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紫云英绿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对紫云英翻压后不同时期的水稻播秧和不播秧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研究了紫云英翻压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压第1年能提高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增加幅度不大.水稻生长前期紫云英腐熟,养分没有释放出来,所以翻压紫云英田块前期应该施足氮肥,水稻进入旺盛生长期仅仅依靠...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引黄灌区8个苜蓿品种种植5年后的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苜蓿品种种植5年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在20~60cm土层差异显著;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仅在表层土壤存在显著差异。所有苜蓿品种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且有效磷存在明显的"表聚"现象。长期种植苜蓿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降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速效钾降幅最大。速效钾变化量与苜蓿干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是影响苜蓿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苜蓿要根据苜蓿品种、土壤养分变化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尤其要注重增加钾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绿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鲁  史冬燕  高小叶  安渊 《草业科学》2012,29(7):1142-1147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绿肥植物,利用南方冬闲田种植紫花苜蓿绿肥,研究紫花苜蓿绿肥(茎叶粉碎还田)和氮肥处理对水稻(Oryza sativa)生长、土壤有机质、土壤总氮、土壤速效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绿肥和紫花苜蓿绿肥+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比不施氮肥处理增加了48.2%和72.1%,同时绿肥+氮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施氮肥处理增加了8.6%。苜蓿绿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改善了稻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同时,苜蓿绿肥+氮肥处理对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并且有效促进了土壤磷和钾的活性,增加了水稻对土壤磷和钾的吸收,从而促进水稻增产。研究反映出紫花苜蓿作为绿肥能够有效改善稻田土壤营养,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促进水稻增产,是我国南方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改良农田土壤的又一重要绿肥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发酵猪粪对果园土壤的改良作用,采集了洛川县10个乡镇施用发酵猪粪果园和未施猪粪果园土壤24份,分别测定了p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等。结果表明,果园施用发酵猪粪以后,土壤pH降低1.14%,导电率降低了64.69%(P0.05),有机质增加4.81%,全氮提高11.11%,有效氮提高94.49%(P0.05),全磷提高32.88%(P0.05),速效磷提高271.03%(P0.01),全钾降低0.99%,速效钾提高67.23%(P0.01)。发酵猪粪施入果园可明显降低土壤pH、导电率,增加土壤中有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利于改善果园土壤,提高苹果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22年、20年、18年、8年和5年植龄啤酒花Humulus lupulus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啤酒花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及与啤酒花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啤酒花植龄的延长,土壤pH值略有降低,而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与5年生的相比,植龄为18年、20年、22年的啤酒花农田土壤pH值分别降低了1.69%、3.23%和4.19%;有机质分别增加32.11%、67.34%和84.50%;全氮分别增加56.34%、76.06%和83.10%,速效氮分别增加62.36%、100.00%和180.00%;全磷分别增加了39.07%、39.74%和49.01%,速效磷分别增加了126.77%、311.27%和317.31%;速效钾分别增加了61.44%、79.86%和150.6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α-酸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产量与全氮和全磷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随着啤酒花植龄增加,由于连年不合理施肥,啤酒花农田营养元素的大量积累尤其是硝态氮累积可能是造成啤酒花品质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不同生育期甜高粱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对甜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不同生育阶段土壤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本研究以8种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养分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全钾含量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有机质、速效氮含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与CK(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速效钾、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全磷,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处理有机质含量成熟期达到28.58 g·kg-1,比苗期增幅度为44.61%。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1.5M)处理全钾、速效氮含量比CK分别提高为49.31%,67.65%。成熟期有机肥(M)处理全磷、速效磷、全氮含量比CK分别提高为271.20%,40.65%,17.39%。NPKM或者M处理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还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肥料具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7.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探讨紫云英绿肥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培肥的微生物机制,本研究以7年肥料定位试验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安徽沿江双季稻区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施用紫云英绿肥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紫云英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58.09%~86.86%),尤其是增加了细菌数量(77.93%~112.76%),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细菌数量均于G3F1处理(70%化肥配施22500 kg/hm2紫云英)达最大值(288.26×104和263.95×104 CFU/g)。2)施用紫云英可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其中,70%化肥配施中高量紫云英的处理与CK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微生物熵(qMB)分别增加了102.77%~113.94%、172.53%~185.17%、69.47%~84.65%;与100%化肥相比,SMBC、SMBN、qMB分别增加27.74%~34.77%、74.14%~82.22%、20.50%~31.29%。(3)施用紫云英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化肥处理相当或稍有提高,但明显高于70%化肥和CK处理。与CK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产量46.22%~51.44%。 因此,化肥减量30%配施15000~30000 kg/hm2紫云英可以提高安徽沿江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本试验以施加22500 kg/hm2的紫云英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1.44%),同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改善稻田土壤生物学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提高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改善土壤肥力性质的施肥措施,本研究以中国为研究区域,以不施肥苜蓿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施肥措施对苜蓿地土壤水分、养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有效增加苜蓿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但增加的地上生物量也影响了苜蓿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1%~33.3%和4.5%~30.9%,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6%~144.4%和4.4%~24.8%,土壤水分下降了4.4%~11.8%.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措施下苜蓿增产率达到15.4%~19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9%~169.6%.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苜蓿产量与0-200 cm土壤水分、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施肥可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苜蓿产量,其中化肥和有机肥配施表现出的增产作用最为突出,化肥配施对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最佳.该研究可为苜蓿种植过程中适宜施肥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物肥料替代部分化肥在植物种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从巨菌草根部筛选的优良内生固氮菌株制作菌草固氮菌肥,并进行田间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不施肥(空白对照,CK0),灭菌的菌草固氮菌肥(基质对照,CK1),全量化肥(FHF),菌草固氮菌肥(T1),菌草固氮菌肥+75%化肥(T2)共5个处理,研究其对巨菌草生长、产量、营养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只施菌草固氮菌肥和菌草固氮菌肥+75%化肥处理均能显著促进巨菌草生长,提高其产量,改善巨菌草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与只施化肥相比,只施菌草固氮菌肥处理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巨菌草产量、粗纤维、木质素、粗灰分含量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而菌草固氮菌肥+75%化肥处理下,巨菌草叶片数、分蘖数、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只施化肥处理,巨菌草产量、株高、粗脂肪含量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比只施化肥高但差异不显著,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则低于只施化肥处理。因此,适当减施化肥配施菌草固氮菌肥(化肥菌草固氮菌肥+75%化肥)在稳定巨菌草产量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生长,改善其营养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0.
据《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1期《商品有机肥配施对果园土壤肥力和"蜜脆"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张秀志等)报道,为研究苹果化肥减施增效和土壤改良技术,以蜜脆苹果为材料,设置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施菌肥、黄腐酸或硅肥的不同施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土壤养分、叶片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商品有机肥配施菌肥、土壤改良剂后,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因而使土壤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紫潮泥和江西黄泥田两种典型稻田下的绿肥定位试验为依托,分析了晚稻收获后两种土壤的养分性状、硝化强度、硝化势及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基因丰度,探讨多年冬种紫云英对两类稻田土壤肥力、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两地试验处理一致,包括:1)不施肥不种紫云英(CK);2)冬种紫云英不施化肥(GM);3)不种紫云英单施化肥(CF);4)冬种紫云英配施化肥(GM+CF)。结果表明,冬种紫云英可以改善两种典型稻田土壤pH,即提高江西酸性土壤pH、降低湖南碱性土壤pH;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无机氮和有效磷含量。两种典型水稻土的硝化能力不同,江西黄泥田的硝化强度及硝化势均明显低于湖南紫潮泥。在湖南紫潮泥中,各处理硝化强度在0.269~0.325 μg/(g·h)之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硝化势在培养第5周达到10.25%,紫云英配施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紫潮泥的硝化作用。江西黄泥田中,各处理硝化强度在0.010~0.021 μg/(g·h)之间,硝化势从培养第3周开始上升,在培养第5周达到5.41%;单独种植翻压紫云英相对于不施肥对照提高了土壤硝化强度及硝化势,与施用化肥处理效果相当,绿肥配施化肥对硝化作用的促进最强。AOA在紫潮泥和黄泥田中均占优势地位,紫潮泥中AOA-amoA基因丰度显著高于黄泥田,冬种紫云英对紫潮泥中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均无明显影响,而显著提高了黄泥田中AOA-amoA和AOB-amoA基因丰度,与冬种紫云英对硝化强度和硝化势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12.
紫云英根瘤生长特性对不同土壤理化指标变化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在稻茬条件下相关研究较少。为全面分析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紫云英根瘤生长特性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试验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形式,采取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苏南太湖流域和宁镇丘陵2个稻作区不同土壤条件下稻茬紫云英根瘤生长特性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样地生长的紫云英单株根瘤数、根瘤重量及固氮酶活性也不同。其中昆山采样地的紫云英单株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6.24·plant-1,1362.73 nmol C2H4·min-1·g-1),而丹阳采样地单株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均最低(分别为1.13·plant-1,9.25 nmol C2H4·min-1·g-1);根瘤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根瘤数量与全氮、有机质、硝态氮极显著相关(P<0.01),与含水量、有效磷显著相关(P<0.05);通过土壤理化性质与根瘤数量的通径分析发现,硝态氮、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土壤pH综合作用依次降低,其中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P2=1.629,P1=0.633,P4=0.448),是促进紫云英结瘤的主要因子,土壤全氮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P5=-1.138),是结瘤的主要限制因子。紫云英根瘤生长特性与土壤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协同关系,所以,在实际生产中,稻茬紫云英生长应增施一定数量的有机肥与磷肥,并酌减氮肥用量,以充分提高紫云英结瘤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生长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3~2005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连续3年测定了紫花苜蓿试验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生长年限的增加,紫花苜蓿地0~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了0.026g/cm3,总孔隙度增加了1%,有机质的含量增加了0.8g/kg,碱解氮的含量增加了33.69 mg/kg,速效磷的含量下降了6.94 mg/kg,速效钾的含量下降了121.04 mg/kg.有机质的增加以10~20cm土层最为明显,碱解氮的增加在0~10cm和10~20cm两个土层均较明显,速效磷的减少在0~10cm土层最大,速效钾的减少在各土层均较为明显.说明紫花苜蓿高产栽培中必须重视磷、钾肥的施用,特别是要提高追施钾肥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等的影响,在烤烟地冬闲时种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VR)与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V),并预留不种苕子的冬闲地(CK)。紫花苕子初花期时(生育期187 d)采集植株测定其生物学性状及养分含量,然后全部翻压回田,45 d后种植烤烟。烤烟种植时,冬闲地按照广元烟草公司推荐施肥量,即全量施肥(CF);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翻压并减少20%施肥量(V-20%CF);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翻压并减少20%施肥量(VR-20%CF)。烤烟种植前及收获后,采集土壤测定理化性状、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1) 接种根瘤菌能增加紫花苕子的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相比不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根产量、总瘤数、株高增加1.3%~50.7%;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加1.8%~5.0%;氮磷钾积累量增加14.3%~21.5%。2) 测定种烟前土壤可知,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能更有效地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与冬闲地比较,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加2.5%~126.6%;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增加14.6%~82.5%;细菌、放线菌、真菌增加85.3%~236.9%。测定收烟后土壤可知,减少20%施肥量的情况下,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能够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与全量施肥比较,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增加12.3%~64.1%;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增加5.4%~67.0%;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增加65.1%~473.3%。在减少20%施肥量的情况下,翻压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苕子能够更有效地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对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紫云英为南方稻区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在紫云英生育期筛选磷、钾肥适宜配比,明确稻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可为福建稻区紫云英高效栽培与水稻化肥减施提供依据。田间条件下,磷肥(P2O5)设0、15、30 kg·hm-2 3个水平,钾肥(K2O)设0、15、30 kg·hm-2 以及稻秆半量还田替代4个水平,二者完全组合共12个处理,主要测定紫云英盛花期农艺性状、产量、养分含量及截获量。结果表明,与不施磷、钾肥处理(CK)相比,磷、钾肥不同配比的紫云英株高、茎粗、株数、总分枝数最大增幅分别为6.2%、5.9%、8.1%、6.5%,紫云英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分别增幅1.3%~12.8%与1.4%~15.1%,其中30 kg·hm-2磷肥与15 kg·hm-2钾肥配比,紫云英干草产量最高。30 kg·hm-2磷肥与30 kg·hm-2钾肥配比,氮、磷、钾养分截获总量最高,分别比CK提高19.2%、18.8%、25.9%,差异均显著。稻秆半量还田的紫云英增产与氮、磷、钾养分截获效果与15~30 kg·hm-2钾肥用量基本相当。磷、钾肥配施可改善紫云英生长性状并提高生物量和养分截获量,稻秆半量还田能够替代紫云英生育期钾肥施用量。综合产量、养分截获与化肥减施节本因素,福建稻区紫云英以15 kg·hm-2磷肥配施15 kg·hm-2钾肥(或稻秆半量还田替代钾肥)为较优配比。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监测紫云英翻压后土壤还原物质和温室气体的动态变化,旨在为紫云英还田造成水稻僵苗及带来的环境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显著增加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Fe2+和Mn2+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与对照(CK)相比,翻压紫云英15000(M1)、30000(M2)、45000 kg·hm-2(M3)处理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平均值分别增加0.34、0.80、1.16 cmol·kg-1,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0.14、0.35、0.52 cmol·kg-1,Fe2+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87.91、182.91、280.61 mg·kg-1,Mn2+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10.12、12.77、15.73 mg·kg-1,Eh平均值分别降低32.88、47.98、57.26 mV。还原性物质均在培养近15 d时达到高峰,M3处理Fe2+含量最高超过400 mg·kg-1,已达到水稻幼苗中毒浓度。翻压紫云英显著增加CO2、CH4排放,降低N2O排放,增加了全球增温潜势(GWP)。与CK相比,M1、M2、M3的CO2排放速率平均值分别增加7.67、12.48、20.54 mg·kg-1·d-1,CO2累计排放量分别增加171.63、293.42、498.45 mg·kg-1,CH4排放速率平均值分别增加0.04、0.09、0.21 mg·kg-1·d-1,CH4累计排放量分别增加0.36、0.69、1.77 mg·kg-1,N2O排放速率平均值分别降低0.46、0.64、0.72 μg·kg-1·d-1,N2O累计排放量分别降低10.00、13.02、14.36 μg·kg-1,M1、M2、M3的GWP平均值分别是CK的1.59、2.04、2.91倍。CO2、N2O排放主要集中在培养前期,CH4排放主要集中在培养后期。还原性物质含量与CO2、CH4的排放呈显著正相关,与N2O排放呈显著负相关。综上,翻压紫云英增加还原性物质含量,促使CO2、CH4排放,抑制N2O排放,增加GWP。实践中翻压紫云英可增加水稻产量,探索适宜紫云英翻压量确保单位水稻产量下的GWP不增加实现增产和环境效应的双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这需要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马祥  贾志锋  张永超  张然 《草地学报》2019,27(6):1759-1765
为探究生物有机肥对高寒牧区燕麦(Avena sativa L.)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3年(2015-2017年)的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3个有机肥处理和2个对照处理),于成熟期测定了燕麦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并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量对高寒牧区燕麦的产量影响较大,施用4 500 kg·hm-2生物有机肥的燕麦种子产量和秸秆产量最佳,较不施肥对照增加了0.45倍,0.37倍,0.42倍和0.39倍,0.22倍,0.24倍,但处理效果低于化肥处理,对种子产量构成要素分析表明生物有机肥主要是通过增加燕麦的小穗数、单株穗粒和单株穗重及千粒重来达到增产的效果,种子产量与穗部农艺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有机质含量,降低燕麦田土壤pH含量,有效提高燕麦产量,与常规施肥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