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模式研发与应用》课题针对小麦玉米传统地面漫灌灌水量大导致水分利用率低、地下水超采严重等问题,采用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面向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环渤海低平原地区,重点开展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不同技术模式研究,并有机集成其他适用技术,构建适宜环渤海低平原地区的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和种植制度,建立示范基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11~12日,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同行专家对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的"渤海粮仓建设工程武强县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夏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本次测产地点为武强县张法台村辛科家庭农场,面积300亩,种植品种登海605,播种时间为2014年6月18日~20日,种植方式为机播。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田播种  相似文献   

3.
<正>针对近几年山东省青岛地区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状,青岛市农技站将"节水增粮"确定为粮食示范区的核心目标。按照"大幅压采地下水,稳夏增秋,确保总产"的技术路线,把"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主体示范技术。平度市蓼兰镇承担了开展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水分运筹、高效施肥、抗逆稳产、品种优选、配套播种等试  相似文献   

4.
蓝田县农技中心多年来积极开展小麦旱作节水绿色增产模式和水肥一体化的研究,集中展示和示范了移动式喷灌、固定式喷灌、半固定式喷灌、微喷、卷盘式喷灌、以色列耐特菲姆水肥一体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多种旱作节水技术模式。最终确定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省时、省工、节水、节肥、经济、绿色,符合蓝田县域特点,迎合了蓝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人文山水蓝田,丝路生态慢城"的发展思路,是"性价比"、综合性能最佳的节水模式,值得进一步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宁晋县被确定为渤海粮仓示范县以来,根据项目总体目标,针对宁晋县水资源极度匮乏、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状,将"节水增粮"确定为宁晋示范区的核心目标,按照"大幅压采地下水,稳夏增秋,确保总产"的技术路线,把"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主体示范技术。课题组通过开展小麦玉米微灌水肥一体化水分运筹、高效施肥、抗逆稳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5年起,许昌市建安区承担了河南省土肥站安排布置的水肥一体化集成模式示范项目,项目区示范推广"测墒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技术"等技术为主的综合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并在项目区和非项目区设置土壤墒情及肥力监测点,开展了小麦微喷施肥试验,通过试验与示范相结合、定点监测与动态观察相结合,进行多项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摸清项目实施情况与特点,找出制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肥水利用的影响,在驿城区水屯镇开展了"小麦-玉米"节水节肥效应研究。通过研究滴灌、喷灌、微喷和地龙四种灌溉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氮肥增效、灌水利用效率等节水节肥增效技术的影响可知,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提高灌水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效果,且有利于实现作物高效用水节肥一体化。因此,实现"小麦-玉米"节本高效最佳的途径就是灌水与追肥同步进行,即水肥一体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承担的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两熟制粮田规模化生产现代耕作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14年4月28日顺利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引进了适合小麦玉米田机械化灌溉的卷盘行走式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并进行了智能化改进提升。研制了通用高地隙拖拉机底盘,为小麦玉米中后期管理提供了动力机具。研究提出了小麦玉米微灌模式下水肥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形成了适于冬小麦一夏玉米现代耕作模式的技术体系,制定并颁布了河北省地方标准"冬小麦、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该技术模式核心示范区全年小麦玉米粮食亩产达到1340千克,3年示范推广180万亩,总增粮食1.06亿千克,总增效益4.38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对小农户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发挥了引领、示范及带动作用,对促进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邯郸市永年区属于地下水超采区,其中有13个乡镇为浅层严重超采区。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承担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项目",共实施了13 000亩,其中固定式喷灌10 870亩。为了对冬小麦水肥一体化固定式喷灌模式进行效果评价,我们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连续两个年度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进行了对比示范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效果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平均亩增产33.13 kg,增产率6.83%;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结构、施肥时期合理,氮肥平均亩少施3.49 kg,减少了农田氨氮面源污染;平均亩节本增效214.22元,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作物生长特性和环境状况等条件,借助新型灌溉系统,在灌水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合理利用,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目的。由于喷灌水肥一体化配套设备以及水溶肥、液体肥价格高,而小麦做为大田粮食作物,比较经济效益低,再加上与水肥一体化相配套的肥水技术研究滞后,目前生产上即使已经实施喷灌的地块多数也仍未做到水肥一体化管理,农户通常是先进行人工撒肥或播肥机施肥而后再灌水,使水肥一体化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本研究通过生产调查和试验、示范总结提出了邯郸市当前适宜推广应用的小麦水肥一体化轻简栽培管理技术,规定了小麦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的农艺、植保、肥水管理、设备使用维护等技术要点,以期为推动水肥一体化这项"一号技术"尽快在小麦上落实到位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于2015年承担了"河南省水肥一体化集成模式示范项目",项目区示范面积3 000亩。3年来,通过示范推广"测墒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技术"等为主的综合高效节水技术模式,亩灌水量由200 m~3减少至100 m~3,小麦亩产量增加20%~30%,最高产量达704 kg/亩,创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9月24日,小麦玉米微灌节水节肥技术玉米观摩会在宁晋县北楼下基地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省农科院基地建设项目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王慧军院长,省农科院王海波副院长、纪委吴建国书记,省科技厅  相似文献   

13.
温泉县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托国家级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项目,开展了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温泉县选用的膜下滴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布管方法、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灌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技术措施,实现了水肥同步管理,节水节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推广示范基地是展示、宣传、推广和研发现代农业新技术的重要窗口。本文主要阐述地处黄金玉米带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玉米新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基地的现状、运行机制、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以及推广示范的主要熟化集成技术,如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和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耐密植宜粒收品种+密植栽培+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机械粒收”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等,总结重要的经验是引入公司进行基地运营。同时,也分析了示范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经费有限、机制不够健全、功能有待扩展等,并就如何建设好基地给出了对策,并提出下一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宝鸡市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为18 773 hm2,主要采用滴灌、微喷灌等灌溉模式,应用在苹果、猕猴桃和设施蔬菜上,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上应用较少。但由于基础设施投入大、农民应用积极性不高、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致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缓慢、应用率低、辐射带动力弱。为此,建议加大政策、技术宣传,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研发,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6.
水肥一体化是在农田中利用管道灌溉系统,使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对农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促进水肥耦合,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一项新技术。从2014年7月开始,沁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河南省土肥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开展了沁阳市小麦水肥一体化集成模式技术示范项目实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尤其在节水、节地、省工、省时、增产增效上效果明显。在小麦、玉米上开展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使用此项技术可使粮食作物增产10-20%、亩节水30-50方、亩节本增效100-200元。  相似文献   

17.
宋刚  冯怀章  纪顺  唐勇  杨净  吴燕 《农村科技》2013,(12):14-15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于2009年建成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高标准节水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水肥一体化技术分别在棉花、玉米、小麦、籽瓜、豇豆、葡萄、苗木等多种作物上应用,有效改善了土壤水、热、气、肥等条件,提高了水肥利用率,节本增效成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现就我场膜下滴灌籽瓜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从山东省东昌府区的水肥一体化应用现状角度入手,就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说明。【方法】明确小麦、玉米两种作物在栽培过程中的节水灌溉要点,确保淡水资源和养分能够针对性地供给。【结果】通过应用该项技术能够达到满足小麦和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养分需求,一次铺设滴灌带有利于两茬作物的使用,大大节约了成本。【结论】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节水和节肥效率显著,值得在今后小麦、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具有省肥、省水、省工、环保、高产、高效的突出优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肥一体化技术。为提高辛集市小麦产量和降低水分消耗,根据新疆小麦高产经验和2011年在辛集市初步试验和示范实际情况,2012年在辛集市进行微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生产示范,在趋于完善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1存在的问题1.1部分微喷带存在质量问题,铁帽子、节门、钢丝卡子、微喷带接头等易损件缺  相似文献   

20.
膜下水肥一体化高效滴灌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灌溉栽培技术,具有节水、增产、省工等效应。为解决海南省在旱坡地难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的问题、开发海南省大面积旱坡地资源,特研究了膜下水肥一体化高效滴灌栽培技术在鲜食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膜下水肥一体化高效滴灌栽培技术在鲜食玉米生产上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应用常规喷灌技术节水35.2%、增产26.7%、每667m~2节约用工量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