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斑尾复Xia虎鱼(Synechogobious ommaturus)为材料,对其肌肉、肝脏、卵等几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得知斑尾复Xia虎鱼不同组织中LDH的同工酶各类及其含量存在着相当大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重金属Fe~(2+)对斑尾复鰕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水温16.5℃、盐度30‰、pH 8.0的环境下,进行了Fe~(2+)对斑尾复鰕虎鱼的急性胁迫实验。结果表明,斑尾复鰕虎鱼对Fe~(2+)异常敏感,最小浓度组5 mg/L的平均死亡时间仅为5.2 h;在各种组织器官中,Fe~(2+)对斑尾复鰕虎鱼的鳃组织损伤最为明显,会造成鳃丝充血,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从而严重阻碍鱼的呼吸机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斑尾复虾虎鱼的生态早繁,于2014年底在菊黄东方鲀越冬池内进行斑尾复虾虎鱼的繁殖试验。越冬主养鱼为1龄菊黄东方鲀鱼种,平均规格为45.0 g/尾,放养密度在3 033尾/亩(15亩=1 hm~2,下同)。2014年11月19日挑选斑尾复虾虎鱼亲鱼90尾,雌雄比为1∶1,雌、雄鱼的平均规格分别为150、200 g/尾,平均每亩放养量为10尾。试验结果:翌年4月28日,共起捕菊黄东方鲀1 860.0 kg,平均规格为69.0 g/尾,越冬成活率为98.7%;获得斑尾复虾虎鱼苗种共计135100尾,平均规格为4.19 cm/尾,平均每尾雌亲鱼产鱼量为3002尾。结果表明,利用菊黄东方鲀越冬池放养斑尾复虾虎鱼亲鱼,挑选规格合适的亲鱼,掌握好亲鱼雌雄配比、放养数量等,后期无需进行注射催产激素等人工干预,即可实现全生态育苗。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代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和选育后,为查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斑尾刺虾虎鱼营养成分和品质变化,试验选择驯养F3代斑尾刺虾虎鱼肌肉开展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评价。结果显示,驯养的斑尾刺虾虎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P<0.01),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野生斑尾刺虾虎鱼(P<0.05),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氨基酸方面:两者均检测到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必需氨基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含量为驯养斑尾刺虾虎鱼(39.47%)>野生斑尾刺虾虎鱼(31.74%);必需氨基酸指数为驯养斑尾刺虾虎鱼(73.65)>野生斑尾刺虾虎鱼(66.76)。脂肪酸方面:驯养斑尾刺虾虎鱼中共检测到25种脂肪酸,而野生为24种;驯养和野生斑尾刺虾虎鱼肌肉脂肪酸中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9.58%和40.91%;饱和脂肪酸总量野生斑尾刺虾虎鱼显著高于驯养斑尾刺虾虎鱼(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野生斑尾刺虾虎鱼低于驯养斑尾刺虾虎鱼(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斑尾复鰕虎鱼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帼英  陈建国 《水产学报》1993,17(2):146-153
斑尾复鰕虎鱼系沿海及河口的习见种类,矛尾复鰕虎鱼为它的同物异名。该鱼属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和小虾蟹为食。在繁殖期间产两次卵,属多次产卵类型,产卵后不久死亡,寿命为壹年。斑尾复鰕虎鱼为鰕虎鱼科中的大型种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1739~(2.827?),生长方程为:L_t=41.24[1-e~(-0.0?(t+0.0?45?)],W_t=606.15[1?e~(-0.0?(t+0.0645?)]~(2.8?),体重生长拐点 t_r=11.5(月龄)离拐点处体重为 176.5克。本文分析了斑尾复鰕虎鱼在养虾业中的危害情况,并探讨其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NO_2~--N急性胁迫对斑尾复鰕虎鱼组织结构的影响,在水温16.5℃,盐度30‰,pH8.0的环境下,在实验水体中加入亚硝酸钠,设置NO_2~--N浓度分别为1、10和100mg/L的3个实验组及一个空白对照组,连续观察实验鱼的游动情况、呼吸频率、黏液分泌等表征,并在其死亡后立即解剖,制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斑尾复鰕虎鱼对NO_2~-—N异常敏感,最小浓度组1 mg/L的平均死亡时间仅为8.5 h;NO_2~--N对斑尾复鰕虎鱼的各组织器官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对鳃组织的损伤最为明显,会造成鳃丝充血,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部分鳃小片极度膨大等病理变化,严重阻碍鱼的呼吸机能。  相似文献   

7.
混养斑尾复虾虎鱼对菊黄东方鲀养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池塘空间的利用效率,通过斑尾复虾虎鱼与菊黄东方鲀的混养试验,对菊黄东方鲀混养和单养的养殖能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以2龄、3龄的菊黄东方鲀作为主养鱼与斑尾复虾虎鱼混养,主养鱼产量可达300 kg/亩(15亩=1 hm~2,下同),每亩还能增收16.7~26.23 kg商品规格的斑尾复虾虎鱼;2龄菊黄东方鲀混养和单养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75和2.06,3龄菊黄东方鲀混养和单养的饲料系数分别为3.32和4.20,与单养相比,混养在饲料利用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与纹缟虾虎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龙珍  宋超  庄平  赵峰  闫文罡 《海洋渔业》2011,33(3):304-309
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纹缟虾虎鱼(P<0.05),而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9.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取斑鳜的肌肉、肝脏、眼、心脏、脑、肾脏6种组织和翘嘴鳜的肌肉、眼、脑、肾脏4种组织进行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分析。结果表明:LDH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不高;EST同工酶在斑鳜、翘嘴鳜的对应组织中(肾、眼、肌、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OD同工酶具有种间特异性,可以作为区分这两种鳜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长江口东旺沙、东风西沙和青草沙潮间带水域隔月进行插网作业,共采集到459尾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样品,分析其胃含物。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共摄食12类37种生物,主要摄食虾类,其次是鱼类、蟹类等。其饵料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以外,春季还摄食糠虾类和蟹类,夏季还摄食鱼类,冬季还摄食糠虾类;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主要以幼鱼为食,同时还摄食大量的糠虾类和磷虾类,体长70~189 mm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体长189 mm的个体主要以鱼类为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秋季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春、夏、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食物组成与体长≥70 mm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强度也有显著的季节和体长变化,Kruskal-Wallis非参数秩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组和体长组平均胃饱满系数均差异显著(P0.01);列联表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斑尾刺虾虎鱼的空胃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长组空胃率差异显著(P0.01)。通过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得到饵料生物体长与斑尾刺虾虎鱼体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s=0.263,P0.01)。此外,摄食饵料平均重量和个数随着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的增大而增大,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因此,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不仅与环境中饵料生物丰度有关,也与其自身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