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松嫩平原东北部人工草地的早熟禾种群结实成熟期,将广泛取样的743个生殖分蘖构件样本分为15个高度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花序长度、营养生物量、生殖生物量、总生物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生殖分配比率、生殖分配均呈负相关。种群生殖分蘖构件数量特征具有生态可塑性和规律性变化,个体生长与生殖策略主要受群落内部土壤水分状况和营养状况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白羊草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米佳  董宽虎 《草地学报》2007,15(1):55-59
在天然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种群籽实成熟期间,采集生殖分蘖株,按10个高度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白羊草种群生殖分蘖株的株高与花序长度、籽粒千粒重、营养生物量、生殖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比率、结实率、花序分配和种子分配呈显著负相关;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的规律性变化,表现出特定生境条件下个体生长与生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根茎冰草是多年生短根茎丛生禾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本研究采取大样本取样,对松嫩平原人工建植下根茎冰草二年生同生群无性系的生长与生产的可塑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根茎冰草同生群无性系丛径的变异系数为31.7%,生殖株和营养株数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5%和63.0%,生物量变异系数分别为89.8%和64.3%;根茎长和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1.4%和8.4%。各构件数量特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其中,生产特征的可塑性高于生长,构件数量特征的可塑性均以生殖株高于营养株,潜在无性系高于现实无性系;生殖构件生长与分配的数量性状高于种子质量性状。根茎冰草无性系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无性系大小及构件生长与生产的可塑性均较严格地遵循异速或同速生长规律;生殖分配与营养生长之间存在权衡。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生境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旺盛期的7月,4个生境中芦苇株高、株重及构件重均以水生生境最大,盐碱生境最小,生境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其中不同生境内株高和株重的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7~4.5倍和4.9~18.8倍,不同生境间株高和株重的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9~4.6倍和3.6~4.6倍;株高在生境间的变异系数(48.05%)高于生境内(24.87%~40.51%),株重及构件重在生境间的变异系数(42.26%~64.09%)低于生境内(55.79%~99.76%)。叶片、叶鞘和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在27.79%~38.29%、17.93%~25.66%和36.05%~54.14%。株高与叶重、叶鞘重、茎重及分株重之间呈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而分株重与叶重、叶鞘重、茎重之间呈直线函数同速生长关系。芦苇分株的生长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子双重控制,不同生境芦苇分株在增高和增重上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构件间的生长关系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因此,在不同环境下芦苇分株不同构件间具有显著的资源分配调整与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5.
松嫩平原光稃茅香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嫩平原天然割草场光稃茅香种群的籽实成熟期,将广泛取样的588个生殖分蘖株样本分为10个高度级进行测定.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与花序长度、营养生物量、生殖生物量、总生物量、籽粒千粒重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比率、生殖分配Ⅰ、生殖分配Ⅱ、每个花序种子生产的数量、结实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的生态可塑性及其规律性变化,蕴涵着个体生长与生殖策略.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光稃茅香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在松嫩平原天然割草场光稃茅香种群的籽实成熟期,将广泛取样的588个生殖分蘖株样本分为10个高度级进行测定,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与花序长度,营养生物量,生殖生物量,总生物量,籽粒千粒重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生殖生长比率,生殖分配I,生殖分配Ⅱ,每个花序种子生产的数量,结实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的生态可塑性及其规律性变化,蕴涵着个体生长与生殖策略。  相似文献   

7.
松嫩平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构件表型可塑性及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经经  杨允菲  陈永强 《草业科学》2011,28(11):1957-1961
采用大样本取样野外实地测定方法,对松嫩平原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种群生殖株的数量性状和生殖分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各数量性状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变异系数以种子生物量最大,为81.63%;其次为种子生殖分配73.14%;株高最小,为13.11%。扁秆藨草种群生殖株表型可塑性遵循着规律性,即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茎叶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花序生物量呈直线增加;生殖分配随着株高和株生物量的增加呈幂函数或指数减少。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生境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旺盛期的7月,4个生境中芦苇株高、株重及构件重均以水生生境最大,盐碱生境最小,生境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结缕草种子成熟期有性生殖株的测定,分析了辽东半岛不同生境结缕草种群有性生殖株的种子数量(每花序种子数)和质量(千粒质量)以及生长量(株高)和生殖生长量(花序长,生殖生长比率)的数量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生态条件较差生境的结缕草种群,其有性生殖株的株高、花序长、每花序种子数及千粒质量均最低,而生殖生长比率最高,说明不同生境结缕草种群有性生殖株的生殖生长、生育力、其种子生存与竞争力主要受到环境的限制,但有性生殖株个体自身具有生殖生长调节策略,生态条件较差的生境结缕草种群有性生殖株将更多的生长量用于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松嫩平原割草地的割草地段和休闲地段的单优势种群落和混生群落,以及多年休闲封育地段火烧处理的单优势种群落和混生群落计3种生境6个群落的取样测定,研究了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在开花期和籽实成熟期的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的时空动态.从开花期和籽实成熟期,寸草苔生殖分株高与分株生物量变化幅度具一致性,分别平均增长了211%和207%;穗长平均增长了9%,但穗生物量则增加了152%.生殖分配在开花期空间变异性较小,籽实成熟期增大.寸草苔种群生殖分株的生殖分配与分株高和分株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多数种群是在开花期以后形成并逐渐趋于稳定的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干旱和灌溉条件下少花蒺藜草分株生物量分配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志新  田迅 《草业科学》2011,28(2):185-188
调查了生长在科尔沁沙地干早、灌溉2个条件下的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分蘖丛.对分株高度、分株生物量以及根、茎、叶、穗、叶鞘等构件生物量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灌溉条件下,植株高度为41.2 cm.明显高于干旱条件的33.7 cm.灌溉条件下果穗生物量是干旱环境下的1.8倍.2种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西辽河平原不同生境草芦种群分株生长的可塑性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田迅  杨允菲 《草地学报》2004,12(1):17-20,30
对西辽河平原天然草地两个生境草芦种群分株的高度、分株生物量、叶生物量、叶鞘生物量、茎生物量5个数量性状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分株在增高和增重上呈异速生长规律,且分株高度较高的草芦种群随高度的增加以茎增重为主,分株增重与各器官增重之间也呈较为稳定的异速生长规律;两个生境分株生物量分配均以叶的比重最大,在42.98%~50.47%之间.分株的高度与生物量之间非等比例增长的相关性规律是草芦种群适应环境的一种生长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矮嵩草无性系分株构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放牧强度分别为0、2、4、8(藏羊只/hm2)的矮嵩草无性系各构件数量和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的加重每分株生殖分蘖数、分蘖地上生物量、营养和生殖地上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而营养生物量占分蘖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呈上升趋势。在不放牧的情况下,矮嵩草无性系分株总数小,其各构件地上生物量和生殖分蘖数高(P<0.001);每分株分蘖数、营养分蘖数及杆叶比低(P<0.001)。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无性系构件结构组成和生长的影响,可为阐明无性系构件组成和资源分配提供一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10和20年)和放牧地(对照)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进行大针茅无性系构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放牧相比,封育10年显著增加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生殖枝高度和花序高度(P < 0.05),而封育20年则显著提高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总枝数、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分蘖芽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营养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P < 0.05)。封育降低了大针茅生殖枝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的变异系数。2)随封育年限增加,营养枝生物量比例明显提高,生殖枝生物量比例下降,但花序生物量比例基本不变。3)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营养株单株生物量(P < 0.05),但生殖株单株生物量和全体分枝单株生物量与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 > 0.05)。4)大针茅丛径与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数、生殖枝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总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而地上总生物量与生殖枝数、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分蘖芽数、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分蘖芽数与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地上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综上所述,短期封育提高了大针茅的生殖分配,使大针茅迅速成为群落优势种,而长期封育使大针茅更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新疆极端干旱气候下野生胀果甘草种群在不同的物候期(现蕾期、盛花期、结荚期、成熟期)不同构件(茎、叶、花、荚果)中生物量、能量和营养元素(N、P、K)的含量,以探索随物候期的变化,生物量、能量以及营养元素生殖分配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胀果甘草种群生殖分配随物候期的变化而增加,现蕾期、盛花期、结荚期、成熟期的生殖分配分别为2.40%,4.30%,13.90%,18.90%。2)生殖构件的表型可塑性强于营养构件,且有性生殖构件表型可塑性随物候期逐渐减弱。3)在不同物候期,花(荚果)生物量与分株叶、茎和总生物量均呈显著(P<0.05)的线性正相关关系。4)在各物候期,各构件中能量和营养元素分配的变化趋势与其构件生物量变化几乎完全一致,叶均以盛花期为最高,茎中以现蕾期为最高,生殖构件中随物候期推移而增加。总体上,胀果甘草生殖构件生物量、能量和营养元素分配随物候期推移而增加,其有性生殖是一个物质、能量和营养元素积累的过程,但野生胀果甘草种群对有性生殖的投资比例较小,大部分用于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优势种的6个草地植物群落中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材料,通过测定基株、母株、无性系3个等级的构件数量性状及生物量结构,分析鹅绒委陵菜在不同群落中的空间拓展及生物量分配差异,探讨其应对草地群落组成差异的生长策略。结果表明,1)群落组成对母株根系有极显著影响(P0.01),6个群落中母株根长和根数均显著下降(P0.05),基株的子株数及子株根长也显著降低,但子株根数未受显著影响。2)群落组成对无性系匍匐茎茎长、茎直径及间隔子长有显著影响(P0.05),群落中鹅绒委陵菜通过降低茎直径、增大间隔子长,增加基株的空间拓展能力。3)群落组成对基株纵向、横向拓展参数有显著影响(P0.05),群落中鹅绒委陵菜显著增加基株拓展面积和拓展空间,降低拓展熵和拓展效益,以游击型生长方式,觅养或逃离环境资源。4)群落组成显著降低了基株、母株、无性系生物量累积(P0.05),群落中基株生物量优先向母株分配,母株生物量优先向叶分配,群落中无性系生物量分配比虽下降,但匍匐茎分配比呈增加趋势。5)群落组成对基株生物量配置有显著影响(P0.05),多数群落中显著增大了基株根茎比、叶茎比。综上所述,鹅绒委陵菜通过形态可塑性,在6个群落中均可存活和生长,其基株拓展能力和生物量配置除受群落盖度影响外,或许还受群落物种的生物学特点和无性系子株间竞争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可建植边坡草坪的野生荩草为材料,设置遮阴(5个水平)和干旱(4个水平)交互形成的20个组合处理,测定克隆生长性状和有性繁殖数量及生物量结构,分析不同遮阴和干旱组合处理下克隆效率指数(CEI)、繁殖分配(RA)、繁殖效率指数(REI)、繁殖指数(RI)、繁殖比率(RR)的差异,研究遮阴和干旱对荩草克隆生长和有性繁殖及权衡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阴和干旱对克隆子株数及克隆效率指数有显著影响,中、重度干旱和≥10%遮阴显著降低了子株数(P<0.05),干旱对CEI无影响、遮阴降低了CEI,交互作用极显著降低了基株的子株数和CEI(P<0.01)。2)遮阴和干旱对母株、子株和基株的花穗数和小花数,对繁殖器官生物量(ROB)、非繁殖器官生物量(NROB)和总生物量(TB)有显著影响(P<0.05),轻、中度干旱或10%~30%遮阴或轻度遮阴和轻度干旱组合可显著增加母株、子株、基株的花穗数和小花数,轻度干旱或10%遮阴或轻度干旱和轻度遮阴组合可显著增加TB和ROB,交互作用是影响基株花穗数和小花数、TB、ROB和NROB的主要因子,干旱对TB和NROB影响次之,遮阴对ROB影响较大。3)遮阴和干旱对RA、REI、RI和RR有显著影响(P<0.05),轻中度干旱或10%遮阴可提高基株的繁殖参数,重度干旱或≥30%遮阴度降低了有性繁殖(P<0.05),轻度遮阴和轻度干旱组合比单一处理更利于有性繁殖,轻度干旱可缓解中重度遮阴对有性繁殖的影响,繁殖参数主要受交互作用影响,遮阴次之,干旱较小。4)荩草可依据遮阴和干旱胁迫程度,进行克隆生长和有性繁殖权衡,遮阴≥30%可延长克隆生长10~34d,中、重度干旱缩短克隆生长而促进有性繁殖,≥10%遮阴可缓解重度干旱对有性繁殖的影响(P<0.05)。5)20个遮阴和干旱组合处理下荩草均能同时维持两种繁殖方式,水分充足和全光照利于克隆生长,轻中度干旱和轻度遮阴单一或组合处理利于有性繁殖,遮阴和干旱交互影响增加了荩草的两种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于2015年5月采用野外生态学实验方法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对伊犁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四爪陆龟保护区和林地生境内短命植物角果毛茛(Ceratocephalus testiculatus)种群生物量分配和生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样地角果毛茛种群株高、总生物量、叶、花葶和果序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林地(P0.05),根生物量无差异(P0.05);但根、叶和花葶生物量分配却显著低于林地(P0.05),仅果序生物量分配显著高于林地(P0.05)。两样地内叶、花葶和果序生物量随总生物量增加呈幂函数形式增长,根生物量呈线性增长,均以林地增长速率为高;生殖分配Ⅰ(果序生物量/总生物量)和Ⅱ(花葶生物量/总生物量)所占比值相对稳定,受株高和总生物量变化影响甚小。保护区样地叶生物量变化显著影响着根生物量和生殖生物量(P0.05),而在林地内仅极显著影响着生殖生物量(P0.01)。角果毛茛种群通过调节营养构件和生殖构件生物量及其分配速度以适应多变环境,保证在短的生长期内达到生殖成功并使生殖分配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