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究育苗方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从生长量、生物量以及根系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1年生杉木苗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31.38 cm、4.51 mm,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25.69 cm、3.34 mm)。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杉木苗的根冠比分别为0.24、0.16;采用沙床及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分别为84.3、68.8条。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的侧根数量以及根冠比显著高于采用托盘培育的轻基质杉木苗,说明沙床较托盘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更利于保持苗木水分的平衡。采用沙床培育的苗木出圃率为88.75%,显著高于托盘培育的苗木出圃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由杉木1年生苗培育杉木容器苗的实践经验,详细记述了育苗地的选择、营养土配制、1年生杉木苗选择、苗木移植、大田管理等技术,结果显示:用杉木1年生苗培育杉木容器苗,苗木长势好、木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对5个杉木优良品种1年生苗木的苗高、地径、高径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杉木优良品种苗木生长良好,苗木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在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沙县官庄杉木第2.5代种子园种子培育的苗木1年生时生长表现最优,其苗木高,地径粗,苗木健壮;邵武卫闽杉木第2.5代、第2代苗木和沙县官庄杉木第2代苗木生长表现一般;三明市郊杉木第2代苗木生长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4.
选取云南省广南县坝美镇平孟村为试验点,对不同种源的2个杉木优良品种(云南马关杉木种子园种子、福建洋口白露亭杉木第3代种子园种子)与对照(文山商品种子)培育的1年生苗木进行苗期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云南马关杉木种子园种子、福建洋口白露亭杉木第3代种子园种子播种品质良好,苗木总体合格率为95.56%;云南马关杉木种子园种子培育的苗木苗期表现最为优良,福建洋口白露亭杉木第3代种子园种子次之,文山商品种子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5.
<正> 杉木(Cunninqhamia Lanceolata HK.)是南方各省(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杉木优质苗木是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工程造林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们虽已对杉木地理类型及种源等方面进行过大最研究,但探索培育杉木优质苗木的综合技术,以求得遗传品质、环境条件与表型的统一,进而掌握杉苗的最佳生长环境及其培育技术措施仍然是营林技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自1986年至1987年开始进行了杉木优质壮苗培育综合技术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杉木一年生播种苗不同密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苗期的群体结构和苗木的最终产量是紧密相关的,而杉苗的产量和质量必须通过苗木密度来调节。试验实践证明,只有在密度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培育出苗干粗壮、枝叶繁茂、根系发达、高径比值小,干物质重量大、造林成活率高的苗木,此试验在于弄清在培育杉木壮苗的过程中,幼苗生长的最佳密度,以利指导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7.
对屏南县路下乡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育苗实验分别在4月10日、5月10日、6月10日进行了扦插,在培育过2年杉木的相应扦插苗圃地以及1年水稻轮作的相应圃地上对杉木优良无性系这种扦插育苗方法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4月和5月进行扦插的苗木质量和成活率都明显比6月扦插的高,其中在4月扦插的杉木苗木质量最好。在扦插时间一样的条件下,轮作过的圃地中杉木苗木生长质量显著高于没有经过轮作的圃地中杉木苗木生长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并对该技术的特点、创新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采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方法,杉木种子发芽率提高50%以上,1年生杉木苗平均苗高、地径分别为32.4 cm和5.5 mm,苗木出圃率达90%以上,能有效提高良种利用率及苗木质量,利于育苗期间的集约化经营与精细化管理。育苗沙床兼具排水和保水功能,能有效平衡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实现苗木对水分的高效利用并大幅节约用水成本。采用沙床培育的轻基质容器苗根系发达、茎干粗壮、抗逆性增强,造林后成活率显著提高。采用沙床培育轻基质容器苗是实现杉木工厂化和规范化育苗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提升杉木育苗技术水平的重要突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可在杉木栽培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0月,"广西杉木良种选育及大中径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跨度13年,堪称是广西杉木发展里程碑。其中决选出的一大批杉木优良种质、使用发酵技术配制杉木容器育苗轻基质等多项成果均属首次。广西林科院杉木栽培研究首席专家陈代喜教授说,融水县贝江河林场有品种齐全的杉木种子园,有全国培育最好的杉木轻基质苗木现代大棚苗圃,是该  相似文献   

10.
张天云 《绿色科技》2013,(8):146-147
指出了杉木裸根苗的栽培和培育的方法相对轻基质苗的培育而言较为简单,能大量节省杉木的种植成本,因此这种育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杉木是中国商品林的主要树种,是一个历史悠久,能速生栽培的农林产业,杉木裸根苗的栽培和培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效益,是满足当前造林大量需求的有效方法。造林苗木的质量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对杉木祼根苗与轻基质苗造林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对照)生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地上部分各器官及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及林分总生物量的积累均优于杉木纯林。从生物量分配上看,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中杉木及纯林中杉木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树干>叶>枝,但混交林中杉木叶和干分配率略大于纯林,而枝分配率略低于纯林;混交林中杉木粗根、大根及中根生物量均大于杉木纯林,小根及细根生物量则小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2.
根据12块杉木人工中龄林标准地试验所得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方法,比较分析了施肥、抚育间伐、施肥 抚育间伐3种抚育措施对杉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 抚育间伐对杉木人工中龄林的生长量影响最大,是杉木人工中龄林经营管理的较佳措施,从而为杉木人工中龄林的集约经营管理模式选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20a生杉木、桤木混交林丰产效果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内桤木自然保存率低于杉木;杉木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材积分别大于桤木4.44和28.1。混交林下生物量是纯林的2.41倍,且植被种类、覆盖率及高度都显著大于纯林。混交林提高了土壤的透水和透气性能,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所提高。杉木、桤木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有明显的差异,两树种混交对利用自然阳光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笔者研究杉木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对研究鄂西地区植被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杉木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利用在鄂西地区样地每木调查的资料,建立了不同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不同杉木林分的乔木层生物量及其组成关系;通过对样品含水量的测定,统计分析出不同林分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分别为:W树干=0.010 0(D2 H)1.036 6;W树皮=0.013 5(D2 H)0.787 1;W树枝=1.223 0(D2 H)0.257 3;W树叶=0.851 1(D2 H)0.258 7;W地下=0.031 1(D2 H)0.736 7;W地上=0.070 7(D2 H)0.854 3;W总=0.094 2(D2 H)0.838 3。结果表明杉木林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各部分所占比例为:干(52%)>地下(15%)>枝(14%)>叶(10%)>皮(9.6%),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比较少。  相似文献   

15.
16.
广东江门地区雷林1号桉的自然更新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雷林1号桉单株的扩散情况及雷林1号桉林缘在广东江门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杉木人工林、红花荷人工林和灌木丛)中的扩散情况,采用小样方法调查了雷林1号桉林下乡土乔木树种的自然更新情况.调查发现:15年生雷林1号桉单株在45°扇形样地单向扩散的最大距离为17.82 m,扩散苗最多22株,平均树高4.72 m;雷林1号桉不能扩散进入20年生杉木人工林,可以扩散进入红花荷幼林,但实生苗数量很少,还可以扩散进入地被物较少的灌木丛,且更新苗数量较多.分析表明:雷林1号桉在引种栽培地能自然更新;雷林1号桉种子落地接触土壤、光照充足是其更新的主要条件;有5种乡土树种能在雷林1号桉林下自然更新且正常生长,因此,目前雷林1号桉对乡土树种的自然更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杉木中龄林科学施肥是杉木速生丰产的1项重要抚育措施,在氮缺乏、磷钾含量较高的杉木中龄林林地上,在垦覆的条件下,施氮肥增产效果明显。1993~1997年,施尿素33kg/666.7m2,22kg/666.7m2,11kg/666.7m23处理相对于对照(垦覆不施肥),其蓄积生长量净增率为116.24%、78.08%、51.25%,单施磷肥、钾肥增产效果不明显,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随混施磷肥或钾肥的增加,增产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快捷、准确测定杉木树高,采用伐倒木的胸径、绝对削度,建立这两个因子与树高的回归方程.以估测树高。试验结果表明,树高估测精度为94.8%以上,系统误差在0.08%以内。采用树高估测法,还能提高林木蓄积的测定精度,减少出材量的设计误差。  相似文献   

19.
Tigabu  Mulualem  Daneshvar  Abolfazl  Wu  Pengfei  Ma  Xiangqing  Christer Odén  Per 《New Forests》2020,51(3):395-408
New Forests -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is a promising timber species for planting in the sub-tropical ecosystem. However,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Chinese fir seed lots is...  相似文献   

20.
第1代与第2代9年生杉木林分生产力及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杉木中心产区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对第1代与第2代杉木林分生产力及土壤肥力进行长期定位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第2代杉木林分的平均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立木蓄积量和地位指数分别为2132株.hm-2、13.85 cm、9.91 m、168.94 m3.hm-2、19.54,同龄的第1代杉木林分的平均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立木蓄积量和地位指数分别为1667株.hm-2、14.78 cm、10.88 m、163.53 m3.hm-2、20.86;第2代杉木林分平均树高和地位指数显著低于第1代,但蓄积量没有显著差异。第2代杉木林分的地位指数与同龄的第1代杉木林分相比下降了1.32,而与前茬(第1代)杉木林相比仅下降了0.59,第2代杉木林地土壤性质与第1代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杉木良种造林可延缓第2代杉木林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