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栽培种花生资源农艺 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国家“七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执行过程中收集的6 390份栽培 种花生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和种子品质性状的鉴定,分析我国保存的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我国保 存的花生资源中,龙生型花生的单株生产力高、油酸含量高,普通型花生的油酸含量也很高。珍珠豆型花生的蛋白 质含量和含油量高,普通型和龙生型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珍珠豆型和多粒型资源。安徽花生资源的单 株生产力高,福建和江西花生资源的蛋白质含量高,河南和浙江花生的含油量高,四川和广西花生的油酸含量高, 湖北、河南、广西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其它地区的花生资源。  相似文献   

2.
花生种质资源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花生品种资源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花生种子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但相关的程度在国内资源与引进资源之间、各植物学类型之间不一样.国内资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比国外资源的大,这种绝对值在各类型之间的表现是:普通型>珍珠豆型>龙生型>多粒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生种质主要生化品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我国17 个花生主产省的1041 份花生品种资源的蛋白质、脂肪与脂肪酸的含量、品质间关系以及品质与纬度间联系等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各省五类型花生蛋白质平均含量与纬度负相关,种质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67% ~3482% ,珍珠豆型花生平均蛋白质含量居各类型花生之首,为2928% 。全国各类型花生脂肪平均含量除龙生型花生外,亦与纬度弱负相关,品种资源中脂肪含量变幅为3996% ~5864% ,最高的是湖北省珍珠豆型的竹山红坪与山东省中间型7803,含油量均为598% ;花生脂肪与蛋白质含量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铜仁市珍珠豆型地方品种花生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研究铜仁市珍珠豆型花生地方品种资源,为花生亲本的利用和品质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分析仪Perten DA7250对铜仁市136个珍珠豆型花生地方品种资源的粗蛋白、含油量、油酸、亚油酸、总氨基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二十四烷酸、花生酸、精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山嵛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硬脂酸、棕榈酸、组氨酸等含量共20个品质性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品种之间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在3.05%~20.78%之间。其中蛋氨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含油量变异系数最小;得到一些粗蛋白含量、油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优异材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在欧氏距离为10时可将136份铜仁市珍珠豆型地方花生品种划分为四大类群。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龙生型、普通型、珍株豆型)花生几个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表明:花生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各异。在龙生型、普遍型有可能同时获得高产高蛋白质的材料;在龙生型和珍珠豆型中有希望选育出高产高亚油比的材料。在普通型、珍珠豆型中存在获得高脂肪高油亚比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几个龙生型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抗性遗传属性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龙生型抗源抗性呈部分显性,存在加性和非加性的遗传效应,抗性的显性程度高于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抗源,而且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效应。  相似文献   

7.
用90对多态性SSR引物评价了山西省不同地理来源的72份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0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31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522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0.1823~0.7711,平均0.4537;多态信息含量指数变异范围0.3283~0.7378,平均0.4047;Shannon's信息指数变异范围0.1657~1.6734,平均0.809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2份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 以多粒型为主,类群Ⅱ 以普通型为主, 类群Ⅲ 以珍珠豆型为主,聚类结果与花生的植物学分类基本一致。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种质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珍珠豆型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多粒型,普通型最小。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山西省花生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花生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的花生品种资源,我们对山东省的350份花生品种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的组分进行了分析,以便为花生脂肪的开发、利用及花生品质的改进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是利用山东省的350份花生品种为材料。1986年春季按类型生育习性分批播种,普通型、龙生型于4月28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法,多粒型、珍珠豆型及中间型于5月4日采用一般栽培法播种,秋后则根据每个类型生育期长短分批适时收获。分析化验均选用饱满、大小一致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花生品种资源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收集保存花生品种资源4151 个,其中国内823 个,国外3328 个,另有野生资源34个。对许多花生品种资源作了植物学特征和农艺性状描述。测定出蛋白质含量30% 以上的有132 个,含油率55% 以上的有216个,油酸/亚油酸比值16 以上的有68 个。抗锈品种734 个,抗叶斑病品种779 个,抗青枯病品种173 个,抗黄曲霉菌侵染品种14 个。抗旱品种15个,耐涝品种13 个,抗倒伏品种25 个。做了抗锈、野生种、系统选育、辐射诱变的遗传分析利用研究。对珍珠豆型花生各种性状间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对品种间、类型间、种间作了酶谱分析。创新育种亲本材料55个。广东花生品种资源在省内外利用,促进了花生生产和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InDel标记对我国地方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解析能力,本研究利用13个多态性InDel 标记检测4个典型生物学类型的90份中国花生地方品种材料。共扩增出42的等位基因,平均3个;Nei’s多样性指数 变幅为0.011~0.705,平均0.443;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为0.034~1.497,平均0.758。龙生型、普通型、珍珠豆型与多 粒型花生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198、0.4407、0.4435和0.4372,结果表明龙生型的遗传多样性明显小于其 它生物学类型。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077 ~ 1.000,平均为0.636;且普通型与龙生型花生之间遗传相似系 数最高,为0.636。群体分析结果表明密枝亚种与疏枝亚种、不同植物学类型之间遗传分化较小,且普通型与珍珠豆 型遗传结构相似,龙生型与多粒型花生遗传结构不同。利用非加权平均法(UMPGA)聚类分析将90份花生材料划分 为两类(G1、G2),其中G1包括全部的龙生型、61.90%的普通型以及20.00%的珍珠豆型。本研究结果表明InDel标记 能够有效地揭示栽培种花生的遗传变异,可为花生杂交亲本的选择以及优异基因的挖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花生籽仁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不同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对籽仁含油量、脂肪酸和蔗糖含量累积规律和基豆先豆间差异及籽 仁不同部位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生籽仁的发育,含油量增加且高油品种含油量积累速率高于低油品 种,蔗糖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逐渐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超长链饱和脂肪酸逐渐下降,亚麻酸逐渐降低到消失,其 中高油酸材料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下降速率以及油酸的上升速率高于普通油酸材料。各材料脂肪酸在基豆 和先豆间无显著差异,而含油量基豆高于先豆。成熟籽仁胚中棕榈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碳烷酸 含量显著高于子叶,含油量、硬脂酸和油酸含量低于子叶,在胚中约含有0.5%左右的亚麻酸,而子叶中未检测到亚 麻酸。本研究结果为选育品质优的油用型和食用型花生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川渝地区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将AFLP标记与表型性状相结合,分析了来自川渝地区的两个亚种四个类型的43份主要花生种质资源和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检测到该生态区内花生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珍珠豆型内和龙生型内品种间距离较小,而普通型内和中间型内品种间距离较大;交替开花亚种的龙生型和普通型品系间距离最近,而珍珠豆型与其它三个类型间距离较远;主要推广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匮乏。聚类结果也基本一致,都能将珍珠豆型与其他三大类型区分开,而龙生型、普通型和中间型在聚类中都有交叉情况。但在较为细小的类群划分上,两种方法仍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花生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近二十年在河南省推广的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花生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得到了明显的改良。2000年以后审定的近期品种产量水平有较大提高,比早期(1994年以前)和中期(1995-1999年)的品种平均增产540kg/hm^2,增产幅度达6.8%。近期品种在单株果重、单株饱果数、百果重和单株有效果数上比中期和早期有极显著地增加,500g仁数显著降低,产量性状中只有出仁率和500g果数变化较小。近期品种的脂肪含量比早期品种有显著和极显著地提高,近期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比中期品种有所下降,比早期品种都有极显著地提高,而且幅度较大。近期品种的株高较中期品种降低4.9cm,侧枝长减少4.33cm,总分枝数比前期和中期减少了2个左右,但结果枝数变化不大。生育期明显缩短,由前期的135~140d缩短到近期的120d左右。近期审定推广的珍珠豆型品种远杂9307与早期品种鲁花12号相比,大多数性状得到了明显地改良。从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和改良潜力看,单株有效果数、单株饱果数和单株果重的改良幅度较大,出仁率、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较小。  相似文献   

14.
抗锈高产花生品种汕油27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奕雄 《花生学报》2004,33(3):32-36
花生品种汕油27具有突出的丰产性与抗锈性、优良的生态株型与广泛的适应性,是珍珠豆型花生抗锈高产育种上可成功利用的中心亲本。我国南方利用汕油27作亲本材料已育成了30多个花生品种,其中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19个。这些衍生品种主要应用于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汕油523、汕油71、粤油223、粤油79和湛油30等。  相似文献   

15.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区试,两年9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达到4583.55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普通油酸品种)增产2.68%;2014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花生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5084.4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夏直播生育期116 d左右。本研究进一步对豫花37的遗传背景和控制油酸含量的两对主效基因的突变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高油酸品种选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花生不同类型品种根系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个类型的花生品种根系的生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生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根长较长,而珍珠豆型品种根长最短;龙生型品种干物重最高,珍珠豆型品种最低;根系活力及SOD、CAT活性均表现为多粒型品种最高.中间型品种最低。  相似文献   

17.
《花生学报》2003,32(1)
花育 1 9号系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 792 66优良株系为母本 ,莱农 1 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后代采用系谱法进行选择而育成的普通型早熟出口大花生新品种。 2 0 0 2年 4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质性状 :该品种属普通型大花生品种 ,荚果普通型 ,籽仁椭圆形 ,内种皮金黄色 ,符合普通型传统出口大花生标准。 2 0 0 2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济南 )测试 ,脂肪含量 52 .99% ;蛋白质含量 2 8.6% ;油酸 /亚油酸比值 1 .97,均比对照鲁花 9号高。产量表现 :在全国北方片两年品种区试中 ,平均单产荚果 443 1kg/hm2 ,比对照…  相似文献   

18.
珍珠豆型花生脂肪 蛋白含量与农艺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0份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的脂肪、蛋白含量与农艺性状相关和通径系数测定和经显著性检验,株型较矮、荚果小、籽仁小、壳薄饱满且单株结荚数多的品种脂肪含量较高。株型稍高、荚果大、籽仁大、荚壳较厚的品种则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基于SSR标记的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用25对SSR引物评价了133份地方品种,共扩增出93个等位基因,平均3.72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066~0.749,平均为0.374;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为0.161~1.385,平均为0.671。品种间相似系数变幅为0.416~1.000,平均为0.830,4种类型品种相似系数均值排序为:普通型(0.899)龙生型(0.776)珍珠豆型(0.710)多粒型(0.700)。采用非加权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00时,将133份地方品种划分为三大类群。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花生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普通型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低于其它3种类型。聚类分析结果为地方品种有效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花生荚果不同成熟度对籽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油酸大花生品种"花育963"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技术和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分析技术对不同成熟度花生籽仁8种脂肪酸成分、含油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有害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未成熟荚果籽仁基豆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先豆;棕榈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含量显著低于先豆。成熟荚果基豆和先豆的油酸含量均相应显著高于未成熟荚果的基豆和先豆,而成熟荚果基豆亚油酸、山嵛酸含量显著低于未成熟荚果基豆,其先豆棕榈酸、亚油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含量则显著低于未成熟荚果先豆;成熟荚果单仁果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未成熟荚果单仁果,其亚油酸、花生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碳烷酸含量显著低于未成熟荚果单仁果。籽仁含油量随着荚果成熟呈上升趋势,并且成熟荚果籽仁基豆含油量极显著高于先豆。蛋白质含量在未成熟荚果籽仁基豆、先豆和单仁果之间差异不大,成熟和过成熟荚果籽仁基豆都极显著低于先豆。有害脂肪酸含量随着荚果成熟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同成熟度荚果籽仁基豆显著低于先豆。本研究证明高油酸表型在"花育963"不同成熟度荚果中可稳定表达,同时可为花生脂肪酸遗传育种和花生适宜的收获期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