核心区产能,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有效供给,累计调减籽粒玉米500万亩,主要在东部冷凉区、西部易旱区、城市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要保粮食面积、稳粮食产量,确保产得出、供得上,也要注重解决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浪费现象,要在增产与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本文基于粮食增产和减损两个视角,系统探讨保障国内粮食稳产增产、推进粮食节约减损的现实情境和主要挑战,针对性提出协同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和节约减损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面对当今世界百年大变局和我国国情农情,国内粮食生产端呈现为粮食稳产增产面临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技术突破难度增大、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积极性弱化、粮食政策囿于国际规则束缚等难题;粮食消费端则表现为产业链供应链损耗多、食物浪费治理难等问题。据此建议,要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增产和减损同时发力,一方面要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持续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夯实国内粮食产能基础,多措并举调动地方抓粮和生产者种粮两个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倡导节约、营养、健康和平衡消费,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藏粮于技"战略就是把农业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粮食产能的科技因素,提高粮食产量.基于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影响云南省粮食产能的科技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8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对云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农用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和农业机械使用量则对云南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因此,提高粮食产能要结合云南省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的农用化肥和农药,同时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和农机化建设进程,促进云南省粮食产能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响应国家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拜泉县2015年下调玉米面积,增加大豆等作物面积。为了保证粮食安全需要做到减面积,不减产量。所以要增加科技投入,增强科学管理措施,提高粮食单产。经过几年研究总结出几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耕地利用视角下全国粮食生产时空特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考虑耕地数量及各项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方法(LMDI)将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解为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和粮食单产四大因素,研究1996—2016年其对全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空间上呈现南部地区减少、北部地区增加的趋势,导致全国粮食产能重心北移。2)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这些技术因素均是促进因素,其中单产提高对总产量提升贡献最大;期间耕地面积下降与种植结构调整则是粮食产量的抑制因素。研究认为,城市化过程中耕地面积减少不可避免,保证粮食安全不但需要严格保护耕地,而且必须强化"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与复种指数,以稳定与优化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全国粮食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的有机结合,而“藏粮于地”和“藏粮于库”都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因此,“藏粮于科技”是保证.是长远的战略措施,必须坚持科技兴粮,把推动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科技进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提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实施策略:一是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强化粮食生产与粮食消费间的缓冲机制;二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协同粮食产能与粮食消费的关系;三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粮食目标价格改革,创新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要加强对粮食生产加工的监督,为粮食的安全通过保障。同时要增强全社会节粮意识,在生产流通消费进一步推广节粮减损设施和技术;在技术措施上要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策略,保证粮食安全,以粮食安全发挥多功能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盐城市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市、江苏省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实施"两藏"战略、提升粮食产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旨在分析盐城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础优势及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出初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