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寒冰 《齐鲁渔业》2004,21(2):22-23
2003年笔者在辽宁兴城从事牙鲆苗种繁育工作,其间见到当地的许多养殖户利用井盐水养殖牙鲆并获得成功,认为他们的做法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笔者结合自已的育苗实践,谈一下牙鲆的井盐水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及某些具有井盐水条件的水产育苗厂增加经营品种转产增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大菱鲆养殖业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地下井盐水也变得十分珍贵,如何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各地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2009年3月,日照市东港区水利养殖场使用工厂化养殖大菱鲆的地下水再利用养殖牙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任玉珊 《河北渔业》2013,(11):39-39
<正>大菱鲆(Scophthalmas maximus)商品名为多宝鱼,其适盐范围在12‰40‰之间,然而近几年由于地下井盐水的过度开采,井盐水盐度降低,部分靠河口的大菱鲆养殖场井盐水的盐度只有8‰40‰之间,然而近几年由于地下井盐水的过度开采,井盐水盐度降低,部分靠河口的大菱鲆养殖场井盐水的盐度只有8‰10‰,这超出了大菱鲆养殖的适盐范围,养殖户开始利用8‰10‰,这超出了大菱鲆养殖的适盐范围,养殖户开始利用8‰10‰的低盐度井盐水养殖大菱鲆,由于经验欠缺,低盐度井盐水养殖的大菱  相似文献   

4.
牙鲆养殖技术的开发70年代初始于日本,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我国,70年代末开始牙鲆苗种生产研究,90年代开始牙鲆养殖发展迅速,北方地区,山东的荣成、威海、烟台、青岛等地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生产,尤其是山东荣成市率先在国内陆地上进行了牙鲆工厂化养殖,并获得了成功;南方地区,国内至今尚未见到有关牙鲆工厂化养殖的报道.本文仅就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在北暮生态海水养殖场进行的牙鲆南移工厂化养殖试验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牙鲆养殖在南方逐步发展并成为热门的养殖品种。由于此鱼为冷温性鱼类,水温的问题制约了其在南方地区的发展。为了促进和推广牙鲆在南方适养地区的发展,帮助养殖户少走弯路,笔者于2001年4月份承担了福建省平潭县牙鲆池塘养殖技术服务工作,现将牙鲆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生活习性:牙鲆属冷温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成鱼最适生长水温14℃~23℃,25℃以上开始死亡,溶解氧至少10mg/L以上,一般要保持5mg/L~7mg/L。食性为前期以天然底栖动植物为食,体长15cm以上以肉食性小杂鱼为食。二、项目点基本情…  相似文献   

6.
丁爱侠 《齐鲁渔业》2008,25(6):21-21
近年来,南方各省市纷纷从北方引进苗种,或通过本地牙鲆人工育苗获得苗种进行养殖,牙鲆已经形成热门的养殖优势品种。但是,由于南方夏季温度比较高,牙鲆又是低温品种,一般认为水温23℃摄食减少,水温达30℃有的成鱼开始死亡。如果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生活区域水温超过28℃,就不能保证冷水性鱼的生活栖息。所以,牙鲆安全度夏的问题制约了南方养殖的发展。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养殖经验,将在南方养殖牙鲆安全度夏技术介绍给广大养殖户。  相似文献   

7.
周晨光 《海洋渔业》1988,10(1):47-47
<正> 中电技术研究所利用热泵有效地应用于牙鲆养殖.由于热泵控制海水温度,使缩短养殖时间的试验获得成功。试验是在1986年6月在山口县的牙鲆养殖场的水池中进行的,水体为10立方米,养殖体长12厦米的牙鲆1600尾。夏季因养殖水温上升,则利用热泵冷却海水,控制在牙鲆养殖的适温度在22~23℃范围.结果,原来夏季很少摄饵的牙鲆活跃地摄  相似文献   

8.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人工养殖在英、日、韩等国已经研究多年,并获得成功的养殖经验。我国的牙鲆养殖主要是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目前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都有较大规模的工厂化养殖场。但是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的一次性投资成本大,资金回收速度慢,还受海区条件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牙鲆鱼养殖的新模式,1994年至1996年,我们利用已有的对虾养殖池塘,进行了牙鲆鱼池塘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基本掌握了牙鲆鱼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制定了可行的管理措施,为开展群众性大面积牙鲆鱼池塘养殖奠定了基础。牙鲆鱼池塘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的选择与修整选择水源清新、纳水方便、未受污染的海水池塘作为牙鲆鱼养成的池塘。池塘最好为长方形东西走向,砂底或泥砂底,单地面积20-100亩,一般40-60亩,平均水深1.7m;池塘的两端设有过排水闸,可顺利排干池内积水,有利于牙鲆鱼…  相似文献   

10.
丁爱侠 《科学养鱼》2007,(12):26-26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et Schlegel)俗称比目鱼,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为冷水性底栖鱼类。牙鲆生长温度2~32℃,适温范围8~25℃。牙鲆味道鲜美,市场价格高,销路广,逐渐成为名贵的重要海水养殖品种之一。我国的辽宁、河北、山东等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牙鲆养殖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近年来,南方各省市纷纷从北方引进苗种,或通过本地牙鲆人工育苗获得苗种进行养殖,已经形成热门的养殖优势品种。但是,由于南方夏季温度比较高,牙鲆又是低温品种,一般认为水温23℃摄食减少,水温达30℃有的成鱼开始死亡。如果夏季表层水温超过30℃,生活区域水温超过28℃,就不能保证冷水性鱼的生活栖息。所以,牙鲆安全渡夏的问题制约了其在南方养殖的发展。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养殖经验,将在南方养殖牙鲆安全渡夏技术介绍给广大养殖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