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库布齐沙漠裸沙丘及5种沙障内沙物质进行测定,对裸沙丘和沙障内的沙物质粒径进行对比,分析沙物质粒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立式沙柳格状沙障和平铺式玉米秆格状沙障下沙物质细物质含量最多,防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PLA沙袋沙障是一种新兴的固沙材料,具有施工运输方便,可重复利用和环保等优点。通过观察沙丘迎风坡、坡顶、背风坡铺设的1×1(m)、2×2(m)、3×3(m)三种不同规格格状沙障凹曲面深度,分析三种不同规格的凹曲面形态和剖面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 河西各地在固沙造林上,采用的工程固沙措施主要是设置粘土沙障或柴草沙障,此外还有土埋沙丘、砾石压沙等。上述固沙措施,由于劳动强度大,花工多或材料缺,工本高,都有其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探索新的工程固沙措施,1978年以来,我们采用沥清毡作沙障材料,在站西缘和宋和大队林场50余亩流动沙丘上,连续设置了1万多米沙障,进行固沙造林试验,初获成效。现就沥清毡沙障固沙原理,设置技术,经济效益,固沙效应等问题,提出一些见解,供讨论。  相似文献   

4.
207国道植物再生沙障防沙治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7国道90—100 km段公路沙害治理中,采用黄柳在流动沙丘迎风面上设置积沙、聚沙带——植物再生沙障,结合高立式和低立式红柳、芦苇生物沙障,不仅取得了阻沙、固沙、防止沙丘前移的理想效果,同时结合其他人工措施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沙丘的植被盖度,达到了阻沙、固沙和增加植被盖度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5.
粘土、柴草沙障是工程固沙的主要措施,但由于柴草沙障有效期短,实际效益低,粘土沙障虽有效期较长,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为此,笔者从一九八八年开始在民勤中沙窝做了地膜沙障设置试验。一九八九年又在民勤小西沟无量庙沙丘上设置地膜沙障三千六百一十七米,压沙十六亩,每亩成本八元三角。经检查,沙面无风蚀,沙障完好率达百分之百,比柴草沙障节约投资一倍多;与粘土沙障相比,节约投资三倍,这是一种较好的工程固沙措施。  相似文献   

6.
踏郎、黄柳植物再生沙障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沙地,利用植物再生性能设置沙障成活,治理高大流动沙丘,达到植物固沙的目的。植物选择以踏郎为最好,黄柳次之;埋设时间为10 月中下旬;沙障设置选用矮立式紧密结构,沙障网格规格为丘顶2m ×2m ,中部4m ×4m ,丘脚和平缓沙丘6m ×6m ,可采用带状混交配置模式。利用这种技术治理流动沙丘2800hm 2,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一、国外流沙地飞播固沙的研究概况苏联第一次飞播于1931年秋,在达格斯坦自治共和国境内乌拉兹克尔的流沙地,播种梭梭和巨野麦。其效果正如M.彼得洛夫所总结的(1950),认为中亚细亚南部条件不同的沙漠地区的飞机播种的经验证明,在地下水位浅的半植被沙地上,效果最好;在植物生长条件较坏的沙漠深处,尤其是在裸露的新月形沙丘地上,由于种子常被吹到凹地去,幼苗易遭受沙暴和沙埋,因此飞播效果最差。为了提高飞播效果,必须预先在播种区的丘间低地上设置行列式或格状机械沙障。  相似文献   

8.
宣化县黄羊滩流动沙地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对宣化县黄羊滩流动沙地风沙流结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流动沙地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方格沙障以2m×2m与3m×3m这2个模式防护效果好且省工省料,是最理想的模式.沙障设置后形成了稳定的沙面,在雨季播种了沙蒿、沙打旺等固沙植物,2a后沙障腐烂,固沙植物取代了沙障的防风固沙作用,使流动沙地永久固...  相似文献   

9.
PLA纤维是一种新兴固沙材料,用它灌沙形成的筒状沙袋铺设于沙丘上形成沙障,可以改变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和地表粗糙度等因子。为了解该PLA沙障对沙丘地表土壤粒径的影响情况,在铺设沙障沙丘及对照沙丘分别取0~11 cm土样,用Rise-2008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土样平均粒径,对比研究不同规格、不同部位PLA沙障与对照沙丘表层平均粒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 m×1 m、2 m×2 m、3 m×3 m PLA沙障3种规格相比,规格越大其平均粒径反而越小,但是均显著高于对照沙丘(P〈0.005);铺设沙障沙丘的迎风坡、坡顶和背风坡平均粒径分别比对照沙丘高11.4%、26.8%和1.8%;并且坡顶平均粒径最大,迎风坡次之,背风坡最小,对照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浅谈乌审旗的深沙治理马世瑞在毛乌素沙地中,有一些远离人烟的高大流动沙丘群,呈沙丘链或格状沙垄,当地群众称之为“深沙”。其特征是:沙丘高度平均在10米以上,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高大沙丘基本无灌草分布,仅有少量的短命植物生长,植被盖度不足10%;基本...  相似文献   

11.
在风沙治理和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沙障设置是项关键技术。针对腾格里沙漠南缘特殊的地理环境,通过设置草方格、黏土方格和尼龙网沙障对比分析不同沙障对植物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9种不同规格的沙障中,草方格沙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不同坡度沙丘,沙障方格大小影响植被成活率与覆盖度,50°的沙丘上,适宜设置1.5m×1.5m大小的沙障方格。  相似文献   

12.
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旱区的水资源限制了植物治沙应用范围,将仿真固沙灌木加入退化梭梭林,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的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防风固沙效能,为仿真固沙灌木应用提供参考。在野外相同条件下观测比较仿真固沙灌木林与塑料网方格沙障内风速,结果显示: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风速削减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的差异不显著;随着风速增大,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与塑料网方格沙障降低风速率差异变小;在风速为8.1~8.9 m s-1时,仿真固沙灌木降低风速率达塑料方格沙障的80%;仿真固沙灌木+梭梭灌木林的输沙率随高度变化为指数递减,是裸沙地的35%;仿真固沙灌木林的建立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可重复应用,与灌木搭配可增强防风固沙效能。  相似文献   

13.
塑料网格沙障固沙技术在临策铁路治沙造林中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网格沙障固沙技术是用特制塑料网控制流沙风蚀,并通过营造防风固沙林,达到治理沙害的目的.该技术主要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根据资料记载,从2005年开始,国内很多学者对塑料网格沙障固沙造林技术进行了专门研究,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县林业局分别从塑料网格沙障的固沙原理和塑料网格沙障对新月形流动沙丘迎风坡的风沙流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北京林业大学丁国栋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毕业论文《几种不同材料机械沙障防风效应研究》中,对不同材质、规格、高度和孔隙度的沙障的土壤风蚀进行了野外观测.通过选择典型沙丘,从风速、集沙量、土壤侵蚀与堆积、粗糙度四个方面,对研究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所涉及的风沙物理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中,将塑料网格沙障设计为四种不同高度、三种不同孔隙度和四种不同规格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塑料网格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陝北与鄂尔多斯之間广泛堆积着巨厚的风成沙,面积約6,344万亩,当地通称“毛烏素沙带”。属于榆林专区管轄的沙地面积有2,175万亩,其中流沙約占40%。大面积流沙給国民經济建設带来严重危害。我們根据生产部門的要求和造林治沙中存在的关键性的科学技术問題,于1956年秋选定榆溪河西新月形沙丘鏈沙地作为实驗場地(榆林紅石峡),自1957年初起正式开展定位試驗研究工作。本文就是1957—1962年在榆林风成沙地进行的固沙造林試驗研究报告,探討了沙地立地环境条件,适宜的固沙灌木种和造林法及其固沙作用。位于干草原地带的榆林新月形沙丘鏈沙地,地下水一般埋深大于3米,甚至超过10米,但沙丘內含水量一般保持在2—4%之間。这样的水分能滿足沙生植物生活需水,是造林固沙的有利条件。新月形沙丘迎风坡面由于吹蝕严重,不利于植物定居,猛烈的风沙流又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以造林初期需輔以插沙障的防蝕措施。适于流沙上的灌木为花棒、木蓼、沙柳;适于地下水位高的丘间地的灌木为紫穗槐、酸刺;地下水位很深土壤紧实干燥的丘間地,适生灌木只有檸条。飞机播种沙蒿成效取决于沙地立地类型,流动的新月形沙丘鏈沙地,不适于撒播沙蒿。我們希望这些成果能在陝北、伊盟沙区和半荒漠地带的沙区各国营林場試用。  相似文献   

15.
柴草沙障在我国的治沙实践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工程固沙的主要措施。然而长期以来,设置这类沙障多以麦草作材料,由于麦草的纤维结构和化学组成所致,沙障有效期甚短,实际效益较低。为此,从1983年起,我们改以胡麻秆作材料,在民勤治沙站设置沙障75,000米,压沙25公顷。几年来的试验表明,它比麦草沙障有效期长、固沙效果好,和粘土  相似文献   

16.
机械沙障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治理流沙过程中,工程措施治标,生物措施治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机地结合,可以彻底降伏沙龙,达到从根本上治理流沙的目的.巴盟治沙综合试验站在极度沙漠化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开展研究,在裸露沙丘表面设置粘土沙障和草方格沙障,障内人工栽植各种固沙植物,结合封育恢复天然植被.用这些措施建造的多种类型防风固沙植被,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试验站内沙障的设置方法及今后的植被建设问题综述如下:一、机械沙障的设置方法根据风沙运动的规律和特点,93%的沙粒都集中在近地表层10厘米高度范围内.因此,一般情况下沙障高度要求在10厘米~15厘米.沙障的方向应与主风向垂直,夹角要在90°~100°之间.粘土沙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活化风蚀坑风沙危害特征,结合风蚀坑不同部位或立地条件,采取沙障+植物固沙技术、植苗造林和灌木直播、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恢复等"三结合"技术措施综合治理风蚀坑流动沙地。结果表明:采用带状或网格状PE纱网沙障、黄柳沙障、PLA沙障以及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对风蚀积沙控制、植物种和植被盖度增加以及植被恢复具有良好效果。和未设置沙障相比,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减少风蚀效果最大,其次分别为纱网沙障、黄柳沙障、PLA沙障,且网格沙障好于带状沙障。黄柳+PE纱网复合沙障植被覆盖度由设置前的4. 67%平均增加到54. 61%,带状或网格黄柳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15. 88%或20. 09%,带状或网格纱网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15. 16%或26. 64%,带状或网格PLA沙障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到8. 1%或9. 62%。采用沙障+植物固沙技术,人工促进和天然植被恢复相结合能够在2~3年内控制风蚀坑风沙危害,重建固沙植被。  相似文献   

18.
直播生物沙障固沙成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呼伦贝尔沙地采用网格状生物活沙障直播技术具有明显的固沙效果。跟踪调查表明:直播3年植物盖度为55%,杨柴平均高度增加到78.3 cm,沙障网格中心平均风蚀下降到0.2 cm。并且随着沙障生长时间的延长,能够迅速形成不同类型的结皮,形成"结皮肥岛效应"。  相似文献   

19.
PLA沙障对毛乌素沙地新月形沙丘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乌素沙地铺设PLA沙障的新月形沙丘不同部位0-60 cm的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个采样点的土壤含水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地形影响明显,从丘间低地、沙丘底部、沙丘中部到沙丘顶部土壤含水量依次降低;PLA沙障增强了沙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障格内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裸沙丘上的土壤含水量,并且障格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稳定,规律明显;PLA沙障对沙丘0-40 cm的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综合分析认为PLA沙障的配置在本研究区内对沙丘土壤水分保持有一定作用,能为后期的植被恢复提供有利的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20.
苏联的流沙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治沙工作始于1880年,但直至十月革命后才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经验:机械沙障和植灌种革措施阻止铁路沿线流沙的侵袭;林牧结合的植物治沙,固定了流沙,繁荣了畜牧业,实现沙地植被的永续利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采取不同的措施:草原区设置防护林带,实行草田轮作制,既防风固沙,又改良沙土,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在半荒漠区采用植物固沙,固沙初期设置机械沙障保护植物;荒漠区利用飞机或汽车混播乡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并与放牧、种植业相结合。文中还对苏联治沙的历史和科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