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剑白香猪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Apa Ⅰ-RFLP技术对2个剑白香猪群(各50头)生长激素基因-119~486 bp之间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不同基因型对其部分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剑白香猪生长激素基因经Apa Ⅰ酶切后产生3种基因型和2种等位基因,A和AA分别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除6月龄腹围、背膘厚、肌间脂肪含量、熟肉率外,其他指标均以BB基因型剑白香猪为最高,AA基因型剑白香猪的6月龄体长、屠宰率、6月龄胸围、瘦肉率和熟肉率与BB基因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AB基因型剑白香猪的6月龄体长、屠宰率与BB基因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在各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揭示AB和AA基因型可能是剑白香猪矮小性的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金华猪促黑激素皮质素受体4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PCR—RFLP方法对金华猪Ⅰ系(154头)、金华猪Ⅱ系(41头)和金华猪Ⅲ系(53头)的MC4R基因的1269∽1494bp区段进行扩增,并用TaqⅠ酶进行酶切,比较了MC4R酶切后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结果表明,AA基因型频率在金华猪上较高达到0.9194,在Ⅱ系中最高达到0.9512,Ⅲ系次之达到0.9434,Ⅰ系最低达到0.9026,而金华猪的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频率都较低分别为0.0565和0.0242。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eortin receptor-4,MC4R)基因多态性对罗威纳杂交犬生长性状的影响,以罗威纳杂交犬混合DNA为模板,对MC4R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筛选多态性位点。结果发现3个碱基颠换,分别是154 bp处T/C、755 bp处G/T及895 bp处T/C颠换,其中895 bp处T/C颠换存在于ApaⅠ酶切位点内,以此建立了基于ApaⅠ的PCR-RFLP检测方法,并对67只罗威纳杂交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受检罗威纳杂交犬中检测到AA(0.104)、AB(0.493)和BB(0.403)3种基因型,AB基因型体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AA、AB基因型胸围极显著高于BB基因型。可以考虑将MC4R基因作为犬体重、体尺性状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三个猪种生长激素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沛初  郭传甲 《养猪》2008,(1):23-24
采用PCR-RFLPs技术,对大约克夏猪、上海白猪、巴马香猪生长激素基因-146~ 2 049区域共2 195 bp片段进行了扩增,并用Taq Ⅰ、HaeⅡ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进行酶切,检测其酶切突变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显示,Taq Ⅰ酶切时,大约克夏猪和上海白猪分别产生了AA(1 436 bp、759 bp)和AB(2 195 bp、1 436 bp、759 bp)两种基因型,而巴马香猪只有AA(1 436 bp、759 bp)一种基因型,大约克夏猪、上海白猪和巴马香猪的AA基因型频率依次为66.7%、83.3%和100%;HaeⅡ酶切时,3个品种的猪均未呈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论:AA基因型的频率以巴马香猪为最高,它可能是小型猪的有利基因型;大约克夏猪、上海白猪、巴马香猪的生长激素基因都缺乏Hae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滇南小耳猪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以期为今后滇南小耳猪的选育提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依据.采用PCR-RFLP方法对滇南小耳猪GH基因的Apa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到2种基因型AA和AB,没有检测到BB基因型个体.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高于等位基因B.结果表明:AB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在群体中占优势,所检测滇南小耳猪群生长激素基因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RFLP方法对金华猪Ⅰ系(164头)、金华猪Ⅱ系(41头)和金华猪Ⅲ系(52头)的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1125~1817bp和1401~2216bp段进行扩增,并用HinfⅠ、HaeⅢ和MspⅠ酶分别酶切,结果表明只有HinfⅠ存在RFLP。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金华猪死产数和母仔猪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H-FABP基因对经产母猪的死产数影响接近极显著(P=0.015),对头胎母仔猪初生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经产及所有胎次的母仔猪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了湖南地方品种猪,即沙子岭猪、桃源猪、宁乡猪和大围子猪共429头肌细胞生成素基因3'端353 bp侧翼序列,Msp Ⅰ酶切后存在AA、AB和BB三种基因型,AA占有绝对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平均为0.95,其中宁乡猪和沙子岭猪均为AA型.RFLP-Msp Ⅰ基因型分布X2检验结果表明,4个地方品种间只有桃源猪与其他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大围子猪与宁乡猪及其与沙子岭猪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PCR RFLPs标记技术 ,对 6 3头杂种肉牛的生长激素基因的第 5外显子和 3’端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 ,发现HaeⅢ酶切座位具有多态性 ,并分为三种基因型 (即AA、BB和AB型 ) ,通过构建最小二乘线性模型 ,分析了生长激素基因型与杂种肉牛 12月龄体重和 6 - 12月龄日增重的关系。结果表明 :生长激素AB基因型的效应稍高于AA、BB型 ,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猪肌肉的生长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以IGF-Ⅰ基因作为撒坝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技术对其HhaⅠ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12个阶段体重、日增重和体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IGF-Ⅰ基因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产生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473、0.5149、0.1378,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是0.6048、0.3952,且该基因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撒坝猪IGF-Ⅰ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其生长性状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不同阶段体重和日增重的增效基因型为AB基因型,180日龄体尺性状的增效基因型多为BB基因型(部分性状表现为AB基因型最高)。结合前人的研究,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ative trait locus, 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长白猪和大白猪GH基因+146~+652 bp序列Apa 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并进一步分析该多态位点对达100 kg日龄、眼肌厚、背膘厚及第1~4胎次繁殖性能等部分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猪和大白猪GH基因+146~+652 bp序列Apa I酶切位点均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2个群体在此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长白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P0.05),第1~4胎次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总体上符合ABBBAA的趋势;在大白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眼肌厚显著低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P0.05),第1~4胎次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总体上符合BBABAA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初步说明,AB、BB基因型个体具有较高的瘦肉率和繁殖性能,对所检测的部分经济性状而言,AA基因型为不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猪部分生产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PCR-RFLP对南昌白猪(92头)和大约克夏猪(170头)的IGF-1基因的179bp片段进行了扩增,并用HhaI酶切,产生两个等位基因A(151+28bp)和等位基因B(116+35+28bp)。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个体初生重、2月龄重、4月龄重、6月龄重、料重比、背膘厚和瘦肉率等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昌白猪中,AA型猪比AB型猪初生重大,差异显著(P<0.05);在大约克夏猪中,BB型猪比AB型猪的6月龄体重大,差异显著(P<0.05);AA型猪比AB型和BB型猪瘦肉率低,差异极差著(P<0.01)。  相似文献   

12.
谷朝勇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144-147
本研究检测了鲁西黄牛GH基因3′末端序列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其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由于2639 bp处碱基C→G的突变造成HaeⅢ内切酶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该位点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对GH基因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状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GH位点上AB基因型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显著高于AA、BB基因型(P0.05);BB基因型的个体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略高于AA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等位基因B可初步确定为影响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检测猪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影响。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山西白猪、山西黑猪和马身猪6个猪种392个个体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采用GLM程序分析了ADIPOQ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与山西白猪体重和体尺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ADIPOQ基因外显子2的89 bp处检测到G→A错义突变,引起缬氨酸(Val)向异亮氨酸(Ile)的转变。ADIPOQ基因外显子2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2个等位基因:A和B。杜洛克猪中只有BB基因型,长白猪、大白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马身猪中AA基因型频率最高。在引入品种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96、0.96和1.00;在地方品种马身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0.52)略高于B等位基因(0.48);在培育品种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中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6和0.78,介于引入猪种和地方品种之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在马身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杜洛克猪与长白猪、大白猪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长白猪和大白猪间差异显著(P<0.05),任意一个引入品种与马身猪、山西白猪和山西黑猪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DIPOQ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对断奶重有显著影响,其中BB基因型个体28日龄断奶重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AA和AB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其他性状无显著影响,说明该位点只在个体发育早期阶段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卫星标记多重扩增结合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152头金华猪种群的30个微卫星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显著性检测。结果显示SW 2476、SW 0215、SW 24等3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出生重差异显著;SW 902、S0143、SW 0215、S0228、SW 24等5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60日龄重差异显著;S0178、S0218、S0255、S0155、SW 951等5个微卫星位点不同基因型的4月龄重差异显著;而S0217微卫星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的6月龄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松辽黑猪部分重要生长、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对引物中,只有p3的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p3的扩增片段在松辽黑猪中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BB型与AA型相比在IGF-Ⅱ基因(AY044828)第21585 bp处有G→C突变,松辽黑猪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56、0.2609和0.0435。AA基因型对瘦肉率(P<0.05)、日增重(P<0.05),BB基因型对平均背膘厚(P<0.01)有正遗传效应,对其他性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岔路黑猪(56头)、嘉兴黑猪(50头)和Ⅰ系金华猪(109头)群体中MyoG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测定了21头纯种岔路黑猪的胴体和肉质性状,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MyoG基因型与以上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岔路猪群体中AA型纯合子占绝大多数(84%),BB型纯合子最少(4%),A基因频率占90%;嘉兴黑猪群体中只有一种基因型(AA);而金华猪(Ⅰ系)群体中BB与AB基因型频率相当(分别为45%、46%),B基因频率大约为A基因频率的2倍。MyoG基因对岔路猪胴体重、后腿重、胴体长等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但对岔路猪肉质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鸡GDF-5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鸡骨骼发育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GDF-5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引物,以白耳鸡和东北农业大学选育的肉鸡高、低腹脂系第8世代鸡群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SSCP的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DF5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骨骼发育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GDF-5基因外显子1的84bp处存在1个C/T的突变位点,对该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产生3种基因型,AA型个体的基因序列和GenBank(Accession No:AF123389)中的一致为C,而BB型个体的基因序列在84bp处突变为T。基因型与鸡体组成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的跖骨围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个体的跖爪重和跖爪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B基因型个体的股骨长和股骨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表明该基因对鸡的骨骼性状有较大的影响或与控制骨骼发育性状的主效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18.
试验应用PCR-RFLP技术对云南培育品种大河乌猪4代(F4)、5代(F5)和6代(F6))共334头个体的血浆胆固醇脂转移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内含子1436 bp进行扩增,用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对其酶切可得到3种基因型:BB、Bb和bb,F4、F5、F6都以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821、0.6042和0.6885。取不同基因型纯合子样品进行测序,共发现7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其有3个为转换,4个突变为颠换,多态位点分别位于19、69、132、175、203、224、234 bp处。应用最小二乘分析不同基因型和不同性别的基因型对生长性状(初生重、45日龄重、4月龄体重、6月龄体重、体高、体长、管围、背膘厚)的影响。结果显示,F4代Bb和bb基因型个体体长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bb基因型6月龄管围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与Bb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F5代Bb和bb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6代bb基因型个体初生重、45日龄重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与Bb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性状不同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bb基因型雄性和雌性个体在初生重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CETP基因对猪生长性状(特别是初生重)存在一定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猪体质量相关的生长性状,该SNP可能是改良猪生长速度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9.
以IGF-Ⅰ基因作为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30头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外显子4(179 bp)的多态性,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松辽黑猪中均有不同频率的分布,遗传多态性较高; 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对其它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IGF-Ⅰ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说明该基因对松辽黑猪的平均日增重、瘦肉率和平均背膘厚等3个性状有显著的遗传影响,可以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