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油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合丰50的创新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超高产、多抗、高油大豆新品种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合丰45号是以绥农10号(绥农4号×绥7516)为母本,与垦农7号(绥农4号×合丰2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油分含量22.06%,蛋白质含量40.1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20.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6.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16.4%,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属于超高产、多抗、高油专用型品种,200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文报导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绥农38是以黑河31为母本、绥农3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其脂肪含量21.13%,蛋白质含量37.80%,2013年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2806.8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3.3%。201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以及吉林、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相适应的积温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充分满足大豆生产、压榨企业和豆农种植的需求,通过优选高油亲本、配制高油组合与创建高油选择群体,同时改进目标性状识别与选择及鉴定技术与检测分析方法,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77,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油分含量达到24.13%;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120.6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8%,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006.3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8.8%;生育日数115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在北方春大豆产区属中早熟品种;中抗灰斑病。该品种是黑龙江省有品种审定记录以来首批审定推广的油分含量超过24%以上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育既高油又高产的大豆新品种,提升我国油用大豆生产优势和商品大豆市场竞争力,通过亲本系谱与血缘关系、基因与性状遗传及亲本使用效果分析,优选亲本、配制组合与创建选择群体,优化育种技术与检测分析方法,育成了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72,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油分含量达到23.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99.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25.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3.0%;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区种植;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  相似文献   

6.
郑伟 《中国种业》2016,(9):67-68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和黑龙江省合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国外资源swsi为母本、rocki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于F_2辐射育成大豆品种合农71。该品种株型收敛,抗倒伏能力强;高产稳产,区域试验点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3187.5kg,较对照吉育86平均增产9.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570.0kg,较对照平均增产9.6%,大面积生产上具有3750kg的产量潜力;品质优良,粗脂肪含量21.00%,粗蛋白含量38.74%;抗病能力强,中抗灰斑病,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3号株系,中感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深受广大种植户欢迎。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国扁茎大豆进行杂交育种,在组合配制时采用了梯级杂交的方式,定向选择,成功育成了合丰51、合丰53两个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8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743.8kg/hm~2,较对照品种宝丰7号增产14.2%。合丰53在国家北方大区早熟组生产试验中6点平均产量2613kg/ 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9.9%。说明梯级杂交是品种改良成功的组配方式。  相似文献   

8.
郑伟 《中国种业》2016,(7):57-58
利用国内优良大豆种质垦农19与含有美国矮秆基因的大豆种质合农57杂交,在窄行密植条件下,结合品质分析与抗病鉴定,经过11年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半矮秆耐密植、蛋白质含量高、抗病能力强的大豆新种质合农76。该品种适宜垄三栽培和窄行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密度为35万~40万株/hm~2、窄行密植栽培种植密度40万~45万株/hm~2;蛋白质含量41.98%,脂肪含量为20.43%,为油饲兼用型品种;高抗灰斑病;在窄行密植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46.5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11.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6.1%。合农76是我国自主育成的第一个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的半矮秆耐密植型春大豆种质,对推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小粒大豆新品种,推动纳豆和芽豆(豆芽)产业发展,以日本小粒豆为母本,与创新种质合交98-106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了适宜作菜用芽豆原料的小粒大豆新品种合农113,2019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该品种子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百粒重12.2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0.50%,脂肪含量19.51%,可溶性糖含量7.2%;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50℃左右,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区域试验平均hm2产量2760.0kg,比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14.2%,生产试验平均hm2产量2749.7kg,比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13.8%。该品种的育成为发展特用大豆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小粒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培育的高油高产突破性大豆新品种"东生79"(参试品系号:中牡511)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黑审豆2018013)。该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4.16%,填补了黑龙江省自1966年以来审定的485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没有突破24%的空白,同时具有早熟、高产、多抗的特点。"东生79"区域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8.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9.5%。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中抗大豆灰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