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梭鱼(mugil soiuy),又称肉棍子(辽宁、河北)、红眼鱼(山东)、赤眼梭、红眼鲻(浙江、福建)、斋鱼(广东),多栖息于沿海及江河咸淡水中,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尤以黄海、渤海为最多。具有生长速度快、盐度适应范围广、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且投资小,市场走俏。近年来成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的重要养殖对象之一,也是近几年养殖鱼类中效益较好的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建华 《内陆水产》2005,30(8):23-23
麦鲮又称麦瑞加拉鲮,是印度的四大养殖鱼类之一,属鲤科、鱼巴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体形似河中的刁子鱼(鲴鱼类),眼睛为红色。具有适应性强、耐低氧、食性广、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起捕率高、肉质细嫩味美等特点,在长沙地区得到很好的推广利用.现将麦鲮的池塘养殖方法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麦瑞加拉鲮简称麦鲮,属鲤科、耙亚科、鲮属,亚热带底栖鱼类,原产印度(又称印度鲮)。20世纪80年代由珠江水产研究所引进。90年代在广东地区大力推广养殖。目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也开始大面积养殖。麦鲮在分类上与我国华南地区传统养殖的鲮鱼同为鲮属,是印度四大养殖鱼类之一。经引进我国试养,证实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容易养殖等优点。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卡特拉(Catla catla)(中文名‘厚唇鲃’)是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它具有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和病害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池塘微流水养殖闽香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水妹 《内陆水产》2008,33(3):15-16
闽香鳢是闽侯县闽香水产科技开发公司选育的一个杂交新品种,它是以本地乌鳢(Channaargus)为父本,广东斑鳢(C.maulata)为母本杂交繁育的杂交子一代。闽香鳢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易饲养等优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闽香鳢具有显著的杂交生长优势,是目前已知的鳢科鱼类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养殖新品种之一。2006年笔者进行了池塘微流水养殖闽香鳢高产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鱼类病害的防治是困扰养殖场户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池塘老化和普遍采用高密度养殖,造成鱼类病害频频发生,给养鱼场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何减少鱼病的发生,促进养殖鱼类的健康生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切实加强鱼类病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革胡子鲶养殖技术推广总结庄业勤,唐卫红(湘潭市畜牧水产局411100)革胡子鲶属淡水鱼品种中生长速度最快的鲶鱼优良品种,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耐低氧、疾病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宜于集约化养殖等优点。1993年全市...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海水养殖鱼类消化酶活性研究的以下三方面:(1)消化酶活性的研究,内容包括消化酶的活性分布,温度、pH、外界环境及季节变化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2)不同生长阶段消化酶活性的变化,内容包括与仔鱼生长发育相对应的消化酶形成的时间,稚鱼、幼鱼在生长进程中,消化酶的变化规律;(3)鱼类的食物组成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内容包括饲料的种类和性质,以及饲料不同成分对鱼类消化酶的分泌、活性的影响,进而对饲料利用率的影响。本本对海水养殖鱼类消化酶的活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为海水养殖鱼类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廖国璋 《水产科技》1994,(4):17-18,14
斑点叉尾鮰(Intalusus punctatus)是美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自80年代初引进我国以来,经过多年生产实践表明,它是一个生长快、肉质好、个体大和产量高的优质养殖品种,目前已成为广东淡水名优养殖鱼类之一,深受广大养殖专业户的喜爱和消费者的欢迎。我省珠江三角洲池塘生产区在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张新山 《内陆水产》1999,24(8):24-24
加州鲈又名大口黑鲈,为肉食性温水鱼类,原产于北美洲的江河湖泊中。因其肉质鲜美、生长快,经济价值高而受到广大养殖者的青睐,目前,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养殖(包括中国台湾和大陆)。加州鲈系偏肉食性鱼类,国内对其营养需求的研究很少,传统的养殖喂养加州鲈的...  相似文献   

11.
培育快速生长的单性多倍体,是降低人工养殖生产成本的方法之一。鉴于内陆水域鱼类养殖和海水鱼类养殖(包括鲑科鱼类)日益受到重视,我们觉得定向控制鱼类的性别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斑鳜的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志 《内陆水产》2006,31(5):14-15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属鲈形目.脂科。斑鳜喜栖息在深潭、岩缝、石隙中,属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水产养殖中珍品,养殖效益较高。近年来,斑鳜的利用价值为人们所重视.许多养殖户在水库、池塘、网箱中莽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探讨水库网箱养殖斑鳜的生长技术,笔者于2005年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坝洲水库进行了斑鳜的网箱养殖试验。现将主要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殖的淡水鱼类品种。是美国淡水渔业中主沟鲶,是我区近几年来引进并大力推广养要的养殖对象,我国于1984年开始引进养殖,其体形酷似珠江四大名贵鱼之一的斑鲮(俗称[鱼甘]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力强,现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推广,成为我国当前水产名优品种重点开发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沟鲶(Channel 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brmes)、鮰科(fctaluridae)鱼类,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加工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我国自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后开始在各省市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5.
王晓清 《内陆水产》2002,27(3):23-23
加洲鲈(MicropterusSalmoides)原产于北美淡水河中,是一种淡水肉食性鱼类。具有适应能力强,起捕率高,生长快,市场适销,商品价值高等优点,适合于池塘单养犤1犦、混养犤2犦和网箱养殖犤3犦。湖泊、水库养鱼在我国淡水养殖中仍占居重要地位,养殖方式从过去的粗放养殖逐步过渡到人工放养管理。由于捕捞次数增多,水域中的肉食性鱼类逐年减少,低值野杂鱼类增多,影响主养鱼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实际生产问题,充分利用小型野杂鱼类资源,尝试人工放养加洲鲈,提高主养鱼类的产量,将低质鱼转化为优质鱼,提高大…  相似文献   

16.
溶解氧是鱼类养殖生产的重要水质指标之一,对鱼类生长、水质条件稳定、疾病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养殖生产者更多的关注缺氧死鱼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对溶解氧不足所造成的潜在危害认识不够,在鱼类出现疾病、生长慢、产量低和养殖成本高时,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导致养殖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几种鲤鱼品种和杂交种养殖对比试验报告于春然,郑亘林,李越红,夏大明(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辽阳111000)关键词:几种鲤鱼,养殖生长,对比鲤鱼(Cyprinuscayuo)是淡水养殖历史最长的一种经济鱼类,一直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养殖品种,具有...  相似文献   

18.
缺帘鱼(Bryeone cphalus)属脂鲤目、脂鲤科、缺帘鱼属,主要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中上游,是巴西、秘鲁、玻利维亚等南美洲国家的重要经济鱼类。该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易饲养,在原产地被广泛养殖,是极为重要的食用鱼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黄鳝(Monopteras albus)为温热带的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养殖黄鳝的经济效益比养殖常规鱼的要高得多。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养殖模式的多样化,黄鳝的疾病防治也成为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Houttuyn),同种异名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Hilgendoff),俗名黑寨、黑头、黑老婆,是我国黄渤海常见的卵胎生冷水性底层经济鱼类,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沿岸、日本和鄂霍次克海南部。近年来,黑鲳以其生长速度快、抗寒抗病力强、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以及养殖方式简单多样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