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当前的减贫工作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形式日益受到重视。在旅游扶贫过程中须要构建基于贫困人口受益的机制,以切实保证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受益。以重庆市武陵山片区为样本区,从微观农户视角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基本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贫困农户在旅游扶贫项目中的获益状况,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有利于贫困人口受益的旅游扶贫机制。结果表明,超过60%的受访者明确感受到旅游扶贫项目给贫困人口带来了好处,提高了家庭收入;另外有32%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在旅游扶贫开发项目中获得任何利益。影响扶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地方政府不恰当的政绩观念,旅游扶贫开发项目脱离当地实际以及贫困人口面临较大参与障碍等。因此,须要以PPT理念为指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旅游扶贫的精准识别机制、贫困人口的能力提升机制、项目参与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形成面向贫困人口受益的旅游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能够较好地满足贫困社区的旅游发展需求,使贫困人口真正得到旅游发展的利益,从而提升社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对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实地调研发现,旅游扶贫的社区参与水平偏低,方式单一,社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方面存在"飞地效应"、生活成本上升、用地紧张等问题。因此,建议在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过程中,构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赋权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保护机制、精准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的主体在于人,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要让农民参与,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旅游扶贫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以发展乡村旅游为首要产业的国家级贫困县石台的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参与存在居民获取信息不对称、权利缺失;参与能力不足,利益分配不公平,缺乏规范管理等问题。因此,建议在石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政治赋权、居民增能、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培育社区组织等方式,提升社区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贫困人口能力和权利缺失已成为影响旅游扶贫效应的重要因素,探究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贫困地区农户社区增权效应对当地旅游扶贫项目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区域实现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为例,运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方法,分析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社区增权效应,剖析其内在逻辑。结果表明,狼牙山地区在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基本实现了社区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增权,主要得益于村庄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能人带户示范带动效应,也契合了村民、政府和村庄能人的利益诉求。同时依托于全民参与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旅游扶贫社区增权,提升了贫困农户的可行能力和获得感。面对村庄公共事务村民仍然存在话语权和决策权缺失、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政治失权。因此,提出强化村庄能人培养,加大对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政策扶持和引入社会组织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旅游开发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推动文化旅游扶贫实践层面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困境: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薄弱,文化旅游资源产权评估不完善,文化旅游扶贫项目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利益联结不紧密,贫困人口旅游参与度低、旅游受益有限等问题。为深入推进文化旅游扶贫工作,文章提出文化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完善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协调机制,推进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立文化旅游产业链帮扶供给体系,创新贫困群体文化旅游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资产收益扶贫是在实践中探索的精准脱贫新路径,尚处于不断摸索的时期,亟需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决策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利益分配机制,优化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有助于资产收益扶贫的进行。资产收益扶贫实施的过程一般要经过识别、规划、帮扶、管理、考核等5个阶段。山西省资产收益扶贫机制的典型模式主要有龙头企业主导型和合作社主导型,对这2种类型的绩效进行比较,得出增强实施主体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对增加贫困户的股份收益、增强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实现山西省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振兴入手,简述了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了解了当前信宜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状况,从识别机制、精准扶贫与旅游业发展结合度、内生动力、扶贫规划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困境,从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与旅游发展的结合度、加强内生动力、实施长效的精准扶贫规划等方面提出旅游扶贫的建议,从而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旅游(简称:PPT)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旅游减贫理念,旅游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最为主要的旅游扶贫方式,两者在目标诉求、参与主体、实施方式等方面具有相当一致性。PPT以贫困人口获得净收益为目标,对各参与主体(政府、私营部门、贫困人口、社会团体等)的角色进行了清晰定位,针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面临的障碍(缺乏市场进入能力、缺少人力资本和资金、缺乏产品开发能力等)提出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契合了旅游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目标和贵在精准的核心理念,为我国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八尔湖库区的旅游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把握库区贫困现状、旅游扶贫模式、贫困农户参与方式和其中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基础上,对水库旅游扶贫对农户的增收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扶贫模式对于贫困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乡村旅游型、旅游商品型、景区带动型.各种旅游模式对于农户的增收效应不同,其中,乡村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逐渐成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从博弈论视角出发,探究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四大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寻求各方发生利益冲突的原因所在,构建利益诉求表达及分配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土地补偿制度、加强社区参与合作、加强旅游教育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50-253
经济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一直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云南省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近年来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一村一品""协会+基地+农户""生态旅游""现代化产业园区"等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制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水平低下、产业主体发展能力弱、贫困户产业扶贫参与度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产业扶贫收益未能完全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必须加大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做好扶贫产业定位、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才能切实提升产业扶贫实效,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122-126
旅游扶贫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的概念、内容、模式、绩效评估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今后的旅游扶贫研究提出了展望:即在旅游扶贫概念上,应加强与可持续战略的融合,结合宏观与微观层面综合考虑,对旅游扶贫与旅游精准扶贫概念深入研究,统一定义。在旅游扶贫内容上,加强旅游精准扶贫与以贫困人口为主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在旅游扶贫模式上,要在以加强旅游扶贫模式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贫困区的特点来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模式多方式推动旅游扶贫的发展。在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上,要把握深度贫困区,从贫困人口的角度评估旅游扶贫的效应,加强对贫困人口利益、贫困人口参与度等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易地扶贫搬迁对实现脱贫攻坚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易地扶贫搬迁在实施过程中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对于社会多元主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缺乏资源整合和利益分配机制;另一方面,农民搬入安置区后生计能力减弱、文化不适应、社区不稳定等,加大了农民"返贫"、不愿意搬迁等风险。为此,应进一步优化易地扶贫搬迁路径:①完善法律制度,明确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关系;②建立有效的多元参与主体资源整合和利益分配机制;③增加政府投入,发挥技能培训的正向外部效应;④尊重原有社会文化,再造社会团结;⑤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以四川曾家山旅游风景区的旅游扶贫开发为例,分析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中的获益情况,发现存在旅游扶贫目标瞄准偏离现象,并提出贫困人口之所以未能在旅游扶贫中有效获益主要源于自身生计资本的缺乏,特别是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不足,同时,外部政策干预时忽视贫困人口的参与也是影响其获益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保证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真正获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消除贫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随着公益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公益性旅游扶贫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在梳理公益性旅游扶贫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对现行的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状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如何优化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等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存在公益性政策法律制度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机制有待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当地人缺乏内生性脱贫动力等问题,并从完善国家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公益性旅游扶贫机制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当地的造血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未来中国公益性旅游精准扶贫有效开展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企业参与旅游扶贫已经成为促进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共享发展理念下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的动力机制以及参与路径相关理论出发,分别根据动力机制、政府政策、市场机遇以及企业发展和参与路径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居民思想素质、助推产业发展以及改善农村环境,提出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的基本理论假设,再以W公司的旅游扶贫案例,逐一验证理论假设。本文在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后,提出提升企业参与旅游扶贫绩效的对策建议,为政府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陕西沿黄公路沿线乡村旅游发展活力,提高乡村旅游扶贫效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对陕西沿黄公路旅游带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的基本上,提出要从政府、市场、农户3个方面实现机制创新,即建立政府主导的组织机制、社会工商资本参与机制、乡村旅游农户参与及利益分享机制,进而提升陕西沿黄公路旅游带乡村旅游扶贫效能。要从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加强乡村旅游智能化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时间、研究内容两个层面梳理出国内外关于旅游扶贫研究的发展脉络,发现国外主要从旅游业发展对贫困人口的影响.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的程度、类型、受益情况以及旅游扶贫的核心理念展开研究。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模式、效应、政府作用、社区参与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旅游扶贫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需要努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章分析了现阶段青岛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发展中存在缺乏促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信任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不够完善、各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不足和农户缺少参与协同创新的渠道等问题,提出完善协同创新的信任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积极鼓励多元化协同创新组织的发展和拓宽农户参与协同创新的渠道等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旅游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优先任务,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文献述评、调研认知与研究思考,探讨旅游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主要作用、现实问题和推进途径。研究表明,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各方共识,同时也面临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内生增长乏力、生态环境制约等诸多挑战,乡村旅游扶贫需精准识别发展乡村旅游所具备的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和可行性,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和原则融入具体的旅游精准扶贫计划与行动之中。具体需要准确把握好适宜区域、实施主体、主导产业、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的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的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的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管理和组织机制,进而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精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