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磷肥下移深度对苜蓿越冬器官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于2020年7月1日播种,以'北极熊'紫花苜蓿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磷肥下移深度处理:施地表、距离地表7.5、15、22.5、30 cm(分别以S0、S1、S2、S3、S4表示),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于越冬期对苜蓿根颈进行模拟低温处理(4℃、-10℃、-20...  相似文献   

2.
在河南滑县试验点,比较几种钾肥品种和罗布泊K2SO4不同用量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促进小麦氮素吸收、提高小麦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在同等用量条件下,罗布泊K2SO4的施用效果好于或接近于其他钾肥.当施钾量为135 kg/hm2时,其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养分含量、籽粒氨基酸含量和生产利润最高,施钾量为180 kg/hm2时,其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回归方程计算表明,钾肥的最佳用量为121.4 kg/hm2,产值为10 227.4元/hm2,最大利润为8 392.0元/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钾肥种类及用量对苜蓿越冬器官抗寒性的影响及根颈糖类保护物质代谢的生理机制,本研究对‘北极熊’紫花苜蓿(M.sativa ‘Gibraltar’)施用KCl、K2SO4和KH2PO4 3种钾肥,设置100、200、300 kg·hm-2K2O(分别用K1、K2和K3表示)3个施用量,以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封冻前期挖取苜蓿越冬器官模拟低温冷冻胁迫处理(4℃、-10℃、-20℃和 -30℃),测定根颈活力、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冷冻胁迫温度的降低,KCl、K2SO4和KH2PO4处理的苜蓿根颈活力和淀粉含量表现为持续降低的变化趋势,在-30℃下达到最小值,且与4℃处理呈显著差异(P<0.05),分别较4℃处理降低了86.25%~91.59%和45.47%~66.07%;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则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20℃下达到最大值,分别达到431.00~513.93 mg·g-1、235.23~329.05 mg·g-1和185.75~243.79 μg·g-1。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KCl、K2SO4和KH2PO4处理的苜蓿根颈活力、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下以K2SO4处理效果最明显,并且在施用量为200 kg·hm-2K2O时,苜蓿根颈活力、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均与CK差异显著(P<0.05),分别较CK增长了56.03%~197.26%、16.38%~48.77%、24.13%~46.22%、30.53%~59.95%和35.73%~67.87%。因此,科尔沁沙地建植苜蓿宜施用K2SO4种类钾肥,建议施用量为200 kg·hm-2K2O,更有利于提高苜蓿越冬器官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于2018—2019年在河南科技学院试验田,以百农红花1号为材料,设计氮、磷、钾三因素和无肥(N0、P0、K0)、低肥(N1、P1、K1)、中肥(N2、P2、K2)、高肥(N3、P3、K3)四水平试验,以T1(N0P0K0)为对照,T2 (N0P2K2)、T3(N1P2K2)、T4(N2P2K2)、T5(N3P2K2)、T6(N2P0K2)、T7(N2P1K2)、T8(N2P3K2)、T9(N2P2K0)、T10(N2P2K1)、T11(N2P2K3)为不同配施水平,共11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用量及配比对红花产量的影响,探讨氮、磷、钾不同用量及配比下红花生育期各器官中有效成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红花花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T5最高,与T1相比增加59.44%,随磷肥和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以T4最大,与T1相比增加42.87%;红花种子产量随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以T4最高,与T1相比增加116.52%。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及配比对红花生育期各器官中黄酮含量影响有相同规律,从苗期到成熟期,叶和茎黄酮含量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中黄...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海大通县长宁地区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硫肥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随着氮、磷、钾、硫施用量的增加,苜蓿产量先增后减.施用量的最优组合为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675 kg/hm2,加拿大钾肥225 kg/hm2,硫磺粉15 kg/hm2.在低氮时,苜蓿产量随磷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在高氮情况下,产量随磷肥用量先增后减,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在低磷的情况下.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在高磷情况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磷、钾配合,在一个因素固定后,另一因素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苜蓿产量先增后减.在低磷条件下,增加硫肥的施肥量,苜蓿产量先增后减,在高磷条件下,增加硫肥施肥量的苜蓿产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施用钾肥对食用百合光合作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食用百合光合作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81 kg/hm2的范围增施K2O能明显提高食用百合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食用百合叶片的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在此范围内,增施钾肥也能使茎秆粗壮,可以有效地促进株高的增加,促进食用百合的现蕾和开花,明显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与对照相比,施用纯K2O 81 kg/hm2时,食用百合的净光合速率提高最多,提高19.3%,鳞茎的鲜重、干重和产量也增加最多,分别增加14.2%、25.0%和14.2%,经济效益最高,与其它钾肥处理相比,最高可以提高4倍多.在本试验范围内,食用百合的田间适施钾量(K2O)为81 kg/hm2.  相似文献   

7.
钾肥对河西绿洲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作物吸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钾肥不同用量的田间试验,以验证河西绿洲富钾的灌漠土壤施用钾肥对小麦/玉米带田是否有增产效果。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K处理,施K2O分别为:0、751、50、2253、00 kg/hm2。结果表明,钾肥能提高小麦/玉米带田栽培条件下两种作物产量,和不施钾肥相比,小麦带增产5.1%~8.9%,玉米带增产2.8%~8.1%,小麦/玉米带田总产提高3.3%~7.8%;当施钾量为75 kg/hm2,小麦/玉米带田总产量为最高,达12 994kg/hm2,与不施钾肥相比,总产量增加936 kg/hm2,增产7.8%。钾肥能提高小麦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与不施钾肥相比,小麦秸秆含钾量提高4.31%~7.84%,吸钾量提高6.2%~9.6%;但玉米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有所降低,与不施钾肥相比,玉米秸秆含钾量减少20%~24.86%,吸钾量减少25.7%~28.7%。这是否是小麦和玉米在带田种植条件下存在着对钾素吸收的竞争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宁南扬黄灌区最优混合施肥对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三因素最优设计构造试验方案,研究氮肥、磷肥、钾肥不同水平与组合对苜蓿产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磷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氮肥较小,钾肥最小。产量大于850 kg/667m2为优域,在63套方案中,在本试验条件下,苜蓿产量大于850 kg/667m2的农艺措施为:施氮肥5.524~7.805 kg/667m2、磷肥10.86~12.856kg/667m2、钾肥0.583~3.749 kg/667m2。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花生生长发育的水钾耦合模式,以花育2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花生根系形态及产量对水钾耦合效应的响应。结果表明,灌溉是关键因素,对根长具有显著影响,对根系生物量、根瘤数、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根系总表面积和荚果干产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水分轻度胁迫W2(50%FC,FC为田间持水量)有利于根系的伸长,而湿润的土壤环境利于根系的增粗。各项指标水分效应平均值显示,W2处理根系总长最大,较水分适中W3(65%FC)提高了9.22%;根系直径W4(80%FC)W3(65%FC)W2(50%FC)W1(35%FC)。根系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均随水分增多先增后减,最大值均在W3处理。增施钾肥利于根系生长发育,钾肥效应平均值显示,根系总体积、总表面积和总长均表现为K3(405 kg·hm~(-2))K2(270 kg·hm~(-2))K1(135 kg·hm~(-2))K0(0 kg·hm~(-2));根系生物量中钾(K2)和高钾(K3)处理分别较对照(K0)提高23.18%和9.27%。水钾耦合效应对根瘤数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干旱情况下钾肥能促进根瘤的形成,在水分胁迫W1(35%FC)和轻度胁迫W2下,花生根瘤数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增大的趋势明显。适水中钾W3K2处理可以促进根系平均直径、总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该处理下的荚果产量最高,与同组不施钾处理(W3K0)相比增产12.7%。本试验条件下,水分控制在65%田间持水量,钾肥用量为270 kg·hm~(-2)时有利于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提高产量,实现节水节肥。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北地区日光温室作物出现的缺镁问题,通过施用不同水平的硫酸镁肥及减少钾肥施用处理,探究钾、钙、镁离子在土壤固相和液相的分布及比例。得出以下结论:土壤液相镁浓度随着镁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用45 kg·hm~(-2)MgSO_4(400 kg·hm~(-2)K_2O)处理和施用90 kg·hm~(-2)MgSO_4(400 kg·hm~(-2)K_2O)处理镁浓度相比不施用MgSO_4处理分别增加26.64%、74.78%;相比不施用MgSO_4处理,施用镁肥后土壤液相Mg~(2+)占K~+、Ca~(2+)、Mg~(2+)总量的比例显著增加,施用45 kg·hm~(-2)MgSO_4(400 kg·hm~(-2)K_2O)处理、施用90 kg·hm~(-2)MgSO_4(400 kg·hm~(-2)K_2O)处理和施用90 kg·hm~(-2)MgSO_4(200 kg·hm~(-2)K_2O)处理分别增加32.03%、31.62%、32.84%;施用镁肥促进钾由固相向液相转移;相比不施用MgSO_4处理,施用45、90 kg·hm~(-2)MgSO_4处理土壤固相交换性钾含量分别降低15.78%、27.7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交换性钾饱和度分别降低13.39%、27.21%;液相钾浓度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8.84%、73.91%;K+占K+、Ca~(2+)、Mg~(2+)总量的比例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3.91%、31.21%;土壤固相K+/Mg~(2+)比例分别降低14.52%、26.61%,;土壤液相Ca~(2+)/Mg~(2+)比例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1.51%、32.29%;施用MgSO_4肥量相同,钾肥施用量减半,土壤液相钾浓度降低69.88%,K+/Mg~(2+)比例降低20.88%;施用镁肥对番茄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并能促进作物对镁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小麦生产肥料利用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化肥提供技术依据。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通过配方N 187.5 kg·hm~(-2),P 90.0 kg·hm~(-2),K 60.0 kg·hm~(-2)、N 187.59 kg·hm~(-2),P 90.0 kg·hm~(-2)、N 187.5 kg·hm~(-2),K 60.0 kg·hm~(-2)、P 90.0 kg·hm~(-2),K 60.0 kg·hm~(-2)和常规N 157.5kg·hm~(-2),P 88.5 kg·hm~(-2),K 88.5 kg·hm~(-2)、N 157.5 kg·hm~(-2),P 88.5 kg·hm~(-2)、N 157.5 kg·hm~(-2)、K 88.5 kg·hm~(-2)、P 88.5 kg·hm~(-2),K 88.5 kg·hm~(-2)施肥量的比较,研究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小麦平均增产537.75 kg·hm~(-2),增产7.31%。肥料利用率提高12.51%(其中氮肥提高2.4%,磷肥提高2.17%,钾肥提高7.94%)。结论:在陇东旱塬瘠薄肥力区生产水平下,配方比例N∶P∶K为12.5∶6∶4,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为37.4%,磷肥利用率为24.1%,钾肥利用率为43.0%。常规施肥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为35.0%,磷肥利用率为21.9%,钾肥利用率为35.1%。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三种微生物肥料对春小麦产量及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甘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研制的三种微生物肥料(生物氮肥、生物磷肥、复合菌肥)的肥效,通过大田试验,对它们在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氮肥在替代一半化学氮肥时,春小麦籽粒和生物产量高于同量化肥和载体配施处理11.77%和12.42%,同时穗粒数增加13.80%,穗长增加6.20%,养分累积量提高17.38%~25.37%,与全量化肥配施时对春小麦产量无明显影响,但是可以提高养分累积量4.78%~14.30%。生物磷肥和复合菌肥与半量和全量化肥配施时,对春小麦增产效果不明显,但是生物磷肥与半量化学磷肥配施时,可以提高春小麦养分累积量4.03%~6.04%,与全量化肥配施时只对全磷的累积具有促进作用,而复合菌肥对春小麦的养分累积无明显影响。说明在供试的三种微生物肥料中,生物氮肥对春小麦产量和养分累积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且与半量化肥配施要优于与全量化肥配施,而生物磷肥和复合菌肥在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相关网站资料、文献的查阅、分析,初步勾勒出美国EPA及部分州对药肥产品管理的现行基本做法,为中国建立和形成对药肥产品的管理规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土壤氮组分变化与氮素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在等量化肥配施等量有机肥的情况下,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土壤氮素组成、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酸水解氮、非酸水解氮、微生物量氮、酸解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其中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酸水解氮、非酸水解氮、微生物量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8.33%、11.23%、7.17%、19.91%、23.53%和9.00%;化肥配施猪粪处理的酸解铵态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为6.18%。猪粪、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投入总氮的当季利用率可以达到化肥处理的水平,相对而言,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后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影响较小,氮素利用率较低,为23.95%。氮素利用率与土壤全氮、碱解氮、酸解氮、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微生物量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非酸水解氮与氮素各组分以及氮素利用率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综上所述,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虽然没有提高氮素利用率,但可改善土壤氮组分和土壤氮素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膜下滴灌棉田为试材,研究氮磷减量与液体有机肥配施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设11个处理:(1)常规施肥(NP);(2)80%常规施肥(80%NP);(3)80%常规施肥+低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LAA);(4)80%常规施肥+中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MAA);(5)80%常规施肥+高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HAA);(6)80%常规施肥+低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LFA);(7)80%常规施肥+中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MFA);(8)80%常规施肥+高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HFA);(9)80%常规施肥+低量沼液有机肥(80%NP+LBS);(10)80%常规施肥+中量沼液有机肥(80%NP+MBS);(11)80%常规施肥+高量沼液有机肥(80%NP+HBS);分别在蕾期、花期、成熟期采集0~20、20~4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有效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蕾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黄腐酸、沼液有机肥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并对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效果最好。(2)花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对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效果最好。(3)成熟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对降低0~20 cm土层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新疆滴灌棉田应用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效果最好,是新疆滴灌棉田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莴笋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因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探讨菜田减肥潜力和生物有机肥增效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1)、100%常规施肥(CK2)、80%常规施肥+2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1)、80%常规施肥+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2)、70%常规施肥+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3)、70%常规施肥+2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T4)。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使莴笋的株高、茎长及茎粗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T2效果最优;在相同的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下,化肥减施20%较减施30%有助于根系的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增强;T2处理莴笋叶绿素总量分别比CK1处理和CK2处理提高17.32%和1.74%;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分别高于其他处理6.90%~49.35%和6.26%~58.64%;与CK2相比, T1、T2、T3和T4分别增产4.76%、15.31%、11.06%和4.11%,其中T2产量最高,达8 277.00 kg·667m~(-2),其经济效益比CK2增长11.64%;化肥减施并配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肥料贡献率均显著高于CK2处理, 100%常规施肥供大于求,供需平衡破坏,导致肥料的浪费;随着化肥用量的减少,莴笋硝酸盐含量降低, T3处理降低幅度最大,茎、叶中硝酸盐含量较CK2分别降低26.53%和20.96%;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提高莴笋茎、叶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配施400 kg·667m~(-2)时效果更优。化肥减施20%的条件下配施400 kg·667m~(-2)生物有机肥可增强莴笋叶片光合能力,提高产量和改善可食用部分品质,是实现肥料资源合理配置的良好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缺氮(PK, P_2O_5∶K20=138∶72)、缺磷(NK, N∶K_20=448.5∶72)、缺钾(NP, N∶P_2O_5=448.5∶138)、氮磷钾配施(N∶P_2O_5∶K_2O=448.5∶138∶72)5个处理,研究河西地区氮、磷、钾及其配施对制种玉米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NPK)对制种玉米生物量的累积有明显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到9 834.0 kg·hm~(-2),缺氮(PK)、缺磷(NK)、缺钾(NP)处理产量分别较氮磷钾配施(NPK)降低6.06%、10.07%和4.88%。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依次为磷、氮和钾。氮磷钾配施处理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2.64%、26.82%和60.10%,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N 1.33 kg·kg~(-1),P_2O_5 7.17 kg·kg~(-1),K_2O 6.66 kg·kg~(-1)。因此,河西地区制种玉米生产中应重视磷、钾肥的施用,加强氮肥的节肥增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制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施肥(纯施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秸秆还田配施有机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稻—麦两熟制区稻田杂草的影响,以南京农业大学连续4年固定施肥金坛试验田为材料,于2014年水稻收获前进行了杂草群落调查,研究不同施肥、秸秆还田水稻田间杂草种类、密度、高度和杂草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水稻田共记录杂草16种,分属7科、11属。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多花水苋(Ammannia multiflora)、水苋菜(A.baccifera)、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广泛分布于各试验田块。长期施肥可减少稻田杂草种类及发生密度。其中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在试验设定的各施肥措施下其种类和密度均显著下降,但株高显著增加;禾本科杂草种类、密度和株高几乎不受影响。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穗肥尿素和纯施化肥的田块中,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低、均匀度指数相对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容易使单一优势杂草种类暴发,造成较严重危害;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化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一次施用的稻田环境中,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杂草群落结构较复杂,群落相对较稳定,且杂草密度较低,对水稻的生长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19.
菌肥与有机肥配施对拱棚西瓜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半干旱农区地力薄弱、西瓜连作土壤障碍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有机肥和菌肥配施对拱棚西瓜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菌肥有利于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加田间持水量,改善土壤孔隙状况,并显著降低土壤p H值,尤其生物有机肥配施菌肥和豆饼粉配施菌肥使表层土壤的p H比CK分别下降5.66%~9.45%和2.24%~2.54%。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相应提高土壤水溶性盐含量,表层土壤中养分平均增幅为有机质84.98%,碱解氮68.05%,速效磷586.11%和速效钾80.11%。施用有机肥和菌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中生物有机肥配施菌肥的表层土壤分别提高了180.00%~220.00%、467.80~703.39%、190.91~245.45%和18.46%~21.80%,豆饼粉配施菌肥分别提高90.00%~150.00%、154.24%~174.58%、0.00%~163.64%和19.30%~20.97%。有机肥配施菌肥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生物有机肥配施菌肥和豆饼粉配施菌肥的表层土壤细菌数量增幅分别为303.92%~339.23%和135.29%~203.92%,放线菌增幅分别为225.00%~270.00%和30.00%~92.50%,真菌降幅分别为54.12%~56.47%和44.71%~45.88%。通过比较,各施肥处理以生物有机肥配施解淀粉芽孢杆菌为改良培肥瓜田土壤的最优配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氮、磷、钾、硼、钼肥配合施用对蚕豆产量、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氮、磷、钾、硼、钼肥配合施用对蚕豆子粒产量、地上生物量均有明显影响,按肥料增产率由高到低的次序依次是NPKMoB。氮、磷、钾、硼、钼肥配施比例为1∶0.99∶0.86∶0.0043∶0.0023,能够促进蚕豆地上部养分的累积N为358.55 kg·hm-2、P为42.07 kg·hm-2、K为206.34 kg·hm-2,氮、磷、钾肥的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1.19、15.70 kg·kg~(-1)和7.5 kg·kg~(-1);肥料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9.35%、18.49%和20.25%;生理利用率分别为57.82、84.91 kg·kg~(-1)和14.63 kg·kg~(-1)。氮、磷、钾、硼、钼肥合理配施下,生产100 kg蚕豆所需N为4.9kg,P2O5为1.1 kg,K2O 4.9 kg,氮磷钾比例约为1∶0.22∶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