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寻找记忆中的味道,他舍弃了越做越大的水果生意,回到家乡二次创业,种起了脐橙."以前家乡的橙子因为品牌效益不强,逐渐没落,我想把家乡好的产品带出去,把外面好的种植理念带回来."新宁县龙丰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负责人徐小龙说.从2012年开始,他带领当地村民走上了脐橙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致富路.  相似文献   

2.
夏次龙,男,25岁,本科毕业,中共党员,现担任桃江县石牛江镇小坡头村村支书.2014年6月,当大家忙着毕业、忙着找工作的时候,他怀着对家乡的赤诚,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了回家乡当一名小村官.他的理想很简单:当好放牛娃,带领村民齐发家! 2014年9月2日正式到小坡头村担任大学生村官并投入工作,他创办的村官一号家庭农场,带领群众致富效果明显,多次受到省、市、县嘉奖,先后被评为“益阳市创业先锋” “桃江县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模范先锋”,同时也是桃江县最年轻的90后政协委员,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正炎陵:种粮上阵"父子兵"炎陵县三河镇太和村的种粮大户杨相佐在2008年春季看到家乡大片良田杂草丛生,土地都荒废了,心急又苦恼,苦思之后他心生一念,自己是不是可以把土地都流转过来一起种粮呢?2009年新年,趁村民都在家过年,他就走访邻村的村民,说出了自己想流转土地的想法,村民们纷纷表示很支持他,大多数村民说不要  相似文献   

4.
陈红,隆回县岩口镇龙塘村人,2010年32岁.2008年底,他离开打工11年的广东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垫资50余万元投资发展烤烟种植,带领村民共同种烟致富.  相似文献   

5.
永州市东安县紫溪市镇荷叶塘村村民李继柏,靠做木炭生意富裕之后,没有忘却生他养他的家乡,没有忘记与他一道生活劳动过的父老乡亲们.……  相似文献   

6.
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草原村龙形山组村民张南斌,现年37岁,2007年从外地打工回家,他看到家乡山多田少的状况,首先想到了高寒山区要脱贫致富,必须"做好绿色蔬菜文章,向土里要钱"的点子.  相似文献   

7.
正44岁的谢爱文,是新邵县陈家坊镇富阳村的村民,在他20岁的时候组建了一家跨国运输公司,从缅甸、泰国、老挝等地贩运螃蟹、甲鱼等水特产品和各类水果到国内出售,并将家乡的农产品销到外国,他成了村民眼里的"百万富翁"。2012年,谢爱文尚在外打拼事业,富阳村换届选举,他以最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深深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和信任,因此,他决定回乡任职。他结合村里的情况拿出积蓄再次  相似文献   

8.
<正>新化县槎溪镇油坪村3组,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地处新化县西南部山区,距县城45公里,山高林密,自然资源丰富,但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村里年轻劳动力都以外出打工为主。该村在外闯荡多年的邹辉是村民眼中的大老板,事业有成的他想回到家乡做点实事。2009年,他转让了佛山的3家连锁电器店,到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地学习考察,选出黄精优质种苗,回到家乡开展仿野生种植。2010年,他联合52户村民(其中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1户),组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7月,杨国清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广发永乡创业。之所以回到家乡创业,他说主要是因为自己来自农村,对农村有感情,带领家乡村民共同致富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在广发永乡,马铃薯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杨国清决定成立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创业初期,经过一番  相似文献   

10.
杨本伦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工作。1992年10月,他主动放弃了这一工作,要求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任村支部书记。当时,全村2500口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岭地,没有农副业项目,80%的村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为臣是新宁县良山镇高田村3组村民,2006年获得了邵阳市劳动模范称号;2007年以务实精神赢得民心,当选为邵阳市人大代表;2008年又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现任高田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89年,黄为臣毅然辞去乡卫生院工作,回到村里,决定依靠种植药材来改变家乡面貌.  相似文献   

12.
正衡山县萱洲镇天水村37岁的阳山奇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初中毕业后到广东打工,后来从事果品收购生意,通过10年的拼搏,他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之后,他想回到家乡开创一番事业,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2011年,阳山奇回到家乡,通过多方考察,决定种植红柚。于是,他与天水村几个村民小组及周边的糖铺村签订  相似文献   

13.
厕所商圈     
他是个新加坡侨民,拥有上亿的资产。提到他的大名,家乡人无不以他为自豪。因为,家乡是个穷乡村,至今仍有村民食不果腹。有一天,传来他回乡的消息,村民无不欢欣鼓舞。然而,他回乡后,村民却大失所望。因为,按常理,久未返乡的游子在外发了财,回乡后总该为家乡人"打点打点",  相似文献   

14.
在常宁县西岭镇平安村,只要一提起村支部书记周法文,当地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能人”。2001年,时年32岁的周法文刚当上村支部书记,看着村里年轻力壮的青年人都纷纷外出打工,他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致富非得要背井离乡,在家乡就不能有所作为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家乡这片  相似文献   

15.
据《扬子晚报》报道他叫张浩,28岁,士生土长的南京城东沧波门行政村杨庄村村民。2005年东南大学毕业后进入南京聚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目前升至网络部主管,去年11月刚结婚。19日,这个奋斗在城市里的“80后”放弃干了5年、年薪10万元的民营公司主管职位,来竞聘家乡村主任。  相似文献   

16.
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子科,是龙华村返乡发展的年轻党员、村团支部书记。2017年,在广州当工程师的他,放弃了月薪6000元的工作,从繁华都市回到家乡,与另外4个村民共同成立了英德市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走电商渠道,将村里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产业扶贫是实现长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沿着高粱公路,来到了“梯田翠带绕山边,小康家园路旁建,优质果园连成片,养殖林果齐发展”的泾川县高平镇大寺坳村。这就是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的共产党员王耀明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家乡。在这里,有他为村民致富奔波的深深足印,也有他带领大伙改变家乡面貌洒下的滴滴汗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改变的是家乡的面貌,不变的是他奋斗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经营起家传的豆腐生意。通过不懈努力,80后女孩卜睿不仅为家乡带来新的面貌,也为自家生意注人新的活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豆腐西施"。2005年9月,卜睿考取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她承载着全家的希望和重托。然而,一条新闻改变了卜睿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20,(7)
正54岁的徐福星是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桥西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年,在他心里一直装着一个"小桥流水人家"的"桃源梦"。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团结村两委成员,依靠村民的力量,为改造村容村貌和带领村民致富尽心尽力,使家乡的水环境得到彻底改变,桥西村正被打造成一座"小桥流水寄乡愁"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20.
49岁的梁希森被《新财富》评为2004年第376名富豪,资产数以亿计。这个土生土长的山东农民只有小学一年级学历,据称识字不到200个;但是他在北京赚到巨额财富之后,斥资3000多万在家乡乐陵市梁锥村建设了一个新村,让村民都搬进了别墅新家,而将村民们原来的房子拆掉,在宅基地上建设了乌托邦式的现代庄园——种植、养牛、深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