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2004,31(5):240-240
日本人重视食用鱼贝类  在日本 ,食用鱼贝类与大米一样 ,从很早以前就是国民重要的食料。日本人每人每天大约要食鱼10 0g ,从鱼贝类中摄取的蛋白质数量占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总量的2 0 % ,占摄取的动物性蛋白质总量的4 0 %。与外国人相比 ,日本人的鱼贝类摄取量占食品总量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淡水鱼的原料特性,探讨了淡水鱼软罐头在加工过程中,原料的处理、加工方式及杀菌工序的工艺条件,结果如下:1.采用1%食盐水浸渍鱼体,并用适量的香辛调味料进行调味,加工成五香鱼的形式,有助于泥腥味的去除和掩盖作用。2.油炸温度应控制在180℃、时间4—5分钟为宜。3.软罐头真空度应控制在0.092MPa。4.杀菌公式为(20′-30′-20′)/(121.1℃),反压为1.6kg/cm~2。5.采用本实验的条件,产品的保质期限可达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报道,2 0 0 2年美国的海鲜产品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将近1磅,2 0 0 3年继续上升。2 0 0 3年,美国国民共消费了4 5亿磅海鲜产品,比2 0 0 2年增加了7.5 % ,平均每人15 .6磅。2 0 0 2年,美国人均消费虾类3.7磅,比2 0 0 1年增加0 .3磅;人均消费海鲜罐头食品4 .5磅,也比2 0 0 1年增加0 .3磅。在美国,虾类仍然是普遍食用的海鲜品种,其它还有金枪鱼、鲑鱼、绿鳕和鳕鱼。美国国家渔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美国人民把吃鱼与他们的心脏健康联系在一起,吃鱼有益于健康。美国的海鲜产品人均消费量继续上升@严增富…  相似文献   

4.
镉对鲫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镉是有毒的金属元素 ,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镉在工农业生产上用途广泛 ,含镉废水大量排入水体 ,导致环境污染。水环境中的镉经食物链富集可达相当高的浓度。如藻类富集 11~ 2 0倍 ,鱼类富集 10 3~ 10 5倍 ,贝类富集 10 5~ 10 6 倍 ,非污染区螺贝类镉含量为 0 0 5mg/kg ,污染区螺贝类含量可高达 4 2 0mg/kg[1] 。从 70年代开始 ,国际上对镉损害哺乳类健康方面的研究发展较快 ,已认识到镉是多靶效应的毒物。然而镉对鱼类的影响则鲜有报道。本实验主要报道了饲料中有不同镉含量对鲫生长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 1试验用鱼 …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技术对绥芬河水系三块鱼属 (Tribolodon)的金滩头、黑滩头和雅罗鱼属的东北雅罗鱼 (Leucis cuswaleckiiDybowsk)进行属间、种间遗传物质相似性分析。样品取于溯河生殖洄游期 ( 4~ 6月 )。结果表明 ,金滩头和黑滩头种间的RAPD指纹图谱带型差异显著 ,平均带纹相似系数为 0 .3 0 ,遗传距离为 0 .70。东北雅罗鱼与金滩头和黑滩头属间的平均带纹相似系数分别为 0 .13和 0 .16,遗传距离为 0 .87和 0 .84。根据绥芬河水系金滩头和黑滩头间的遗传距离 ( 0 .70 ) ,将二者划分为 2个不同物种 ,即珠星三块鱼 (TribolodonhakonensisG櫣nther)和三块鱼(T .brandtiDybowski)。  相似文献   

6.
新疆渔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新疆渔业发展的现状1 .1 天然捕捞业新疆天然捕捞业主要靠两湖 (博斯腾湖、乌伦古湖 )和三河 (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和塔里木河 ) ,1 980年前上述水体鱼产量约占全疆产量的 60 %~ 80 %。( 1 )乌伦古湖 :面积 1× 1 0 5hm2 ,矿化度 0 .5g/L ,是新疆商品鱼基地之一 ,多年来平均年产量约 30 0 0t,原主要经济鱼类是河鲈、贝加尔雅罗鱼、湖拟鲤、银鲫等 ,现为鲢、鳙、东方欧鳊、湖拟鲤、银鲫、池沼公鱼等 ,1 999年鱼产量达 5 0 0 0t。( 2 )博斯腾湖 :面积 9× 1 0 4 hm2 ,矿化度 1 .5 g/L ,多年平均年产量为 2 5 0 0t,原主要经济鱼…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人工养殖台湾铲颌鱼的食用营养价值,对其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脂肪酸组成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台湾铲颌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鲜质量基础)分别为76. 67%、18. 55%、2. 59%和2. 15%;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占氨基酸总量的41. 05%,呈味氨基酸4种,占氨基酸总量的38. 9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量的比例约为2∶3∶5;肌肉中铁、铜、锰和锌含量分别为11. 34、0. 13、0. 28和17. 58 mg/kg。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台湾铲颌鱼是一种富含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鱼类,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茄汁罗非鱼软包装罐头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探讨茄汁罗非鱼软包装罐头的加工技术,着重就茄汁罗非鱼腌制、油炸条件、调味配方的筛选和杀菌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茄汁罗非鱼的最佳腌制方法为干法腌制,盐用量为5.5%,腌渍时间为5~6 h;最适油炸条件为180~200℃时,油炸3~5 min。通过多因素实验筛选确定调味茄汁的最佳配方[每100 mL水中添加量(g)计]为:蕃茄汁85.0、白糖9.0、白醋1.0、胡椒粉0.4、味精0.4、黄酒8.0、香料水8.0 g,杀菌公式为10 min-30 min-15 min/118℃。  相似文献   

9.
密西西比大学水产养殖中心的科研人员将筛选出来的斑点叉尾鱼回USDA 10 3品系与当地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进行了生长、饲料效率、鱼片产量以及肉质比较。所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2 6%、2 8%和 3 2 %。试验鱼规格为 3 2 .5g/尾和 47.3 g/尾 ,分别放养到 2 4个 0 .0 4hm2 的土池中 ,密度 185 3 0尾 /hm2 。每天进行饱食投喂 1次 ,养殖 5~ 10个月。测定结果摄食这 3种饲料的USDA10 3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 ,其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均高于密西西比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组织分析测出 ,USDA10 3斑点叉尾鱼回内脏的脂肪含量低、鱼…  相似文献   

10.
以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 ,分别设计成两种等蛋白、等能量的干粉料 ,与小杂鱼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软颗粒饲料 ,投喂南方池养牙鲆进行饲养对比试验 ,经过 2 0 4天的饲养 ,投喂A料、B料的尾相对增重率分别为 2 4 0 1 %、 2 4 83% ,尾平均日增重分别为 2 .1 8g、1 .4 6 g ;饲料系数分别为 2 .0 5、 2 .6 0 ,牙鲆增重 1kg所需饲料成本分别为 9.6 6 元和 1 3.6 5 元。牙鲆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5种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很接近  相似文献   

11.
检测了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 (蓝圆、金色小沙丁鱼、鲐鱼、颌圆、竹鱼、羽鳃鲐 )鱼肌的生化组成 ,蛋白质含量为 16 .94%~ 18.77% ,脂肪含量为 2 0 .12 %~ 2 5 .15 %。随鱼体体长的增加 ,脂肪含量增长。鱼肌脂肪含量与繁殖活动存在密切相关的季节变动。鱼肌中均含 17种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 45 .2 5 %~ 49.39% ,极性氨基酸占 42 .82 %~ 45 .16 % ,非极性氨基酸占 39.2 4%~ 41.5 9% ,鲜味氨基酸占 42 .5 6 %~ 46 .0 2 %。  相似文献   

12.
不同酸化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研究了富马酸和乳酸宝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熏肉鸡日粮中添加0郾125%的富马酸,增重比对照组提高0郾16%(P>0郾05)料肉比低2郾46%(P>0郾05);肉鸡日粮中添加0郾125%乳酸宝,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郾24%(P>0郾05),料肉比低4郾11%(P>0郾05);0郾25%和0郾5%的乳酸宝使肉鸡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6郾9%和7郾4%(P<0郾05),料肉比低6郾75%和11郾3%(P<0郾05),酸化剂对肉鸡生产性能有较明显的效果,乳酸宝的效果优于富马酸,且乳酸宝的效果随其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
黄海中南部水域鳀鱼脂肪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5月黄海中南部水域鱼 (Engraulisjaponicus)的调查资料 ,分析其脂肪含量与叉长、性别以及水分含量的关系。产卵前期 (5月)、产卵盛期 (6月 )和越冬期 (1月 )脂肪含量同叉长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而在产卵中后期 (7~ 1 0月 )无显著相关性。在 5~ 1 0月雌性脂肪含量比雄性高 ,其中 5月差异最大。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脂肪和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 .0 1 )。脂肪和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很大 ,分别为 0 .54 %~42 .97%、36.31 %~ 85 .45%。产卵前期平均脂肪含量最高 ,产卵盛期和越冬期较高 ,产卵中后期最低  相似文献   

14.
对 1 0 8尾粗唇鱼危肠内长江丽棘虫种群的研究表明 ,粗唇鱼危体长 8 0~ 1 2 0cm组长江丽棘虫感染率是 88 9% ,体长 1 2 1~ 2 9 3cm感染率为 1 0 0 %。随着粗唇鱼危体长增长 ,其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强度增大。长江丽棘虫种群主要由 2 5~ 6 5mm长度的虫体组成 ,种群中雌虫显著多于雄虫。 84 0 %的虫体附着在粗唇鱼危肠道的前段。长江丽棘虫在不同体长段的宿主中均呈聚集分布 ,聚集强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线纹尖塘鳢的池养生长特性与幼成鱼饲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繁殖的线纹尖塘鳢幼、成鱼进行连续29个月的池养饲养,观测其生长结果。结果表明,该鱼生长旺期在2龄鱼,年内生长呈现阶段性;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02L3·0754,属等速生长型鱼类。应用von Berta-lanffy方程,对连续饲养6龄鱼求得其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48·4317[1-e-6·3099(t 0·4826)],Wt=3515·5347[1-e-0·3099(t 0·4826)]3·1312,体重生长拐点于3·2龄处,属衰老拐点。全长2·7~3·2cm幼鱼经第1年的网围、池塘、越冬池等分级中间培育,养成全长15~17·5cm幼鱼,成活率43·5%~58·3%;再经第2年的养成,个体重达300~750g,成活率92%~98%,单产1~1·8kg·m-2。  相似文献   

16.
养鳗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和能量转换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迈新 《水产学报》2000,24(1):37-40
报道了养鳗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养鳗池塘的初级生产量为 3.5 1~ 7.90gO2 /m2 ·day ,高峰通常出现在 7~ 8月。 1米以上水层的光合作用产氧量占水柱总产量的 90 %以上。平均补偿深度为 6 5~ 74cm。池水氧气的消耗 ,池鱼占 2 7.4% ,“水呼吸”占 70 .0 % ,底泥占 3.6 %。浮游植物光合产氧占池塘氧气来源的 6 6 .0 % ,余下的 43.0 %靠空气和加水补给。毛初级生产力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为 0 .38%~ 0 .85 % ;鳙产量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为 1 .0 5 %~ 2 .32 % ;太阳能转移为鱼产量的生态学效率为 0 .0 0 9%~ 0 .0 1 0 %。  相似文献   

17.
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1.1.1 试验鱼 试验用鲟鱼种为北京禧丰达渔业有限公司购进的杂交鲟鱼种。受试鱼 2 0 0 0尾 ,开始进行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时其体长为 4 5~ 5 5cm ,体重 1g左右。1 1 2 饲料 养殖试验用饲料 ,前期为山东升索渔业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鱼苗专用微粒饲料 ,其基本营养成分为粗蛋白 5 4%、粗脂肪 10 %、粗纤维 2 0 %、灰分 15 %、钙1 5 %、磷 1 5 %。后期为丹麦进口的“爱乐”牌鲟鱼专用饲料 ,其基本营养成分为粗蛋白 45 %、粗脂肪 16 %、粗纤维 2 0 % ,饵料为沉性颗粒状 ,粒径 2 0~ 3 5mm。1 1 3 鱼池 利用…  相似文献   

18.
冬、夏季6种经济贝类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和比较了广东湛江地区6种常见经济贝类冬、夏季19种主要脂肪酸组成,探讨了冬、夏2季气候变化对贝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和相应的脂肪酸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检测的6种海洋贝类冬、夏季总脂含量分别为(0.11±0.01)%~(0.19±0.01)%,(0.15±0.00)%~(0.45±0.04)%;饱和脂肪酸(SFA)分别为35.15%~47.29%,41.96%~45.99%;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分别为9.47%~17.68%,13.62%~18.04%;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39.35%~48.56%,36.25%~43.15%.通过方差分析,6种贝类冬季SFA、MUFA和PUFA的含量均比夏季高,且具有显著差异;冬季的总脂含量虽然比夏季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中饲养平均规格为 11.0 3 g/只的美国小鳄龟 (Chelydraserpeneina ) ,水温变幅 2 3~ 3 0℃ ,投喂配合饲料。经 2 5 7d的饲养 ,平均规格达 10 82g/只 ,平均日增重量 4.167g ,平均日增重率 1.0 180 %。对各生长时段的日增重量分析 :前 110d为 1.72 g/d·i,111~ 2 2 0d为 5 .81g/d·i,2 2 1~ 2 5 7d为 6.5 4g/d·i。就个体规格而言 ,因 2 0 0g/i之前日增重量为 1.72 g ,平均日增重率RZ 为 1.0 2 64 % ;2 0 0~ 3 0 0g/i阶段分别为 5 .0 g和0 .964 1% ;3 0 0~ 5 0 0 g/i阶段分别为 5 .71g和 0 .9881% ;5 0 0~ 10 82 g/i阶段分别为6.3 2 g和 1.0 0 167%。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水域鱼虾类重金属残留的调查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 2 0 0 0年 5~ 6月、10~ 11月对珠江口区 4个入海口 (虎门、蕉门、横门和磨刀门 )进行取样调查 ,10个采样点共采得鱼虾类样品 2 4种 ,分属 2 1科。进行Cu、Zn、Pb、Cd、Ni、As、Cr的肌肉残留分析 ,并与 1986年和 1999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0年珠江口生物体主要残留物为As、Cd、Pb ,其污染负荷比分别为 36 .8%、2 5 .6 %和 19.8% ;Cu和Cd检出率最高 ,皆为 10 0 % ;As、Cd超标率最高 ,分别为 2 3.2 %和 16 .9%。方差分析显示 ,丰水期 (5~ 6月 )与枯水期 (10~ 11月 )Zn、As、Cr、Ni的平均残留量差异显著 ;对于不同生活水层和不同食性的鱼类 ,Cu的平均残留量差异极显著 ,呈底层 >中下层 >中上层 ,而其他 6种元素无显著差异。鱼、虾肌肉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均值为 0 .4 3,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