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点蜂缘蝽是近年来大豆生产区发生较严重的一种害虫,发生率可达96%以上,受害豆地常常导致大豆贪青晚熟,空秕粒增多,造成大豆产量及品质下降。1发生特点点蜂缘蝽又叫细腰缘蜂,属半翅目缘蝽科,俗称“大豆吸浆虫”。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其它豆类、花生、芝麻、丝瓜、白菜等多种农作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冀北地区大豆田害虫发生规律和提高害虫防治水平,综合多地区大豆田害虫调查结果,分析了河北省春播区大豆害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害虫种类多,在大豆全生育期共发生害虫30种,分属6目17科;为害严重,大豆蚜、点蜂缘蝽等害虫均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产;防治难度大,棉铃虫等一些害虫为害具有暴发性,需短时间内作出防治反应,点蜂缘蝽等一些害虫为害时间长,需进行多次防治。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进一步将害虫分为3个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针对春播大豆害虫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点蜂缘蝽是引起大豆“症青”的重要原因。为探究该虫在山东地区小麦、玉米、大豆上的季节性发生规律,本研究利用信息素诱捕的方式对桶型诱捕器和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进行了评价,并监测了点蜂缘蝽在不同作物上的田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优于桶型诱捕器;小麦是点蜂缘蝽重要的春季寄主,4月中旬为高发期;大豆和玉米田高发期集中在7—8月。小麦、玉米、大豆上点蜂缘蝽的发生规律均与其生活史保持一致。山东不同区域点蜂缘蝽动态差异不显著,同一区域不同年份间也无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及时有效防治点蜂缘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京郊大豆生产面临严峻形势,北京市种植面积一直在减少。2014年,全市种植大豆4.09万亩,同比减少30.6%,很多农民因种植大豆后遇到绝产或产量、品质严重下降,极大影响了种植户生产的积极性。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由于十几年来北京市干旱少雨,气候发生变化,原来只有在南方发生的大豆害虫点蜂缘蝽象目前在京郊已普遍发生,其是造成大豆减产、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介绍京郊大豆主要害虫点蜂缘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大豆为害症状,指导防治该虫为害,为京郊大豆正常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点蜂缘蝽近年在我国的发生及危害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大豆产业的振兴和发展。该虫具有寄主植物种类多、扩散能力强等特点,影响喷药防治的效果,急需研究开发新的防治技术。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主要由雄成虫产生和释放,但对雌、雄成虫及若虫均有较强吸引能力,有望开发应用于点蜂缘蝽的绿色防治。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在日本和韩国已有20多年的研究历史,但在我国缺少研究。本文对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的鉴定及功能,合成及释放的影响因素,以及在点蜂缘蝽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开展点蜂缘蝽聚集信息素的研究及在害虫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点蜂缘蝽是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的主要因子之一,防治点蜂缘蝽可以有效降低“症青”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介绍了点蜂缘蝽的生物学特点和为害方式,总结了现有的化学农药、聚集信息素、天敌和农业措施等防治方法,以期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中防治点蜂缘蝽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衡水市大豆几种常见虫害(蛴螬、点蜂缘蝽、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叶类害虫)的发生特点、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以期为衡水市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龙  卢天啸 《河北农业》2019,(11):29-30
<正>近几年在黄淮海大豆产区点蜂缘蝽危害严重,造成大豆有荚无粒或瘪粒多,贪青,深秋不落黄,豆荚外皮有小黑点,拨开豆荚,去掉荚膜,会看到刺孔。与豆皮对应的籽粒上有小孔,严重者变黑腐烂。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点蜂缘蝽发生值得高度重视。一、点蜂缘蝽特征点蜂缘蝽属半翅目,缘蝽科。寄主于大豆、蚕豆、豇豆、豌豆、丝瓜、白菜等蔬菜及稻、麦、棉等作物。成虫和若虫刺吸汁液,在豆类蔬菜开始  相似文献   

9.
新乡县种植大户大豆症青发生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新乡县种植大户种植的夏播大豆由于症青发生,造成不同程度减产,严重地块绝收。通过调查,主要原因为品种选用不合理、常年连作、气候变暖、高温干旱、播种过晚及病虫为害,特别是点蜂缘蝽的为害加重了症青发生。为此,笔者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开展以防治点蜂缘蝽为主的化学防治,重点抓好大豆花期点蜂缘蝽防治。  相似文献   

10.
鸡骨草害虫和天敌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是鸡骨草害虫生物防治的基础及理论依据。通过定期随机调查表明:鸡骨草生长期,田间节肢动物涉及10目25科36种,主要害虫为稻绿蝽、稻棘缘蝽、斑腿蝗、中华稻蝗、棉蚜;优势天敌是小步甲、丽草蛉、异色瓢虫、天幕毛虫黑卵蜂、绒茧蜂;5至7月上旬是群落的建立阶段,7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群落发展阶段,9月下旬至11月底为群落消解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主要害虫的发生高峰期;7月初至8月是优势天敌发生高峰;鸡骨草生长中后期,田间天敌发生稳定,基本能控制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甘肃省庆阳市大豆点蜂缘蝽的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点蜂缘蝽危害因地域和品种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全市受害减产率为6.3%,其中西峰区最为严重,减产率为10.3%,环县最轻,减产率为1.4%;大豆品种冀豆17受危害最重,减产率为11.0%,中黄39危害最轻,减产率为1.2%。同时,剖析了庆阳市点蜂缘蝽危害现状和特点,提出了点蜂缘蝽的防治建议,旨在为庆阳市大豆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筛豆龟蝽及其2种卵寄生蜂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筛豆龟蝽(M egacopta cribraria)是福建福州菜用大豆的主要害虫,该虫1 a发生3代,以成虫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出来活动.以成虫、若虫吸食为害菜用大豆茎秆、叶片和豆荚,为害高峰期分别是:5-6月份为害春种菜用大豆,9-10月份为害夏种菜用大豆.筛豆龟蝽有2种卵寄生蜂:黑蝽卵跳小蜂(Ooencyrtus nezaraeIsh ii)和蝽小缘腹细蜂[Asolcus m inor(W atanabe)](中国新记录).其中黑蝽卵跳小蜂是优势种,对筛豆龟蝽种群的控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豆“症青”的现象在鲁西南大豆产区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发生较重,为了探索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试验于2019—2020年在济宁市的2个县进行,通过对大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试验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防治处理试验,来探索温度和点蜂缘蝽对大豆“症青”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0年的不同播期试验,不同的大豆品种都取得较好的产量;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的防治处理试验,除产量之间有差异,但也未出现大面积“症青”现象,试验地块的“症青”发生率在0~2%之间。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018年鲁西南地区大豆的“症青”现象的发生与当年开花结荚期的高温重合有关,与点蜂缘蝽的关系不大。建议广大大豆种植户适当推迟夏大豆的播种时间并加强田间管理对大豆的正常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了猕猴桃蝽象类害虫在陕西猕猴桃产区的发生危害症状、危害种类及主要种类的发生规律。蝽象危害猕猴桃果实导致果肉出现纤维状白斑,影响果品质量和果实耐贮性,危害严重造成大量落果。在陕西猕猴桃产区猕猴桃蝽象类害虫的优势种为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该虫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4月中下旬成虫出蛰取食补充营养,4月下旬至5上旬交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产卵,持续到8月上旬,7月上旬出现若虫,8月中旬到9月下旬为成虫盛期,10月上旬开始越冬,完成一个世代。  相似文献   

15.
2007年饶阳县首次发现点蜂缘蝽为害,2008年危害加重。主要寄主有大豆、豇豆、扁豆、红小豆、刺槐等,对大豆为害较重,虫株率10—100%,对产量及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豆主要刺吸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大豆蚜和点蜂缘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秦岭4种缘蝽同工酶的初步研究(半翅目:缘蝽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秦岭4种缘蝽的EST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姬缘蝽亚科2属间差异要大于属内各种间差异。控制开环缘蝽及点蜂缘蝽的EST位点分别为4和5个,而且乙酸萘酯为底物的酯酶除未发现杂合子而无法确定的以外,都是单体酶,不同个体间酶谱差异主要是同一位点来自父母本的2个等位基因的不同而造成的,雌雄差异可能由性连锁基因引起。点蜂缘蝽3个居群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颠茄草害虫瘤缘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科学防治颠茄草害虫瘤缘蝽提供依据。[方法]在颠茄草生长季节定期、定点调查瘤缘蝽的发生规律,喷施无公害药剂观察防治效果。[结果]瘤缘蝽在信阳一年发生2代,4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颠茄草,人工捕杀、摘除卵块或喷施3%农家盼可以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结论]3%农家盼是一种较理想的瘤缘蝽杀虫剂。  相似文献   

19.
南宁大豆食叶性害虫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0年调查,在南宁,大豆受到20多种食叶性害虫的为害,其中斜纹夜蛾、豆卷叶螟、稻绿蝽、大豆蚜是重要虫种,不同年龄,害虫发生的种类和程度有所不同,不同大豆品种,受不同食叶性害虫的为害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35-238
为了实现自然场景下水稻害虫实时精准被识别,构建基于VGG-16卷积神经网络的水稻害虫智能识别模型。该模型采用VGG-16卷积神经网络为核心网络结构,根据水稻害虫的个体特征和自然场景,对VGG-16网络的卷积层局部调整,优化主要模型参数,实现水稻害虫的智能识别,其识别的平均准确率是90.7%,实现对沙叶蝉、大螟、斑须蝽、点蜂缘蝽和白背飞虱的准确识别。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自然场景下害虫图像的精准识别,代替人工辨认,提高水稻害虫防治率,实现实时、精准防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